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临终前会后悔的25件事

2011/12/30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在日本有这样一位年轻的临终关怀护士大津秀一。他在亲眼目睹、亲耳听到1000例患者的临终遗憾后,写下了《临终前会后悔的25件事》一书。别让下面这些遗憾变成你的遗憾!!

第一个遗憾:没有做自己想做的事。

大津秀一说:“人们临终前最常说的一句话就是,人这一辈子啊,太短了。”有人削尖脑袋往上爬,有人辞官归故里;有人自甘平庸,也有人孜孜以求。人生有很多活法,千万别被别人的价值观“绑架”,不要把别人希望你过的生活当作是你想要的生活。想谈恋爱,现在就行动吧;想学点什么,现在就开始吧。人生就像个旅行团,你已经加入了,不走完全程,岂不可惜?!

第二个遗憾:没有实现梦想。

当人们在生命尽头往回看时,往往会发现有好多梦想没有实现。“真正的后悔,其实不是因为没有实现梦想,多半是责怪自己没能尽100%的力量实现梦想。”坚持梦想是一件“知易行难”的事。一个没有期限的梦想只?是个梦,给梦想加一个“截 止日期”,把它变成现实的目标,才更容易实现。

第三个遗憾:做过对不起良心的事。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一辈子不做错事,是根本不可能的。即便不肯杀生的佛家弟子,也难以避免走在路上踩死一只蚂蚁。为了生存而做的无损原则的“坏事”是可以被原谅的,与其背着罪恶感生活,不如放下包袱往前看。

第四个遗憾:被感情左右度过一生。

现实生活中,感性的人总是嘲笑理性的人“活的太严肃”。其实,太在乎自己的感受又能如何笑过、哭过、发泄过,生活也不会因此改变。也许真要等临终一刻才能明白,每天为之烦恼、痛苦、伤心、气愤、达到忍耐极限的事,是多么可笑和不值一提。

第五个遗憾:没有尽力帮助过别人。

或是冷漠,或是怕吃亏,让很多人不敢做个善良人。其实,善良的人很少后悔,他们活得坦然、心安,那是善良给予他们的美好回报。去帮助那些需要你的人,“被人需要”的感觉远比“索取”好得多。

第六个遗憾:过于相信自己。

我们都有过这样自大自负甚至唯我独尊的时刻,认为自己不后悔做过的任何一件事。这样虽然看起来很积极,但却显得盲目。总有一些事,别人比你想的细致周到,多听一句、多想一秒,可以让你少走很多冤枉路。

第七个遗憾:没有妥善安置财产。

现在因为财产引发的家庭纠纷越来越多。其实,作为老人,一定要把处置财产当做一件重要的事,在世时就规划好。如果子女多,分配一定要公平,不要因为钱物,伤了孩子们间的感情。

第八个遗憾:没有考虑过身后事。

这一点和处置财产很相似。一个人活着,会留下很多印记。周围的人和事,都会因为你的离开而变化。提早规划一下,不但可以让自己更坦然接受生老病死,也能提醒自己好好享受人生。别等走不动路、听不懂话的时候,才发现还有很多事情没做。

第九个遗憾:没有回故乡。

每人心里都有一个地方被埋在最深处,却一生不忘———这就是故乡。很多人会念叨,等我退休了就回老家。往往等来等去,最后回家的只是一个骨灰坛。有生之年,尽量每年都回家看看,听听乡音、吃点美食。这个在地理上让你无法割舍的地方,也是你灵魂的一个居所。

第十个遗憾:没有享受过美食。

你是否把好吃的东西都留给孩子,因为工作忙每顿饭都随便打发,或是为了健康每天只吃所谓的“营养”食物吃饭,不仅为了饱腹,它还满足我们很多心理需求。品尝美食,也是一种很好的心灵治疗。还有就是,别放弃任何一个和家人吃饭的机会,总有一天,这个饭桌上的人会慢慢消失。

第十一个遗憾:大部分时间都用来工作。

在这个逐利的社会,工作、金钱、权势成为成功的金标准,很多人到老才后悔,那么好的青春,怎么都献给工作了呢?看看大自然的样子,感受季节的变化,聆听艺术的召唤,这些事情不会让你变富有,却会让你的人生有意义。

第十二个遗憾:没有去想去的地方旅行。

积存了很多旅行计划却没有成行,因为孩子太小、钱太少、休假太少或是工作离不开?很多人都觉得,旅行任何时候都可以去,只有生病的人才懂得,旅行也是一种奢侈品。

第十三个遗憾:没有和想见的人见面。

可能是你小学时最喜欢的老师,可能是你的初恋,谁的生命都不能永恒,尤其是那些 比你年长的人,哪怕身在异地,也可以专门拜访一下。我们应该抱着“一期一会”的观念生活。这是日本茶道的用语,“一期”就是一生,“一会”就是一次相会,说的是人生的每一个瞬间都不能重复,所以每一次的相会都变成了仅有的一次。

第十四个遗憾:没能谈一场永存记忆的恋爱。

爱,也是人存活世间的证明。我们经常看到,在一起的人未必不相爱,相爱的人却被迫分开,这是人生无常,也怪很多人自己没有努力。爱应该是一种忠诚和无私的付出,一种勇敢而无畏的表达,这是我们作为人的权利,千万不能只当儿戏。

第十五个遗憾:一辈子都没有结婚。

很多人年轻时觉得婚姻可有可无,一个人更自在。年纪大了却开始后悔,没有一个可以相互扶持的人。虽然好姻缘可遇不可求,但是也得自己努力,碰到合适的人千万不要犹豫。这个世界上不会有“最合适”的人,“比较合适”的人也不会等你一辈子。

第十六个遗憾:没有孩子。

现在很多人觉得,“我自己都还是孩子,怎么养孩子呢?”其实,为人父母,不仅是为了传承血脉,也是一种“活过的证据”。想想到了老年时儿孙满堂的欢乐,年轻时养育子女受的苦又算什么呢?

第十七个遗憾:没有看到孩子结婚。

有些子女认为“不结婚”是自己的私事,和父母没有关系。相反,很多老人生前最大的遗憾,就是没有看到自己儿女结婚。婚姻确实是私事,但有时候,不结婚却是件“自私”的事。不妨也站在父母的角度考虑,努力了却他们的遗憾吧。

第十八个遗憾:没有注意身体健康。

年轻时,身体是可以最肆意挥霍的资本,熬夜、喝酒、抽烟……健康是这样一个东西,你拥有它的时候往往感觉不到它的存在,失去它的时候才发现,它是那么的重要。从现在开始,努力改掉一些坏习惯,为自己和身边的人,健康生活。

第十九个遗憾:没有戒烟。

很多癌症和慢性病都和吸烟有关,不少患者直到查出肺癌,才开始悔过没及早戒烟。很多人抱着侥幸的心理吸烟,觉得倒霉事不会落到自己头上。克制欲望需要勇气和付出,但你的付出会以“健康”这种方式再返还给你。

第二十个遗憾:没有表明自己的真实意愿。

我们怕得罪人,怕给别人添麻烦,在意别人怎么看自己,这样在无形中漠视了自己的真实意愿。其实,无论什么时候,都该说出你真实的想法。只要愿意沟通,你会发现,事情比你想得简单得多。

第二十一个遗憾:没有认清活着的意义。

活着,绝不仅仅是寿命的一个数字,而是你活的质量。大津秀一碰到过一个癌症晚期的病人,他把生命仅剩的三个月,分成了许多个周期,每个周期做一件想做的事情。哪怕只剩一天,都用来过最好的生活。这就是活着的意义。

第二十二个遗憾:没有留下自己生存过的证据。

很多人觉得,留下房子、财产就是生存的证据,其实不对。既然在这个世界上走过,总该有些精神食粮留给后人。不管是工作、研究、学业上的成就,还是写给亲人、朋友的信,都是这样的“证据”。

第二十三个遗憾:没有看透生死。

看透生死不代表轻视生命,而是以一种更理性的姿态活着。中国人往往忌讳谈论死亡,其实,死亡只是所有生命共同的归途。不用忌讳,更不用惧怕。

第二十四个遗憾:没有信仰。

虽然很多人没有信仰一样活得很好,但是有信仰的人,会更透彻懂得人生的意义。尤其在面对困苦、无助的时候,信仰更可以成为一种强大的治愈力量。

第二十五个遗憾:没有对深爱的人说“谢谢”。

很多时候,我们在外彬彬有礼,对亲密的人说话却毫无顾忌。用好语言是人际交往的一门大学问,哪怕是亲近的人,也不必靦腆,要常说“谢谢”、“对不起”和“我爱你”,这是为感情保温的最好办法。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

不经中阴身,顷刻做菩萨

如果我们都没有接引会出现什么情况呢?我们都是很昏迷...

【推荐】道源老法师为临终者的助念开示

大德,我现在要向你讲几句佛法,希望你静下心来听着。...

临终助念遭亲属反对,应该如何应对

问: 作为佛弟子,父母去世应以佛教方式助念送往生,...

一位海鲜餐厅老板的果报

我有一位莲友的爸爸,开餐厅,这位莲友跟我共修十几年...

【推荐】佛见众生临终倒乱之苦,特为保任此事

盖秽土自力修行,生死关头,最难得力。无论顽修狂慧,...

佛为父亲担棺

古印度舍夷国(迦毗罗卫国)国王,也就是佛陀的生父净...

临终时听闻到佛号,就一定不堕三恶道吗

问: 《地藏经》中说现在未来一切众生,若天若人,若男...

一个人生命的结果是看临终心念

从佛法的角度,一个人生命的结果是看临终心念的,最后...

如果佛性本俱,过去现在未来也本俱吗

问: 如果佛性本俱,是过去本俱,是现在本俱,还是未...

改造贫穷为富贵的方法

1、忏悔自己过去身体、语言和心念上所造偷盗的罪业。...

地藏菩萨名号的殊胜功德

假使有人于其弥勒、及妙吉祥、并观自在、普贤之类而为...

初次见到师父应如何亲近

问: 请问亲近师父有何注意事项以及初次见到师父应如...

【佛教词典】金刚波罗蜜菩萨

金刚波罗蜜,梵名 Vajra-pāramitā,音译嚩日啰波罗...

【佛教词典】阿梨耶驮娑

(人名)Aryadāsa,沙门名。译曰圣使。见慈恩传四。...

印光大师的受戒师父印海律师

光绪八年(1882)农历十月,陕西兴安府(今安康市)双...

生命从哪里而来

这种妄动跟业力的流转大致上分成两种:一种是众生的别...

太虚大师《佛七开示录》

第一日、大师开示云:念佛七以弥陀经中有:闻说阿弥陀...

积累功德福报的十件善事

一、戒杀放生: 皈依佛法的人,要有慈悲之心。不能戒...

她曾四次见到虚云长老,晚年一心一意求生净土

人们都称她是老菩萨 我第一次来东林寺时,在天王殿后面...

以今生之苦海,渡涅般之舟

苦难可以成就一个人,也可以成就一个时代。知苦识苦,...

年轻人如何权衡好念佛与学业、工作的关系

问: 作为一个年轻的佛弟子,如何权衡好念佛、学业、...

怎么样做好佛教徒

一、前言 我们信仰佛教,皈依三宝,皈依后怎么去做?我...

梦到底从哪里来呢

在说梦之前,我们先要说一下众生都具有的八种识:眼识...

不要以「凡夫心」对接「圣人境」

问: 法师在讲解中提到无我,既然这个神识不是我,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