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看花开花谢--善用身体过秒关

证严法师  2013/11/20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看花开花谢--善用身体过秒关

「无常」的道理大家虽然常听,但却很难体会这两个字更深层的道理;就算能体会,也很容易忘记。学佛,最重要的就是要先体悟「无常」。

用心思考体会 无常修行有关联

佛陀在祇陀精舍时,有天,弟子罗陀比丘问:「佛陀,常听到您对很多弟子说法时,都离不开『无常』;我虽然每天听,却还是不了解,到底无常的道理与修行觉道有何关系?」

佛陀说:「无常的道理是我说法的基础,如果不懂它的道理,就无法进入真理的初阶段,所以你要用心听。」佛陀接着说:「色、受、想、行、识五蕴都是无常,你听得懂吗?」罗陀比丘摸摸头说:「佛陀,您说『色』是看得见的东西都包含在内。可是,我每天看很多东西都一样!为什么说它是无常呢?」

佛陀回答:「花朵还没绽放前的含苞模样,你看过吗?花开之后的样子,你又看过吗?」「有啊!可是,含苞待放时是花;花开花谢,不也都是花吗?」「对!名称都叫『花』,但是过程中的名相却不同。」「佛陀,我还是不了解其中的道理。」罗陀比丘据实以告。

「那是因为你没有用心去想。」佛陀进一步说明:「要多去感受。看到花开,就要去思考这朵花为什么会开?看到含苞待放的花朵,也要想为什么这朵花会含苞?甚至要追究这朵花在含苞、发芽之前的形态。」罗陀比丘摸摸头说:「是不是一粒种子?」

佛陀说:「对!一朵花最初的形态,就是一粒种子。种子入土后,因缘成熟,就会发芽进而生枝,然后含苞、绽放。花开后,不久必然凋谢,种子就会结成、落下来,这也就是『无常』的循环。」罗陀比丘说:「佛陀,这太深!我要怎么去感受?」

佛陀说:「要用心去思考、体会。世间一切无不是在行蕴中,就像花的种子,从入土、发芽、开花到花谢的过程中,受到阳光、土壤、空气等因缘和合,方得结果。正如人生一切事物皆非恒常之相,总是不断地变换轮转,而人的所有造作、感受、烦恼都落入八识田中,最后带着业的种子轮回而去。」

佛陀勉励罗陀比丘:「知道一颗种子入土会有不断的循环,这是初步,继续用心,就能从事物中体会人生的道理。」

放宽心胸体悟 善用身体过秒关

如果人人能体会无常,无论对事、对物都能抱持无常观,人生就没有什么好计较。若能进一步将心放宽,善用身体的使用权发挥良能,必能有所感受、体悟。

人生就是在「过秒关」,分分秒秒能顺利度过,累积后就成了时间,人生的福与业也是由时间所累积。真正能做到「与人无争,与事无争,与世无争」的人,就表示已经体悟无常的人生,能透彻无常,即得身心解脱在。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佛教故事文章列表
证严法师文章列表

观寿命无常是成就净业的根本

有师兄问我:如果总想着未来的死亡,是不是与活在当下...

【推荐】为何平时就要常念佛

自性坚定、清净,是西方义 自性无有众苦,但受诸乐,是...

人生只是过客

在前一世纪里,有一位美国的旅行者去拜访著名的波兰籍...

人生有无量的可能性

所以蕅益大师他讲一个观念很不错,他说没有实体,你要...

最终都要归于一把灰

一个亲戚去世了,我们送她到殡仪馆火化。我对火化的环...

为何日日须发今日必死之心

一 总说: 论云:第二思惟死无定期者,谓今日已后,百...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据《中阿含 箭喻经》第十所载: 一时,佛游舍卫国,在...

一切法念念不住,心心生灭

诸法无常,无常的意义就是生灭法。变化无常,不是常义...

永嘉证道歌

君不见。绝学无为閒道人。不除妄想不求真。 无明实性...

在家菩萨戒本

在家菩萨戒本(六重二十八轻读诵仪轨) 香赞 炉香乍热...

【注音版】二时临斋仪

出自弘化社《日诵经咒简要科仪》...

阿閦佛国经

阿閦佛国经卷上 发意受慧品第一 闻如是:一时佛在罗阅...

一只眼睛看到的风景,也可以很美丽

有时候,一只眼睛看到的风景,也可以很美丽。在法国南...

轮回中没有固定不变的角色

《亲友书》云:父转为子母为妻,怨仇众生转为亲,及其...

【佛学漫画】明心见性为什么还要精进念佛

迈春法师的往生故事...

至诚念观音圣号免遭屠城

魏晋南北朝是一个非常动乱的时期。那时候,有一个叫刘...

【佛教词典】啰迦沙弥

(植物)木名。陀罗尼集经十曰:啰迦沙弥木,是菩提树...

【佛教词典】唵

悉昙字 (oj)。为冠于咒文最初之祈祷语,含有神圣之意...

杀生果报事例

众生最爱惜的是自己的宝贵生命。不论是以强、中、弱哪...

负债的人可以出家吗

问: 负债的人可以出家吗? 道坚法师答: 负债的人是...

人生最大的难题是认清自己

某日,广济寺。有居士来问:她的下属们在工作中形成了...

回光返照,不随妄转

是故阿难,汝虽历劫忆持如来秘密妙严,不如一日修无漏...

尊师重道方能获法益

真信佛法之人,见一切僧,尚行礼敬,况于最初对所皈依...

星云大师《从六祖坛经说到禅宗教学的特质》

各位法师、各位护法居士︰ 今天,承蒙佛陀的光明,佛...

【推荐】站在本来没有业障的角度来忏悔

问: 在忏悔时,我们对罪业是诃责的,但是要同时观察罪...

律宗与净土宗的修持是相同还是不同

【原文】 客曰:常闻律门生弘毗尼,死归净土,究竟与净...

打坐可以治好近视眼吗

问: 弟子听说打坐可以治好近视眼,怎样打坐才能治好呢...

一只鸡的血泪史

你是否可以想像这样一种人生:在你出生没几天的时候你...

不能改变今生,但你可以改变念头

一切都是唯识所现,唯识无尽,但人生是苦不堪言,很多...

发心和正见是所有修证的基础

我们把整个佛法分成四个主题: 发心,正见,修行,证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