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你的人生很多时候是浪费在闲扯淡上

2017/05/17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你的人生很多时候是浪费在闲扯淡上

有时候,我们可能心血来潮想要修行,不仅仅是阅读而已,然而在没有任何东西阻碍你,你还是修不下去——这是“自我”因你偶然瞥见实相,并且生起修行的心而面临的威胁,所以它便用多生的习性障碍你和攻击你。

如果你打算在下午静坐修慈悲,到了那个时候,又有某种娱乐向你招手,于是你决定把修行延到晚上。到了晚上,你又发现有个非看不可的电视节目,或者突然发现柜子太乱了需要整理等等——一旦你决定开始修行,就会有各种借口出现。

即使在理智上,你知道修行慈悲可能是你自由时间里所能做的最好的事,但是你仍然无法修行——因为你是习性的奴隶,你缺乏决心;只在理论上了解慈悲的利益,而对看电视和购物的乐趣却有实际的体验。

就如同你花了一段时间才培养出这些习惯,你也必须开始逐渐地去修行,譬如从一天修一分钟慈悲开始,直到你体会到慈悲的功德和利益;经过一阵子,修行成为你有意识建立起来的好习惯,到最后变成一种瘾头——就像看电视一样。

你可能会想,如果对修慈悲上了瘾,这只是另一种习性,而修行的目标却是要超越它才对;你甚至会担心,对别人太慈悲,会让你依赖别人。但是,你不可能一下子就跳出习性与瘾头的状态中,因此不妨开始把有害的习性和瘾头改为有益的,这样比较接近目标——这是一种以迷惑超越迷惑的方法。

改变习性可能需要一点强迫,例如建立一种规律,强制自己依循它。回顾过去,你可能会发现,大部分的习惯与瘾头的养成,最初都得强迫自己去做。

对于我们部分的人而言,“强迫自己”可能并不是最好的方法。成为修行者不像耽溺于高尔夫球这么简单,因为后者还伴随了许多明显的社交利益——修行只是调伏自心,而结果经常很微细。你或许无意识地觉得修行没什么用,不如“真实生活”那么重要。

如果真有这种想法,你就需要观察真实生活的缺陷与过患:想想过去种种不可避免的悲伤,在将来会再次出现;想想你所依赖的、认为理所当然的一切,在刹那间就可能消失。看看生活中的这些层面后,你应该对于平常浪费珍贵生命的生活方式生起坚定的厌离心。

传统上,佛法教导你这样做:看看你的生活,注意到自己把时间浪费在近似无意义的事物上;接着,思考生命短暂无常、非常脆弱,一气不来就生死相隔。在这个世界上,任何事物都可能杀死你,而你又没有什么方法来保护自己。

人们离开蛮荒危险的生活,却在自己最喜欢的摇椅中,因为一根牙签卡到喉咙而死亡。根据统计,有百分之八十的致命性意外处境是发生在家中,而凶杀案通常也是受害者的家人或朋友所犯下的。在某些情况下,就连办公桌上的笔也能要你的命。

无论你在食物、居所、衣服、保镖、维他命、健康俱乐部和医药上花多少钱,这些都无法保护你免于死亡。生命是无常的,我们必须勇敢地看清楚并思惟生命中的不确定性,这是经常忽略的部分,有些人甚至完全视而不见,因为“自我”不要我们看到这些。

也许今天你和朋友吃午餐。你们谈些什么呢?

可能大部分都是没有价值的闲扯淡,像是最近谁又花了多少钱买什么东西等等。想想看,如果你把无可取代的两、三个小时生命,不浪费在无益的闲扯淡中,可以完成多少事啊!这些时间可以用来利人利己——其中有些人都快饿死了!

想想看,你在生命中浪费了什么东西,不只是时间,还包括了对环境的浪费。虽然今天人们在理论上对于环保有较多的意识,也警觉到必须回收资源、保存资源;但是通常大家都怕麻烦,因为爱犯罪的“自我”总喜欢方便。

厌离心能帮你不再把全部的生命用来做些根本无意义的事情、能引发你出离轮回痛苦的决定;特别是让你了解到,你所放弃的东西无论对你或其他人而言,都没有些许的利益,也没有让你得到快乐的可能。基本上,你所舍弃的是“自我”,也就是倾向于对甚至没有关联的东西,也加以夸大的习性。

生起出离心,并不需要剃光了头到庙里去——对某些人这是个好方法。现代生活已经变得太复杂了,大部分的人都不太可能那样做。随着世俗生活愈来愈复杂,精神生活就愈来愈堕落。

佛陀曾经说过,今日末法时期的比丘,即使只能持守一条戒律,他的功德跟佛陀时代能严持所有戒律的比丘一样。这是很合逻辑的,因为今天人们所面对的挑战,远超过从前所能想像的;更大的挑战并不表示没有希望,相反地,更多的挑战代表有更多的机会处理迷惑。

这就是为什么发展出离心如此的重要。想想自己的时间多珍贵:你无法用任何方法取得更多的时间——三分之一的生命用来睡觉,可以自由支配做自己想做的事的时间非常有限。

“自我”永远都欺骗我们去追求未来,我们思考着明天或明年要做些什么事、计划退休的生活、孩子还没出生就先担心自己能为他们做些什么。

我们随便地就忘记了死亡就在门口、书桌椅子上,它不只是守株待兔,而是不停悄悄地逼近我们。我们可能看过上千篇的讣闻,每晚在电视上都看到飞机失事的消息,却仍然觉得死亡永远不会来临。

你应该不断重复地思惟,自己可能在任何时间、因任何理由而死亡;让无常的道理深深印在心上,对抗“自我”的谎言。

花些时间思惟世间过患也很好,想想人们经常卷入的一切,你就会开始明白,并没有什么值得抓住不放的。如果你能仔细地来看看,就会发现,这都是某些人的“自我”所闹出来的大事。这样思惟后,你就会开始觉得,多半的事都没有什么大不了的。

“自我”永远试着去迎合别人,并希望别人迎合它,把它自己的所求所需都看得很严重。其实你要做的事就是稍为偏离“自我”的要求,那即是出离。

例如,你通常在咖啡中加两块糖,但是你知道自己也许明天、甚或下一刻就会死去,可能没有机会喝一口咖啡;如果同事不小心在你咖啡中加了四块糖,你会觉得没什么大不了的,你会真心诚意地说:“没关系!”心中是这么想,你并不是希望别人认为你是个好人,只不过你不认为这是生命中的大事。

当你到达这种“它没有什么大不了”的阶段,就已经具备出离心了,那表示出离了生活中“每件事情都很严重”的层面。出离心比任何东西,更能帮助你了解本书和其他书中所介绍的概念,出离心也能使修行上的虔诚心以及信任感自然涌现出来。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

四个层次的生命

生命,是结合宇宙万物所共成的,但是每一个人的生命,...

人生的八怕

人在世间生活,有的人春风得意,无忧无虑地享受人生;...

在「不幸」之中获得觉悟的机会

在一个父母离异、舅舅痴傻、爷爷病痛大半生、奶奶跳楼...

因缘生灭念无常

现今是末法时代,灾难不少,总不禁让人心头一颤,又有...

该如何面对和消除人生中的种种苦难

痛苦在生活中可以说是无处不在: 生有生苦,十月怀胎,...

要「知大」,要「见远」

【知小而不知大,见近而不见远者,此众生之常分也。】...

人生短暂须自警,放逸懈怠生死径

我年青的时候接触过一些老和尚,一说到修行他们常常会...

识神随业走

《大智度论》里面有个偈子:鸟来入瓶中,以縠掩瓶口,...

【注音版】楞严经四种决定清净明诲

(印光大师校印本)...

饿鬼报应经

尊者大目揵连,从佛在耆闍崛山中,游行恒水边,见诸饿...

佛说九横经

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佛便告比丘:「有九辈九因缘...

【注音版】佛说出家功德经

佛说出家功德经...

慈济的十条戒

也许人都知道参加慈济大专青年联谊会的会员,就是为了...

运用「自性清净」破除障碍

你在大乘经典当中,只要看到「自性清净、离垢清净、得...

人往往不能善用其所长,变成反面就不妙了

【《韩诗外传》曰:夫士有五反。】 这里提到古书的《韩...

人为什么会到妈妈肚子里呢

六道众生都在生死轮回中,不知生从何来死往何去?一般...

【佛教词典】阿利沙偈

(真言)谓古仙成就之真言也。大日经疏曰:所说阿利沙...

【佛教词典】四不生

一切计生者,不出四种,所谓四不生,破一切生计也。  ...

面对被伤害时的态度

有光明就有黑暗,有正义就有邪恶。 曾经,佛陀也遇到迫...

六种病态思想障碍佛性的显现

究竟人类的心识形态及思维方法有什么缺点或特性,障碍...

云何说诸法如幻

问: 既唯一真心,教中云何复说诸法如幻? 答: 了境是...

专访大安法师:坚持信仰,敦伦尽份

主持人: 对净土有兴趣的人初学应从哪里下手比较合适...

驶离娑婆生死苦海,安稳抵达涅槃彼岸

然众生障重,取悟之者难期。虽曰教启多门,凡惑无由遍...

修行人的七条正思维

1、修行人要明白因果 别人骂我辱我,打我害我,偷我抢...

错综复杂的业因果报

佛教讲的三世因果的法则,是我们佛教徒最起码要认知的...

不要去追逐修行的幻相

问: 顶礼法师!证严上人一直强调:佛弟子不要去追逐虚...

学佛,是学会生活

学佛,是学会生活。因为佛法,并不在生活以外,而是在...

享受五欲的快乐,求生信愿就不真切

佛一代时教所说的大乘经典,特别是般若系经典都是要让...

三法印之诸法无我

我们凡夫的心有两种攀缘,第一个,攀缘外境。第二个,...

十方皆有佛国,何须独愿西方

问:信行愿三,既闻命矣。但十方皆有佛国,何须独愿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