佛弟子文库

以法自御为常富

2012/09/10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信佛法众行恭敬,恕己安人善教诲。不愚不恚不放恣,以法自御为常富。(佛说须赖经)

一、信佛法众行恭敬

在人生的旅途中,有的人常常感到自己没有主宰,不能确立中心的目标,这是因为他本身还没有信仰所致。没有信仰的人,往往不能使思想统一而产生力量。信仰可以把各握不同的见解陶融成统一的思想,运用这统一的思想,可以解决人生许多的难关。谈到信仰,有人邪信,有人不信,有人迷信。当然,最好的是正信。正信必须具备什么条件呢?《成唯识论》说,信有三种:1、信实有;2、信有德;3、信有能。譬如我们所信仰的佛教,教主释迦牟尼佛是确实存在;他的道德是圆满清净的,具足知德、断德、恩德等三德;他具有自度度人、自觉觉人的大力量。如《僧伽罗刹所集经》说:「法王为第一,众尊无过佛,愍彼众生类,三界佛覆护,可事可恭敬,欲度不度者,如是功德者,佛觉不觉者。」又《八十华严·贤首品》说:「菩萨发意求菩提,非是无因无有缘,于佛法僧生净信,以是而生广大心。」又说:「深心信解常清净,恭敬尊重一切佛,于法及僧亦如是,至诚供养而发心。」佛如良医,法如妙药,僧如看护,所以,能够对佛、法、僧三宝生起正确的信仰,恭敬三宝,必能获得佛法的利益。

二、恕己安人善教诲

教育,要有方法。人与人相处,日久难免有不愉快的摩擦,有时在有意无意间冒犯了别人都不知道。因此,在人事的交往上,如果能以责人之心责己,就会减少自己的过失;以恕己之心恕人,必能增进人间的喜悦。《菜根谭》说:「念头宽厚的,如春风煦育,万物遭之而生;念头忌刻的,如朔雪阴凝,万物遭之而死。」《僧伽罗刹所集经》说:「日夜所造行,欲使众生安,究竟怀欢喜,无有若干苦,况当长在世,众患常逼己,不以苦尽智,离俗至彼道。」因此,遇事要能以你大我小、你对我错、你有我无、你乐我苦来要求自己;对待别人要能以给人信心、给人欢喜、给人希望、给人方便来安定别人。也就是说在日常生活中能实行「严以律己,宽以待人」,才是一个善于教诲的人。

三、不愚不恚不放恣

人生于五浊恶世之上,为六尘境界所围绕,不是贪欲作祟,就是瞋恚鼓兴,愚痴邪见,颠倒是非。烦恼,像扭械枷锁一样,紧紧的系缚了人生。

愚痴,又称为无明,是三毒之一、六种根本烦恼之一。是不明理之意。《大庄严论经》说:「愚痴盲瞑故,翳障生是心。」我们要从重重的障碍中解脱出来,必须要有智慧。《佛所行赞》说:「生老死大海,智慧为轻舟,无明大闇冥,智慧为明灯。」有了智慧的明灯,就能照亮我们的前程;有了智慧的舟筏,就能渡过人生的苦海。因此,不愚痴而有智慧,是解脱烦恼的法宝。

瞋恚,是三毒之一。《佛所行赞》说:「瞋恚坏正法,亦坏端正色,丧失美名称,瞋火自烧心。瞋为功德怨,爱德勿怀很。」瞋恚是和谐人生的一大障碍,应当以慈心对治。《大庄严论经》说:「慈心除瞋害,以除瞋害故,能获善果报。」瞋恚去除,即得身、心清凉,安然自在,如《出曜经》说:「人无瞋恚,不见众恼,安卧睡眠,天晓不寤。如服甘露,心识淡然。」

凡人由于贪欲,放纵自己,舍于善道,习于秽浊,而为爱欲所缚,不得自在。《所欲致患经》说:「贪爱所在,放心恣意。……放心恣意,为欲所溺。」又《出曜经》说:「诸有自恣,不顺正教,为爱缚所缚;不自恣者,便离于缚。」又说:「以欲網自蔽,以爱盖自覆,自恣缚于狱,如鱼入于狱。」因此,我们要摒弃私我,淡泊欲念,净化贪瞋痴的烦恼,使不愚不恚不瞋,幸福大门必能时时为我们敞开。

四、以法自御为常富

众生由于为愚痴、瞋恚、放逸所缚,因而身、口、意三业时常造诸恶业,譬如牧牛,不善守护,犯人苗稼,致使自他多受苦恼。《大涅槃经》说:「若能善守此五根者,则能摄心;若能摄心,则摄五根。」又说:「如善牧者,设牛东西噉他苗稼,则便遮止,不令犯暴。」如何摄受我们的身心呢?《杂阿含经》说:「住于法依。」也就是以正智正念调伏世间贪爱瞋恚愚痴等烦恼。如《大方广宝箧经》中所载的安隐法、无戏论法、无过恶法、无怖畏法、正念之法、波罗蜜法、方便法、慈法、悲法、喜法、舍法、禅法等,皆是降伏身心的佛法。以此等善法驾驭身心,不为五欲所染,必能得大解脱,证悟永恒的真理,这就是最究竟的财富——般若。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四千亿财产

佛陀发现了宇宙人生的真理,又把这分清净光明的智慧传...

人生无常,别等发达才来行善

有一位人称陈姨,看到别人学佛做好事,自己也想学学。...

绝症富翁的三帖药

有一个富翁得了绝症,他觉得自己将不久人世,心中很难...

小富由勤,大富由命

普天之下,熙熙攘攘,来来往往的,都是为了一个利字。...

「利和同均」化解利益冲突

六和敬中的「利和同均」,讲的是均等、公平的原则,可...

理财十事

谈情、做人、理财、处事,似乎是人生必备的基本能力,...

露宿街头的富翁

古时有一个富翁,广厦千间,妻妾成群,富甲一方。 忽然...

钱怎么来的,就会怎么去

上次师父讲了一句话:很多东西都有个定数啊。这就是天...

观世音菩萨普门品

尔时,无尽意菩萨即从座起,偏袒(tǎn)右肩,合掌向佛...

【注音版】佛说无常经·临终方诀附

佛说无常经·临终方诀附...

【注音版】佛说观无量寿佛经

(印光大师校印本)...

【注音版】梵网经菩萨戒诵戒仪式

梵网经菩萨戒诵戒仪式...

为何要先修布施才能够持戒

佛陀是什么因缘,一定要我们先布施、然后再持戒、然后...

忆念佛菩萨跟忆念五欲,效果是不一样的

其实我们这一念心去忆念什么东西,比方说你忆念佛菩萨...

感受痛苦和死亡的逼迫

你不能确定何时死去。虽然你拥有宝贵人身,但它全然是...

一切都是自性的作用

从声音悟道的公案很多。兹举一例:昔圆悟克勤禅师在五...

【佛教词典】罗摩难陀

梵名 Rāmānanda。近世印度教虔诚派领袖。为罗摩拏遮...

【佛教词典】明藏

明代开版之大藏经。全称明版大藏经,或称明本。可分如...

你闻过世界上最妙的香吗

有一天,尊者阿难请教佛祖一个问题:在这个世界上,是...

彻底死绝「偷心」,了脱生死才有指望

在这条漫长、艰辛的修学路上,有时候往往虽经别人提醒...

道证法师:结婚真的很快乐吗

结婚很快乐吗? 我曾经看过一位子宫颈癌的病人,她最...

因儒童的故事:结婚当天却出家

佛世时,有一位富家子弟,名叫因儒童。他结婚那天,请...

有四种供养因缘,使僧众心生贪爱

有一天,释迦牟尼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向比丘们开示...

坐禅的三个阶段

第一步:姿势的放松 首先,放松是第一步功夫。如果连放...

我们生命的真相

我们要思惟到,我们得人身是很不容易的。这种得人身之...

临命终时无障碍该安立呢

身为一个凡夫众生,在一期的生命当中,我们或多或少都...

证严法师说故事《佛陀和他的弟子们》

目犍连救母 有一次,目犍连尊者在七月间结夏安居打坐...

有哪些方法可以很实效地入佛知见

问: 请问法师,有哪些方法可以很实效地入佛知见? 大...

为什么念佛三昧是三昧中王

我们看丁七的普等三昧愿。 这一段我们讲到本尊的功德。...

无穷的欲望,导致无限的危机

北极的因纽特人利用独特的气候条件,发明了一种独特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