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河潭和尚念佛成就的不凡事迹

智圆法师  2015/05/14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河潭和尚念佛成就的不凡事迹

上世纪六十年代,有一位在韩国佛教界不太出名的老和尚在釜山法雨寺圆寂了。

他俗姓黄,法名河潭,19岁在金刚山长安寺出家,一直念“南无阿弥陀佛”作为自己的修行。

他不论坐着、站着,都是念“南无阿弥陀佛”,在干活或吃饭时,“南无阿弥陀佛”也不会丢掉。就这样修持有十多年,跟别人讲话时“南无阿弥陀佛”也不会间断,睡觉时也是跟“南无阿弥陀佛”在一起。

后来,河潭和尚在三十多岁时就见到阿弥陀佛无量的光明并明心见性了。河潭和尚抑制不住体得无量光明和妙义的法喜,从金刚山下山了。他想在众生前把“南无阿弥陀佛”这样一个伟大的名号送到众生的耳里,消除他们的业障。为了这个目的,他来到了汉城。

在韩国日据时期,电影院的宣传员在做电影宣传时,通常在身上套一个桶,桶上贴一份海报,在大街小巷到处走。河潭就用这个方法,在自己身上套了一个桶,桶的四面和僧帽上都写了“南无阿弥陀佛”。他背着这个桶,一天到晚高声地唱“南无阿弥陀佛”,走遍了汉城大小胡同的各个角落。他深深地相信:人们只要耳朵听到“南无阿弥陀佛”,眼睛见到“南无阿弥陀佛”,就会消除业障。如果遇到对此产生兴趣的人、生起确信的人,他就对他讲述极乐世界和阿弥陀佛的法,并把念佛消业障的忏悔法门也教给他。像这样,做了有五年。

后来,他不知怎么知道了酒,开始喝起酒来。从此,他从一名普通僧人变成了“莫食莫行僧”。有些寺院以各种理由不让他进入,他就从这所寺院走到那所寺院流浪。但在他心的最深处,始终有佛安住,任何情况都无法动摇他的心。

对于帮助他的人,以前他是感谢,现在他是为对方祝愿。无论是小事还是大的帮助,他没有一句感谢的话,任何时候都是合掌说:“愿以此功德,你将来成佛。”不论大人、小孩、男人、女人,只要给过他哪怕小小的帮助,他都弯腰合掌说:“愿以此功德,你将来成佛。”

他成了喜爱酒的人。走在路上,嗓子干渴时,就直接进入酒家。在缓解了干渴,他就向酒家老板合掌半拜祝愿:“愿以此功德,你将来成佛。”

有的人拿着食物和酒走到他跟前,对他说:“和尚!来一杯吧!”

他说:“好啊!”

当他一饮而尽时,这些人又取笑又讥讽地说:“和尚,你刚才是喝茶还是喝酒呢?”“看你还喝酒,不像个出家人啊!”

他一点不放在心上,照样合掌恭敬地说那句始终不变的话:“愿以此功德,你将来成佛。”就这样,始终说这句“愿成佛”的话。

河潭的晚年是在法雨寺度过的。该寺当时由大律师东山和尚住持,戒律极严。好酒的河潭没法在这所寺庙里住。东山和尚对他倒是很宽容,来去随他,愿意住就住,愿意走就走。但河潭无法和大众在大寮里共住,也不能与大众一起过堂用斋,他只能跟那些来庙里干活的行者和做杂活的工人一起吃住。每天吃过早饭,他就走出庙门,直到夜里才归寺。

有一天,他把该寺的监院叫来说:“三个月后,我就要走了。”

监院只当作是玩笑话,至于他是搬到哪里还是离开人世,并不仔细过问。

后来,在河潭说要走的那天前的一个星期,河潭又叫来监院,把一捆由十元、一百元整整齐齐叠好了的六万韩元(按现在算,不到一百元人民币)交给监院。河潭说:“我其它什么都没有,没有一本经书,没有一个木箱,也没有一块地。刚才这些钱是我全部的财产,就捐给庙里用吧!”

他又从袜子里拿出三万韩元,说:“这些钱用来处理我的后事应该足够了。”

要走的前一天,河潭用泡了檀香木的水洗了澡,换上预先准备的寿衣。然后在干净的地方,把洗澡前穿的衣服都烧掉了。这时,他真是一无所有了,除了穿在寿衣外的一件长衫和袈裟,连一块毛巾和一双袜子也没有。

起初,监院听河潭说“三个月后要走”,只当作是玩笑,这时看到河潭接二连三的异常举动,也有些不安。在河潭要走的那天清早,他派了三个年轻僧人看着河潭。

到了上午十点,河潭开口说:“现在到我该走的时候了。”

旁边看他的年轻僧人有点不耐烦地说:“你不知道现在是大殿供佛的时间吗?你既然是个出家人,为什么在供佛的时间走呢?”

河潭说:“你说的也对,你把我扶起来。”

说完,本想坐着圆寂的河潭,在年轻僧人的搀扶下,往佛殿这边走来。他在大殿的一处端正地坐着,很安静地等到供佛仪式全部做完。他这时吩咐身边的僧人说:“现在没别的事了,请扶我躺下吧!”

在身边僧人的帮助下,河潭安祥地躺下了,用微小的声音说了他一生最后的话——“愿共法界诸众生,自他一时成佛道。”

河谭和尚圆寂了。这时法雨寺的监院顿足捶胸,痛哭流涕地说:“唉呀!唉呀!真正有道的善知识撇在一边,我真是眼瞎了、耳聋了,什么也不知道啊!”

现在返照一下自己:当下的我是怎样活着的,果真幸福地活着吗?实际上,我们生生世世都在丢失自己的真心中活着。任何时候都在妄想、贪欲、嗔恚中颠倒迷惑,积累了数不清的业。此时此刻来到轮回的此处,而我们却沉迷其中,毫不知觉。对“什么是真正的幸福”也惘然不觉,对自己的前途命运并不做任何应该做的事。

我们想获得真正的幸福,就必须学会直视我们的生活。在我们周围,有许许多多不同的生活方式。在这些多得不可计数的生活方式中,我们视什么为幸福的生活呢?财富多是幸福的生活吗?名声大是幸福的生活吗?周围的人向你虔诚礼拜是幸福的生活吗?不然,就像河潭和尚一样,最终一无所有,活在挨周围人的骂、受周围人的轻蔑中,但在他的内心深处,始终守持着不变的东西,享受安乐的生活。最后没给任何人烦扰,洒脱自在地离开人间。你认为这样的人是幸福的人吗?每个人都可以做出判断,往自己的真实状况返照着去看,就会明白的。

河潭和尚以一句名号为所缘,功深力极,证入了念佛三昧,明心见性。从此,他远离了身心忧苦,唯有无量清净喜乐。他现生就处在极乐世界中,得到了究竟、永恒的大安乐。《涅槃经》说:“诸行无常,是生灭法,生灭灭已,寂灭为乐。”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
佛教故事文章列表

成刚法师临终开示:念佛没有巧路,靠我们老实

我们皈依三宝了以后,不管是出家僧人,还是在家居士,...

往生的心态比念佛数目更重要

我们从一个业障凡夫来说,佛陀施设的教导是先有法门再...

「心与佛合」才是真正的善人

念佛之人,必须孝养父母、奉事师长、慈心不杀、修十善...

龙树菩萨:十二礼偈

稽首天人所恭敬,阿弥陀仙两足尊, 在彼微妙安乐国,无...

如何才能仗佛慈力

佛法法门无量,无论大小权实一切法门,均须以戒定慧断...

一代高僧玄高法师:愿生恶世中度人出苦海

前秦弘始三年(公元401年),冯翊万年(今陕西西安一带...

净业行人应阅读哪些书籍

问: 请为年轻净业行人推荐应该阅读的书目。其中哪些需...

修行与世俗的较量

修行与世俗的较量 佛法是心法,起心动念都源于我们对外...

【注音版】净土十疑论

净土十疑论...

佛说月光菩萨经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王舍城竹林精舍,与大苾刍众,而...

佛说法灭尽经

闻如是:一时佛在拘夷那竭国如来三月当般涅槃与诸比丘...

佛说盂兰盆经

闻如是: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大目乾连始得六...

悉达多太子的成道

悉达多太子出家修行,尚未成就佛道时,一日,取地上槁...

佛为长者说四种施

昔日,在舍卫国有一富可敌国的婆罗门长者,名叫蓝达。...

巨人与蚂蚁

从前,在澜沧江边的大山深处,有一个美丽富饶的寨子。...

想到这末世还有阿罗汉,我才不会孤独

前些天,我领着一个小朋友参访一座古寺,古寺历史厚重...

【佛教词典】助音

又作助声、同音。于诵经之际,众人附随导师(又称音头...

【佛教词典】一髻

谓头上结一发髻。系古印度婆罗门之习俗。 p81...

真诚供养,受福无量

佛陀在世时,有一大富六口之家,奴婢、金银珍宝不可称...

弥勒净土的庄严和往生弥勒净土的方法

最近有人留言说,因为玄奘大师和虚云老和尚等大德都发...

罗汉托空钵

在过去久远前,有两兄弟。他们都是穷人。哥哥心想:生...

【推荐】如果你有信心,往生净土是极容易的

你只要有信心,肯登船到西岸去,没有一个不能往生的。...

动物死亡时是否也要经历四大分离之苦

问: 昆虫之类的小动物在死亡时是否也要经历四大分离...

志公禅师劝世歌

南来北往走西东。看得浮生总是空。 天也空。地也空。...

不求世间福报,而自得世间福报

原文: 又举凡礼拜读诵大乘经典,及作一切于世于人有益...

大妄语的过失

大妄语跟小妄语的差别:同样是妄语,但是小妄语只是一...

造恶与造善之间的不同反应

有一个人当小偷,过了不久。他看上去贼头贼眼、贼脚贼...

【推荐】追求见佛、追求功夫成片,容易出问题

我们念佛行人常常会犯一个问题,就是他念佛就很想见佛...

戒是一切善法之阶梯

佛涅槃前,阿难尊者问佛:佛灭度后,以谁为师?佛告阿...

【推荐】星云大师《我是佛》

禅门里有这么一段故事: 有一天,信徒问禅师:什么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