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星云大师《如何消除烦恼》

星云法师  2010/06/15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人生在世界上烦恼的事情很多,譬如我们身体上有老病死的烦恼,心理上有贪嗔痴的烦恼,我们的烦恼真有如大海的深广、树林的茂密,起惑造业,流转生死,皆由烦恼所致。

无穷无尽的烦恼,细思之,不外由于一个“我”字所造成。由于我执、我爱、我见等等所引起的邪知邪见,让我们产生数不尽的烦恼。所以,我们要学道,首先就要学习如何克服这些烦恼。一切烦恼的主要根源就是贪嗔痴,所谓“擒贼先擒王”,要破除烦恼,就得先讲求如何把贪嗔痴这三毒去掉。

王阳明曾说:“擒山中之贼易,捉心中之贼难。”山里的土匪海盗容易捉,我们心上的贪嗔痴三种大病却不容易去除。在佛经里有两句话说:“勤修戒定慧,息灭贪嗔痴。”因为我们生活上有种习气,利人的事往往不肯做,但是如用“戒”的力量,就会想到宁可牺牲自己的嗜好,不去侵犯别人,因此,可见戒就可以对治贪病。又譬如我们内心种种需求,对现实生活的猜忌怨懑,就要用“定”的功夫,使我们心境保持不偏不倚,纯正灵明,才能远离烦恼缠缚。再说到痴,就要用“智”来对治,佛教的智并不是世俗的知识,因为知识并不全是善的。内心的般若智不能开显,做事不合佛法,一切只依感情与自私的世俗常识而行动,这叫做痴。佛教的智是由闻思修而来的,是一种观照实相的中道方法,依着这方法,才可以灭除贪嗔痴等无明大病。

有一次,我在日本的日光公园,看到雕梁上端刻有三只猴子,神态栩栩如生。一只猴子掩着眼睛,一只猴子捺着耳朵,一只猴子捂着嘴;我忽然领悟到这三只猴子,象征着某些道理,什么道理?

人类的感官——眼、耳、鼻、舌、身、意,每天总是不断的向外去攀缘,对于外在的世界虚妄分别,因此产生了许多烦恼。如果我们能够一切返求自心,而不让此心随境而转,则不当看的不看,不当听的不听,不当说的不说。这就等于孔子说的:“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就可以驱除我们内心被贪嗔痴所覆盖的烦恼结使。如此一来,行为就不至于出差错,烦恼也自然会逐渐减少。

我的外祖母,是个虔诚的佛教徒。从十七岁起就持斋念佛,我出家就是受他的影响。她为人非常慈祥,有三个儿子,可是我这三位舅父所生下的儿女,在我的记忆中大约都是三、四岁就死了。但是,我的外祖母,从来不为这些事情难过。难道说她没有感情吗?不疼爱孙子吗?当然不是!这是因为她学佛,知道人生在世,有生就有死,有业就有报,谁也奈何不得。孙子的生,只是因缘和合投胎到此家来;他的死,是业报的现前,还了他的感情债而已。人的寿命本来就长短不一,孩子就是现在不离开我们,将来仍然要离开的。如果孙子们有善因,自有他的福报,又何必为他烦恼悲伤呢?所以学佛的人,对于生与死的看法,就与一般人士不同,忧伤啼哭,对于死者也没有什么好处。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星云大师文章列表

家人在家吃素,出门吃荤……

问: 南无阿弥陀佛,至诚顶礼宏海法师!家人十多年来,...

四种修道的方便门

生佛不二,平等共有者,唯此现前离念灵知耳。诸佛以随...

梦参老和尚《为什么要学习占察善恶业报经》

历史的因缘 诸位菩萨,祝大家吉祥如意,身心健康。 现...

调整心态养成佛陀的思考智慧

我们现在做为一个生死业障凡夫,第一件事情就是赶快调...

维则大师《净土或问》白话文

元师子林天如维则述 五浊佛子释法宣浅译 天如老人,正...

四依法之「依了义经不依不了义经」

法四依的最后一依是依了义经不依不了义经。佛说的三藏...

念经前一定要吃素吗

念经前能不能吃素,这个问题可以先问问自己。吃素,是...

只需放下,便是修行

正月初五,漫天飞雪飒飒而至,忽来的暖意,雪亦成了今...

【注音版】慈悲道场忏法

慈悲道场忏法卷第一 慈悲道场忏法卷第二 慈悲道场忏法...

瑜伽师地论(100卷)

瑜伽师地论卷第一 瑜伽师地论卷第二 瑜伽师地论卷第三...

【注音版】大乘入楞伽经断食肉品

大乘入楞伽经断食肉品...

撰集百缘经

撰集百缘经卷第一 菩萨授记品第一 (一)满贤婆罗门遥...

以鼓励代替责备,以赞美代替呵斥

在《厚道》中,星云大师讲做人做事成功的一些基本准则...

生活七巧,减少困难障碍

做人不能太过刻板、执着,不可以不知圆融、变通,否则...

让外境成为自身成长的力量

我们一个人出生在这世间,生活周遭一定有很多的人、很...

价值都要用折扣来计算吗

打折扣是商家买卖的一种促销手法,意思就是照原来的价...

【佛教词典】能学满分

邬波索迦。归佛法僧。发诚言已。具能离五。如是名为能...

【佛教词典】洞家

(流派)曹洞宗之一家也。对于济家之称。...

学佛要怎么学

第一是严守戒律,让自己外在的行为和内在的心念都清净...

【推荐】苦从哪里来?

有一次,佛陀在恒河中游北岸的末罗国游化,来到一个叫...

当天灾人祸相继降作之时,须以改恶修善

观世音菩萨,于无量劫前,久成佛道,号正法明,安住寂...

印光大师论对治烦恼习气

奇哉,奇哉,一切众生皆具如来德相,但因妄相执著,而...

怎样才能让心变清净

凡夫的心总是心猿意马,漂浮不定,好比躁动的猿猴一样...

苦命女念佛往生的故事

事情发生在陆丰市甲子镇的一个贫寒小家庭,苦命女孩名...

修净土法门要发起出离心

没有体悟到无我(大乘中观学派称之为空性)的人是极苦...

印光大师:礼念观世音菩萨求子疏

◎求子疏 伏以观音大士,誓愿洪深,法界有情,等蒙摄...

革除习气

僧团是讲求六和无诤的团体,但由于摄受的对象普遍,难...

佛法的真实受用

佛法是觉悟的宗教,可以使人内心达到宁静,祥和、智慧...

报恩的多少预知命运

一棵树的花果再好都离不开根的成就,所谓根深叶茂。根...

忆佛念佛,自得心开

忆佛念佛,现前当来,必定见佛。不假方便,自得心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