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出家不是职业,而是生活方式

圣凯法师  2011/12/14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出家,真的是一种职业吗?

出家是一种职业,许多人都这样说。于是,剃头、穿袈裟、念经、坐禅成为一种“职业需要”了。所以,现在许多社会人对出家人产生了另外一种称呼——“职业和尚”。

但是,我们如何去界定“职业”呢?因为“职业”意味是一种工作方式,就是在工作时,你必须遵守职业的道德、制度、规定等。那么,穿工作服是一种职业需要;在外企工作,讲外语等是职业需要,等等。但是,一般的职业都会上下班、周末、假期,在这个时候就没有职业需要了,而是进入了私人生活方式:下班后可以回家,周末可以放松,假期可以度假,这时任何职业已经不能成为一种约束,从而成为个体的自我。所以,公司的经理下班后,回家成为家里人的亲人,成为朋友的朋友;省长下班后,也是一个普通的人。

出家,这是一生的选择,没有上下班,没有周末,没有假期,没有退休。修行是生生世世的愿望,这是从我们的内心世界生起一种自我提升、自我觉悟的一种愿力。当万籁寂静时,幽幽的钟声从山谷中传来,寺院一片灯火通明,朗朗的诵经声透过天空,在大山中回荡。当朝霞满天时,几声梆声后,出家人已经在用餐了,碗里只有咸菜与稀饭。寺院渐渐有各种声音了,那潇洒飘逸的身姿在红墙内外晃动,沉寂的生命力才慢慢地显露出来。拿起很大的扫把,扫着山径中的落叶;独自望着海上冉冉升起的朝阳,思索着生命的奥秘;打开那厚重的庙门,燃起悠悠的清香,迎接着十方的善男信女;回到安静的小屋,打开千古难逢的佛典,潜心研读;收起那颗散乱的心,坐在幽静而又神秘的禅堂里,观照生命的本质……

夜静了,香客、游客走了,香炉中的香还在燃着,一切白昼的喧嚣都停下来了,寺院又回到寂静的状态。一个个出家人,低垂着双眼,将生命的躁动与不安都停下来,安住于禅的境界中;或者大家口诵着佛号,从内心深处里生起对美好生命与世界的追求;或者苦心研究教理,希望能将佛法的智慧传播到世人的心里,净化这片滚滚的红尘。

这种选择是选择一种职业吗?其实,职业、工作是为了生活,上班是为了下班,工作五天是为了周末,工作一年是为了假期。工作几十年是为了能够退休时有生活的保障。但是,寺院的生活是为了什么?为生命,为解脱,为众生。寺院里的一切劳作与修行,都是一种生活方式,是出家人所追求的生活方式。

所以,出家不是一种职业,而是一种生活方式。这是通过团体的生活,将个体的生命融入大众的生活,在大众的生活中提升生命的质量,实现生命的解脱;同时,又通过团体的辐射力,将生命的智慧传达给世人,促进个体与社会的共同进步。

选择出家,就意味着选择了一种生活方式,所以就必须按照这种方式去生活,这是一条“不归路”。选择就意味着自愿,所以没有任何强迫的成分,愿意接受这种方式,这样清规戒律便不是一种限制,而是实现理想的保证。当选择这种生活方式时,就必须放弃别的生活方式,只有放下过去的执著,生命才会有新的开始,新的进步。

所以,出家不是一种职业,而是一种生活方式,是一种清净而又艰辛的方式。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

为何女众一生只能出家一次

佛教经典中,明确记载女众一生只能出家一次,而男众能...

内心的安住跟平常的生活怎样协调

问: 请问师父,那种安住跟平常生活怎么协调?我们安...

在家出家都要报答四恩

四恩是哪四种恩呢?对在家居士来说,就是天地、君、亲...

活好生命中的每一天

等到等到似乎我们所有的生命,都用在等待。 等到我大...

《云居山志》上记载的「一粥之缘」公案

云居山就有过这个事情。某某禅师他听说云居山真如寺道...

出家的要求:十三重难与十六轻遮

有些人以为出家做和尚,乃是最容易的事,只要头发一剃...

学会从奉献中获得法喜

论语里面说:智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我们天天...

应如何称呼出家人

佛教的教制、教职在各国不尽相同。在我国寺院中,一般...

佛说大乘无量寿庄严经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王舍城鹫峯山中,与大苾刍众三万二...

优婆塞戒经

优婆塞戒经卷第一 集会品第一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舍...

小品般若波罗蜜经

小品经序 释僧睿 般若波罗蜜经者,穷理尽性之格言,菩...

佛说疗痔病咒

(可治癌症跟痔疮、青春痘等等) 佛说疗痔病咒: 怛(dan...

古人最看重的四种品格

中国传统哲学中,最讲究顺应,天、地、商、业,则代表...

在家菩萨的不偷盗与不妄语戒

第四有盗心,即内心作种种筹量,意图非理侵损他人财物...

持名念佛为往生净土之要

窃惟净土之为教也,肇始于释迦世尊,阐扬于历代圣贤。...

【推荐】法身功德在无漏 诸漏尽时法身成

杜漏歌 法身功德在无漏 诸漏尽时法身成 邪思妄想沉阴...

【佛教词典】欲之如法僧事

亦名:如法僧事、如法事 羯磨疏·集法缘成篇:“言如法...

【佛教词典】有色

【有色】 p0536   瑜伽五十六卷三页云:问:于诸蕴中...

愚夫愚妇没做利他之事,为何也能往生

问: 《净土圣贤录》中的许多事例,愚夫愚妇等念佛,并...

10种有益皮肤健康的食物

好皮肤也靠吃出来。美国《预防》杂志最新载文,刊出了...

为什么有的人一生尽享福

要富贵得先修供养,不布施怎么感果呢?为什么今生有穷...

母亲留给儿子的证明

有一个台湾的企业家,他是通过中国佛学院来找我。他有...

诵经时读错读漏字是否要背因果

问: 在诵经时,读错读漏字是否要背因果? 大安法师答...

满了吗

徒弟去见师傅:师傅!我已经学足了,可以出师了吧?...

忏悔时当发七种心

北齐天平年间,有一居士,四十多岁,前来礼拜禅宗二祖...

不开口的真相

过去有一个年轻人,陪着新婚的妻子回乡下娘家探亲。时...

古代高僧的德行典范

《缁门崇行录》这一部书专门记载古时候修行人品德的风...

心念决定业力的强弱与方向

业力的形成是由心念决定的。心念是邪恶的,不管做什么...

临终由于病痛不愿念佛求往生,该怎么办呢

问: 师父!亲人平时也念佛,但临终时由于病痛完全不愿...

谁是世第一

两位梵志你一言、我一语的争论声,引来好奇的人们上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