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佛赞不放逸法

2012/11/16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佛赞不放逸法

佛陀时代,有一位仁德爱民、护持佛法的波斯匿王。一天,波斯匿王在闲静处思惟着佛法的道理,他想:‘在佛法中,不知有没有哪种法门不仅能在现世得到利益,尽未来世亦能得到究竟利益?’于是,国王来到舍卫国只树给孤独园,虔诚恭敬地向佛陀顶礼,并且提出心中的疑问,请求佛陀开示。

佛陀慈悲地对波斯匿王说:‘我有一法能够增广修行,从现在到未来都能受益,这个方法就是“不放逸”。譬如大地,能生长百谷及一切草木,不放逸法就如同大地,能够增广种种功德善法。譬如一切根香,黑坚实香最为第一;不放逸法就好比坚实香中最胜的赤栴檀,是一切善法的根本。一切华鬘中,干陀婆梨琴华鬘最为第一;一切善法中,不放逸第一。一切水生华中,青莲花第一;一切善法中,不放逸第一。一切畜生迹中,象迹最大;一切善法中,不放逸第一。如与贼战,能先出斗,名为第一;一切善法,不放逸第一。一切兽中,师子第一;善法之中,不放逸第一。又譬如一切大树,以波利质多罗为第一;一切高山,以须弥山为第一;一切黄金,以阎浮檀金第一;一切妙衣,迦尸衣第一;一切色彩,白为第一;一切众鸟,金翅鸟第一;一切光明,日光第一。’

接着,佛陀告诉波斯匿王:‘不放逸是一切善法的根本,一切功德利益的起源,大王应该依此而行。一个国家中,如果国王能够做到不放逸,后妃、王子、大臣,乃至于百官眷属,也都能依此不放逸法来守护王城,国库仓廪自然满盈,国家自然富庶安乐。因此,大王应该依此而行,不但能守护自身,更能护卫一切生民。’

于是,佛陀说了一首偈语劝勉大众:

  ‘不放逸最胜,放逸多讥嫌,

   今世不放逸,后世得大利。

   现利他世利,解知二俱利,

   是名为健夫,明哲之所行。’

波斯匿王及与会比丘,听到佛陀以种种譬喻巧说,赞叹不放逸的殊胜功德,当下发起无上欢喜信乐之心,依教奉行。

典故摘自《别译杂阿含经·卷四》

省思:

经云:‘若有无量善法可得,彼一切以不放逸为本,不放逸为习,因不放逸生,不放逸为首;不放逸者,于诸善法为最第一。’一般人善恶念夹杂,起起伏伏,作不了主,所以常常陷入烦恼困境中。因此,若能不放逸,系住善法、正念,达到‘念念相续,无有间断,身语意业,无有疲厌’,不仅能克服烦恼障碍,更能坚固道念,保住法身慧命,生生世世,不退菩提。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
佛教故事文章列表

修行必须常行精进

关于精进修行,外道都很强调这一点。有一个修仙道的,...

把精进努力放在正确的地方

祖师们在《禅关警策》里面记载了很多他们用功的情景。...

平时散乱不精进,只因没修无常观

我们平时散乱、修行不够精进,是因为没有修好寿命无常...

松弛有度才是修行

佛陀在世时有一位弟子,未出家前是一望族中非常有名的...

涉水渡河的求法者

某一个时候,佛在一村落里,那个村落的东庄与南庄隔着...

八懈怠与八精进法

在《长阿含经》卷九中,佛陀游历鸯伽国,与千二百五十...

抱定这一个死句啃,不问开悟不开悟

莫谓无心便是道,无心更差一程路。这些话同你们讲,实...

越用功越精进,魔障就越大

妄想就是自己做不了主,念念佛,妄想又来了,念念又来...

金光明最胜王经

金光明最胜王经卷第一 序品第一 如是我闻:一时,薄伽...

大般涅槃经

大般涅槃经序 后秦释道朗撰 大般涅槃经者,盖是法身之...

修习止观坐禅法要

天台止观有四本:一曰《圆顿止观》,大师于荆州玉泉寺...

佛说分别善恶所起经

佛在舍卫国祇洹阿难邠坻阿蓝。时佛伤哀诸所有生死之类...

文殊度屠夫

有一次,文殊菩萨示现人身,路过一个屠夫家门,看见有...

一本佛经改变了我的整个想法

有人说过年是年关,年纪愈长,愈觉得过年是一个关卡;...

肯定自己

沩山灵佑禅师正在打坐,弟子仰山禅师走了进来,沩山对...

杀生祭祖没有好处的

佛在舍卫国祗园精舍时,比丘众问佛杀牲畜以祭供祖先有...

【佛教词典】二种声闻

(名数)一愚法声闻,二不愚法声闻。大乘义章所说。...

【佛教词典】海

(杂语)海有八德,八不思议,十德。...

学佛要从做好身边小事开始

佛经上告诉我们,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意...

我们最该多说的两个字

一个周日的早晨,我刚行堂回来,看着同学在水池边弯着...

不愿做老二,谁服你做老大呢

说起来,这世界上有许多事情十分凑巧:在俗家兄弟三人...

不必去想着以后的事情

一只新组装好的小钟放在了两只旧钟当中。两只旧钟滴答...

念佛是要为你的死后做准备

我们来到这个世间,是我们的神识借助着父母的缘来投胎...

净土宗修学的四个重点

持戒为本,净土为归,观心为要,善友为依。 这是蕅益大...

精进修行的卖花人

佛陀所说一切法,不离因缘因,就是万物生长的源头;缘...

在家居士的50个注意事项

无戒不能修佛,修佛不能不持戒;世俗万事皆然,无戒无...

佛弟子应如何看待儒道的思想

问: 弟子熏习道德教育多年,今方闻正宗佛教一年,倍...

学佛虔诚为何多病

问: 学佛虔诚何以多病? 知义法师答: 所谓病,可分...

「清珠投于浊水」与「喊破喉咙也枉然」如何理解

问: 清珠投于浊水,浊水不得不清。佛号投于乱心,乱...

修行犹如洗厕所

每次佛学讲座或法会完后,待信众们差不多全部离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