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诽谤圣者,忏悔得解脱

2016/08/07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诽谤圣者,忏悔得解脱

过去,佛陀在祇树给孤独园弘化之时,有一天舍利弗尊者来到此处,顶礼世尊后坐于一旁,说道:“世尊!我已经在舍卫城夏安居毕,决定游方度化。”世尊说:“现在正是时候。”于是,尊者即从座起,顶礼后便自退去。

尊者离开不久,有一位心怀诽谤恶意的比丘,向世尊禀报:“舍利弗与诸位比丘共相斗诤,不行忏悔,而现在正于人间游行教化。”世尊则告诉另一位比丘:“你速往舍利弗处,说世尊找他。”接着吩咐目连尊者及阿难尊者:“你们去通知比丘们到世尊这里,舍利弗所入三昧,将在如来前作师子吼。”诸比丘于是聚集到世尊所处之处,顶礼后坐在一旁。

佛陀对舍利弗说:“你离开不久,有比丘告诉我:舍利弗比丘与诸位比丘共诤,不但不悔过,还要去人间游化。他所说的是事实吗?”尊者回答:“如来知道事情的真相。”佛陀说:“佛知道,但大众并不知道真相,所以各怀狐疑。你在大众面前,可以将此事说明清楚。”

舍利弗告诉佛陀:“我自出生至今,年岁将近八十,常自思惟,我未曾杀生也不妄语,即使在游戏时也不妄语,也未曾与任何人争论;如果人在心散乱时,或许会有这样的行为。但是,世尊!我心意清净,怎会与修梵行之人共相斗诤呢?如同大地,纳受清净,也接受不净物,即使是屎尿秽恶、脓血涕唾,大地不嫌秽恶全都接受,我也是如此。世尊!我心无动摇,怎会与修梵行之人共诤而后远游行化?心意散乱之人才会如此,我今心正,怎会与修梵行之人共诤后而远游行化呢?

又如同水,能将好的东西清洗干净,也能将不好的东西清洗干净;水不会想:‘我只清洁此物,而不顾彼物将之置于一旁。’我也像水一样,没有分别彼此之想,故不会与梵行之人共斗诤后而远游行化。犹如炽火焚烧山野,并不会分别美丑,一切尽烧不作他想;也如同洒扫时,不会分别好丑,统统将扫除干净,不起其他念头;也像无双角的牛,性情良善,易于驾驭,能随牧牛者心意而受调伏。

世尊!我心如是,没有起任何伤害别人的念头,怎会与人共诤而远游?就像是旃陀罗女,身穿破旧衣服,在各处乞食,无他杂念只求温饱。世尊!我亦如是,心无杂想,怎会与人诤讼,然后又远游呢?也像是盛装膏脂之器,处处破漏,有目之人都能共睹膏脂从大小破裂处漏出。世尊!我也是如此,九孔之中,流出涕、唾、尿、屎种种不净之物,我观自身不净,又岂会与梵行人共诤?犹如一位相貌端正的少女,若以死尸系缚在她的颈背,女子一定极为厌恶。世尊!我厌患此身,就如同少女厌患死尸,我怎么会与梵行人共诤而远游?世尊知道事非如此,那位比丘也应当知道,如果如其所说真有其事,愿那位比丘接受我的忏悔。”

这时,世尊告诉那位比丘:“你现在应该深自悔过。”比丘心怀悔惧,即从坐起,顶礼如来后禀白:“我知道自己毁谤舍利弗尊者的过失,唯愿世尊接受我的忏悔。”世尊再次说道:“比丘!你应该去向舍利弗求忏悔。”

比丘便到舍利弗面前顶礼后说:“请求您接受我的忏悔,怜悯我的愚昧、不辨真伪。”世尊告诉舍利弗:“你可以接受此比丘的悔过,并以手摩其头。因为,如果你不接受此比丘的忏悔,他的恶果将要现前。”于是,舍利弗以手摩比丘的头,说道:“此乃愚昧、迷惑之行,我听许你的忏悔!然而,佛法极为深广,若能即时悔过,便是善行!我接受你忏悔,日后切莫再犯。”

经过三次忏悔之后,尊者说:“记住!千万不要再犯了,因为有六种过失会堕入地狱,有六种善法得生天界,有六种法门可至涅槃。是哪六种过失会堕入地狱?第一,心生诽谤他人、谋害他人的念头;第二,不但起了害心,还因此欢喜得意;第三,不仅自己起害心,更教唆他人害人;第四,害人得逞而心生欢喜;第五,得知被诽谤人的状况,如果对方受害,自己便很欢喜;第六,如果害人不成,便怀忧愁。以上六种过失,使人堕于恶趣。

有哪六种善行,可生于善处呢?所谓的身戒具足、口戒具足、意戒具足、命根清净、不起杀害之心、不生妒嫉心;有此六种善法,可令人生于善处。

哪六种法门可至于涅槃?所谓的六思念法。第一,身行慈无瑕秽;第二,口行慈无瑕秽;第三,意行慈无瑕秽;第四,若得到各种供养,都能利合同均,毫无贪吝;第五,持守禁戒,净无瑕疵,此为智者所重视。第六,戒法具足,能分别正见、邪见,深信贤圣出离生死之要,便能解脱烦恼苦本。对以上的法门都能清楚明白,依此六法修习,得以至于涅槃。比丘!你们应当勤求方便,在此六法上修学、行持。”

那位悔过的比丘,再次从座而起,顶礼舍利弗,说道:“我再次忏悔自己的愚迷,唯愿舍利弗您再次接受我的悔过,从今以后,我不再犯过。”尊者说:“我听许你的忏悔!贤圣之道,心量广大如虚空,只要你真诚改往修来,不复再犯。”当时,那位比丘听闻舍利弗所说,欢喜奉行。

典故摘自:《增壹阿含经·卷第三十·六重品第三十七(六)》

省思:

故事中,一时愚昧、毁谤圣者的比丘,即时觉非、真诚忏悔,免于堕入恶道之苦。修行过程中,难免会犯过失,若能时时返照身口意业,觉察有过,真心忏悔,改往修来,便能灭罪生福。如《十住论》云:“于诸福德中,忏悔福德最大,除业障罪故。”进一步发愿持戒清净。藉由忏悔、持戒等加功用行,增福增慧,消除修行过程中的种种障碍,更重要的是发菩提心,如是精进行道,无有退转,最终定能成就善法、得至涅槃。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佛教故事文章列表

解脱成佛的路上,要以持戒为舟航

有人说,受了戒就有了束缚,而且还有犯戒的危险,犯戒...

菩萨十八重戒之盗三宝物

《优婆塞戒经》:若优婆塞(夷),受持戒已,受招提僧...

舍利弗和目连尊者遭诽谤的因缘

佛陀住世时,智慧第一的舍利弗尊者与神通第一的目连尊...

诽谤弘扬正法之僧有何果报

问: 请问师父,如果有人恶意诽谤弘扬正法之僧,这有...

邪淫为什么会障道

什么叫破坏善根呢?以杀生来说。你杀生,杀完了以后,...

真诚忏悔 消除恶业(图)

一、贫家之子,勤劳孝亲 俗话说,穷人的孩子早当家。隆...

娑婆世界是苦难的世界

这个娑婆阎浮提世界,就叫堪忍。忍什么呢?忍苦,就是...

拜忏时怎么做才能感应到三宝的加持

问: 拜忏时怎么做才能感应到三宝的加持,才可以灭罪呢...

六度集经

六度集经卷第一 布施度无极章第一(此有一十章) 闻如是...

【注音版】佛说阿弥陀经要解

佛说阿弥陀经要解...

佛说百佛名经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与大比丘、...

杂譬喻经

(一) 昔有比丘聪明智慧,时病危顿,弟子问曰:成应...

沈家桢居士的学佛经过

我现在的心态,是衷心感激这一生中,所有遇到过的法师...

12条小故事

1、父子二人经过五星级饭店门口,看到一辆十分豪华的...

「如狼守斋」的故事

佛陀一开始用中道的实相,对我们一个烦恼粗重的人来说...

天地广阔,不要画地自限

天地广阔,人不能只想着自己占有一席之地而自寻烦恼。...

【佛教词典】满讲

(杂语)讲完一部之书也。...

【佛教词典】中国佛教传记

Zhongguofojiaochuanji   中国佛教僧人列传。初见于...

夫妻之间的真情真爱

晏子德才兼备,他辅佐了齐国三代君王,身居高位,俸禄...

祈求功德不如寻求断恶之道

现在,人们四处求功德,似乎总是会于往返的路程间在巴...

圣严法师《拜忏做什么?》

拜忏,又称为礼忏,就是礼拜诸佛菩萨,忏悔自己的一切...

如何看待人间佛教与净土法门的关系

问: 如何看待人间佛教与净土法门的关系? 大安法师答...

如何为儿孙谋划久远的福利

人未有不为自身及与子孙谋者,而谋之之道,固宜参详。...

植物也是生命,难道不是杀生吗

当我向别人阐述为什么我们要吃素的时候,最常遇到的反...

修持以净心为要,处世以慎言为先

自己的修持以心地清净为最重要,处世接物以言语谨慎为...

你要不动,外面的世界不会动

整个修行当中就是四个字:莫向外求!你一定心中有仁者...

婚姻美满之道的三个步骤

佛在《玉耶女经》里说到,上等的夫妻关系是互相欣赏,...

印光大师嘉言录--标应读典籍

● 大启愿轮,深明缘起,其唯《无量寿经》。专阐观法...

佛说真吉祥

过去,在王舍城耆崛山南麓、恒河岸边,住着一位名叫尼...

功德回向的原理和意义是什么

问: 功德回向的原理和意义是什么?各种不同的功德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