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怎样调整我们错误的心态

净界法师  2014/01/22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怎样调整我们错误的心态

大乘佛法有八万四千个法门,但是我们可以把它归纳成两个重点,一个是理观,一个是事修。

理观,是一种内心的智慧的观照,我们一般叫做内善根,事修呢是一种外在的法门的修学,是一种外在的助缘。从大乘的佛法修学的因缘观角度来说,我们是先有理观才有事修,因为理观在经典上,把它判作是我们因地的发心,它是一个种子,如果这个种子是错误的,我们就很难创造一个正确的结果出来。

从佛法的角度来说,我们刚开始修学佛法,我们是没有资格来修学法门的,一定要有一个道前基础。就是说我们在开始修行之前,要先调整心态,从《楞严经》的角度来说,我们每一个人在无量的生死当中,我们的心态已经是错误了,叫做颠倒妄想。

颠倒妄想的形成,在《楞严经》它讲出了三个程序,就是感受、想像跟执着。我们刚开始的内心,受到外境的刺激会有一个感受,这个感受带动我们心中的错误的想像,然后想久以后呢,想久成性,就变成是我们一种很坚固的习性,就是一种自我意识。

当我们的想像,已经落入到自我意识的时候,我们就没办法去改变自己了,因为它是一种坚固的妄想。所以我们凡夫的心,是从感觉而触动的,这个感觉是由外境而来的,所以这种心是不能使用的,因为这是生灭心,一个生灭的心,不可能创造一个不生灭的功德。

佛陀在经典上说,就好像用沙你是煮不出饭出来,因为沙非饭本,我们一定是找到米,才能够煮成饭。所以在佛法修学当中呢,在修法之前是要有基础,就是把这种向外攀缘的心,要转成向内安住的心,我们才有资格来修学一切法门,而趋向无上菩提。

所以我们在前面讲到,发心篇,正见篇的时候,花了很多时间来告诉大家,怎么调整我们的错误的心态。第一个,我们要先求安住,修行一定要云何应住,先求安住。我们前面讲了很多,菩萨的安住是以空性为住,大乘佛法的空性,是观察我们的过去,我们无量的过去,我们从什么地方而来,我们找到我们生命的根源,是本来无一物的,是何期自性本自清净的,这个就是我们所有菩萨的安住处。

所以当我们开始在修学的时候,你念佛也好,持咒也好,布施也好,我们一定是站在本来无一物的角度,来面对我们所有的人生。就是把心带回家,就是我们要做的第一个调整,把一种向外攀缘的心,把它带回来,安住在我们一念清净的本性,就是把生命归零,这第一个安住,以空性为住,这个是我们观察我们的过去。

第二个我们应该观察我们的现在,我们看到我们今生的果报体,是无常败坏的,所以这是一种苦谛的思考,人生虽然有很多的快乐,但是这个快乐有严重的过失,娑婆世界的快乐是有过失的,因为它有无常败坏的过失。

所以人生的快乐会让你不安稳,即便你花了很多的精神体力,得到你所要的快乐,但是你还是一样,弟子心不安。因为你这个快乐你付出了担心、害怕、忧恼的代价。

所以佛陀在告诉我们无常观的时候,是调伏我们对娑婆世界的爱取,思惟苦谛,调伏爱取。菩萨要把心放在未来,而不是放在现在,你只要是要成就广大的功德,特别是出世的解脱,你一定要放弃你今生所有的快乐,你别无选择。

人生是要做出选择的,你追求今生的快乐,你就必须牺牲来生,你要追求来生的解脱,你就必须放弃今生的快乐。所以这个从苦谛的思惟,我们产生了出离,出离心。前面是空正见,第二个是出离心,是针对于现前的观察。

第三个是对未来的观察,你将往哪里而去,我们不能等到临命终,才知道你来生要去哪里,你来不及了。人生是要提前规划的,我们有一个目标,我们才知道我们在有限的生命当中,我们应该把重点要放在哪里,因为法门太多,人生太短。

你没有目标,你就不知道佛法的进入,我们今天开始进入广大的五乘的法门,有些东西是你急迫的,有些东西是不急迫的。你在判断选择过程当中,就是用你未来的目标来作判断。所以我们一定有一个目标来引导我们,求生净土,圆成佛道,引导力。

所以在修行当中,我们是要建立三种心态:第一个,对过去的观察,找到我们生命的原点,让我们的心安住下来;第二个,对于你今生眼前的观察,知道人生是无常的,你总有一天会失去你所有的东西,人生只有过程没有结果,这样子我们会慢慢的淡化对今生的快乐果报的追求,而把重点放在积集资粮,而不是享受人生,出离心;第三个是对未来的观察,你将往哪里而去。

所以你在心态上,你能够知道你的过去,你能够知道你的现在,你能够知道你的未来,你这个心态,就是一个真实的发心,因为你这种心态,正好能够摆脱过去的妄想的干扰,你能够开创未来,甚至于你能够把握现在。

所以我们前面的理观呢,就是让我们做三件事情,理观的智慧,就是让我们摆脱过去,让我们开创未来,让我们把握现在的因缘。这部分我们在理观,在这个发心跟正见已讲很多了,理观的智慧,就是端正我们的心态,依这种心态来修学,所有的善法都变成是成佛的资粮,这部分是讲到这个因地发心。

现在我们已经开始具足了这三种的理观,我们就有资格来谈修行了,就是开始所谓的称性起修。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净界法师文章列表

若论成道本来易,欲除妄想真个难

古人说:若论成道本来易,欲除妄想真个难。道者理也,...

人生弹指有何欢

前段时间,和几个好友相约旅行。在途中,大家喝茶聊天...

人不成熟的六个特征

人并不因为你的年龄大而成熟,也不因为你的年龄小而不...

出家并不只是简单的到寺庙当和尚

出家,是指离开亲人、家庭、事业这样的世俗世界,到寺...

出家忧道不忧贫

出家剃度而修行,宗旨在于上求佛道,下化众生。如果能...

圣严法师《如何转好运?》

不论是哪个国家、哪个民族,当人们遇到失败而不知何去...

如何才是开悟

一、无心可安即可开悟 有一个相当著名的公案: 禅宗的...

石头变成佛

有一个沙弥耐不得禅院的寂寞,老觉着修行得太慢,感觉...

【注音版】佛说大吉祥天女十二名号经

佛说大吉祥天女十二名号经...

肇论

肇论序 小招提寺沙门 慧达 作 慧达率愚,通序长安释...

撰集百缘经

撰集百缘经卷第一 菩萨授记品第一 (一)满贤婆罗门遥...

唯识二十论

唯识二十论一卷 世亲菩萨造 大唐三藏法师玄奘奉 诏译...

有这样的信心,才算得上深信净土

原文: 若正修净业时,倘达摩大师,忽现在前,乃曰:吾...

出家人能役使鬼神吗

有人问:你们出家人能役使鬼神吗? 答:不但出家人能役...

极乐世界的鸟是怎么来的

舍利弗,汝勿谓此鸟实是罪报所生,所以者何?彼佛国土...

《金刚经》的法与非法

如来所说法,皆不可取、不可说,非法、非非法。 这里所...

【佛教词典】闇钝障

十重障之一。又作迟钝障、闇相于闻思修等诸法忘障。十...

【佛教词典】常念佛

谓长时间相续不断的念佛。又作不断念佛。即固定时日或...

学会取舍

要想当一名考古学家,就得舍弃城市里的舒适;要想做一...

走错的路也是路

三兄弟从乡下到城市谋生活,一个叫怨天,一个叫怨地,...

以这种态度来茹素,自然能身心清净

为了健康长寿,疗病养生,近年来,人们不断从医药与饮...

净土所有依报正报,皆是本觉妙明

群典者,引诸经论以证明,言非臆见也。详如义理部类二...

大安法师:发菩提心过程当中八个「勿」

【惟愿大众,愍我愚诚,怜我苦志。同立此愿,同发是心...

对自己没自信该怎么办

貌似现在的人都有点信心爆棚,很少有人觉得不自信! 害...

御马三法

佛陀教化众生的方法,总是应病与药,观机逗教。是什么...

佛说人生的四大富足,你拥有了吗

人活著,总希望能过著幸福快乐的日子,但有些人观念、...

精进念佛时身体会出现病苦,该怎么解决

问: 居士林昼夜精进念佛,我们一般参加的同修都会感...

见到了文殊菩萨,却当面错过

在《杂譬喻经》中,记载了这么一个故事: 以前有位大居...

男胎女胎形成的依据是什么

男中阴入胎,于母生爱,于父生瞋。女中阴入胎,于父生...

钓鱼捉鱼的恶报事例

世人不信有因果,因果可曾饶过谁?钓鱼、捉鱼、贩鱼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