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圣严法师《如何管理好情绪》

圣严法师  2010/10/12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问:从医学和心理学来看情绪,它是自然反应,那么佛法是怎么看待的呢?

答:情绪可分为健康的和不健康的情绪。所谓健康的情绪,就是享受、欣赏、欢愉,这是一种快乐的感觉,也就是赏心乐事。

通常若有人说到:‘你有情绪啊!’这多半是指不健康的情绪,包括怒、怨、恨,或是讨厌、疲倦等都是。因为不健康,所以会伤害自己的身体和心灵,身心受了影响便会影响到家庭、事业,甚至跟朋友之间相处的关系。

凡是以自我中心出发的,都叫做情绪。人为什么要做好事?大家总是希望善有善报、恶有恶报,希望做好事以后可以得到回报、可以升天,能够在人间享洪福,这些希望都算是人的情绪。

从佛法的观点来讲,有造恶的情绪,也有修善的情绪。上述这些做法与观念,对一般人而言是好的,但是以佛教的立场,福享完了以后还是会受苦,并不是彻底的解脱。最好还是能从自我中心得到解放,得解脱之后就没有情绪,只有智慧和慈悲了。

问:情绪有能量,是否可以转负面的情绪能量成正面的?

答:情绪能量是可以转化的。在佛法里面有一个名词叫做‘精进’,还有一个关于参禅者的名词,叫做‘大愤心’,也就是大愤怒心。大愤怒心是发愤图强的意思,‘愤’也可以作‘奋’,即是奋斗、精进的意思,是指痛下决心,自己非得要完成不可,这本身是一种情绪,但这个情绪是正面的,是往好的方面去发展。

如果一个人没有‘发愤图强’这种意志力的情绪来支撑,做任何事情都会半途而废,都可能虎头蛇尾、浅尝即止,不可能把一桩大事完成,也不可能有始有终,所以人还是需要有正面的情绪。

然而正面的情绪还是自我中心,仍是以‘我’为出发点想要完成某件事。至于想要成佛,就必须要有精进心。事实上,精进心是一种净化了的情绪,它不伤害人也不伤害己,只是在修行的路上一直往前走,好象是一种能源、能量,如果没有这种能量的话,修行就修不成了。

所以佛又称大雄、大力、大慈悲,能够得大解脱。大解脱即是大智慧,这个‘大’的意思,就是从精进心产生的。

问:法师说我们有造恶的情绪,也有修善的情绪,那‘精进心’就是修善的情绪吗?

答:修善的‘善’有两种,一种是自我中心的修善,一种则是为众生的修善。为众生的是慈悲,为自己的则是以自私心修善。

若是希望以后得到回馈,以种瓜得瓜、种豆得豆的心态来行善,这是自我中心的善,希望得到利益,这算是好事,一般来说我们也鼓励。

另外一种善是绝对的善,也就是超越自我中心的善,心中只有众生没有自我,愿意为众生而受苦受难。这种善是清净的善,我们称为‘慈悲’,称为‘菩提心’。

问:当情绪正在酝酿但还没有升起时,有没有方法察觉,并且化解?

答:这很不容易!有修行的人比较可能做得到。所以平常要练习打坐或是静坐,透过这样的修炼,能够觉察自己的心理反应。

通常,人没有办法发现自己的心理反应,当觉察到心理出现某种反应,还不知道这就是情绪。还有一种是自己心里已经不舒服了,即使嘴上没说,脸上可能已经有表情了!对于这些情绪,是可以用方法来避免爆发的。

面对这种状况,最好的方法是体验呼吸,觉察呼吸从鼻孔出和入的感觉,或者用念佛号的方式来改善。听到一句令自己不快乐的话、见到一件不喜欢的事,或发生了一桩不幸的事件,就念‘阿弥陀佛’!不要只是念一句,要持续不断地念下去,这样自然而然就能够化解情绪了。

当知道自己心里不舒服,藉由不断诵念‘阿弥陀佛’或‘观音菩萨’来化解,是很有帮助的,听着自己念阿弥陀佛,想象阿弥陀佛就在面前,这样,情绪自然而然就会平复下来。至于其它的宗教如基督教,则可以念‘哈利路亚’。

当问题来了,不要用脾气来解决,而是要用理性来解决,以这样的方式训练自己、帮助自己,让自己安静下来,就可以把事情处理得更加圆满。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圣严法师文章列表

你念佛的目的是为了什么

问: 请教法师,《了凡四训》消业障,福报现前,做得...

我们将如何保持平静的心态

问: 很高兴来到东林寺,感受不一样的丛林生活。其实...

重病患者可以出家为僧吗

一位微博上的网友问了我一个问题:重病患者可以出家为...

居士在生活工作中该如何修

问: 您刚才说的无所住而生其心,生其心指什么说法。...

本焕长老与印顺法师开解众生疑惑

现代社会把人的各种欲望都裹挟在里面,拼命刺激你,但...

「前念不生,后念不灭」是什么含义

问: 六祖大师曾讲过一句前念不生,后念不灭的含义,前...

圣严法师《人生与人生的目的、意义、价值是什么》

如果人生而没有目的,生活便显得十分空虚。如果生命欠...

星云大师《如何消除烦恼》

人生在世界上烦恼的事情很多,譬如我们身体上有老病死...

佛说阿弥陀三耶三佛萨楼佛檀过度人道经

佛说阿弥陀三耶三佛萨楼佛檀过度人道经卷上 佛在罗阅...

佛说阿弥陀经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舍卫国,祇(q)树给(jǐ)孤独园。与...

金光明最胜王经

金光明最胜王经卷第一 序品第一 如是我闻:一时,薄伽...

【注音版】梵网经菩萨戒诵戒仪式

梵网经菩萨戒诵戒仪式...

圣严法师:身心自在

诸位台大医院的工作人员,今天我要讲的主题是「身心自...

做事前先做好遭受挫折的心理准备

做事的时候,一定会有阻挠或遭遇困难和挫折。因为每个...

父母该如何培养孩子

问: 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是父母对子女的期望,父母...

禅师是如何用功的

有人问大珠慧海禅师是怎么用功的,他答道:饥来吃饭困...

【佛教词典】三十七种菩提分法修习

【三十七种菩提分法修习】 p0224 瑜伽四十五卷三页云:...

【佛教词典】世英

(术语)佛之尊称。佛在一切世间为最上之英胜也。无量...

圣严法师《为什么贪心》

只要是贪,都是不好的心态,不会因你所贪着的东西种类...

鞋匠变国王

有位国王每天听取大臣们报告政务,处理各项国事,忙碌...

只有一个人可以障碍你,猜猜那个人是谁?

楞严经说啊我们一个人都是哪,比如说我们一个人有很多...

女人比漂亮更重要的东西

1、善良 对于女人来说善良就是她的底线,自私自利心狠...

欲火害人(普明法师的故事)

唐朝有一位普明法师,是济川赵氏之子。最初在泰山灵岩...

两个和尚

有二个和尚住在隔壁;所谓隔壁是:隔壁那座山,他们分...

虱子是什么做的

有一天苏东坡和秦少游在一起吃饭,两个人因为才华都很...

资源有限而欲望无穷

佛法在世间,不离世间觉。离世觅菩提,恰如求兔角。 佛...

念佛的人,随缘不动心最重要

大家来打佛七,难免一时间不适应。因为环境和生活条件...

虬龙与猕猴

这个故事出在《佛本行集经》,这个故事怎么说的呢?大...

在家居士如何看破放下

问∶ 在家居士如何看破、放下? 慧律法师答∶ 看破,...

疑者,于诸谛理,犹豫为性

四烦恼六者:疑者,于诸谛理,犹豫为性。能障不疑、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