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证严法师《八大人觉经》

证严法师  2011/03/07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第三觉知

心无厌足,惟得多求,增长罪恶;菩萨不尔,常念知足,安贫守道,惟慧是业

每天平平静静、安安稳稳地生活,这真是人生的大福,修行者的心境应当「清贫乐道」;内心真正清净,没有欲念,就能远离烦恼,如此无欲守道,即得开启智慧。

这是《八大人觉经》的第三觉知,「心无厌足,惟得多求」,明明知道多欲为苦,内心却永无厌足,还是不断贪爱追求。在永无止境的追求当中,用尽各种手段,甚至抢夺偷盗,结果只是增加罪恶的累积。

「菩萨不尔」,觉悟的菩萨就不会这样愚痴,自堕恶业的深坑。他们一心为众生奔忙,不为己身求安乐,哪里还会想要追求享受,相反的,他们总是「常念知足,安贫守道」,这就是菩萨的行为。

想清楚了,世间实在没有什么好求的;就算求得了,也不见得就能满足、快乐,但是社会上就是因为人心贪无厌足,因而造成许多祸端。

记得2002年十月间有一则国际新闻,史瓦济兰国王依照传统,在每年的少女节庆典上,选择女孩成为他的新妃子。一名十八岁的少女被选中后,即被带入宫中训练,学习如何侍候国王。

另一方面,女孩的母亲非常反对,觉得女儿还年轻,应该继续求学,于是具状控告国王的两名朝臣绑架其女,虽然碍于当国法律不得控告国王,却希望以此引起人权团体注意,迫使王室放回她的女儿。结果此举引发强烈舆论,并要求废除国王「每年纳妃」的风俗。

史瓦济兰是非洲最后一个君主专制国家,现任国王的父亲一共有九十九个太太,大约二百五十名子女,而现任的国王一样绍继这种传统。

这个国家经济落后,人民贫困,国王竟然还每年选妃,更极尽帝王的享受,这种传统实在应该改变。但是并非传统不能改变,而是心欲、对女色的贪求无法看开,心欲不断追求,以为娶愈多妻子,代表财产愈多,这样的观念就是「惟得多求」,同样「增长罪恶」,一国之君遭致人民怨怒,可不是缺乏智慧?

倒是在伊朗,则有五名性侵害刑犯被当街吊死。这个国家和史瓦济兰不同,他们对于男女之色分得很清楚,虽然可以一夫多妻,但是不能有强迫的行为,这五名刑犯强行侵犯妇女,因此被判处吊刑,并且当街示众以昭儆戒。

这分判决同样引发人权者讨论,认为国际间已经废止这样的刑罚,所以应该修改法律。但是也有人认为不能修改,因为色欲是众恶的根源,应该严惩重罚,才能彻底遏止犯罪。

这就是各国的传统不同,但同样是因女色而起,这种贪欲确实是众罪增长的源头。

而后又有一则惊动国际的消息,奈及利亚举办选美,媒体记者不当的言语,引起当地回教与基督教徒大规模冲突,二百多人在暴乱中丧生,另据估计,受伤人数多达一千两百人,并造成一万两千人无家可归。

这也是为了女色,要选出世界最美的女孩,为此赔上这么大的代价。主办单位是不是就此取消呢?并没有,主办单位最后移师伦敦举办。

哪一个女人是世界最美的呢?美丽的定义其实没有绝对的标准,何况也没有哪一个人能够永远保持青春美丽。

大爱电视台的节目,曾经报导一位从前的金马小姐,台湾当年的金马小姐同样经过挑选,一定是面貌美、身材好。但是际遇弄人,这位金马小姐几年前,在一场意外中烧毁了整张脸,同时婚姻也发生变故。这段时间她的人生彷佛失去了光彩,整个人变得十分自卑,内心非常痛苦。

幸好在一个因缘下,她接触了慈济,慈济委员用真诚的爱去陪伴她、辅导她,使她慢慢的由黑暗走向光明。现在她做环保做得很快乐,对于毁容一事也已经心无挂碍。

过去的她真的很美,但是今何在?世间只要是有形的东西,就有一天会损坏,所以人生应该去除贪欲,就不会自招灾祸。

因此,菩萨「常念知足,安贫守道,惟慧是业」,修行者所要追求的是智慧,以智慧透彻人性,指引众生回归清净善良的本性,这就是利己利人。许多人间的菩萨确实是无所求,所追求的惟有智慧,这在慈济大团体中比比皆是。

学佛,要学得心清净,对物质寡欲知足,如此便能成长慧业。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证严法师文章列表

珍惜暇满人身

一、暇满的体性 暇是闲暇。脱离了八种无暇,就是所谓的...

必须觉悟的三层道理

我们在没有学佛之前,我们的内心状态是跟着感觉走,你...

以生死大事为急

省庵祖师曾经写一封信给茅静远居士,师对茅静远居士这...

培养第二念的觉悟

我们一生当中你的造善造恶,就是第六意识决定了。当它...

佛弟子最大的事情是什么

在《法华经》里面佛陀告诉我们,释迦佛以一大事因缘出...

【推荐】为何平时就要常念佛

自性坚定、清净,是西方义 自性无有众苦,但受诸乐,是...

心律法师:谁都逃不开死亡

佛说:死亡的律法是无人能幸免的,包括我。而这个世间...

一切的权势、财富、享乐都是无常

佛要教化的众生是什么呢?是刚强众生。我们这些众生都...

佛为首迦长者说业报差别经

佛为首迦长者说业报差别经 如是我闻:一时佛住舍卫国...

浴佛功德经

如是我闻:一时薄伽梵在王舍城鹫峯山顶,与大苾刍众千...

妙法莲华经

妙法莲华经弘传序(唐终南山释道宣述) 妙法莲华经者...

观世音菩萨普门品

尔时,无尽意菩萨即从座起,偏袒(tǎn)右肩,合掌向佛...

证严法师成功的方法

过去要盖花莲慈济医院时,曾有关心的长者问上人,有没...

证严法师:情爱

有位少女问男女之情,如何才好? 师言:要专,要规规...

证严法师与弟子的对答

有人问:什么样的人最美?什么样的衣服穿在身上最漂亮...

骄慢是心地必除的草

对人一定要平等,而且要尊重别人,如果有了贡高我慢,...

【佛教词典】苦集灭道

(术语)即四谛也。苦集二者如上。灭者谓灭生死苦果之...

【佛教词典】玄策

(?~854)唐代僧。会稽(浙江)人,俗姓鲁。幼随父商...

佛法入心,毒海回头

我叫净心,今年48岁,出生于江西南昌的一个工薪家庭。...

持戒的功德为何超过布施

持戒跟布施有什么差别?两个都是修习善法。 我们这样子...

补药进补,真的有效吗?

现在的人都喜欢吃补药,为了求得身体的健康,种种进补...

试思还时之苦,当不能下咽矣

汝年已六十五,戒受过两次,尚未吃素。是只知肉之味美...

您越在乎什么,邪淫的果报就在那上面体现

一、未来的某一天,有一位温柔贤惠,端庄秀美的女性本...

佛学常见辞汇(三画)

【三力】 1.一、我功德力,即自身的修行;二、如来...

以身作则,反求诸己

人活在充满罪恶的世间,自身又有私欲偏情、妒忌占有等...

对佛源老和尚临终的功夫特别赞叹

我亲近佛源老和尚有十几年了,一九九六年接他的法,是...

内心要常怀感恩

佛法很高深,所以我们要学习。学的道理越多,在生活当...

下品下生者,仗佛力亦能往生

【原文】 下品下生者,乃临终时,地狱形相已现,能至心...

佛教的因果思想是「三世两重因果」

业力的转变他都是在死亡到来的时候才算帐的,就像我们...

让自己更宽容

这个世上并没有坏人,只有不小心反错的糊涂人。等他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