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信愿行三资粮和念佛的方法

律航法师  2012/06/28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我们由某处往某处,必须预备资粮和交通工具,今想前往西方十万亿程的极乐世界,怎可不预备资粮和工具呢?但这种资粮,不是黄金美钞;所需的工具,也不是飞机车船。究竟是些甚么呢?是信愿行三资粮和念佛的方法:

一、信:(一)信本师释迦的劝赞。(二)信导师弥陀的大愿。(三)信十方诸佛的护念。

二、愿:(一)愿命终往生极乐。(二)愿永不退于菩提。(三)愿一生即补佛位。

三、行:(一)正行:即一向专念,万行回向。(二)助行:即诸恶莫作,众善奉行。

诸位善知识:我们要把上来信愿行三资粮,必须做到真信、切愿、力行,圆满无缺,才算资粮充足,方可随意往生。但交通工具—念佛方法,亦不可不早作预备。本来念佛的道理及方法很多,姑且略述一二,以备参考。

一、系心一佛,专称名号;不劳参究,不必观想。

二、珠不离手,佛不离口;行住坐卧,念念无间。

至于念佛法门,凡是对于佛教有信心的人,都知道是最彻底的无上深妙法门,但问他为甚么不老实念佛呢?统统回答:‘我没有工夫呀。’唉!因此没有工夫一句话,不知误了多少不得往生极乐!永远轮转六道,真真可悲可叹呀!今特别拈出一个随工念佛方法,其要义如左:

一、手内作工,心中念佛;心不外逸,功不唐捐。

二、随工念佛,制心一处;心手相应,工作更速。

三、随工念佛,炽然欣厌;念兹在兹,可减疲倦。

诸位善知识:我们如实行‘随工念佛’,则无论洗衣、造饭及一切土木金石等工作时间,都可一面工作,一面念佛。因为作工是用手,念佛是用心,不惟不相妨碍,而且心思专一,更见功效,请尝试之,便知真实不虚。

复次一般人念佛,都注重‘一心不乱’四字,以为不到此种境界,便不能往生,因此畏难退屈的很多,这真是极大的错误!按襄阳石刻《阿弥陀经》,在一心不乱下,有‘执持名号,以持名故,诸罪消灭,即是多善根福德因缘’二十一字,秦译本抄写脱落,大佑、幽溪诸大德,均郑重证明。由此观之,则一心不乱,是修行的意态,并非修行的成果了。但怎能一心不乱呢?今特拈出‘并耳念佛法门’。这个名词,诸位一定觉得很奇,其实不过是把两耳的听力,并在一个耳根上。请看古人射箭,今人放枪,瞄准目标,都闭一眼,用一眼。就是合并两个眼的视力,用在一个眼根上,格外显著分明,耳根的听力,亦复如是,其方法如左:

一、先用左耳听一百声。

二、次用右耳听一百声。

三、后用双耳同听一百声。

如是周而复始,听力益聪,心不放逸,盖耳根如能守住,其他诸根亦自收敛。大势至菩萨云:‘都摄六根,净念相继,得三摩地,斯为第一。’这是净宗初祖的根本教义。我们应当仰遵意旨,善取方便,系心一名,一向专念,以一念而制多念,以净念而代染念,就有念而达无念。无念而念,念而无念,自然达到心佛一如,能所两忘的境界了!行人果能做到这种工夫,觅心尚了不可得,又何乱之有呢?诸位:佛法最重信、解、行、证,上来所述一切,皆根据经典加以逻辑,尚祈诸位大德于信解之后,确实修行,才能证得法味,并望随时指教。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念佛一定是有感应的

念佛一定是有感应的。感是我们信愿持名为能感之机,应...

念佛人与不念佛的人鲜明对比

一谈到西方,就是死亡的代言词,死了就什么都没有,非...

凡夫的障怎么就这么重呢

我等幸得人身,生中国,闻佛法。 这里我等也就印祖说把...

【佛学漫画】净土宗祖师慧远大师

我从最初到庐山安居至今,十一年之中,三次见到西方三...

道证法师:念佛人唯一的障碍

接着再谈到助念存心的问题。我们应该要存感恩的心,就...

江邦济的往生故事

江邦济。字道卿,号晴舟,安徽婺源江湾人,是江易园居...

离开阿弥陀佛,难靠自力了生死

多生多劫我们负债负了众生的命债、情债、这个钱债,这...

去极乐世界的方法是什么

问: 去极乐世界的方法是什么? 大安法师答: 要成就...

佛说仁王般若波罗蜜经

序品第一 如是我闻:一时,佛住王舍城耆闍崛山中,与...

净土十疑论

净土十疑论序 宋、无为子杨杰述 爱不重不生娑婆,念不...

龙舒增广净土文

龙舒净土文序 华严经云。信为道元功德母。长养一切诸...

【注音版】佛顶尊胜陀罗尼经

佛顶尊胜陀罗尼经...

第六意识是怎么去创造法尘的

我们看第六段,明意与法即藏性。 这个意是内处,意根;...

「忍」的重要性

从佛教的角度来讲,忍是一种度化众生的法门,具有深刻...

临命终时有三件事情非常重要

其有父母兄弟及诸眷属,若得重病势难痊愈者,宜发孝顺...

愤怒让全身「中毒」8招灭怒火

乘车时遭遇交通堵塞,不知何时才能通过下一个路口;孩...

【佛教词典】六时三昧

指昼夜六时勤行之三昧修法,如念佛、忏法等。一心勤行...

【佛教词典】释迦钵印

(印相)表释迦如来持钵相之印相,置两手于脐间也。大...

把钱都布施掉,这样就不会生病了吗

问: 有人说,你把家里的钱全都布施掉,这样就不会生...

受持十善业,能得哪些功德利益

离杀生,得成就十离恼法 一、于诸众生普施无畏。二、常...

获得富贵果报的四种修法

可以让我们获得富贵的四种修法: 一、应时行施 是指应...

四十八大愿——(第42愿)悉得清净解脱

设我得佛,他方国土诸菩萨众,闻我名字,皆悉逮得清净...

佛教不能保证任何人不病不死

我这两天接到一个电话,就是说:我家有人住在寺庙里,...

佛今在何处

唐顺宗有一次问佛光如满禅师道:佛从何方来?灭向何方...

已伸不收

隐峰和尚是马祖禅师的弟子。有一天,隐峰和尚推车从一...

安土地真言和普供养真言有哪些作用

问: 我们在念诵经典之前一般要念诵一些真言,如净口...

佛并没有涅槃

圆教和禅宗是一致的,佛说的法是对机不同,目的都是明...

天人瞋骂夜叉

一则佛典故事教导,瞋怒詈骂只会造成对立、冲突,应该...

星云大师《佛教的慈悲主义》

谈到佛教,大家总是说:「佛教以慈悲为怀」,慈悲是妇...

吃水果也有大学问

入秋后,一批又一批秋季水果源源不绝地推上市面,而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