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危机是人生的常态,不要惧怕危机

2020/08/04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危机是人生的常态,不要惧怕危机

圣严法师曾在金融风暴期间鼓励台湾企业家,在面对各种危机与挫折时,要学会“面对、接受、处理、放下”。圣严法师认为,危机是人生的常态,不要惧怕危机。危机爆发要坦然面对,即使灾难深重也要以现实主义的态度去接受。然后要以积极的态度去处理,最后要学会放下,而人生最困难的就是放下。

“岂能尽如人意,但求无愧于心”。当一切无可挽回时要学会放下,千万不能“无可奈何花落去,香园小径独徘徊”。

如今,法师虽已圆寂,但仍留下充满智慧的遗嘱,从禅的角度透析应对当下危机之法,普泽后世。

1、危中有机,快乐是创造出来的

法师早前说:“2009年是我们大家,觉得很有希望的一年,是在没有希望之中,看到希望,在觉得痛苦的环境之下,我们要创造快乐。”

正如北半球的冬天恰是南半球的夏天,幸福永远存在,重要的是发现和创造。1930年美国经济大萧条,民众钱包干瘪,但女士的爱美之心并未因此泯灭,在买不起高档化妆品的情况下,口红这类低廉的非必需品成为新的消费热点,不少厂家银生产口红而起死回生,这就是著名的“口红经济”。与此类似的还有土豆的热销、微波炉的热销……均成为经济寒冬里一道热闹的风景线。

2、把欲望放低一点,把希望放远一点

圣严法师说:如果我的欲望放小一点,希望放大一点、放远一点,我们就可以很快乐了。

经济的寒冬,市场发展放缓,企业家需要因时制宜,放低、放小对短期销量的专注,利用好这段闲暇的时间,把精力集中在长期的、宏大的品牌发展战略之上。

这是重要而不紧急的事情,但比紧急但不重要的事情更需要时间思考和处理。只有准备好了,才能在春天的气息来临时动如脱兔。

3、危机是常态,心安才能平安

圣严法师遗嘱末后说偈:本来没有我,生死皆可抛。

这并不是劝慰企业消极对待危机,而是告诫企业家:危机是常态。微软是世界上最强大的企业之一,但盖茨却说:微软离破产永远只有18个月。好的心态是顺利度过危机的重要前提,只要心安,就能平安。

正确面对危机,还要有积极的行动处理危机。法师再次提到了四它法:面对它、接受它、处理它、放下它。正如圣严法师所说,企业在成长的过程中必定有起有落。每个企业都会面临危机,关键是转变思想,找到新的机会,制定完整的发展战略,并积极修炼。接下来就是静等冬天之后的春天,危机之后的商机。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
圣严法师文章列表

做生意亏了很多钱怎么办

问: 我是去年年底皈依的,我每天念《大悲咒》,每天...

心的妙用

看山、看水、看花、看草、看人、看事,看尽男男女女,...

重新洗牌,一切都可以重来

打麻将,一局结束了,要重新洗牌,才能继续下一局。人...

曾国藩的人生六戒

曾国藩是春秋战国时代曾子的七十世孙。他是中国近代政...

堵车时最不该做的事

堵车时最不该做的事 所谓放下执著,并非指不生活了,...

改造贫穷为富贵的方法

1、忏悔自己过去身体、语言和心念上所造偷盗的罪业。...

圣严法师:顺境与逆境

工作中难免有顺境、逆境,很多人都怕碰到逆境,觉得挫...

人要自己掌握命运掌握生死

佛法教导我们:人要自己掌握命运、掌握生死,就是避免...

圣严法师《三宝万世明灯》

三宝,就是佛、法、僧。只要三宝住世,人类就有光明,...

圣严法师《忏悔的意义与功能》

拜忏,事实上就是修福修慧的大功德。 「忏悔」一词,...

【推荐】圣严法师《怎样才能成功》

人如果活在希望中,就能够产生活力;如果活在绝望中,...

圣严法师:家庭暴力是否要忍耐

问: 最近家庭暴力问题很受重视,许多人都有这样的烦...

【佛教词典】掌光

(杂语)道昂慧解夙成。掌中常有光,不劳灯烛。...

【佛教词典】十使

(名数)一贪欲,二瞋恚,三无明(又云愚痴),四慢,...

数字是个魔术

数字会说话,数字是个魔术!现在已经到了数码的时代,...

一滴水的思考

一滴水,单纯而透明,在阳光下却能折射出五彩缤纷的光...

娑婆活计轻一分,生西方便有一分稳当

蕅益大师的时代是在明末清初,他是我们莲宗的九祖,也...

如何用《地藏经》来指导日常生活中的修行

《地藏经》提出了指导人生、指导生活的具体修法。本来...

「精進」有十种利益

精进十种利益,谓修菩萨行者,于诸梵行,念念进修,精...

少些打工心态,多点儿事业心

为了钱,这个班我总是要上。如果你有这种想法,就试着...

聪明人反被聪明误

证严上人于晨语开示,有些聪明人反被聪明误,别人见他...

菩萨的化身

菩萨是什么样子呢?菩萨就供在庙堂,是不是就长这样呢...

高贤已随佛西去,佳话留以励后学

莲池大师《西方发愿文》中的手摩我头,衣覆我体这句话...

如果我不种菜,就写不出那样的诗了

大约十五年前,当我在美国时,有位美国佛教学者来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