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忧波毱多尊者的前世因缘

2013/10/28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忧波毱多尊者的前世因缘

禅宗二祖阿难尊者将入涅槃之际,付法予商那和修尊者,并且殷重叮嘱:‘昔日世尊游化至摩突罗国,曾经教示,此国有一位毱多长者,其子名为‘忧波毱多’,将是弘扬禅法的一代宗师。虽然相好不及如来,但其度化胜缘,与佛在世等无有异;世尊灭度之后,此子将大兴饶益、教化无量众生,皆得解脱生死、证阿罗汉。切记,日后务必找到他,度化出家,承继禅宗的法脉。’

商那和修尊者谨遵遗教,找到了毱多长者,耐心地等待传法弟子出世、成长,千方百计说服长者首肯,带领天资聪颖、善根淳厚的忧波毱多走向出世间大道;而他也不负众望,很快便证悟妙道。

某日,三祖商那和修尊者将忧波毱多唤至身边,告诉弟子们:‘佛陀在灵山会上拈花,将妙法眼藏、以心印心的禅宗法门,传给初祖迦叶尊者;迦叶尊者又再传给阿难尊者,接着恩师将心法付嘱予我。如今化缘已尽,这一脉相传的衣钵,将交付给忧波毱多,希望你们精勤守护,发扬光大。’

忧波毱多尊者凛然答道:‘师父,弟子誓舍生命依教奉行。’果然,尊者终其一生精进行道弘扬佛法,所度众生难以计数,使佛法再度兴盛于全印度。而如此殊胜的法缘,实是尊者多生累世教化众生,摧伏外道,立大法幢,即便于畜牲道时,仍能广行菩萨道自度度人,而产生的果德。

过去生中,忧波毱多尊者曾为一名外道,名叫‘萨遮’。虽然博学多智,辩才议论超越群伦,却也生大憍慢、贡高一切,常宣告大众:天下无人能敌他的问难,用‘难石石裂,难树树折’自夸己智能令树木、石头都惊惧碎裂。为了夸耀自己的才智,萨遮故意用铜片裹住腹部,一副唯恐满腹智慧溢出的样子;并且顶戴火焰,发愿做照世明灯,破众人昏昧无知……有人见他如此自满,故意提醒:‘释迦族太子已经成道了,如果遇到佛陀,你的气焰肯定黯然无光!’

萨遮很不服气,于是他来到佛所住的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扬言:‘你们这些缁衣沙门,如果能赢过与我的辩论,我就跟随瞿昙剃度出家!’然而,当他亲眼见到佛陀相好庄严的金色身,立刻相形见绌,忍不住歆羡地问:‘瞿昙,听说你无所不知,也从不妄语!如果,我在您的座下出家,我的智慧是不是跟智慧第一的舍利弗不相上下?’

面对如此憍慢的探问,世尊安祥地说:‘你发愿随佛修行,诚属难能可贵,但是你即使经过百千万生的修持,还是不能及得上舍利弗的智慧。’听到佛陀这么说,萨遮脸上一阵燥热,当下即辞佛离去。

望着这位祀火婆罗门的背影,佛陀告诉弟子:‘长远劫来,他一直秉持亟欲修行成就的愿心,因此,他得遇正法、发菩提心的因缘,就快成熟了!在我涅槃百年之后,他将遇缘解脱,成就阿罗汉道,如舍利弗等圣弟子一样,具三明六通,生死自在。彼时,其智光慧解朗照全印度,慈心利生,说法无碍,因而度脱不可称数的众生!’与会大众听到佛这么说,都生起希有之心。如来便藉此道出萨遮过去世深植善根的因缘……

无量劫前,忧留茶山有一位证得辟支佛果的尊者,带着五百弟子勤修缘觉道;山的另一边,则住了一群渴望升天的苦行外道,当时通称为‘仙人’。深山中还有五百猕猴,其猴王深具善根,常采撷花果去供养辟支佛。看到缘觉行者平日端坐思惟观行,沉浸于法喜禅悦之中,猕猴王十分羡慕,也带着猴子猴孙学跏趺坐。

缘觉行者日以继夜地精进用功,不久即得道证果,入于涅槃,而猕猴们看到采来的花果都留在原处,失望地跑去拉行者的衣衫,才发现他们个个不动如山,已在定中舍报了。顿失依靠而心生悲恼的猴王,偶然一日,经过苦行仙人的住处,发现他们竟然睡在荆棘丛里,有的学金鸡独立,或头下脚上倒挂金钩,或燃火炙身……种种折磨,使仙人们痛不欲生、命若悬丝。

猴王油然生起怜愍之心,带着群猴动手清理环境,除去仙人身上的荆棘、粪土、灰烬,扶起他们僵直的身躯,令其放松、歇息……一阵忙碌之后,猴王带头结跏趺坐,静静地陪伴在仙人身边,等待他们苏醒。

当仙人们悠缓地转醒,蓦然发现四周安坐着五百猕猴,散发出无比宁静详和的法界。仙人们面面相觑,猕猴王示意他们起身、一齐结跏趺坐……于是个个端坐系念,一时间,超越了我相的执着,体悟缘起性空之理,亦无师自证辟支佛果。因感念猕猴慈心助道,仙人们也采了许多香花供养它们。 佛陀开示:‘即使在畜生道中,助道证果亦功不唐捐。当时的猕猴王即是萨遮(忧波毱多)的前生,虽处畜生道中,尚能自觉觉他,因此成就了日后不可思议的智慧辩才和广大无碍的度众胜缘。’僧众们听了之后,皆欢喜赞叹不己。

典故摘自:《付法藏因缘传·卷三》

省思:

古德云:‘圣人也有过去,囚犯也有未来’,从忧波毱多尊者的前生,我们更加深信‘一切众生皆有佛性’的道理。无始劫来由于迷失真心,于六道之中头出头没、载浮载沉,然而若能得遇助道胜缘、遇善知识、听闻佛法,于自心中发起菩提心、大乘心精进修行,自度度人永不退转,终能明心见性,圆成佛道。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佛教故事文章列表

学佛以后,修行的三个重点

我们学佛以后,有三个重点可以修学:第一个是因缘,第...

好姻缘如何求

我学佛的因缘是源于算命,在我学算命的几年里,我渐渐...

在八种因缘下布施,将获得殊胜功德

佛陀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时,有一天向比丘们开示:如...

广结善缘的几种方法

有人说:二十世纪最伟大的发明,就是人与人之间的沟通...

佛开示布施应有的三因缘

布施应有的三因缘(物净、心净、福田净) 布施,梵语音...

迦叶三兄弟受化之宿缘

过去,佛为众人说频婆娑罗王因听闻佛说法即得法眼净之...

星云大师《佛教与花的因缘》

一、前言 花,和宇宙人生有著密切的关系。因为各种花...

随顺因缘的求职观

有句话说:「毕业即失业」,就业问题经常是社会新鲜人...

佛说弥勒大成佛经

如是我闻:一时,佛住摩伽陀国波沙山(孤绝山也)过去诸...

【注音版】楞严经四种决定清净明诲

(印光大师校印本)...

【注音版】大轮金刚陀罗尼

大轮金刚陀罗尼...

【注音版】佛说出家功德经

佛说出家功德经...

鳖谋猴肝失挚友

昔时,释迦牟尼佛与一千二百五十位常随大比丘众,游化...

你们专注的是钱

有一位长年住在山里的印第安人因为特殊的机缘,接受一...

隋代高僧智者大师

所有的佛教宗派祖庭,基本上都在西安,只有一个宗派天...

母亲往生记

末学母亲杨澄志于二〇一八年三月七日,在浙江省徳清县...

【佛教词典】正觉

(一)梵语 samyak-sajbodhi,巴利语 sammā-sambodhi。...

【佛教词典】净华众

指住于阿弥陀佛净土之菩萨、声闻众。即当其往生净土之...

人生的失败离不开这三个字

家败离不得个奢字 李商隐《咏史》中说:历览前贤国与家...

障道的四个因缘

障道的因缘,就是我们做事情常常遇到障碍。读书遇到障...

女孩出家几年后想还俗,还可以有家吗

问: 请问如果一个女孩子发心出家了,也许几年以后想还...

念佛身体念好了,是他的因缘吗

问: 有人念佛身体念好了,是他的因缘吗? 常敏法师答...

五色养生素食

五色养生素食以低盐、低糖、低脂肪为准则,坚持新鲜入...

生命中的三大福田

财富来自于哪里?来自于给予。当我们恭喜别人发财的时...

真正能往生的人为何寥寥无几

问: 现在全国有很多居士在念佛求往生,为什么真正能...

梦参老和尚《学三皈依》

释迦牟尼佛最初在因地时,听到五十三佛的名字,他就辗...

如何理解烦恼即菩提

菩提是指开悟的智慧。梵语bodhi,系从有知或觉之义的...

如何消除贪爱心

问: 弟子承认不净观的确有不可思议的力量,能在当下立...

逆境恶缘也是帮助我们成道的善知识

一日,净饭王往诣佛所,见到迦叶一千人等诸沙门形体枯...

善导大师弘法的二则传奇故事

善导大师(西元613681年)中国佛教净土宗第二代祖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