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证严法师《调伏人生二十难》第八难,被辱不瞋难

证严法师  2011/03/09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佛说人有二十难,被辱不瞋第八难;

凡夫总是爱颜面,受欺受辱愤难填;

转化心念从心起,培养不瞋胸襟宽;

一忍天下无难事,被辱不瞋亦不难。

佛说人有二十难,被辱不瞋第八难,凡夫总是爱颜面,受欺受辱愤难填」。佛陀告诉我们人的心中有多少难关要过,其中一个就是「被辱不瞋」的困难。

人与人之间的相处,都有一种自我心态——谁对我好,我就很欢喜;谁对我不好,我就很生气。好与不好,都是在形态上,形态则不开声与色。脸色不好、行动不好,或是声音不好、传话不好等等,都让我们无法容忍,无法不生气。看看一些冲突事件,往往是由于被辱、瞋怒而发生。凡夫爱面子,好像被人欺负就很没面子,一口气吞不下去,心结难过关,就会发生问题。

每天都有类似的新闻事件发生——原本很好的兄弟,相邀去喝酒作乐,只因几句话不投机或是彼此看不顺眼,就发生口角而后拳脚相向,甚至聚众寻仇,变成打群架、杀人放火等等。这都是因为吞不下一口气,所以看对方不顺眼,这就是凡夫的心态。

佛陀教诫我们——心中最难调伏的除了贪以外,就是瞋怒的心。有了瞋怒,即使平时富有同情心,或多么勤于布施,一旦瞋心发作,还是「一把无明火,烧尽功德林」。任你平时做得再多再好,只要一时火气无法忍耐,过去所做的一切都将付之一炬。

培养不瞋胸襟宽

所以这念瞋恚心一定要好好地降伏。《法华经》中提到一位「常不轻菩萨」,他永远都不轻视人,不论人家如何侮辱他、骂他,他都是欢喜接受。他时时低声下气,人家骂他,他还顶礼膜拜;有人打他,他闪避之外,还在远远的地方祝福对方。他就是受持「不发脾气」的法,以宽大的心胸待人处世,这就是降伏瞋恚心。

但是,凡夫只稍微受了别人一点不好的声色,就会觉得「不尊重我,欺负我,让我没面子」,这是凡夫的计较心,所以说「凡夫总是爱颜面」。「受欺受辱愤难填」,只是稍微受到委屈,就说别人欺侮他,用狭窄的心态,来看待世问的人事。有时明明一句很好的话,他却曲解了,说别人侮辱他。世间常有这类事情发生,我们如果能善解,即使真的听到不好或恶毒的话,也会变成很好的助缘来警惕我们,端视自己如何去看待人、事、物所产生的境界。

如果用瞋怒的心来面对一切的人物,这样我们的生活形态,也将时时忿忿不平。我常常说,人要懂得善解,才会有包容心,凡事善解,世间哪有坏人?哪有让我们怨恨的人?所以「转化心念从心起,培养不瞋胸襟宽,一忍天下无难事,被辱不瞋亦不难」。

只要我们愿意转化心念,那我们与常不轻菩萨也就相差不远了。希望我们可以做到从内心尊重他人,不论别人如何待我,都用宽大的心去面对。

包容善解致祥和

有一位苗栗的老菩萨,他在路上被一对骑着摩托车的年轻人撞倒,送到医院已回天乏术。

他们全家都是虔诚的佛教徒,也都是慈济人,尤其往生的这位老菩萨,以往也都将静思语中爱人、助人的观念,运用在日常的待人接物上。在他家里,到处都能看见他亲手抄的静思语,这些都是很简单的教化,但是他时时放在心里,应用在生活周围,无形中他的邻居、同村的人也都受到感化。

最难得的是他的家人,从他的太太一直到儿孙辈,整个家庭成员都有菩萨心,全家过着佛化的生活。但是这样的家庭同样会面临无常的到来,八十几岁的老菩萨,早上出外散步,一场车祸就此天人永隔,亲朋好友们都很不舍,更何况是他的家人!但是,每个人都能充分善解、包容,家属们虽然很心痛,但却原谅了这对肇事的年轻人。

其实,家属们怕这对年轻人内心受到惊吓,可能会影响他们一辈子的生活,所以除了原谅他们,甚而还安抚他们,让他们心安。家属们将对方赔偿的钱,以肇事者的名义捐助慈济希望工程,希望今生虽然有这样因缘,但愿将来不会留下坏的结果,甚至能化恶果为善缘。这就是宽大善解的心,加上转念生慧,让社会达到真正祥和的气氛。

若是动不动就对人事不满意,动不动就发脾气,表现丑陋的形态,这样不仅有损自己的道德,也会带给社会不安定的气氛。所以不论遇到任何事,如果能心平气和,那么戾气也会化为祥和,这实在不困难,只在于转化一个心念。好的心念,若能常常涌现,就会时时吉祥;如果将不好的心念放在心里,日常生活就会有层层难关。

我们要运用自己的心念,慢慢地拓宽心胸。所以「一忍天下无难事」,只要我们愿意忍耐,而且还能忍而无忍,成就真正的大忍,想开了,面对不如意的情境就没什么困难。所以培养宽阔的本性,以善解为起点,包容他人就会成为很自然的事,因此,「一忍天下无难事,被辱不瞋亦不难」。

我们刚开始在学习时,「忍」当然是一件很辛苦的事,就像一把刀插在心上,应该会很难过。不过,培养到最后,凡事看开了,就不会有障碍,所以「被辱不瞋亦不难」。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
证严法师文章列表

【推荐】《杂阿含经》中居士的修行方法

《阿含经》是佛灭度后首次结集的教法,属于佛教的根本...

【推荐】人生迷茫时,向圣贤借一点智慧

一、向孔子学习谦虚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 过于自...

星云大师《相互体谅》

人与人之间,最宝贵的,不是一起吃喝,一起玩乐,一起...

功夫上去了,气脉就通了

我看打七呀,四个七都快打下来了。还有些师父,总是话...

印光大师《识别正邪》

印祖言,住持佛法之人,若不依佛制,即是魔类,况彼魔...

未论学佛,先学修身

未论学佛,先学修身。今开十端,众当谛听: 一不欺心 ...

于身无所取,于修无所著,于法无所住

咱们拜佛也好,礼忏、念经也好,一天当中上殿过堂的,...

证严法师:心不争,自圆满

修行学佛前应先学做人,能把自己的心照顾好,再去照顾...

【注音版】僧伽吒经

僧伽吒经...

【注音版】大乘离文字普光明藏经

大乘离文字普光明藏经...

阿閦佛国经

阿閦佛国经卷上 发意受慧品第一 闻如是:一时佛在罗阅...

佛说阿难问事佛吉凶经

阿难说:「闻如是。」 阿难白佛言:「有人事佛得富贵...

人要为众生而活

一般学佛的人常常思考:要怎样才能解脱生死?而我倒是...

面对难看的脸难听的话

每个人的心地都有无尽的光明,只是这分光明常被遮蔽。...

毕业证书不代表一切

中国话很有意思,比如:「你怎么看不起我?」我常想为...

一念间,火宅或净土

人实在离不开因缘,有人结的缘是劣缘、恶缘,有人结的...

【佛教词典】众生根

(术语)众生之根性也。维摩经佛国品曰:善解法相,知...

【佛教词典】四食

梵语 catvāra āhārāh 或 āhāra-catuska,巴利语...

修行要去掉这二十种错误观念

一、求佛而不修佛 佛法是修行法门,是从内心去参悟自...

念佛为何越念杂念越纷飞

问: 请教法师!本来念佛应该是越念越清静的,为什么...

出家人对穷苦信众不能生骄慢心

建立了寺院,一定会有想学佛的人来近,接待这些人要很...

活在当下益处多多

有人曾问释迦牟尼佛:梵行圣者,你们居住在树林简陋的...

圣严法师:四众佛子共勉语

这二十句共勉语,并没有前后一定的连贯关系与次第,不...

身陷绝境,学会珍惜和理解

人生就像一次旅程,时而是宽阔的大道,时而是崎岖的山...

佛陀造像的最初因缘

释迦牟尼佛出家成道后第八年,渴思报答母亲摩耶夫人生...

人,争个什么呢

有粮千担,也是一日三餐; 有钱万贯,也是黑白一天;...

日用而不知

玄沙师备曾说∶我们好像是全身没入大海里,却伸手向人...

这两种身份对我们都很重要

《法华经》有一句话说:诸佛两足尊,知法常无性。佛种...

玉琳国师洞房之夜度化娇妻

编者按:大觉普济能仁通琇国师(16141675),明末清初著...

心态好,运气就好

心态表示一个人的精神状态,只要有良好的心态,你才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