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净土法门之超胜

恒宗法师  2016/08/24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净土法门之超胜

在晚清及民国初年,印光大师从大乘佛法的角度把佛法分为禅、教、律、密、净五宗,并指明净土宗为各宗的归宿:

如来一代听说诸法,举其大宗,其名有五,曰律,曰教,曰禅,曰密,曰净。此五宗者,悉皆显示佛之身口意三业,戒定慧三学,与夫一切三昧万德。固无可轩轾抑扬,拣择取舍者。然在学者修习,当详审与自己根性相契之法而修。一门深入,较为省力。而此五宗无不以律为根本,净为归宿。此在佛世已然,况今末法时代乎?以净土法门彻上彻下,三根普被,凡圣同归。上之则等觉菩萨,不能超出其外。下之则五逆罪人,亦可预入其中。良由一切法门皆仗自力。非到业尽情空,不能了生脱死。(《文钞三编卷三》载《大方广佛华严经普贤行愿品流通序》)

更进一步,印光大师判一代时教为通途法门(包括禅、教、律、密)和特别法门(净土法门),以显示净土法门的超胜:净土法门,超胜一切法门者,在仗佛力。其余诸法门,皆仗自力。自力何可与佛力并论乎?此修净土法门之最要一关也。(《文钞续编卷上·复陈慧新居士书》)

印光大师佛学思想的一个重点就是分清禅、净宗旨的界限和辨别自力、佛力的大小难易,以显明净土一宗的独特宗旨和殊胜利益,引导末法众生同归净土,获得即生了生死的利益。印光大师清醒地认识到,法门贵在契机:“违悖时节因缘,亦如冬葛夏裘,饥饮渴食,非唯无益,而又害之。”《复云南王速周居士书二》)。又目睹当时宗门流弊甚多,加以人们的根器及务道之心不如以前,能明心见性的人已是少之又少,况且即便见性也只是“悟”而不是“证”,“证”则可了生死,若只是“悟”而没有“证”,见思二惑未断,要出三界轮回也不可能。

简单来说,对于佛教其他法门的修持,大师认识到,以如今人们的根机,要么一场空忙,不得利益;要么需历尽多生,错失当生了脱生死的难得机会。大师的这种认识是极为清醒的,但对于那些想用佛法撑持门面,只图口头流利,或想做大通家的人来说是难以接受的。所以在《文钞》中屡屡出现大师呵斥此种人:

于尝劝一狂僧念佛,彼言衲僧鼻孔三世诸佛尚摸不着,用念佛作幺?予曰,若真摸着三世诸佛摸不着的鼻孔,尚要步步随着三世诸佛脚后跟转,倘不随三世诸佛脚后跟转,则摸着者非衲僧鼻孔,乃阿鼻地狱铁床铜柱上火孔也。(《增广文钞卷上·宗教不宜混滥论》)

这便是清末佛教最大的流弊——狂禅、伪禅。其实,时至今日,这种现象也还是屡见不鲜的,这些人动辄便是玄妙之理,开口便是机锋公案,印光大师毫不留情地指出:“参禅未悟或未彻,皆不得为禅。”这多是错认消息,再重则著魔发狂。如此既无大彻大悟的功夫,又没有信愿念佛的往生三资粮,以凡夫的通身业力,如此是决难即生出离轮回的,必定是万劫千生沉沦地狱受苦。

印光大师平生讲到自己时是极其谦虚的,但对于此种人的批评却是极不留情面的,大师在《与大兴善寺体安和尚书》中讲到:

其有平日自命通宗通教,视净土若秽物,恐其污己者,临终多是手忙脚乱,呼爷叫娘。其有老实持戒念佛,纵信愿未极,瑞相不现,皆是安然命终。其何故哉,良由心水澄清,由分别而昏动,识波奔涌,回佛号以渟凝。所以上智不如下愚,弄巧反成大拙也。(《增广文钞卷上·与大兴善寺体安和尚书》)

对于批评及轻视净土法门者,大师认为,“净土法门,释迦弥陀之所建立也,文殊普贤之所指归也,马鸣、龙树之所弘扬也,匡庐、天台、清凉、永明、莲池、蕅益之所发挥倡导”(《复永嘉某居士书二》)。经典方面有《净土五经》及《华严》、《法华》等诸大乘经。除非修行者的道行与智慧能与这些前贤相等,否则随便批评则等于“山野愚民,妄称皇帝,自制法律,背叛王章,不旋踵而灭门诛族矣”(《净土决疑论》)。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

一体万用,一念万涵

地面上江河湖泊的一切月影就是一个月影,一个月影就是...

跟众生结净土缘

佛在世的时候有这么一桩事情,有一个国家的众生很难教...

胡松年居士往生公案

信愿行三资粮中,愿是一个中间环节。当这种强烈的愿望...

最后的生还者——地震废墟下念佛得救

2016年2月6号半夜凌晨三点,正当大家欢欣期待即将来临...

「心与佛合」才是真正的善人

念佛之人,必须孝养父母、奉事师长、慈心不杀、修十善...

念佛好,还是念观音好

昨接来书,不胜慨叹。既知其病,又知其药,不肯即服,...

只有大慧根者才可熏习禅宗求得明心见性吗

问: 是不是只有大慧根者才可熏习禅宗求得明心见性?...

念佛一法对在家人最为亲切

念佛一法,乃背尘合觉,返本归元之第一妙法。于在家人...

佛说阿弥陀三耶三佛萨楼佛檀过度人道经

佛说阿弥陀三耶三佛萨楼佛檀过度人道经卷上 佛在罗阅...

现在贤劫千佛名经

现在贤劫千佛名经(亦名「集诸佛大功德山」) 尔时喜王...

【注音版】礼佛大忏悔文

礼佛大忏悔文...

饿鬼报应经

尊者大目揵连,从佛在耆闍崛山中,游行恒水边,见诸饿...

破戒的过患

持戒的功德不可思议,但是破戒的过患也很可怕,因此我...

为什么要到寺院呢?有这三个原因

事钞云:凡入寺之行,与俗人作入道之缘。建立寺者,开...

出家有年龄限制吗

问: 出家有年龄限制吗? 体恒法师答: 出家就是脱离...

五个【不要紧】与十个【无论如何】

五个【不要紧】: 如果您的微笑得不到回应,不要紧;...

【佛教词典】悎寤瑜伽

【悎寤瑜伽】 p0947   瑜伽二十四卷一页云:悎寤瑜伽...

【佛教词典】部派佛部(Sectarian Buddhism)

部派佛教  在佛陀逝世的100年后,佛教内部由于对戒律...

佛号念不准,可以往生吗

问: 如果念佛号念不准,可以往生吗? 净界法师答:...

圣严法师:重罪轻受与定业难转

从佛教的立场看,「恶有恶报,善有善报」是正确的因果...

道源法师:在家菩萨戒本释义

在家菩萨戒本释义缘起 南投县埔里镇之佛光寺,为满该...

佛菩萨为什么不以神通度众生

问: 佛菩萨为什么不以神通示现世人,引起世人的信仰...

非时食戒十大益论

客问杜多子曰:吾闻杀、盗、淫、妄,名为性罪;饮酒昏...

这只鹅能听闻到佛法,是有大善根大福德的

这个世界的苦难很多,一般说是有八种,就是你遇不著佛...

赵州禅师的「十二时歌」

赵州从谂禅师所著《十二时歌》情真意切,颇显禅僧家本...

警惕都市人群八大心理病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的生活虽然改善了。但心里的承受...

净土法门为什么要修五念法门

问: 修净土法门为什么要修五念法门?五念法门的内容是...

把慈悲心体现在生活中

在一个非常寒冷的大冬天,一个流浪者来到一位比丘的禅...

心中越善,离佛越近

山上有座庙,庙前有棵树。 院里有功德碑,碑上第一行...

唐太宗与390名死囚的死亡之约

贞观八年(公元634年)九月初四这一天,长安城宽达1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