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跳脱轮回识因果

2013/12/09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跳脱轮回识因果

昔时,佛在舍卫国为天人说法。当时舍卫城中有一位婆罗门长者,虽财富无量,却不好布施,悭贪不舍。每到用餐时间,必令仆人紧闭大门,不让外人妄自闯入。因此,托钵行化的沙门、梵志,都无法向这位长者乞食。

一日,长者想吃美食,吩咐妻子赶紧做饭。长者妻特别杀了一只肥鸡加菜,并以姜片、胡椒调味烹煮。一家人坐下来吃饭时,夫妻俩不断地夹鸡肉给他们最疼爱的儿子吃。

佛知长者有宿世福报,且度化的因缘已然成熟,便化作一位沙门,出现在长者家的餐桌旁,并告诉他们:‘您只要布施一点点,即可获得大福。’长者抬头见到沙门,非常生气地骂道:‘你身为修行人却没有羞耻心,你难道看不出我们正在吃饭,为什么这么唐突地出现在我家呢?’沙门回答:‘你这么愚痴且不知惭愧,我这个乞士又为何要惭愧呢?’长者大为惊讶:‘我和家人一起愉快地用餐,有什么好惭愧的呢?’沙门回答:‘你杀父亲,又娶母亲,并供养怨家,却不知羞愧,怎么反道乞士为何不羞愧!’沙门即说偈言:

‘所生枝不绝,但用食贪欲,

 养怨益丘冢,愚人常汲汲。

 虽狱有钩鍱,慧人不谓牢,

 愚见妻子饰,染着爱甚牢。

 慧说爱为狱,深固难得出,

 是故当断弃,不亲欲为安。’

长者听了偈子后,惊恐地问:‘沙门,你为何说出此话呢?’沙门回答:‘桌上的鸡是你先世的父亲,他因为过去悭贪,所以常投生鸡中被你食用。你过去曾为一商人,乘船入海时常常流堕到罗刹国中,被罗刹所食。罗刹在五百世寿尽后,投生为你的儿子,因为你尚有余罪,所以今生作为儿子来害你。你现在的妻子是过去生的母亲,因为对你有坚深的恩爱,所以今世来作你的妻子。你杀父亲、养怨家,还以母为妻,实是愚痴不识宿命。凡夫众生在五道轮回无有穷尽,谁能知道自己周旋五道无有出期呢?只有修道之人才能见到其中因果,愚者了无所知,岂能不羞愧呢?’ 长者听了沙门所说,身毛竖立,悲伤惊怖。佛即现威神,令其识知宿命。长者见佛,即识宿命,马上忏悔谢佛。佛为长者传授五戒,并开示法要,长者即得须陀洹果。

典故摘自:《法句譬喻经·卷四》

省思:

《大宝积经》云:‘生死不断绝,贪欲嗜味故,养怨入丘冢,唐受诸辛苦。’若不断爱欲、执着,就如同养了怨家,只会沉沦于六道轮回,生死不休。

人身难得,佛法难闻。今生能得人身,又能听闻正法,是最殊胜难遭遇的因缘。了达此理进一步把握因缘,依着佛陀的教法在觉察、觉照中,落实反省检讨断恶修善,漏尽贪、嗔、痴等烦恼,必能解脱轮回之苦,得大自在。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
佛教故事文章列表

天乘十善业之意业

我们看第三个意业。前面是身口,身口当然是共于五戒的...

【推荐】来讨债的婴儿

吃素而长寿健康的人,比比皆是,像虚云老和尚、广钦老...

依于业力而活着

在世的时候,讲过这样一个故事:一天中午,波斯匿王在...

吃素的原因来自两个最起码的认知

我们不要以为这些飞禽走兽、海里生物、家养牲畜就理所...

人死有后世,为何不见有人回来报告

一天,佛和弟子们在罗阅祇城外的一颗大树下休息,有一...

悟而未证,绝不能了生脱死

原文: 世之学佛者,率以开悟为志事。不知悟而未证,尚...

念佛人为何还会遭遇车祸

近日,有位初学佛的贾居士讲述了一件事。最初带领贾居...

宣化上人:杀生因果难逃

各位善知识,世界上最厉害的果报,就是杀生。今早有越...

佛法为什么不灵

一个居士问:师父,佛经说念佛诵经可以消灾健康,为什...

摄诸根得离苦

过去,佛陀曾在波罗奈国的鹿野苑弘法。一日,佛陀于入...

猎人与猴子

心中有大爱,才有明朗、温馨的人生。大爱就像温暖柔和...

捕象记

久远以前,佛陀在舍卫国祇树精舍为天人、国王、大臣及...

【佛教词典】无垢三昧

梵语 vimala-samādhi。又作离垢三昧。指佛、菩萨离烦...

【佛教词典】乐说无碍智

(术语)四无碍智之一。又曰乐说无碍辩。就心言,名为...

释迦佛抬头悟道悟的是什么

今年正月间,一位老朋友萧先生来看我,临走时问了一句...

忏云法师《修行法语·净土篇》

○劝修净土 余少闻轮回往返之说,辄自悲流浪五浊,怅...

番茄,名符其实的长寿果

番茄的另外一个名字,叫做长寿果。番茄之所以能够获得...

一念间,火宅或净土

人实在离不开因缘,有人结的缘是劣缘、恶缘,有人结的...

良友目犍连

神通第一的目犍连,还没有出家的时候,是一位长者子,...

莲宗十一祖省庵大师画传

一、父亲早亡,少年出家 省庵大师(公元1686-1734年)...

五个【不要紧】与十个【无论如何】

五个【不要紧】: 如果您的微笑得不到回应,不要紧;...

每一天都在增上,那你的生命就有意义

我们现在是活在无始的妄想中,那要怎么转成真如而趋向...

如何理解「是非以不辩为解脱」

百丈大智禅师《丛林要则二十条》中说:烦恼以忍辱为菩...

机巧反招祸,因果天平最公道

憨山大师说:人从巧计夸伶俐,天自从容定主张;谄曲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