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人生中的十七不要

2011/10/26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1、不要把心中的悲伤与痛苦,告诉任何人,因为对方可能比你拥有的伤痛更多,自己的慢慢消化,有一天也许你会觉得世界更美!

2、不要把一切事情想的那样美好,除非你自己想把自己伤的最深!

3、不要把爱总挂在嘴边和表现出来,时间长了,它会很廉价!

4。不要把关心做得太细致,也许太认真的关心会使人麻木!

5、不要做那么多焦虑的等待,很多时候等待美好的同时,也是等待着暴风雨!

6、不要执着海誓山盟,刻骨铭心的词语,那样你会知道寂寞孤独的真正含义!

7、不要强调自己的观点,自己的观点自己明白,别人会误会!

8、不要用什么东西消磨了你的意志,一切还是靠自己,他(她)帮助你一时,他(她)不会帮助你一世!自己的地位和一切还需自己努力!

9、不要以为自己了不起,人们总是会看你闪光的一面,当你落魄的时候,就算别人不说,内心里多少会对你所轻视。(世界不会在意你的自尊,人们看到的只是你的成就。)

10、不要和自己太过意不去,自己都不能好好的活着,拿什么去对别人好!

11、不要总是说对不起,你并不是真的不对!

12、不要沉迷于用语言修饰的爱情,当你受伤害的时候,你会承受不了!

13、不要太真诚,过分的真诚,会令别人反感!这是世界中让人觉得可笑的事!

14、不要只想自己的苦恼和压力,想想人活着都有同样的不幸,对别人要理解和爱护,才能做一个真正的男人!

15、不要把思念当成自己的幸福,思念可以让你回忆,思念可以撕碎你的心!

16、不要轻易指责别人的所做,任何人的出发点是好的,那样做会不公平!

17、不要觉得什么东西真正的属于你,该是你的就是你的,不是你的就是无奈和牵强!

这些不要做的事情,会使你冷静,会让你从阴影中走出来,会使你坚强一些,快乐一些,振作一些!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佛法修学的目的---破妄显真

唯识学在整个大乘佛法当中是一个非常专业的课程,它跟...

修此五念门,毕竟得生安乐国

【原文】 若善男子、善女人,修五念门行成就,毕竟得生...

这放不下,那丢不开,哪会相应啊

这人呐!在佛法中就怕没有一点染,没有一点信心,那就...

慧律法师《保持24小时念佛的秘诀》

经常有信徒告诉我,他们在念佛的时候,会产生两种现象...

在家居士的感情生活如何处理

《维摩诘所说经》的〈佛道品〉中,记载普现色身菩萨与...

于身无所取,于修无所著,于法无所住

咱们拜佛也好,礼忏、念经也好,一天当中上殿过堂的,...

功到自然就成

不说一般的人,就说菩萨的愿力,我讲个故事。印度的无...

三方面检查自己是否有进步

我们经过理观跟事修的修学,怎么知道自己有进步呢?可...

【注音版】千手千眼观世音菩萨广大圆满无碍大悲心陀罗尼经

千手千眼观世音菩萨广大圆满无碍大悲心陀罗尼经...

佛说观无量寿佛经

御製无量寿佛赞  西方极乐世界尊,  无量寿佛世希...

【注音版】华严经普贤行愿品

普贤行愿品...

普贤行愿品

大方广佛华严经卷第四十 入不思议解脱境界普贤行愿品...

时时刻刻勿令暂忘

我们虽然口口声声说自己在念阿弥陀佛,但是在我们遇到...

名誉不足惜,道德无可崇

人之处世,贵真率耳!德莫德于真,贼莫贼于伪。古之圣...

牛过窗棂,为何尾巴过不得

禅宗公案中有一则牛过窗棂的著名典故。五祖法演禅师说...

念阿弥陀佛求生到极乐世界的法门,真的是太简便了

烦恼浊有五种: 第一种是贪。有了贪心,这也想要,那也...

【佛教词典】器手天后

(天名)胎藏界外金刚部众之一。伊舍那之眷属也。与器...

【佛教词典】临终

指生命即将终结之时。即寿、暖、识三法将舍离之际。印...

为什么人的福报享用有这么多的差别相

人的福报享用有两种情况,一个叫有果无用,一个叫无果...

救人不淫免火灾

河北省献县史某,为人虽不拘小节,但秉性豪爽正直,不...

五逆十恶之人,临终亦得往生

而观经下品下生,五逆十恶,具诸不善,临命终时,地狱...

念佛超度先亡,俱生西方

念佛法门,如如意宝珠,能随人意,雨一切宝。但能恳切...

妙莲法师:盗戒微细须防犯

盗戒很微细,比方生意人,同人家讲好的样本是值十块钱...

五乘法门的修行目标及相互关系

我们先看第一个,总标五乘的要义,先作一个总标。 我们...

环境对阿赖耶识也是一个重要的主导因素

阿赖耶识熏习道理,当知亦尔。 阿赖耶识身为我们生命的...

净业行人万万不可求来生人天福报

修净业人,断断不可求来生人天福乐,及来生出家为僧等...

放弃工作在寺院长期做义工可以吗

问: 弟子的独子三十多岁,他不想成家,向往出家,停...

处境并不是最糟糕的

有一则故事说,一个穷人与妻子,六个孩子,还有女儿女...

净土法门之超胜

在晚清及民国初年,印光大师从大乘佛法的角度把佛法分...

十不善业的果报

【一】花报: 《了凡四训》:然人之过恶深重者,亦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