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证严法师《调伏人生二十难》第十六难,会善知识难

证严法师  2011/03/09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佛说人有二十难,会善知识十六难;

良师益友善知识,普遍天地众生间;

开阔胸襟敞心田,世间声音皆良言;

缩小自己弃成见,会善知识有何难。

走在修行这条道路上,向前遥望,似乎是很长远的路,佛道遥远,想要追求真理,必定要很精进,就像走路一样,一点都不能停滞。

世间的路是用两只脚去走,菩萨道则是要用心去行。我们要观照自己的心,每天是否都能与道契合?我们的心念往往会脱经离道,向偏差的凡夫追逐,等到想再回头时,内心却已沾染许多烦恼。要去除烦恼心,实在是不容易。

学佛必定要懂得把握环境,常听人说「千里求师,万里求艺」,这是指古人要学一项功夫,往往要到很远的地方,才能见到愿意传授功夫的师傅。因为得来不易,所以他会很珍惜,因此他会很认真地把握时间,用心学习。

但是现在的人,很多东西都太容易得到,就不觉得有什么好珍惜。因此「道」在身边,道场就在我们周围,自己却轻易放弃了,这实在是很可惜的事。佛陀说「我们的心念,念念都是难关」,而学佛修行就是要时时过关,不能有所偏差,一念偏差,这个难关就过不了。

「佛说人有二十难,会善知识十六难,良师益友善知识,普遍天地众生间,开阔胸襟敞心田,世间声音皆良言,缩小自己弃成见,会善知识有何难」。说起来很简单,生活的周围无不存在善知识,佛陀却说「会善知识」是第十六难。

老子与士成绮

其实,良师是我们的善知识,益友也是我们的善知识,他们普遍存于天地众生间,而我们竟浑然不知。不只现在如此,过去在春秋时代也一样,当时的老子是一位道德很高的人,他的心胸宽大,思想非常超然,是一位了不起的道德家、哲学家,因此他的名声传遍天下。

有一天,有位名叫士成绮的学者去拜访老子,他常常听到有人称赞老子,觉得很好奇,难道老子的道德和学识果真如此超然?于是千里迢迢地找到老子的家。老子的居家环境很简陋,房子很破烂,看起来也很脏乱。

这位士成绮一看,心里就很不欢喜,开口就对老子说:「我听说你学识高又有智慧,是一位道德家,所以慕名千里而来,但是来到这里却很失望,你家简直是个老鼠洞,和牛、马、猪舍也差不多。我不知道这样还有什么值得让我请教的?真是失望!」

说完看看老子似乎浑然不觉,这位士成绮也就转头走了,回程途中,他的心却静不下来,一直想:「心里好像怪怪的,照理来说,老子的名望如此超然,我到他面前,为何觉得没什么特别的地方,而我用这么直接的话讽刺他,看他也没什么反应。如果说是我赢了,我应该很高兴,为什么反而觉得很空虚,这是什么道理?」

他再三思考。隔天忍不住又回去见老子:「奇怪,昨天我来请教你,对你这么不客气,说了一些话辱骂你,为什么你都没有反应,也不生气?」

老子很自在地回答:「什么是圣人不圣人?我早就将它当成一只破鞋,扔得远远的了。名分与我毫不相干,如果我是一个真正有道的人,不论你叫我牛、马或是老鼠,与我有何关系?这都是无关紧要的事。」

当时士成绮听了内心很震撼,本来是坐在老子对面,赶快起来站到侧边,再也不敢正视老子。他低下头来对老子说:「我错了,我想要求道,竟然还在名相上打转。请你指教,到底要如何才能调伏这种虚浮的心念?」

老子就回答他:「你昨天来的时候,那种态度和眼神好像要找人打架似的,非常骄傲,就好比一匹在边地乱闯的野马,忽然间踩到陷阱,在慌乱中完全失去本性。其实,清净的本性就存在大自然间,如果你要学道,就要赶快回归自然的本性,这就是道。」

这段短短的故事,我们可以看到一位得道的贤人,他的心境如此超越。而一个自以为是的学者,就很容易瞧不起人;这与受困的野马失去本性,又有何不同之处?

缩小自己弃成见

我们应该将放纵的心收回来,回復清净的自然本性,才能见道。如此说来,只要我们多用一点心,就能体会良师益友、善识,无不普遍存在天地众生间,切勿以外在的形象来判断一个人,要用清净自然的本性来面对普天下的事物。

下面是「开阔胸襟敞心田,世间声音皆良言」,生活中,要时时放开心胸,依照不同的境遇好好耕耘心田。就像农夫要随顺季节,加以播种、插秧,修行更要时时照顾好这片心田,这才一个「心田农夫」真正的本分。听听大地众生声,声声句句皆良言,心若清净,就能明白世间任何声音的涵意,无一不在对我们说法。

早上听到远处的鸡啼声,就知道昨日一天的时间又消逝了,今天又是另一个开始,我们的心该如何体念无常,如何精进不懈!所以,世间万物无不都在警醒我们。

心静下来,就能体会「三人行必有我师」,人人都是我们的老师。只要时时缩小自己,就能海阔天空,所以「缩小自己弃成见」,不要被自大的心理蒙蔽而对人产生成见,这样生活就会海阔天空。所以佛陀教育我们,要时时调好自心,人与人之间应时时以礼相待,不可怠慢。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证严法师文章列表

本份事

石榴禅师有一次看到侍者拿着钵盂往斋堂方向走,就把他...

遇到美色要念这三个口诀

一般我们爱一个人,我们不敢看,我们觉得不好意思,不...

光有慈悲是不够的,还要有智慧引导

在学佛的人中,有两种现象比较普遍,一种是每天忙于世...

打湿自己的人生

有一段时间,弟子感到活得很痛苦,甚是烦恼。 师父把弟...

如此审慎观察,一夜就可成为贤者

慈悲伟大的佛陀,在《中阿含经》说了一则一夜贤者经,...

修行从忍耐开始

法远圆监禅师在未证悟前,与天衣义怀禅师听说叶县地方...

善良,让人生的机遇不曾错过他

圣保罗国际影业公司计划筹拍一部情感电影《中央车站》...

平实的人生有何利益

米实了,煮出来的饭,才会香美可口;木实了,做出来的...

八十八佛大忏悔文

八十八佛大忏悔文: 大慈大悲悯(mǐn)众生,大喜大舍...

【注音版】准提咒持诵仪轨

准提咒持诵仪轨...

修习止观坐禅法要

天台止观有四本:一曰《圆顿止观》,大师于荆州玉泉寺...

佛说百佛名经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与大比丘、...

生忍与法忍

「羼提波罗蜜」,羼提即忍辱,忍字心上一把刀,要做到...

证严法师:信仰虽异爱心皆同

不同宗教信仰的人在一起时,难免有彼此知见的差异。佛...

证严法师:弃婴

做人本来就很苦,一出生就遭人遗弃,更是痛苦。 有一...

人要为众生而活

一般学佛的人常常思考:要怎样才能解脱生死?而我倒是...

【佛教词典】逆化

“顺化”之对称。谓佛菩萨以违逆之方式来教化众生。如...

【佛教词典】胜解修

【胜解修】 p1102 无性释七卷九页云:胜解修者,谓由信...

幸得人身,幸闻净土法门

我们造什么业,就一定要得到什么样的果报又叫业报,这...

极乐世界有没有小酒和花生米

从前有一位读书人,去拜访老和尚,老和尚随缘转述西方...

小事不小,小中见大

前几天,有工人师傅过来给宿舍门安装锁牌,一阵电光火...

学禅者应注意的十事

有学僧问寂室禅师道:请问老师!在禅门中,应该具备些...

现代人的心灵荒芜

自有历史记载以来,人类一直为追寻美好、幸福生活而不...

12种帮助排出湿气的食物

出现这些状况,小心湿气上身: 体内湿气过重,会让人觉...

若以这种心来持咒诵经,则是舍本逐末,不善用心

持咒诵经,以之植福慧,消罪业,则可矣。若妄意欲求神...

祭祀神明不用牲礼

祀神不用牲 杭俗岁暮祀神,大则刲羊蒸豚,次则用猪首鸡...

怀玉禅师上品上生的故事

这里我举一个公案,大家看看。把这位法师求到上品上生...

极乐世界是报土还是化土呢

问: 极乐世界是报土还是化土?三辈九品是真实说还是方...

修行人大忌:说人长短是非

修行人大忌,说人长短是非,乃至一切世事非干己者,口...

临终前会后悔的25件事

在日本有这样一位年轻的临终关怀护士大津秀一。他在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