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惟贤长老《建立信仰并学菩萨》

惟贤法师  2011/09/25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一、建立信仰

你们参加法会做义工,你们都有信仰吗?对三宝有信仰,好得很!信仰首先要建立起来。《华严经》上讲:“信为道源功德母,长养一切诸善根。”道源功德母是什么?道源,菩提道的源泉;功德母,功德的根本。这个“源泉”和“根本”必须要靠信。

信什么?信三种。

(一)信佛法僧三宝的功德

佛宝。佛是一个觉悟了的圣者,有大智慧、大福德,具大雄大力,是苦海中的导师,以觉悟为主,由迷转觉。

法宝。是佛的经典、教法,打个譬喻就像光明灯一样,黑暗中有光明灯照耀,就不会迷失方向。所以法宝一是讲真理,二是讲行,解行结合,解行相应。

华严三圣图中,佛在中间,右边是普贤菩萨,左边是文殊菩萨,这是很有寓意的。普贤菩萨代表行,文殊菩萨代表解,这就是代表法宝的两个意义“解”和“行”。法宝是指路明灯,指出的是一条光明正路。学佛,以佛为主,必须要解行相应。

僧宝。僧是和合众,怎样才能和合?实行戒律,止恶行善,以德为主。德,在佛法来讲,是以戒为主。学习僧宝、皈依僧宝,就是守戒,培养道德。

佛法僧三宝的功德很大,佛是苦海中的导师,法是长夜中的明灯,僧是众生的福田,所以必须要信仰三宝功德。

(二)信佛法真理

佛法讲缘起、性空,讲三界唯心、万法唯识,讲一切法无我,这个真理伟大得很,广大精深。要相信这个真理,自己才有个目标,心胸才能够广大起来,提高修养,提高认识,才站得高看得远,才具备慧眼。所以一定要相信佛法的真理。缘起性空、唯识法相、一切法无我的真理,要相信,要研究,要学习。

(三)信因果

相信有因必有果,发菩提心,一定能成佛,要相信这个。因果是佛教的基本道理,因果通于三世。有一首偈:

欲知过去因

今生受者是

欲知将来果

今生作者是

要知你过去怎么样,就看你现在得的什么果;要知你将来怎么样,就看你现在种的什么因。从现在到将来乃至于无穷的后世,都是因果相续。科学也讲因果,哲学也讲因果,但是那个不同于佛法的因果,它是讲人世间的。

佛法讲宇宙空间,一切生物、植物,都在因果范围之内。没有自然的果,没有偶然的果,都有一定的规律,因果的网复杂而有系统,不可思议。学佛就要注意种因,因一定要种好,种好了将来果就好。因有善的,有恶的,有染污的,有清净的。一定要种善因,种清净因,种无漏因。你对人善良、慈悲、宽厚,若经济能力强,就可以在物质上、力量上去帮助别人;若经济能力不强,哪怕在心地上起一念慈悲,能够安慰别人、同情别人,这一念的心地,都有很大的因在里头,都有很大的力量。所以菩萨畏因,众生畏果。

以上这三种信:信三宝的功德、信佛法真理、信因果,是学佛最基本的条件,首先要建立。信为道源功德母,长养一切诸善根。信仰建立起来以后,有信就有解,解就是自己学习佛法真理有领受,再将之表现在行动上,能够依佛教而行,那么就会逐步有所证悟,有果。信、解、行、证是学佛、成佛的一条基本道路。

二、学菩萨

当今时代,我劝你们在三皈五戒的基础上来学菩萨。要发菩提心救度众生,为什么?因念众生苦而发菩提心,念地狱苦而发菩提心,念三界苦而发菩提心。

一般来讲,在行持里边,有上供下施,包含物质方面的上供下施和法方面的上供下施。

物质方面的上供就是以物质供养三宝、供养父母、供养师长,使父母、师长得到满足;下施就是对贫苦众生在物质方面进行帮助,给予施舍。

什么是法方面的上供下施呢?就是指法供养和法布施。法布施就是以佛法施予别人,并给讲说、讲解,解除别人的愚昧,破除心中的黑暗,给人智慧光明,这个布施比起财布施的功德来说,多得很!使众生有法身慧命,这种法布施的功德是不可限量的。

你看到贫穷的人,在财布施方面,给他一点钱财,给他点衣物,除此以外,以这个方便再给他讲一下法,讲一下因果,使他能够懂因果,懂真理,就是行法布施,那就解决了他未来的问题。财布施只解决了眼前的问题,法布施是从眼前到未来,解决长远的问题。

法供养的内容就比较多,除了以“香、花、灯、水、果、茶、食、宝、珠、衣”这种物质供养佛以外,你能够如说修行,即依照佛说的来修行,就叫法供养。在《华严经·普贤行愿品》里面讲了菩萨要修的七种法供养。

第一,如说修行供养。佛是怎样说的,你怎样行,包括五戒十善、八正道、四摄六度,你都依教奉行,这是一种法供养。

第二,利益众生供养。你能够利益众生,拔苦予乐,以悲心为主,使众生能够脱离痛苦,这个利益很宽广,能够行这个行也叫法供养。

第三,摄受众生供养。你能够摄受众生走正道不走邪道,走善道不走恶道,这也叫法供养。

第四,代众生苦供养。你不光自己受苦,还要发愿代众生受苦,使众生不再受这个苦,以自己一个人苦,拔除万人的痛苦,发这个广大心,也是法供养。

第五,勤修善根供养。清净身口意三业,亲近善法,勤修善法,行一切善,不管小善大善,你能够行善也是供养佛,也是法供养。

第六,不舍菩萨业供养。行菩萨道,不舍菩萨的事业,菩萨怎样做,你就怎样做。

第七,不离菩提心供养。处处想到要成佛,要成佛就要度众生,处处要想到众生,就叫菩提心供养。

以上就是七种法供养。对于你们在家众来说,我劝你们好好学菩萨,发菩萨心。你们在法会中出力当义工,既是财供养,也是法供养,两样都有,功德很大。一方面自己出了力量,是财供养;另外把自己的身心献于佛教事业,是照佛所说的在修行,即如说修行供养,又是法供养。这很好啊,要坚持下去,好好努力。

现在提倡和谐社会,实际上真正来讲,若能够好好学佛,学菩萨,有佛菩萨的广大心、清净心、平等心、慈悲心,一切都以这个心来对待,而且感化大家都能有这个心,那就和谐了。所以真正实现和谐,不是表面上一点制度就可以的,必须要从心做起。欲平大地,先平心地,心地不平,大地也不平,这是佛说的。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惟贤法师文章列表

圣严法师《竞争与较量大不同》

一般人所了解的竞争,就是要把别人拥有而自己没有的东...

修行人必知十要

1.修行人,戒淫心, 淫是六道轮回根。色如毒药迷心性...

身体力行的明惠法师

古时,深山的一座寺院里,有位明惠法师,品德与道业都...

不变应万变

道树禅师,建了一所寺院,与道士的庙观为邻,道士放不...

修行人一念贪恋投胎为小狗

在上海有一位林居士,他是做生意的,他赚了很多钱啊;...

松弛有度才是修行

佛陀在世时有一位弟子,未出家前是一望族中非常有名的...

转粗重为轻安

三善十一者:言轻安者,远离粗重,调畅身心,堪任为性...

慧律法师:学佛要发三种心

第一要有长远心: 以前,师父在念逢甲大学的时候,有...

【注音版】拔一切业障根本得生净土神咒(往生咒)

拔一切业障根本得生净土神咒(往生咒)...

净土十疑论

净土十疑论序 宋、无为子杨杰述 爱不重不生娑婆,念不...

龙舒增广净土文

龙舒净土文序 华严经云。信为道元功德母。长养一切诸...

大方广佛华严经(80卷)

大周新译大方广佛华严经序 天册金轮圣神皇帝製 盖闻:...

待在能让你的修行成长的地方

有着低劣业力的众生,将目标投注在世间的显赫与虚荣上...

「阿弥陀」是什么意思

梵语阿弥陀,此云无量寿,亦云无量光。要之功德智慧,...

哪些念佛方式是不如法的呢

我们要念好这句佛,就要知道哪些是不如法的方面,以便...

娑婆世界的快乐没有安稳性

前面是破坏,空观的智慧是把所有的妄想好的妄想、坏的...

【佛教词典】能为救护

【能为救护】 p0894   瑜伽四十卷九页云:又诸菩萨、...

【佛教词典】知事

(职位)僧院司事务僧之总名。禅院诸役拟朝官,分两班...

对哪些对境造业,业果会越重

讲到重罪、重业,一定是第一,心非常猛利;第二,跟外...

君子小人就在一念之间

吕新吾云:愧之,则小人可使为君子;激之,则君子可使...

轻视傲慢出家师父就是招罪损福,不可不慎

我们不要轻慢出家师父,人家过去栽培多少善根福德才能...

九缘皆具,方成不可悔之大妄语

《梵网经菩萨戒》云:若佛子!自妄语,教人妄语,方便...

仇恨别人就是伤害自己

在热带海洋,有一种奇特的鱼,名叫紫斑鱼,其全身长满...

堪比牛奶的花椰菜

花椰菜富含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食物纤维、维生...

莲池大师《云栖净土汇语》

●开示 水陆会中普示持名念佛三昧 窃惟净土之为教也,...

星云大师《禅修的开示》

禅净中道是人间的佛教 佛学很多的内容浩瀚无涯,宗派...

在教在禅,皆修净土,同归一源

然于百丈立祈祷病僧,化送亡僧之规,皆归净土。又曰,...

家里容易藏污纳垢的地方

家里的很多地方,可能看似干干净净,其实却是藏污纳垢...

是人终时心不颠倒,即得往生极乐国土

《经》:是人终时,心不颠倒,即得往生阿弥陀佛极乐国...

圣严法师《欢喜心快乐做功德》

有的人会疑惑,做义工的「功德」,究竟可以让人得到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