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人生四阶段的教育

2012/07/05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前言:

我们关心教育的现况及未来的发展,故参酌古今教育方式提出“四阶段的教育理”供各界人士参考,本文仅就其重点略述之,期能抛砖引玉加以引伸阐发,并愿与关心教育的家长及教师们共勉付之实践。今本文专以品德及智慧教育为主,希望能和目前学校知识技能教育相辅相成,期能培养出更具有深刻文化素养及知识更丰富、身心更和谐健全的现代中国人。

第一阶段:幼儿养性——优美人格的奠定

众所周知,零岁至三岁是人的一生中“可塑性最高,施教最容易”的阶段,正是教育的黄金时期,很可惜一般父母多轻易错过。如何在这张纯净的白纸上,彩绘出最优美的底案,建构其长远一生端正屹立的磐基,实是天下父母们应该共同关心的重要课题。

回顾反省人的一生,大家莫不深切同感“江山易改,本性难移”。我们可以肯定的说,人生最难化者唯习性;良好的习性一旦养成,则终身受益不尽,反之将受害无穷,因此第一阶段‘幼儿养性’的教育特别重要。这段期间的幼儿几乎没有自主学习的能力,然其纯净的心灵对外界周围的一切讯息,却能靠高度直觉而全面吸收,犹如明镜照摄景物一般,不加选择地全部接受,此时正是构成其一生性情及品格基础的重要决定时期,此时的教育端赖父母主动给予正确的诱导。

正确了解幼儿学习的特性后,我们建议父母以最轻松简易的方式来进行教育,今略述一些方法以供参考,若能举一反三,善巧融通,则不难掌握幼儿养性教育的要旨。例如父母手抱幼儿或陪他嬉戏时,常用愉快的心情,轻柔的赞美肯定孩子:“你(或直呼其名)是最孝顺的孩子 你是最善良的孩子 你是最慷慨的孩子 你是最开朗的孩子 你是最聪明的孩子 你是最健康的孩子 你是最勤快的孩子 你是最喜欢读书的孩子……”不胜枚举。此外父母亦可时常播放优美的中西古典音乐,以培养其优雅的性情。

营造良好的教育气氛与学习环境,是影响孩子人格健全发展的重要因素。因此,父母希望子女未来具备什么特质(果),现在就应该如何的赞美肯定孩子(因),如此每天几次愉快的赞美肯定他,必然先入为主的深深印入幼儿纯净的心底,形成他终身不移的人格特质。良好习性的养成,优美人格的奠定,就在父母轻松愉快的赞美肯定中不知不觉的完成;秉性良好的孩子,经此赞美肯定后,会发展得更加自信完善;秉性中下的孩子,更须要父母加倍的赞美肯定来弥补,以导正或减轻其不良习性于无形中,这可是幼儿教育的秘诀,贤明的父母们,请千万别错过这短短的三年啊!

第二阶段:童蒙养正——圣贤智慧的陶冶

当幼儿渐渐成长,四岁后已慢慢学会语言的应用,学习能力亦逐渐增进,此时即应衔接“童蒙养正”的教育。养正,是指培养其端正的心性及行为。不论是心理学的研究或是一般人成长的经验,我们了解:四岁至十三岁这阶段的儿童,因其理解能力微弱,知识未开,仰赖父母尚多,然也因涉世未深,心性依然纯净,正是一生当中记忆力最强的阶段。如何把握其记忆的特长善加教育,以期收到终身受益的长远效果,是最值得深刻反省的教育问题。

古代先贤们高瞻远瞩,不约而同地选择四书五经及老庄等重要经典为主要教材,并以历代公认的优美古文诗词等为辅佐教材,来教导儿童反覆熟读,进而鼓励其背诵。如此充分发挥其记忆力的特长,背诵最有价值的经典,趁他心性纯净时,常常耳濡目染于圣贤光明正大的智慧思想之中,潜移默化其气质。经典永恒性的价值亦将随伴其人生经验的成长,而茹吐芬芳、绽放光明,能扶持他克服人生的逆境难题。而长期的诵读薰习将在默默中养成他阅读古文的能力,则儒释道中华文化智慧的宝藏,将任其悠游探取,深信必可陶冶他的性灵,开阔他的心胸,端正他的品行。这种书多读一本即有一本的受益,乃至多读一句亦有一句的功效,如此终身受益的长远效果,就在童蒙读经阶段中种下根苗,十年易过,终身难得,切莫等闲空过了。

至于如何教导儿童读经,方法很简单,只要父母老帅善于利用课余时间,引导鼓励、或赞美奖励儿童反覆多读、熟读,他们自然就会背诵得非常流利。若父母能抽空陪孩子一齐读,不但本身受益,同时亦是最佳的亲子成长活动。根据老一辈过来人的经验,若能把握这段记忆力最好的十年,只要每天能读诵30分钟而持之以恒,要背诵二、三十本书是轻而易举的,并且可利用寒、暑假来复习加强。(有关童蒙养正教育,请参考王财贵博士著「儿童读经教育说明手册’,书内有详细精彩的发挥。)

第三阶段:少年养志——理想抱负的鼓舞

十三岁之后的青少年,知识渐开,理解力亦有显著的发展,渐渐脱离父母的关怀照顾,正是意气风发的学习独立之时。此时即应迈进“少年养志”的教育阶段。养志,是指鼓舞他们追求崇高理想的勇气,培养宏观远大的志向。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正是我中华民族青少年们立志向学的典范。处于国中、高中时期的青少年,除了学校正常课业及特别感兴趣的学科书籍外,我们建议父母老师们选择或提供下列课外读物,鼓励他们阅读:

1、古今中外各类伟人传记。

2、历代忠孝节义,及深明因果事理的典范故事。

3、各行各业坚持理想,努力耕耘不断奋斗的榜样。

以上书籍若能广泛接触,并且让其熟读,找出自己内心最崇敬,愿意立志仿效的对象,如此最能激发青少年们“有为者亦若是”的豪情壮志。有了这股积极力量,不仅点燃了青少年立志的热诚,也建立了坚定的信心;因为青少年正处于构思自己未来方向的阶段,此时最需要认同效法的典范,来鼓励他们建立远大的理想抱负,及坚持理想奋斗的勇气。

第四阶段:成年养德——真实生命的开展

成年以后,进入社会发挥自己的专长而立业成家,尽力以求自立,更进而提携后进以立人。日后与人接触应对日渐繁增,人事愈加纷杂的过程中,必难事事周全,尽如人意,因此更须常常反省自己的缺失与不足,自勉改过以求进益。处处抱真诚笃厚之意以待人接物,时时存方便利他之心以积善培德。

如更深一层体会,小我只是沧海中之一粟,所学亦不过是学海中之一滴,则能常怀谦虚之心,效法明朝袁了凡先生的精神以改过、积善、谦德来提升充实自己,并以之净化社会。然修德立业无有穷尽故,且三人行必有我师,随时随地皆可致力修习长进,只要自我生命能逐渐畅达,眼前世界亦将生机日新,故成年养德,尽此一生无限向上,无有终时。(明朝袁了凡进士晚年有训勉子孙的四篇家书,题名为‘了凡四训’,后世广为流传,被誉为传家宝典,实乃值得再三细读的上乘之作)

如果我们的社会像个大花园,那么每位初诞生的婴儿,就像刚出土的幼苗,须要父母本著爱心,以四个阶段的教育为养份来灌溉幼苗,深信绿树成荫、百花齐放、果实鲜美的大花园,将会自然呈现在大家的眼前。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善人则亲近,恶人则远避

善人则亲近之,助德行于身心;恶人则远避之,杜灾殃于...

【推荐】明明有很多快乐,为什么佛说众生皆苦

往昔有五位国王,国界相近,常互相往来,不会相互攻打...

悉达多太子见老病死而出家

见老病死,悟世非常。弃国财位,入山学道。服乘白马,...

来时一丝不挂,去时一缕青烟

【来时一丝不挂,去时一缕青烟,人生其实就那么简单】...

你有自我概念后,就看不清人生真相了

你有自我概念以后,你再也看不清楚人生的真相了,因为...

无意义的悬想是一种自我损耗

立志用功,如种树然。方其根芽,犹未有干;及其有干,...

一位医生在长期行医中看到这样的无常观

掐指算来,我从九六年考上医学院至今已经十余年了,从...

人生是苦,人身难得

释迦牟尼还是太子的时候,感悟到生、老、病、死之苦,...

最上乘论

凡趣圣道悟解真宗。修心要论若其不护净者。一切行无由...

佛说疗痔病咒

(可治癌症跟痔疮、青春痘等等) 佛说疗痔病咒: 怛(dan...

佛说仁王般若波罗蜜经

序品第一 如是我闻:一时,佛住王舍城耆闍崛山中,与...

般舟三昧经

般舟三昧经卷上 问事品第一 闻如是:一时,佛在罗阅祇...

虚云老和尚的修行经验与学经的主张

修行首重见地。确立圆满的见地,是修行的第一步。这第...

节约时间的20个方法

1.对于过去失败或未做的事情不要有内疚感。 2.提醒自...

佛说五「不」连贯起来的修行路

大乘经论中,记载了佛陀金口亲宣的五个不字! 不忘念是...

佛不能直接给你什么

佛存在的意义就是让人发现心中的宝藏,一旦你发现了自...

【佛教词典】不还果已得未得菩提分等诸功德法

【不还果已得未得菩提分等诸功德法】 p0347 大毗婆沙论...

【佛教词典】金光明经

梵名 Suvarnaprabhāsottama-sūtra。与法华经、仁王经...

极乐世界的果报体有三种功德

第二个,我们选择极乐世界,我们一心皈命极乐世界,那...

功德最大的就是救命

阿弥陀佛。诸位有缘,大家吉祥。 今天这个机缘呢是刚刚...

浅讲《信心铭》

第一句话:【至道无难,唯嫌拣择。】 就是你要悟入佛...

穷小鬼与富大鬼

有个小鬼,是个新鬼,穷得叮当响。 有个大鬼,已经做...

【推荐】地藏菩萨四个大愿

地藏菩萨的大愿不多,四大愿。 第一大愿: 第一大愿,...

坦然禅师悟道因缘

有一天,坦然、怀让二禅师前来参礼嵩岳慧安国师。 坦...

业是自己造作,也是被自心所保存

一个内心邪见的暴恶众生,心随境转,内心随着虚妄的情...

在睡眠之中获得光明之相

睡觉可以系念佛号、默念佛号,不要出声,随着呼吸来系...

一切众生都贪恋这个色壳子

四大无我,五蕴皆空。人死了只剩下骨灰,这骨灰是不是...

了解我们罪业的本质

佛法讲因缘是讲三世,就是我们先观察过去,我们往过去...

自在观音

住在观音殿的旁边,能够跟观世音菩萨成为邻居,是一种...

为了将来的自己

在美国得克萨斯州的一个风雪交加的夜晚,一位名叫克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