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舍利弗和目连尊者遭诽谤的因缘

2015/05/08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舍利弗和目连尊者遭诽谤的因缘

佛陀住世时,智慧第一的舍利弗尊者与神通第一的目连尊者,时常行脚游化于各村落。有一天,来到一处瓦窑,恰巧下起了滂沱大雨,他们便进入瓦窑中避雨,刚好有一位牧牛女在两位尊者之前已躲入瓦窑的幽暗深处避雨。虽然两位尊者已是证得神通的四果阿罗汉,但声闻果位的圣者未入定时,与凡夫并无差别,因此没看到牧牛女早已躲藏在瓦窑深暗处。此时牧牛女,远观两位尊者容貌端正,心里生起了淫欲的邪念。

雨停之后,两位尊者从瓦窑出来,牧牛女也跟在后面走出窑洞。这时有一位外道仇伽离刚好看到这一幕,便产生了误会。因为仇伽离擅长看人形色相貌,从观察别人的脸色中就知道是否有作欲行淫之事,当他看见牧牛女在两位尊者后面走出来,一脸淫相,误以为是行淫所致,而不知这是由她自心执着邪欲淫念所致,于是便毁谤说:“舍利弗尊者和目连尊者与牧牛女有染淫。”并向比丘们广说此事。

众比丘们再三的劝谏:“千万不可以诋毁舍利弗和目犍连尊者!”然而仇伽离非但不听规劝,心中的瞋恚嫉妒之火更加倍的炽盛。

有一位长者,名叫婆伽,舍利弗尊者及目犍连尊者曾为他开示法要,因而证得三果阿那含,命终后升到梵天,所以名叫婆伽梵。他虽住在遥远的梵天,却知道仇伽离对两位尊者的恶语中伤,于是专程从天上来到人间,现身于仇伽离的房中。

仇伽离问他:“你是进?”

婆伽梵回答:“我是婆伽梵。”

仇伽离又问:“你来这里有什么事?”

婆伽梵说道:“我用天耳听到你毁谤舍利弗尊者及目犍连尊者,特地来劝諌你,请你赶快停止,不要再说这件事了!”

婆伽梵一直再三不断地规劝他不要再毁谤两位尊者。然而仇伽离不但不停止,反而冷言相讥:“婆伽梵!听说你是证得三果阿那含的圣者,所谓阿那含的意思就是‘不还’,既然不再返回人间,为何你还现身于此?如果真是这样,佛陀说的话也是虚假的。”

婆伽梵闻言马上解释说:“三果圣者名叫‘不还’,是因为断了欲界的烦恼,不再回来欲界受生,并非不能以神足通来到人间啊!”

仇伽离非但不认错,甚至还訾议佛陀的教法,所以他的身上顿时长满了恶疮,如豆粒般大小,从头至脚遍布全身。即便如此,他还是跑去跟佛陀说:“为何舍利弗和目连尊者与牧牛女行淫呢?”

慈悲的世尊告诫他:“请你不要再说舍利弗和目连这件事了。”仇伽离听到佛陀这样说,瞋恚之火更加猛烈,让他的疱疮增大到像奈果一样。仇伽离又第二次向佛陀说此事,佛陀再度劝阻他:“不要再说这件事了。”此时他的疱疮已长得像拳头一般大小。仇伽离还是执迷不悟,坚持已见,佛陀第三次劝止,他还是不听,转眼间仇伽离的疱疮已经肿涨如瓠瓜般巨大,全身热烫如火烧。这时他终于忍不住满身的灼热,跳入冷水池中,整池的水也因此滚沸起来。而仇伽离一身的疱疮在烧灼中尽数溃烂,随即命终堕入摩诃优波地狱。

此时,比丘们请问佛陀:“世尊!是什么样的因果业缘,使得舍利弗和目连尊者受到仇伽离如此严重的毁谤呢?”

佛陀回答说:“过去劫时,舍利弗与目连都还是凡夫,他们目睹一位辟支佛从瓦窑中走出来,随后也有一位牧牛女跟着步出瓦窑,于是两人便信口诬谤:‘这位出家人,肯定和牧牛女有私通苟合之事。’由此恶业因缘,两人堕落三恶道中,受尽无量痛苦;今生虽然证得了圣果,但前世的恶缘业报尚未偿尽,所以还受到恶语诽谤。

你们应当要知道:声闻圣者,无法成为众生的大善知识,这是为什么呢?如果当时舍利弗和目连能在仇伽离面前显现一些神足通,证明他们已经证得圣果,仇伽离便不敢毁谤,如此即能令他免堕地狱。因为不知道要为他示现神通的缘故,才使得仇伽离四处毁谤因而命终堕入地狱!”

佛陀又进一步开示:“过去拘留孙佛住世时,有一位名为定光的仙人,与五百位仙人同住在山林中的草窟里修行。当时有一位妇人,偶然行经此处,遇到倾盆大雨,深山里难寻遮风避雨的地方,妇人于是到定光仙人的草窟,想要借宿一夜,仙人很慈悲地答应了。隔日清晨妇人离开时,其他仙人们看到了便诽谤说:“定光仙人一定和这妇人有不净行!”

此时定光仙人知道他们的心念,担心他们因为诽谤的恶业,会堕入地狱受苦,立刻施展神通,飞升到离地面大约有七棵多罗树的高空,示现十八种神变。仙人们看见了惊叹说:‘身体能离地四指,心中即无淫欲,更何况定光仙人能飞升高空,示现大神变,怎么可能有不可告人之事?我们岂可轻率诽谤清净的修行人呢?’当下五百仙人立刻五体投地,躬身作礼,至诚忏悔。因此知忏悔过的仙人们得以免除诽谤的重罪。大众应当知道,菩萨具足通晓善巧方便的智慧,真正是众生的善知识啊!”

接着,佛陀告诉大众:“当时的定光仙人就是现今的弥勒菩萨,而五百仙人即是现在僧团里长老等五百比丘。”

典故摘自:《杂宝藏经·卷第三(二八)》

省思:

众生心常随着六根向外攀缘,起无明、妄想、执着;这念心不清净,不能作主,不知因果本末,动之于身口,就要造业受报。故佛陀告诫弟子:“慎勿信汝意,汝意不可信。”

现今网路资讯发达,若放纵口业,任意批评、毁谤、论人是非,所产生的负面影响力快速且广大,对当事人所造成的伤害更难以形容,相对而言回归自身的恶业及恶果,更是深重难测。

所以修行要从这念心来努力,透过听经闻法,知因识果,端正知见。进一步,时时觉察、觉照,反省检讨心中的念头,以“静者一念不生,动者万善圆彰”为目标,如是行持,人生必能愈来愈光明。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佛教故事文章列表

【推荐】被人轻贱的前因后果

【复次。须菩提。善男子。善女人。受持读诵此经。若为...

四种人的苦与乐

佛陀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弘化时为比丘们开示:世间之...

一句恶语种,世世怨仇果

远离粗言,粗言这口业就是粗恶的语言。我们在身、口、...

舌头的妙用

广慧元琏禅师初学道的时候,依止在真觉禅师的座下参禅...

口业清净得大智慧

密迹金刚力士告诉寂意菩萨:过去久远世时,有位神仙名...

真相信有地狱,才说明真相信佛法,相信真能成佛

不可否认,地狱是最不可乐的世界,佛经中讲述很多它话...

我是信佛的人,怎么会这样

我有一位道友他才四十几岁,是我闽南佛学院的第一批学...

【推荐】一言折尽平生福

王阳明是明代著名的思想家,有一次他跟学生出游,路旁...

大般若波罗蜜多经(600卷)

大般若波罗蜜多经卷第一 大般若波罗蜜多经卷第二 大般...

大方广圆觉修多罗了义经

如是我闻:一时,婆伽婆入于神通大光明藏,三昧正受,...

瑜伽师地论(100卷)

瑜伽师地论卷第一 瑜伽师地论卷第二 瑜伽师地论卷第三...

【注音版】朝时课诵

根据《灵岩山寺专修净土道场念诵仪规》(印光法师鉴定...

画好自己的底线

有一位武术大师隐居于山林中。听到他的名声,人们都千...

为道当行坦途

绵亘数里的高山峻谷间罕有人烟,除了入山采宝的商人外...

【推荐】没有什么比老病死的冲击更大

回老房子。一层楼贯通的走廊尽头,阳光斜洒一地,祖父...

我为什么走上素食主义

转贴:小的时候,对于姥姥,一个27岁便守寡,独自在艰...

【佛教词典】五种业

【五种业】 p0256 杂集论七卷十一页云:又业有五种。谓...

【佛教词典】藏

(一)梵语 pitaka,巴利语同。音译作必棏家、比摘家、比...

专心无杂的摩陀大师

传说,过去安徽省有座山,叫「摩陀山」,这座山名字的...

只有打破一切成见 才有可能见性成佛

禅修,重在这个修字。修有两个方面,一是行为上的修,...

打坐是最高级的奢侈品

非常的庆幸我们各位都非常的有福报,为什么这么讲呢,...

别人与你谈论是非,该如何对待

某某师到客堂来,常常一坐就开始论人众是非,且往往耗...

【佛学漫画】四圣谛

《佛遗教经》中说:苦谛实苦,不可令乐。集真是因,更...

错综复杂的业因果报

佛教讲的三世因果的法则,是我们佛教徒最起码要认知的...

怎样调控自己的情绪

问: 弟子工作特忙,暂时还未入佛门。这次来参加夏令营...

《别行疏钞》的十种礼佛

《别行疏钞》中讲了十种礼: 一、我慢礼: 像上下捣米...

惟贤长老《五戒、忏悔、发愿》

一、五戒十善是基本 菩萨戒,以五戒为基础,什么是戒...

临终十念是十声念佛吗

问: 印光法师十念法,是十口气念佛还是念十声?临终十...

圣严法师《感谢抱怨的人》

无论是在家庭里或是在工作场合中,我们常常都会听到抱...

长相的庄严与否,跟善恶业力有直接相关

请看第三各得真金色身愿。 设我得佛,国中天人,不悉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