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无意义的悬想是一种自我损耗

2018/08/08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无意义的悬想是一种自我损耗

立志用功,如种树然。方其根芽,犹未有干;及其有干,尚未有枝;枝而后叶,叶而后花实。初种根时,只管栽培灌溉,勿作枝想,勿作叶想,勿作花想,勿作实想。悬想何益?但不忘栽培之功,怕没有枝叶花实?——王阳明《传习录》

王阳明先生的学生中,有人苦于思虑纷扰,平日总是忧心忡忡,焦虑难安。

阳明先生就说:“人立志做好一件事,其实和种树是一个道理。当树还处在根芽的阶段,就不会有树干;到有了树干的时候,还不会有树枝。等到有了树枝后,才能有树叶;有了树叶,才能有花和果实。这都是循序渐进的事。”

阳明先生接着讲:“在开始培育根芽的时候,人就只管做好栽培灌溉的工作。这个时候,不要花费过多心思去想枝如何,叶如何,花如何,果又如何。这种悬想只会耗心费神,徒劳无益。只要每日踏踏实实做事,用心做好栽培的工夫,何须担忧到时候没有繁茂的枝叶、甜美的果实?”

阳明先生用种树的比方告诉我们,立志是人生第一等事,但是无意义的悬想却是一种严重的自我损耗。它体现为无处安放的焦虑,消无声息地偷走一个人的精力和快乐,让明媚的梦想最终化为凄凉的空想。

在这个行色匆匆的世界,每个人都是风尘仆仆的过客。就算已经获得再多,人依然无法真正拥有也无法真正掌控什么。出于这种不安,悬想成为一种再常见不过的思维习惯。

小孩子上学读书,还没有做好功课,就想着以后考不上大学怎么办;

进了大学校门,还没有好好读几本书,就烦恼毕业找不到工作怎么办;

步入了职场,还没有熟练手头的业务,就担忧今后某一天失业怎么办。

不仅读书工作,婚恋过日子也是如此。

有的人没谈过恋爱,还顾不上自我提升,就已发愁大龄被剩;

后来找到了对象,不及思考彼此珍惜,就顾虑无法修成正果;

走进了婚姻殿堂,不花心思用心经营,就忧心离婚该怎么办。

人们在悬想制造的恐惧中忧虑到老,又把新一轮焦灼加在了下一代身上,如此“子子孙孙无穷匮也”。悬想成了一道无形的枷锁,人们在其中心力交瘁,除了郁结的心情、衰退的体力、脆弱的睡眠,并没有获得更多。

悬想徒劳,却不应该将立志等同于悬想。立志背后的心态是底气和自信,悬想的背后却是匮乏和自卑。

人要立志,是因为相信自身的高贵,足以配得上一切高尚美好的事物;是因为相信自性的完整、和谐和富足,与古圣先贤并无高下之分。

悬想却是出于对自身力量的怀疑,以及对自己每一分付出的不信任。

悬想无益,也不意味着可以无需未雨绸缪。未雨绸缪是一种谨慎自律的态度,是对每一个当下充分负责,不放任懈怠。

悬想却更接近杞人忧天的自寻烦恼,或是揠苗助长的急功近利。

朱光潜先生曾讲到:“畏首畏尾,徘徊歧路,心境既多苦痛,而事业也不能成就。许多人的生命都是这样模模糊糊地过去的。要免除这种人生悲剧,第一须要‘摆脱得开’。”

“摆脱不开”既然是人生悲剧的起源,那么人如何才能“摆脱得开”?

朱光潜先生如是说:“认定一个目标,便专心致志地向那里走,其余一切都置之度外,这是成功的秘诀,也是免除烦恼的秘诀。”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

你不贪了,苦就没有了

一切众生在怖畏当中、衰恼当中、忧患无明的暗蔽当中,...

人生大梦何时能醒

明朝四大高僧之一憨山德清大师,著述宏富,弟子汇编遗...

不必为失去而难过

不必为失去而难过,因为世间之物本来就是去住无常。我...

真正的高贵

三个人喝同一口井水,一个人用金杯玉盏盛着喝,一个人...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据《中阿含 箭喻经》第十所载: 一时,佛游舍卫国,在...

大安法师:为什么发不出厌离心

净土三资粮信愿行中,愿的本质内涵就是厌离娑婆、欣求...

人身难得而易失,良时易往而难追

四海波涛,孰计别离之泪。 在每一次这样迁徙的生命过程...

平实的人生有何利益

米实了,煮出来的饭,才会香美可口;木实了,做出来的...

阿閦佛国经

阿閦佛国经卷上 发意受慧品第一 闻如是:一时佛在罗阅...

【注音版】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

(印光大师校印本)...

大乘大集地藏十轮经

大乘大集地藏十轮经卷第一 序品第一 如是我闻:一时,...

大乘起信论

大乘起信论序 扬州僧智恺作 夫起信论者,乃是至极大乘...

肉食主义的逻辑悖论

从童年到成年,一遍又一遍地,大众被告知吃肉是正常的...

我为什么要选择净土法门

末学学佛已有几年,先是学禅宗,近来才开始修净土。 末...

素食,就是不做饿死他人的帮凶

哈佛营养学家梅尔指出:如果美国肉类生产降低百分之十...

除了会布施,还得要会回向

诸位在这里要特别注意:你除了会布施,还得要会回向,...

【佛教词典】法性空

(术语)诸法之自性本空,故云法性空。仁王经天台疏中...

【佛教词典】结说

已上七科,即是生灭道谛。四谛中前二为世间因果,谓苦...

人的两大贵相和两大富相

咸丰八年(1858年)三月的一天,曾国藩在日记中记下这...

佛门高僧——圆拙老和尚

绪言 圆拙老法师的声誉载道,已早为教内外人士所敬慕,...

善巧方便救人于水火

《功过格》里有个公案。有一位固安县的县令叫梅公,你...

【推荐】弥陀经中「一心不乱」与「系念不乱」

智者大师这样的一个天台宗的祖师,号称后释迦,临终的...

切莫贪图享乐而浪费光阴

生命短促,切莫贪图一时享乐而浪费光阴。修行因缘难起...

虚空眨眼

在一次法会上,唐肃宗向南阳慧宗国师请示了很多问题,...

布施、智慧与解脱

一、施舍与菩萨道 布施、智慧与解脱布施通常分为财施、...

心灵与物质平衡的重要

在面包店,我为了买奶酥面包或花生面包而迟疑半天,因...

【推荐】为什么这个社会这么不平等

我们有些个道友财富很大,无忧无虑,什么烦恼看着都没...

出家为什么要剃发

剃发:又作祝发、薙发、削发、落剃、落饰、落发、净发...

「二时临斋仪」的内涵

我们佛教信徒都知道,出家人在早、中饭前都要唱念二时...

参加龙华三会的三种资格

龙华三会愿相逢 究竟真实的佛法,是唯亲证的诸佛乃能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