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如何判断发心的真与伪

净界法师  2015/07/03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如何判断发心的真与伪

【有罪不忏,有过不除,内浊外清,始勤终怠。虽有好心,多为名利之所夹杂;虽有善法,复为罪业之所染污。如是发心,名之为“伪”。念念上求佛道,心心下化众生,闻佛道长远,不生退怯;观众生难度,不生厌倦。如登万仞之山,必穷其顶;如上九层之塔,必造其颠。如是发心,名之为“真”。】

前面我们讲邪、正,这是大的区分。伪、真就更细了。这个“伪”什么意思呢?

“伪”就是说,这个人不是没有发菩提心,有发,但是不纯。就像黄金,它有黄金的成分,但是它也有矿石的杂质在里面。就是这个人他发菩提心,但是隐隐约约又贪求世间的果报,但是到佛堂用功时,他又发了菩提心,所以这个人心中是染净夹杂。

我们看说明,“有罪不忏,有过不除,内浊外清,始勤终怠。”他有过失不忏悔,也不对治,所以这个人的目标不明确,就是有时候精进,有时候懈怠。“内浊外清,始勤终怠”,刚开始精进,最后终于懈怠。你说这个人不好,他也有一点好心。到了佛堂时,他用功起来,也有一念的道心,但是离开了佛堂,多为名利之所夹杂。所以这个人名利心带有道心,道心中带有名利心。“虽有善法,复为罪业之所染污。如是发心,名之为伪。”我们一般人刚开始都是这样子,叫“真妄交攻”。

我看到这段论文,想到以前有一位常住的居士。大概在将近二十年前,这位是台湾中部的居士,他很年轻就学佛了,是男众居士,非常发心。不但在家里面做功课,拜佛念佛非常精进。来到道场,二话不说,一定到厨房去帮忙,什么事都做,默默地做。大家吃完饭都走了,他一定留到最后一个,把碗盘洗干净再离开。师父跟他讲话,他一定合掌恭敬。这个人非常有道心,他精进用功,真的是有用心在修福报,所以他的福报变得很快。他本来很穷,后来没有多久,我记得好像三五年而已,他整个人的相貌都改变了。

另外一个居士就看上他了,找他合伙做生意,开餐厅。两个人合伙,他也跟朋友借一点钱,把这个生意做得非常好。一个高档的素食餐厅,走日本式路线的高档餐厅,在当时的台湾很少,所以生意非常好。但这个人福报现前时就糟了,放逸了,他后来结婚了,结婚以后跟一个女众发生了婚外情。诸位要知道,破戒是最伤福报,最伤福德力的。婚外情以后,他又玩股票,后来输了好几千万,不但把这几年赚的钱亏掉,还负债累累。最后身败名裂,后来到哪里去了不知道。

我们看这个缘起,这个人“虽有好心,终为名利之所夹杂”。就是说他这个发心,蕅益大师说,虽然说是中途变节,但是他刚开始因地一定有问题。我认为他出了什么毛病呢?其实他刚开始在因地就夹杂,认为这个是合理的。对一个初学者,你不能过度地要求他一开始的发心又纯又正,是吧!我认为他最后没有学教理是可惜了!我个人的判断,他都在事修上用功。你想想看,我们是个有烦恼的众生,谁禁得起福报的诱惑呢?他没有好好地学习教理,就不知道怎么调伏自己,引导自己往好的方向走。

其实一个人在贫困中,反而最安全。诸位!你们都想要富贵,对不对?一个人栽跟斗都是在富贵时,真的!你看中国的命盘,命相学,一个人走大运时,大吉之气,必有大凶。他的命盘一定有个大凶出来,双气夹杀一定有的。人生的逻辑就是这样:在贫穷当中,反而不可能做出太出格的事情;一个人一生当中会造重大的罪业,都是在福报现前时,因为你有自在力。

怎么办呢?你要不断地增上,不断地研究教理,加强你心中的光明、调伏跟引导。所以,我们今天看到这个“伪”,这个人发心道心中夹杂名利,刚开始不要过度地诃责,初学者都是这样,带有妄想来修行。所以这个居士的发心,我认为没有错,错就错在他没有好好地在心地上用功,只知修福,后来被福报迷惑了。所以说我们刚开始发心带有妄想,带有杂染,这个没关系,因为你可以不断地调整。人只要保持进步就有希望,要不断地一再产生观照力。

我们看“真”,这种人不简单,“念念上求佛道,心心下化众生。闻佛道长远,不生退怯;观众生难度,不生厌倦“。这种人一定经过长时间佛法教理的学习,跟观照调伏,才有这个结果。他的内心非常的坚定,心中只有上求佛道下化众生。他的志向非常的坚固,虽然佛道是三大阿僧祇劫,他也不退怯。虽然众生的烦恼粗重,他也不厌倦。

就好像登高山万仞,这个仞就是七尺,登这个高山,他总有一天一定要达到目的。”如上九层之塔,必造其颠,如是发心,名之为真”。这个是我们的目标,念念上求佛道,心心下化众生。也就是说,我们可贵的是不断地了解自己,然后只要保持进步,就是趋向光明。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净界法师文章列表

清净臭秽,寄此陶炼耳

【原文】 唐道积,蜀人,住益州福感寺。性慈仁,有疠疾...

断恶修善就能趋吉避凶

佛在鹿野苑三转法--轮,为五比丘说法,讲的是四谛法苦...

星云大师《化缘化心,不一定化钱》

许多人说:我必定很会化缘,所以才能创建这么多的佛教...

慧律法师《莫拒外境念念清净》

学佛的过程中,往往必须经历重覆的挣扎;重覆的创伤、...

成就九法得道果

昔日,佛陀与五百位比丘于迦毗罗国的闇婆梨果园弘法度...

怎样调整我们错误的心态

大乘佛法有八万四千个法门,但是我们可以把它归纳成两...

妙莲老和尚自述闭关苦修的传奇20年

环境愈苦道愈坚 俗语说多难兴邦,如果生活安适,人心就...

星云大师《随缘不变是最好的性格》

《大乘起信论》是我最喜爱的佛教经论之一,我曾经五次...

佛说出家功德经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毘舍离国。食时到,入城乞食。时毘...

地藏菩萨本愿经

觉林菩萨偈 华严第四会,夜摩天宫,无量菩萨来集,说...

过去庄严劫千佛名经

三劫三千佛缘起(出《观药王药上经》) 宋畺良耶舍译 尔...

【注音版】观世音菩萨普门品

普门品(日诵式版本)...

中西医的素食营养观

目前的社会,由于对素食营养知识的缺乏,造成一般人对...

【推荐】无情物也有佛性吗

有情众生有佛性,但草木石头等属无情,是否具有佛性,...

在家居士可以为动物做皈依吗

问: 在家居士在特殊的条件下可以为一些动物做一些简单...

奢华的生活把全人类一网打尽

拼命积累财物的趋势把人搞得晕头转向,失去了冷静思考...

【佛教词典】业道

【业道】 p1217 如十业道中说。 二解 成唯识论一卷十五...

【佛教词典】句轮

(术语)对于一字之真言而称多字之真言曰句轮。义释十...

若非老僧定力够,几作驴儿被他骑

我们学佛的人,对于因果报应的道理,一定要牢牢记着,...

乌龟感恩 惊呆卖龟人

有一次,我到宝鸡开会,路过文化宫门口时,碰见一个男...

念佛求往生不应怕死

有些念佛同修,平时也发愿求往生。一旦检查是癌症,便...

最终都要归于一把灰

一个亲戚去世了,我们送她到殡仪馆火化。我对火化的环...

勇悍精进无懈怠的常精进菩萨

常精进菩萨,又名常应时菩萨,以修行精进波罗蜜为最胜...

一心不乱须到什么程度才能够往生

问: 为何忏公师父常常在佛七法会的时候,鼓励大家要证...

什么叫做「一心」呢

一心,就是全心全意。我们现在很难做到一心一意。告诉...

四弘誓愿该如何理解

问: 什么是自性?自性众生誓愿度,自性烦恼誓愿断,...

佛陀时代在家学佛女众的模范人物

佛陀在世的时代,女子学佛而成为解脱圣者的,为数不少...

狐狸报恩

很久以前,有五百只狐狸及狮群同时住在雪山中,狐狸经...

白居易《八渐偈》

唐贞元十九年秋八月,有大师曰凝公,迁化于东部圣善寺...

修行人怎可把这个色壳子看得这么重

在云门寺方丈室后之假石山上,种了不少奇花异草。假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