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一失人身万劫不复,岂可轻言自杀

圣严法师  2017/02/14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一失人身万劫不复,岂可轻言自杀

以佛教的立场来看,杀人的定义,包括杀别人与杀自己。无庸置疑,杀人不是慈悲的行为,佛教也不允许自杀,因为自己也是人;所以杀人犯罪,而自杀既不慈悲也无智慧,也是有罪。

为什么有些人会选择以自杀来作为解决问题的途径呢?因为当一个人在面对极度恐惧、无奈、厌倦之时,会对自己失去信心,对未来充满不确定,对命运没有把握,看不到自己的将来;或者已预见未来将有大祸临头,觉得既然已无希望,生不如死,便会选择走上自杀的绝路。看似被迫走上绝路,其实是不愿意承担生命中应尽的责任。

殊不知,即使是一个最卑微的人,他的生命也有崇高的价值与份内的职责。除非意外死亡,或是自然死亡,否则只要活着,就有功能、就有责任。即使是绝症病患的生命,仍旧有其功能和责任,可以有念佛的功能、随喜赞叹好人好事的功能;也有接受病痛的责任,面对生命这个事实的责任。因此只要有一口气在,身而为人的功能就存在、身而为人的责任就存在,岂可轻言自杀。

我曾经认识一位重病久卧在床的老太太,她的女儿很孝顺,每天都去医院探望她、陪伴她。经年累月,老太太的病况既没有恶化,也没有好转,对女儿如此辛苦的照料,很过意不去,她觉得自己如此活着,只是增加女儿的负累,不如早早结束生命。有一回我去探望她,告诉她:‘念佛的功德可以消除一切障碍,仰仗佛力,恶业亦可以化解,但也不必期望死亡,人只要活着,就有他的功能和价值。’老太太回答我说:‘我活在世上,对我女儿来说,只是一块绊脚石,她每天都来探望我,我已亏欠她太多了,我想早一点死。’女儿在一旁噙着眼泪说:‘我只有一个妈妈,你活着的时候,我还有妈妈,为了我,你一定要努力活下去。’这时老太太豁然开窍,原来她发现自己活着还是有价值的,之后就听从我的劝告,开始念佛了。

又有一回,我遇到一位服毒自杀而被救活的先生,自杀的念头依旧在他脑海里盘旋。我告诉他:‘种什么因,得什么果,你选择以死亡作为生命的终结,这是逃避现实,在未来世,还是必须为此付出代价。即使今生现世,我们也是为了还债而来,逃债的结果仍将被追讨,甚至必须付出加倍的利息;但是,我们可以转变观念,把还债的态度转为“还愿”。也就是说,吃苦是自己心甘情愿的,那么,既对我们亏欠的人有所交代,也会使自己更有尊严,即使必须因此多吃一点苦头,为了利人又能为自己培福,日子就会好过得多了。’

我又告诉他:‘无债一身轻,选择自杀的人,债尚未还清。因此不可能就此解脱,甚至在死亡之后,自杀当时的情景与苦痛仍会不断上演,因为在我们的心识里,问题并未真正解决。即使超度,最好是在活着的时候多修行,自己超度自己,否则自杀死后,盼望亲友做功德超度,力量是有限的。’听完我这一席话之后,他便决定好好活下来了。

倘使大家发现周遭的人有自杀的倾向,就可以用这种观念来告诉他。只不过多半有自杀念头的人,旁人不易察觉,因此,最好每个人都能在平时就建立起三世因果的生命观,珍惜生命,努力发挥自己这一生的价值。佛说人身难得,若不积功累德,一失人身,万劫不复,岂可轻言自杀!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
圣严法师文章列表

苦瓜变甜

有一群弟子要出去朝圣。 师父拿出一个苦瓜,对弟子们...

【推荐】杨满爹捕蛇的恶报

父亲年轻时想学捕蛇与蛇伤治疗,他找了位师傅,人称杨...

【推荐】身有生老病死;界有成住坏空

世间所有,若根身,若世界,皆由众生生灭心中,同业别...

学会面对失去,才能从失去中获得

在巴勒斯坦有两个湖,相同的是:这两个湖的水源是来自...

在逆境挫折中磨练成长

轮回之路绝非坦途,我们会遇上顺境,也会遇上逆境,要...

你是否已经忘了金钱最初的意义

在你愁眉苦脸度日之际,是否已经忘了金钱最初的意义,...

应如何看待堕胎现象

问: 请问法师,应如何看待堕胎现象? 大安法师答:...

你得念生死苦,功夫才用得起来

大家念佛的时候要观想:生老病死苦。 生老病死苦,这四...

【注音版】华严经普贤行愿品

普贤行愿品...

大佛顶如来密因修证了义诸菩萨万行首楞严经

卷一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室罗筏城祇桓精舍,与大比...

【注音版】阿难问事佛吉凶经

阿难问事佛吉凶经...

思惟略要法

形疾有三:风、寒、热病,为患轻微。心有三病,患祸深...

圣严法师《结了恶缘怎么办》

我们要广结善缘,不要结恶缘。因为一旦与人结了恶缘,...

圣严法师《关于「梦」的问答》

问:每个人都会作梦,有些梦似乎比其它梦更的意义、更...

圣严法师《念观音,学观音,做观音》

2006年11月9日,这一天正是观世音菩萨出家纪念日,圣...

凡是未出三界,都要读经修行

一、读经自利利人 说到读经,就是在齐声诵经。所谓「经...

【佛教词典】二乘

(术语)乘人使各到其果地之教法名为乘。有一乘乃至五...

【佛教词典】二种灌顶

(名数)一,传教灌顶,对于如法积行之人,传受秘法,...

身处逆境时,不要忘却的七个信念

1、深刻反省自己,修行是不是做到了至心恳切,制心一...

虚云老和尚悟道因缘

虚云老和尚,字古岩,又名演彻、性彻,法号德清,俗姓...

遇到任何是非,首先想到这是自己的错

作为具有正见的修行人,凡遇到任何是非,首先想到这是...

西方三圣的形象

念佛法门虽分实相念佛、观像念佛、观想念佛,和持名念...

娑婆世界的苦,一刻也住不下去

原文: 娑婆之苦,不可一朝居。当通身放下,一心念佛。...

是日已过命亦随减,如少水鱼斯有何乐

我们每天在晚间所念的 警众偈,是普贤菩萨所说的。在中...

法不对机听了烦恼,反而生出障碍

佛说的法,就像一个病人害病了,害病了得吃药,那这就...

父母是世间最胜福田(经典节录)

《分别善恶报应经》(节录): 复云何业获报多病。有...

习性,使得我们不能自己

有一只蜈蚣在河边遇到一只乌龟,请求乌龟载他过河到对...

星云大师《日常修行》

修行非口号、形式,而是要将佛法运用到生活里。修行离...

念佛三昧是汝心大势力所成

菩萨曰:念佛三昧,是汝心大势力之所成,非由他致。今...

星云大师《临终祈愿文》

慈悲伟大的佛陀! 我病了,病得很久,病得很重,我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