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修七支供迅速积累福德和智慧

2011/07/19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修七支供的目的:

人生在世要想使自己过得更好,最主要的是要增加自己的福德,许多人命运不好,烦恼多都是因为福气和功德少的缘故,所以一个人如果能使自己增加了福德,再加上自己的奋斗和努力,就能使自己的命运越来越好。最好的积累资粮的方法就是用七支供来供养佛。说得再通俗一点七支供的意思就是七种供养佛菩萨的方法,这七种方法可以使供养者迅速积累起福德和智慧。

第一支是顶礼,也就是磕头。

顶礼的目的是恭敬佛菩萨及善知识。因为佛菩萨,作了许多善事,度化和帮助了无量众生,积累了无量的功德,我们诚心恭敬他们,他们就会把他们的善业和功德回向给我们,使我们能迅速受益,迅速积累起福德和智慧。

平时顶礼时有很多不同的对境,但此处就是向诸佛菩萨及善知识顶礼。顶礼的方法现在只简略地说一下:顶礼时先合掌于胸口,以表示对佛菩萨的恭敬;然后合掌放在头顶发旋儿处,表示向佛菩萨及善知识的身顶礼,同时清净自己以身所造的杀盗等罪业;再合掌于喉间,观想向佛菩萨的语顶礼,同时清净自己以口所造的妄语或恶语等口业;最后合掌于心间,观想向佛菩萨的智慧顶礼,同时清净自己以意所造的罪业;接着五体投地,观想向佛的身、语、意、功德、事业顶礼,以清净自己阿赖耶识中非常细微的业障。

观想自身不仅是一个,而是变成无数个,并且不仅是自身,而是偕同天边无际的众生,同时以身语意向佛菩萨及善知识顶礼。在磕头的同时,还需口中念诵对佛菩萨及善知识的赞颂词(任何赞颂词均可),并在心中忆念佛菩萨、善知识的功德,如此即是身口意三门一致的顶礼。能这样完整地磕一个头,其功德都是不可思议的。如果没有这些观想,只是形式上作个顶礼,就没有太大的意义。

第二支是供养。

平时供佛时,供品的多寡与质量要视个人的能力而定。当然供品越好,就越有功德,就越能积累资粮。如果没有条件,那么供沙石也是可以的。可是如果有能力却不尽力供养,将最好的留给自己,次等的供养佛,这样不仅不能积累资粮,还可能有忽略供养或是有贪着之心的过失。

平时供鲜花、水果就已经很好了,尤其是汉地有那么好的鲜花,这在藏地根本不可能有,用这些鲜花供佛是可以积累很大资粮的。以前讲加行时已经提到过五供或八供,现在就无需重复。这是第一种供品;除了实物供品以外,还有心所观想的供品。如果心里能真实地观想,则观想的供品与实际的供品是不分轩轾的,其所能积累的资粮也是一样的。其实,三千大千世界中所有清净、美妙的物品,尤其是自己喜欢的都可观想为供品。这是第二种供品;平时在路边看到美丽的鲜花、清净的水或绚丽的风景,都可以用来供佛,这是第三种供品。虽然这些东西不属于我们,但如果我们能真心诚意地以这些来供佛,也会有同样的功德。无论是自己亲手种的或是别人种的鲜花,只要是以清净心作供养,其积累资粮的效果都是同样的;反之,如果心不清净,则无论如何都不能积累资粮,所以关键在于心。

然而,是不是只要心清净,供品就无所谓了呢?倒也不是。如果心清净,供品也胜妙,这样供养的功德就很大;要是心清净,供品却不是那么好,则功德虽然还是有,但却不如前者。所以,尽管我们修行的关键是在于心,可其他事项也不能忽略。譬如在上下班的路上,我们常可看到诸如鲜花等曼妙的物品,如果用来供佛,则每天都可以积累很多资粮,也不用等到发财了。

当然,平时修法只需作简单的供养就足够了,并不需要太多的供品。如果愿意作,供养就是这么简单。

第三支是忏悔罪业。

忏悔的方法就是在不离四力的基础上,念诵金刚萨埵心咒等,除此之外,七支供中也有忏悔罪过的仪轨。此处不广讲忏悔,因为加行中讲过非常广的金刚萨埵修法,其他所有忏悔的修法几乎都包括在金刚萨埵的修法中,所以不再多说。

第四支是随喜。

什么是随喜?一般居士的概念是拿点钱作功德就是随喜,这样虽然有随喜的意义,但并不是随喜的定义。真正的随喜,是当看到别人行善或闻思修行时,不仅心中没有嫉妒,反而生起欢喜心。也就是说,在见到他人作功德时,就如同是自己作一样地感到欣喜,这才是真正的随喜。

通常凡夫人的烦恼较粗重,如果看见别人做得好,心中就不是很痛快。这种情况不仅针对于世间法有,即使针对出世间法,也有可能产生这样的念头。譬如看到他人的修行或功德好过自己时,心中就有不乐意的念头,这就是嫉妒。随喜应该是对他人的功德或善行感到高兴并赞叹,就像是自己作的一样。

随喜的重要性在于,它是一个非常善巧的积累资粮的方法。譬如在西藏,有些人会从很远的地方一路磕头到拉萨。如果有一个人这样去做,而另一个人虽然没有这样做,但心中却真诚地替那个人高兴,就像是自己磕头到拉萨一样,那这两个人谁的功德较大呢?其实两人都有同等的功德,这是佛说的。显然有人会对此心生怀疑,但在因果关系上,除了佛以外,没有任何人能洞悉其中的奥妙。为什么随喜的功德会这么大呢?因为真正的随喜是没有私心的,而我们自己做功德时往往自利的心很大。而真心的随喜佛菩萨的功德可是,当我们凡夫人看到佛三转法轮度化了无数众生,或看到后来的大成就者、大菩萨度化众生,从而生起欢喜心时,我们是否就会得到和佛一样的功德呢?不会的,由于我们是凡夫人的缘故。要是随喜就能得到佛所有的功德,那我们随喜之后不就成佛了吗?这显然不合理。但即便如此,我们随喜佛还是能得到相当大的功德。然而,如果凡夫与凡夫之间互作随喜的话,就肯定能得到相同的功德。因此,平时看到一般人行善时,我们要随喜;而对佛菩萨和大小乘成就者度化众生的功德,我们也要视其为修随喜的对境,这是积累广大资粮的方法。

第五支是请求传法。

平时遇到善知识时请求传法,这是有很大功德的,但打坐修请求传法时,却是凭观想来作的。该如何观想呢?

首先观想自身变成无数个身体,一一到十方诸佛的刹土中,在尚未传法的诸佛座前请求传法,就如同释迦牟尼佛成道后七七四十九天中不传法时,梵天和帝释天请转法轮一样,继而观想诸佛也应允了我们的请求。平时打坐的观想就是这样。

虽然打坐时的观想不是真实的请法,但这与打坐修随喜时不可能看到或听到别人在积累资粮,而只能通过观想来随喜是一样的,都可以由此而积累众多的资粮。

第六支是请佛不入涅槃。

当释迦牟尼佛即将涅槃时,有一位居士请佛住世,佛就延长住世了三个月。同样,此处要观想自身变成无数个身体,到十方诸佛刹土中,在某些度化众生事业即将结束的佛菩萨座前祈请住世,接着观想佛菩萨也答应了继续住世。

第七支是回向。

什么是回向我们每次念完经,做完善事都应该回向。什么叫回向呢?回向,对于学佛的人来讲,把自己所修的一切功德,回转来归向某一种目标,就叫做回向。回向的种类很多,有的人喜欢往生西方:“愿生西方净土中,九品莲花为父母。花开见佛悟吾身,不退菩萨为伴侣。”这是往生净土的回向。有许多人念经念佛之后,他的回向,要求佛、菩萨保佑儿子平安、考上大学、媳妇生一个男孩,保佑生意兴隆等等,当然这也是回向,只不过是小回向。一个人的心量小,回向也小。有些人因为比较自私的关系,他说我好不容易花钱做了一些好事,干嘛要把自己的功德回向给别人呢?那不是太不划算,太可惜了吗!如果你舍不得把你的功德回向给别人,出于一种自私的心态去做好事,去回向,那你的功德只有一点点。反过来说,你的心量无限,你所作的功德也就越大,把你所做的一切好事,回向给十方三世一切众生的身上,那么你的功德也就无限的大!所以回向有大回向、小回向。

如何回向效果好

如何回向效果才更好呢?普贤菩萨告诉我们:“言普皆回向者,从初礼拜,乃至随顺,所有功德,皆悉回向,尽法界,虚空界,一切众生”。这就明确地告诉我们,从第一大愿礼敬诸佛到第九大愿恒顺众生,所修的一切功德全部回转来,归向到尽法界、虚空界一切众生身上。也就是说,我们学佛不仅是为了自己,同时也是为了一切众生。将我们所做的一切功德,回向到哪里去呢?记住:不是回向给自己,而是回向给一切众生。

一定要发愿,愿把自己的种种功德回向给一切的众生,愿众生常常得到安乐,没有种种的病痛和苦恼。众生如果有不善的念头,要去干坏事,愿他们都做不成。众生如果修善业,要去做好事,愿他们立即就能办到。如果众生造下了恶业,要堕落到三恶道里去,愿恶道之门关闭起来,不让众生进去。愿为众生打开人道、天道、佛、菩萨、声闻、缘觉等涅槃正当大门,让众生走入光明大道。假如众生,因为无始以来,积累了许多的恶业,招感极大的苦果,我愿众生脱离苦海,我愿众生登上涅槃的彼岸,早日圆成佛道!我们倘能用普贤的心量,去回向所作的功德,那么,我们所得到的功德,将会像虚空一样广大。

以上讲的是七支供。七支供在平时走路、坐车、上下班时,随时随地都可以作,并不一定要回家关上门打坐时才可行。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如何「礼拜供养」观世音菩萨

礼拜供养,这里面讲到乃至于一时礼拜供养观音菩萨都有...

世间四种可贵之人

佛陀过去在舍卫国的祇树给孤独园,为比丘们开示:有四...

在坎坷的路上行走,才能磨炼心志

在一座寺中有一个小和尚,每天清晨,他要去担水、扫地...

心上努力,境上随缘

心上努力,境上随缘。在心地上面下功夫,在境界里面不...

比丘顶上的宝珠缘

昔日,佛在迦毗罗卫国的尼拘陀树下教化众生。当时城中...

念佛方法与具体行持

净宗念佛方法简便易行,而执持名号,持之以恒,达到感...

要以法相见,不能以情相牵

闻具足,就是听闻正法。就是以你们那种好乐心亲近善知...

戒定慧三学,学佛修行的基础

作为一个正信的佛教徒,必须知道戒、定、慧三学,这是...

【注音版】梵网经菩萨戒本(东林寺版)

梵网经菩萨戒本(东林寺版)...

【注音版】往生普佛仪规

往生普佛仪规...

【注音版】维摩诘所说经

维摩诘所说经...

【注音版】佛说梵网经

佛说梵网经...

三分生意七分做人

第一章、人气决定财气,会做人才能赚钱 1.吃亏是福,...

末法时期,念佛以持名最为得力

众所周知,念佛有很多种方法,如观想念佛、实相念佛、...

心律法师:佛珠的意义

现在有很多人带佛珠,说起来并不是真的信佛,而是看到...

诵持楞严咒就是赚黄金

楞严咒是所有咒的咒王,作为咒中之王的楞严咒,修学诵...

【佛教词典】鸣钟功德

(杂语)行事钞上之一曰:增一阿含云:若打钟时,一切...

【佛教词典】空华

(譬喻)空中之华。病眼者,于空见有华也。虚空原无华...

精进修行的卖花人

佛陀所说一切法,不离因缘因,就是万物生长的源头;缘...

虚云老和尚的勤奋和严谨

虚云老和尚的一生,可以说非常勤奋、非常节俭、非常慈...

明海法师自述出家的心路

我在上大学的时候,一个偶然的机缘,看了一本介绍弘一...

不要为了小利而改变目标

过去有个人在门前种了两棵果树,两年后结了果子,其中...

星云大师《焰口祈愿文》

慈悲伟大的佛陀! 由于您藉面然鬼王的缘起,为阿难尊...

主导六道轮回的亲因缘、增上缘

情想合离,更相变易,所有受业,逐其飞沉,以是因缘众...

普贤菩萨有什么样的功德妙用呢

我们先解释普跟贤这两个字。因为名以召德,一个菩萨的...

靠自己的观照力消灭掉

讲一位公案。有一位上师,他在外出的途中,救起了一只...

临终业障现前没有念佛,能往生吗

问: 病人平时信愿具足,念佛功夫不错,但临终时业障...

念佛妄念纷飞,这种状态是不是难以往生

问: 顶礼法师,印光大师在与陈锡周书一文中提到,以散...

三百学子广东南华寺礼拜六祖真身

7月19日清晨,300余名内地、港澳高校学子及善众在广东...

净土法门不可思议之意

不可思议,略有五意: 一、横超三界,不俟断惑; 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