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如何在日常生活中成长自我

圣严法师  2014/11/08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如何在日常生活中成长自我

智慧是如何得到的?有三个方面:第一是闻慧,从听讲开示、看佛经书而摒除邪见,建立正见,信因果,明因缘。第二是思慧,以禅观的方法,做思惟练习,从思惟而得一心的定境,由定力而产生明晰的智慧。第三是修慧,就是修戒、定、慧的三无漏学。修戒是在身、口、意三种行为方面,不做自害害人的事,不说自害害人的话,不动自害害人的念头。也就是:「诸恶莫作,众善奉行。」尽一己之所能及所有,用身、口、意三业,来做自利利他利益一切众生的事,就会产生无我的智慧。

修戒,亦名为持戒,凡是危害身心健康的行为不可以做,凡是有益于他人大众身心健康的事,不得不做。消极面是已作之恶要改过,未作之恶令不起;积极面是已作之善要增长,未作之善要开发。

修定,可以用打坐的方法。打坐能使人在平常生活中经常保持情绪的稳定、人格的健全。如果没有足够的时间和空间打坐,也可以念佛安心。前一阵子我在台北时,有一位国大代表见我,他说刚才在阳明山中山楼开会时吵了一架,甚至有人说粗话骂「三字经」。我劝他:「下次别人骂你们三字经,你就改念『阿弥陀佛』的四字经,架就吵不成了。念佛之后,就能心平气和,就能好好地商谈沟通了。」除了打坐与念佛可以安心定心,诵经、礼拜等,也都能产生心平气和的作用。

修慧,是要看佛经、佛书,看有益于身心健康及精神修养的书籍,而佛书是最好的,它能让我们心胸豁达、气度恢宏,建立人格的坐标。

从闻思修的三慧,能够获得利益的经验,名为证慧。证慧的最高深点,便是大觉智者的佛果位。

至于如何在日常生活中成长自我的智慧与慈悲?当从惭愧、忏悔、感恩的三方面努力。

「惭愧」的意思是自知对不起自己称为惭,自知对不起他人称为愧疚。一般自负、自大、狂傲、骄慢的人,不会产生惭愧心,总觉得自己无愧于天,无愧于地,也对得起自己的良心。像这样的人,在智慧和慈悲方面,是不容易成长的。有了惭愧心,便会谦虚礼让。儒家也说,满招损、谦受益。自知有所不足和有所缺失,是自我的检讨反省,便有改过改进的可能,否则错上加错,哪里还有自我成长的机会。所以惭愧心是人格的清洁剂,在清理了染污物之后,向着既定的方向,继续努力做自己应该做的事。

「忏悔」就是承认自己的过失,承担应负的责任。譬如做老师的人,没有尽到老师应尽的责任,对不起学生,就是用忏悔心来弥补;小过失对自己的良心忏悔,大过失当对学生的面忏悔,忏悔不会丢脸,忏悔也不等于老师永远就有过错,那是表示勇于负责、勇于改过的态度。有些人不懂得忏悔的真义,他们在神前或佛前,焚香祈祷,说是犯了错害了人,请求神佛,网开一面,原谅他们无知;这样在神佛的偶像之前忏悔之后,便以为不再受到应得的惩罚了,下一次有了机会,再三再四地犯错害人,又再三再四地去焚香祈祷表示自己的无知,请求神佛原谅他们的无知。这种忏悔的心态不正确,也不能收到忏悔的功效。

「感恩」不仅是一般人所说的回馈,应该是饮水思源,感念之情常系心头。所谓恩人,究竟是谁呢?除了父母是最亲的恩人之外,凡是在你的生命中对你有益有助的人,都是恩人。恩人可有两类:一是为你顺水推舟的人,二是使你逆水行舟的人。一般人仅以顺水推舟的人为恩人,给你打击、批评、诽谤、阻扰的人,便以为是仇人。其实,那些人使你从逆境中受到锻炼,助你久炼成钢,岂可以说不是恩人。例如释迦牟尼在《法华经》中说过,他的一个叛逆弟子提婆达多,将来一定成佛。因为从释迦牟尼在过去无量劫前发菩提心后,提婆达多都是给他逆向的帮助──打击、阻挠、破坏。提婆达多使释迦牟尼得到了磨炼,使他成了佛,所以有大恩德。

诸位菩萨,在你们的生命史中,这样的恩人多不多呢?如果有,在你们心里是怨恨抑是感恩呢?一般人要做到不怨恨已经很不容易,何况要向这种人感恩!曾有两位法师,因为细微的法义之争而吵了一辈子的架,彼此发誓不想见面。逢到佛教界有聚会的时候,两人都会先问有没有对方参加,如果有一方参加了,另一方就不参加。另有第三者跟其中的一位说:「我们大家总有一天要到极乐世界去,你们二位也要去啊!怎么现在就有他没有你,有你没有他地吵个不休呢?」

那位法师说:「阿弥陀佛,如果那个魔王也能到西方极乐世界,那还是什么极乐世界吗?他都去了我还想去吗?」双方怨恨到如此程度,还是两位出家人呢?不过出家人也还是人,所以也会产生怨恨。毕竟不是为了私利而为法义,故在二位法师中,有一位在临终前悔悟了,他留下遗言说:「我一生中最大的遗憾是与某某法师为了佛法的观点之争,吵了一辈子架,并且从此不相往来。我死之后,希望某某法师能够原谅我,能来参加我的葬礼。」因此使得另外一位法师在葬礼上痛哭流涕地说:「阿弥陀佛,我怎么跟他吵到死为止呢?还是他先原谅了我,他真是成佛了,而我却仍是个丢不下怨恨心的鬼。」

像这样的一个故事告诉我们,产生怨恨心是很容易的,消除怨恨心则很难,如果能把恨得很深的人当成恩人看待,是极不容易的事,但是我们要练习,不练习就没有智慧,也没有慈悲。人在一生中,多多少少总会遇到像这样助你逆水行舟的人,如果你从来没有遇到过,总是一帆风顺地走过人生,你真是一位福德殊胜、因缘殊胜的人了。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
圣严法师文章列表

出家后的四种修行法

出家中就有三种分别,一种是出世俗的家,我们现在的辞...

星云大师《从古德行谊说到今日吾人修持的态度》

各位法师、各位大德、各位护法居士们: 今天是我们在...

如果这个离不开,你修什么都危险

我们在末法的时候,哪有善知识呢? 实在没办法的时候,...

勿追想过法,勿欣愿未来

当下能令心清凉、解脱是妙法,此妙法向自己求就有了,...

学佛正确的八种发心

【然心愿差别,其相乃多,若不指陈,如何趋向。今为大...

「不矜细行,终累大德」这八个字很重要

古云:不矜细行,终累大德,此之谓也。 这句话的意思就...

不要急于求心念一下子能清净

从我们生活当中的点点滴滴来反省自己的心:当我和他人...

佛弟子修学的四点建议

人生如大海,如何从痛苦的此岸到达快乐的彼岸,必须依...

【注音版】维摩诘所说经

维摩诘所说经...

【注音版】大佛顶首楞严经五十阴魔章

楞严经五十阴魔章...

【注音版】佛说盂兰盆经

佛说盂兰盆经...

浴佛功德经

如是我闻:一时薄伽梵在王舍城鹫峯山顶,与大苾刍众千...

终日寻春不见春

本句出自一首禅诗,相传为唐朝无尽藏比丘尼所作。 禅...

圣严法师《闻声救难,度一切苦厄》

观世音菩萨宛然是与娑婆有情,别具深刻因缘的菩萨。人...

圣严法师:快乐不需向外寻求

快乐有很多层次,而一般人所追求的「欲乐」,是一种刺...

圣严法师:布施的人有福

为了保障未来的安全幸福,我们不能没有储蓄的习惯。凡...

【佛教词典】二报

(名数)一、依报,又名依果,即世界,国土,房舍,器...

【佛教词典】佛塔中宿戒开缘

亦名:不佛塔中宿戒开缘、塔中宿戒开缘 含注戒本·百众...

沉湎于男女的情欲而不自觉该怎么办

着欲不自觉,以何悟其心; 当观老病死,尔乃出四渊。 ...

大安法师列举念佛六大利益

念佛号的种种利益,利益是很多了,因为阿弥陀佛大愿之...

第六意识的病根

我们的心─了别外境主要是前六识,这当中前五识是明了...

念头一转,福报就可以变为福德

有些初发心的菩萨很执着,会产生很多疑问,佛陀既然让...

宿命通一看,你还敢结婚吗?还敢吃鸡吗?

人猪合体 看看人和人的关系:当年恩爱,今作怨家。昔日...

「念」字,万万不可加口

原文: 佛念字,万万不可加口。许多人皆作唸,则失义之...

其实轮回就是一念的妄想

我们佛教的正见,基本思想是建立在诸法因缘生。也就是...

从妄想中走出来

怎么走出妄想呢?大智慧的佛陀,做了两件重要的事情:...

众经之王《华严经》的不思议功德

如果我们跟全圆的华严经比较就会发现无量寿经也全体具...

星云大师:一切因缘我均感谢

春风夏雨固然可以润泽群生,秋霜冬雪也可以成熟万物。...

吃亏也是福气

世间,有些人常生怕自己吃亏。因而他们总爱斤斤计较,...

圣严法师:不再为情所困

「情」是什么?「情」就是感情,可以分成亲情、爱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