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力的转变他都是在死亡到来的时候才算帐的,就像我们一般人说的,腊月三十算总帐。你现在造的业都是先保存,到什么时候开始算帐呢?临命终的时候算帐。
它平常都让你欠着欠着,到临终的时候,临命终的时候有两种情况,第一个你的生命有业力主导,叫做随业往生。第二个你的生命由思想来引导,叫随念往生。总而言之,当我们的业力储存到最后的时候,要释放的时候都是在临命终的时候。
到临命终的时候,它由业力或思想去激发我们过去的种子,就使令来生得果报了。假设是善业被激发出来,它就成就天,人,阿修罗,安乐的果报;如果是罪业的因缘被激发出来,那么就畜生,恶鬼,地狱,就痛苦的果报。所以这个业到果报他是三个程式,就是第一个形成种子,第二个临命终时,第三个显现果报,这三块。
这个公式它有两种用法,这个要注意,因果是两重因果,这个是佛教很重要的因缘观,它不像儒家思想的因果是一重因果,它是今生造业今生得果报,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你造善,你的家庭就兴旺,你造罪,你德行有亏,你今生的家庭就衰败有灾难,所以它的因果思想完全建立在今生。
佛教的因果思想不是这样建立的,它是三世两重因果。所以这个公式怎么套用呢?假设这个业是过去,你如果写过去式的话,这个果报就今生,过去的业招感今生的果报,这是第一重。古人说的欲知前世因,今生受者是,如果我们很想知道我们前生做了什么事,你从你的身心世界去查,你就可以反推出来。比方说你今生衣食无缺,我们可以合理的推论你前生做了很多布施的业,你今生很庄严,我们可以推论,你前生遇到事情你会选择忍辱,而不会跟人家争执,比方说你今生身体很健康,我们可以推论你前生是比较慈悲包容的。所以你今生受的果报,你就可以推论你前生做了什么慈善的业力,他有一定对应的,一个对应一个等流性的。所以你这个公式如果把业是放在过去世,这个果报就是今生,这第一个。
如果你把这个业放在今生的业,那么这个果报就来世,就是欲知来世果,今生作者是。如果我们很想知道我们来生会是什么相貌,你看你今生当中你造的哪一个业的次数最多,而且你是深深好乐,数数现行,深深好乐,就是说我们的业,我们后面会讲到,有一个主流的,我们一生会造很多很多的事情,但是你的生命当中有一个主流的就是它占了一个强大势力的,这个业就会很容易表现出来,就是一个主流的业力。
这个地方就是说,佛教的因果思想它的复杂来自它是隔代受报,就是说,你今生受用的是你前生的业力,你来生受用的是你今生的业力。所以这个地方就很容易让人家产生错觉,说为什么他今生做那么多善事,他还那么痛苦?因为你做的善事要先形成一种种子他要先储存,它不能马上释放出来,它到临命终才释放。这个就是佛教的因果思想,它是三世两重因果,过去现在这是一重因果,现在未来又是一重因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