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小事不小,小中见大

2014/11/03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小事不小,小中见大

前几天,有工人师傅过来给宿舍门安装锁牌,一阵电光火花闪耀过后,两块铁片便被焊接到了门板上。当师傅离开后,我们从屋里出来却发现地面的瓷砖多了许多斑点,经擦拭也不能清除。原来,这是电焊时迸溅的焊渣掉到瓷砖上,高温之下粘结在一起,估计已经成了永久性的印迹。一路走去,发现每个宿舍门外的瓷砖都留下了这种焊渣,原本光洁的地面局部变得斑斑点点,整体美就被破坏了,真是可惜。

在惋惜之余,也想到,这种破坏其实完全可以避免。只要在焊接前先在地面铺设一块石棉垫或者类似的防高温材料,就可以保护瓷砖。石棉垫很小,但是却能保护整条走廊的美观。如果工人师傅能注意到先铺设石棉垫这个小小的细节,就不会造成不必要的遗憾。

在生活中,很多时候都会因为一个小动作而使事情的结果截然不同。这种小中见大的事情几乎俯拾皆是。

当我们牵着可爱的宠物狗外出散步时,除了准备狗狗们需要补充的食物和水外,还可以准备一些报纸或者塑料袋。当观察到它们需要便溺时,则先在地面上铺好,事后直接包裹起来扔进垃圾桶,就不会污染地面,也就不会成为大众批评的众矢之的。一个小小的铺报纸举动也可能影响过往的人,除了赞叹这位主人的细心周到和有公益心外,也会生起效仿之心。人人都有这种环保的自觉意识,我们的生活环境就会更加干净整洁。

吃完口香糖,有人可能直接吐到地面上。而有人则用一开始留存的口香糖包装纸包裹好,再放入垃圾桶中。只是一个几秒钟的小动作差别,前者会使环卫工人需要花上几分钟乃至十几分钟去清理,而后者则没有造成他人不必要的负担。试想,如果我们每人都能生起一颗细腻的关爱别人的心,稍加注意,是不是能使别人乃至我们自己都觉得生活很顺心如意呢?

在发送短信息时,有人习惯在正文内容后署上自己的名字,方便别人一看就知道发送者。也有人却没有关照到这点,发送的短信通常没有称谓也没有落款。对于已经存储了自己号码的熟人来说,不会造成不便,但若是向不能确保是否存储了自己号码的人发送,那加上自己的名字则更保险,更方便对方。尤其逢年过节时,大多数人有集中发送祝福短信的习惯,如果短信末尾加上自己的名字,则会让收到接踵而至的短信的对方印象更加深刻。

给别人打电话时,如果我们在电话接通时先询问对方是否方便接听,是否有时间,可以防止冒犯或者打扰对方,也会因一句简单的话照顾到别人的感受,而使沟通更顺畅。

进出大门时,我们应做到动作和缓并且先看看身后是否有人跟随,如果有,则为对方轻轻地把住门或者门帘,这种举手之劳很容易,但是小小的动作却让对方倍觉体贴。反之,如果自己走在前面,对后面的情况不管不顾,很鲁莽地把门一关、门帘一甩,那么可能一下子就会碰到身后的人,即使没有碰上,也会使他人因为这关门、甩门帘的动作而对走在前面的人的印象分大减。

当我们需要取用别人的物品时,如果未曾告知对方就直接取用,从大来说,这种不问自取的行为有盗窃的嫌疑,从小来说,也可能使不知情的对方因找不到某物品而起烦恼。所以,即使彼此很熟悉,也仍要注意细微处的礼貌,“用人物,须明求”,即使是急用,而一时找不到对方,也需要留下纸条,或者嘱咐其他人交待。否则,点点微细处的不妥当、不周全可能会导致自己在他人心中的印象受损,甚至积少成多,到了冰冻三尺而难以修补时就更是因小失大了。我们又怎能不注意这些看似无关紧要的小事呢?

我们每天的生活其实就是由一件件小的事情组成的。老子告诉我们“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所谓的训练有素其实就是从小事一点点地积累,所以小事不小,只有把小事都尽心尽力地做好,才能为做大事做好准备,也只有在做小事中培养我们的细心、爱心、耐心,才有可能在遇到大事时举重若轻。

一滴水能照见太阳的光辉,一件小事也能体现一个人的品行修养。小事不小,小中见大,让我们从心底生起对他人和社会的尊重及关爱,从小事做起,不忽略每一个小小的细节,让他人更欢喜、环境更美好、社会更和谐。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

文殊菩萨的141愿,教我们在生活中善用其心

文殊菩萨一百四十一愿,出自《大方广佛华严经净行品》...

圣严法师《把慈悲用在生活之中》

《大智度论》卷二七云:大慈与一切众生乐,大悲拔一切...

出家不是职业,而是生活方式

出家,真的是一种职业吗? 出家是一种职业,许多人都...

星云大师:修身与人际关系

《大学》说: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身修而后才能...

如何把「空假中」三观运用于日常生活中

大乘佛法把所有的智慧,尤其天台宗把所有的智慧分成空...

修净土者皆不妨一切世务,人何为而不修乎

原文: 譬如人入大城中,必先觅安下处,却出干事,抵暮...

低碳生活小贴士

1.使用传统的真空瓶胆的保温瓶,不用电热饮水机;用节...

把修行同生活打成一片

当我们谈到修行佛法的时候,通常都会听到人们说:我只...

佛说七俱胝佛母心大准提陀罗尼经

尔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是时世尊思惟观察。愍未...

净土十疑论

净土十疑论序 宋、无为子杨杰述 爱不重不生娑婆,念不...

唯识三十论颂

唯识三十论颂 世亲菩萨造 大唐三藏法师玄奘 奉诏译 护...

【注音版】十善业道经

十善业道经...

身处生死轮回,我们该怎么办

《楞严经》的整个观念就是返妄归真。返妄归真当然你要...

【推荐】临命终时一句佛号提起来,可以说是内忧外患

净土宗的念佛法门,它是一个本尊相应的法门,而整个本...

免受外力夺走精气、被外力所害,要用这个方法

彼药师琉璃光如来得菩提时,由本愿力,观诸有情,遇众...

学佛切勿执理废事

佛在《阿弥陀经》中告诉我们,现在这个时代是五浊恶世...

【佛教词典】梵琦

(1296~1370)元代禅僧。明州(浙江)象山人,俗姓朱...

【佛教词典】行香缘起

子题:香为佛使、持香迎僧之缘、迎僧之缘、佛使、行香...

慈心不杀为诸善之本

读《悲惨世界》那一行行血淋淋的文字令我痛彻心扉,不...

如何去消除病苦

如何去消病苦?病其实是三类病,佛陀说三类病。 一个是...

净土行人如何分辨杂修夹杂

大凡修净土法门的人,最忌讳的是夹杂。我们在《无量寿...

慧律法师《举弊救偏》

佛教的原貌是清净光明的,是反求诸己的,是绝对平等无...

怎样才能创造奇迹

一位凡夫向一位老师请教道:先生,怎样才能创造奇迹呢...

如是因,如是果,如是报

有一位高僧行脚于各个寺院、去礼拜参访。有一回,他来...

既仗佛力又仗人力,决不会走错路的

过去的祖师们,如天台智者大师、永明寿禅师、蕅益大师...

第一个礼拜佛陀的人

在佛的弟子里面,须菩提是获得无诤三昧最优秀的人,名...

如果不犯这个戒,财宝则永远没有短缺

【复次。善男子。若菩萨摩诃萨。能尽形寿离不与取。即...

慧律法师《佛陀的格言3》

今天是2010年9月25日,我们水陆前一个月义工大会。每...

守财奴的感悟

有一个守财奴,非常吝啬,从不曾布施过一毛钱。他对自...

净业行人为何要读诵大乘经典

《观经》中佛为何提出净业行人要读诵大乘经典?因为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