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在对治烦恼时,这个观念非常重要

净界法师  2025/02/22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在对治烦恼时,这个观念非常重要

是故当知,眼入虚妄,本非因缘,非自然性。

首先,我们先讲到它的作用。这个眼入的见的功能,它只是我们过去的一个业力,随顺个人的业力所显现的一种假名假相假用。你看有些人福报大,他眼睛特别好,看得特别远,特别清楚。你的福报比较差,你眼的功能看得就比较近,看得模模糊糊的。这个不是从哪里而生,就是业力的显现嘛。业力消失了,你见的功能也就消失了。所以,它只是一种随顺业力所现的暂时的假名假相假用。

你是一个“人”的业力,显出人的见的功能;你是一只“蚂蚁”,你就现出蚂蚁的一个见的功能;你是一个“天人”,你就现出一个天人见的功能。所以它只是一时的虚妄之相。前面的不自生、不他生、不因缘生,是讲它“即空”。眼入虚妄是讲它“即假”。最后本非因缘、非自然性,讲到它的体性,它当体“即中” 。它是不变而随缘,随缘而不变,它当体是一个中道的如来藏妙真如性。

我们看这个经文,其实它有六段。当然佛陀主要是要去发明即空即假即中的道理。但是你可以感觉得到,佛陀的重点在“即空”。

你为什么攀缘?就是你认为它有实体。我们一个人为什么愿意向外攀缘?因为你认为那个是真实的东西。但是我们从佛陀的开示,知道我们看事情没有看到事情的全部,这是一个严重的问题。释迦牟尼佛把事情分成三段:第一个,你从什么地方来?第二个,你往哪里而去?第三个,就是它的过程。

我们一般人看事情看到它的过程。比方说有人赞叹我们,有一个境来刺激我,用一种美好顺利的境来刺激我,我产生欢喜心。这个时候我们在这个欢喜心活动的过程当中产生执着,然后就乱动。迷惑、取着、乱动,就开始造业。有人又毁谤我,我们也是在这个毁谤的过程当中、生起瞋心当中产生迷惑、取着、乱动。

佛陀告诉我们说,你要去探讨一下你这个欢喜心是从什么地方来——“你从什么地方来”。你说他毁谤我、他赞叹我才有。不对!外境是一个色法,色法不能产生内心,不可以。那么你欢喜心结束了,它又到哪里去呢?所以本经当中,我们要读出佛陀的意思。

就是说,我们怎么去观因缘所生法当体即空?这个空观怎么观呢?每一部经都有它的善巧。本经的观法就是,你观这个事情的头尾就好了,你不要它的过程。你从什么地方来?你将往哪里而去?所以古人说“来无所从,去无所止”。我们要永远记住一个观念:每一件事情,它来的地方跟去的地方,答案只有一个——每一件事情是从“空性”而来,从“本来无一物”而来,最后还是回归到空性。

它只是整个业力在表现出来的时候,暂时的一种假名假相假用,如此而已。其实,你把它参透了,每一件事情都是从空性而来,也都是回归到空性。所以它当体就是如来藏妙真如性,它当体就是没有离开我们的真如本性。你能够把这个观念参透了,你就知道,其实我们生命只是一个阶段性的因缘。不但是眼入如此,一切法都如此。

佛陀讲出一个譬喻说,说是我们一个人,“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为什么就有这个听闻的功能呢?他说有一个健康的人,这个人他无缘无故突然间做出一个很奇怪的动作,他把他两个手掌的手指快速地塞住他两个耳朵孔,这个耳朵里面的空气跟外面的空气没办法交流了。塞久了以后,这个耳朵里面就产生一种疲劳的相状,头部就有嗡嗡的声音出来。就是本来没有声音嘛,本来也没有一个听的功能嘛,但是你用手去塞住耳朵,塞久了你就虚妄地出现一种嗡嗡的声音。这个时候,能够听到声音的耳根跟所听到嗡嗡的声音,都是菩提心性当中的一个疲劳的相状,如此而已。

它每一段都有迷真起妄。我们解释一下迷真起妄的意思。有两句话要记住,就是“真本无妄,因迷故有”。就是说真心是没有虚妄相的,为什么有呢?一念的迷惑而有。为什么有生死?本来没有生死!本来没有生死,怎么会有生死?那一念的妄心显现出来的。我们今天不是说已经有生死了,然后你硬生生把它消灭掉。不是这样子,而是法本来就无生,这个观念很重要!

比如说,你忏悔业障。你说:“诶,我有业障。”你要真的有业障,你就永远忏不干净。是本来没有业障,它只是一个假名假相假用,一个因缘的作用而已。比如说这个世界上真的可以听得到嗡嗡的声音,那这个声音永远不能消失,你生命不能改变。它本来没有!它本来没有,后来的因缘才有,诶,这个东西可以改变。所以这个观念是很重要,是迷真起妄,就是“真本无妄,因迷故有”。这个在大乘佛法当中,我们返妄归真,在对治烦恼的时候,这个是非常重要的观念,就是法本不生。

《楞严经》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
净界法师文章列表

水泡花蔓的故事

南无阿弥陀佛。诸位大家吉祥。我们又在道场白华庵,今...

何必再为过去唏嘘不已

生活的河流日夜不息,岁月也在一刻不停地向前奔驰。步...

【推荐】先求认命,再求改造命运

《唯识学》上说:我们凡夫的执取,它不是普遍的,它是...

应时时精进,切勿懈怠放逸

经云:不为时自恣,能制漏得尽,自恣魔得便,如师子搏...

妄本无因,真亦无得

这个迷指的是整个九法界心中的惑、业、苦;这个悟指的...

星云大师《生死烦恼》

一、生死的过患 生死事大,无常迅速。生死是修道人最...

知因缘所生法,皆悉无常无我

【知因缘所生法,皆悉无常无我。】 知道我们天地万物,...

宏海法师:佛法的时间观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三称) 无上甚深微妙法,百千万劫...

【注音版】佛说盂兰盆经

佛说盂兰盆经...

大佛顶如来密因修证了义诸菩萨万行首楞严经

卷一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室罗筏城祇桓精舍,与大比...

【注音版】佛说救拔焰口饿鬼陀罗尼经

佛说救拔焰口饿鬼陀罗尼经...

佛说当来变经

闻如是: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与大比丘众俱...

家里容易藏污纳垢的地方

家里的很多地方,可能看似干干净净,其实却是藏污纳垢...

待在能让你的修行成长的地方

有着低劣业力的众生,将目标投注在世间的显赫与虚荣上...

弥勒净土的庄严和往生弥勒净土的方法

最近有人留言说,因为玄奘大师和虚云老和尚等大德都发...

明一法师:浅谈忏悔业障

一、忏悔的意义: 我们不管是做什么佛法的修行,最初...

【佛教词典】一切经音义

(书名)唐玄应撰,二十五卷。( 玄应音义 )。又,唐慧...

【佛教词典】不死矫乱论

为印度古代外道所执六十二见之一;属于计执过去而起之...

【佛学漫画】佛说阿弥陀经

佛说阿弥陀经...

【推荐】星云大师《现代青年应有的人生观》

各位老师、各位同学: 今天,我所要讲的是现代青年应...

如果有人不理解素食,你可以这样回答

01. 只要心地善良就好了,为什么一定要吃素? 答:听...

具足信愿一定往生

往生净土的三资粮就是信、愿、行。 首先,这个愿就含摄...

理净法师:「网络游戏杀人」是否有罪业

网络游戏本身是虚拟的世界,应当与我们的现在生活有很...

上山的和下山的

上山的和下山的 在同一条石板小道上,上山的和下山的...

这才是真正的苦行

战胜烦恼困苦最胜行。我们修忍辱度又是能够战胜我们烦...

以淡定心去面对烦恼事

怨起于心,结于心,所以当了于心。以一颗淡定的心去面...

不要再「傻傻」地求了

很多人刚开始接触佛教的时候,都是带着一种有求的心态...

何谓「卑劣慢」

问: 关于慢心,末学不甚明了。什么是卑劣慢?与其他...

「精進」有十种利益

精进十种利益,谓修菩萨行者,于诸梵行,念念进修,精...

为什么说十方三世佛,阿弥陀佛第一呢

时韦提希白佛言:世尊,是诸佛土,虽复清净,皆有光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