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观无常悟四谛理法

2016/12/01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观无常悟四谛理法

那伽波罗尊者住在古印度鹿野城时,有位年迈的婆罗门来访,他是尊者年幼时的朋友。这一天,婆罗门与那伽波罗尊者共相问讯,坐在一旁后,向尊者说:“世间所有喜乐之中,您的喜乐最为殊胜。”尊者于是问他:“您是依据什么道理观察,而有此说呢?”

婆罗门回答:“接连这七天当中,死了七位男儿,他们勇健又有才华,智慧超群绝伦;近六天当中,十二位勤劳不懈、努力帮我工作的人遭遇无常;近五天以来,四位多才多艺、技术娴熟的兄弟,因无常而舍报;近四天以来,年近百岁的父母舍我而离世;近三天以来,二位容颜端正的妻子死去。此外,我家里原有八窖珍宝,昨天发现都不知去处;我现在所遭遇的苦恼,实在难以言喻。而尊者您已经永离这些苦恼之患,无有忧愁,现今依于正道而得法乐。我观察彼此间如此大的差别,所以说:‘在世间所有一切快乐之中,您的是最为快乐的!’”

尊者听了老友的感慨后,告诉他:“你为何不寻求方便法门,使这些人不至于舍报往生呢?”婆罗门回答:“为了使他们不失去生命,也不失去我的财宝,我曾经寻求多种方便,作各种功德;我随时布施,供养诸位长老梵志;又祠祀诸天,礼拜诸多神明,诵习各种咒术;还能瞻视星宿;也和合药草治病救人,并以甘美饮食施予穷苦困厄之人。诸如此类,我做了不可计数的善行善事,但都无法使他们免于不死。”

此时,尊者便对他宣说偈语:

“药草诸咒术,衣被饮食具,虽施而无益,犹抱身苦。

正使祭神祠,香花及沐浴,计挍此原本,无能疗治者。

假使施诸物,精进持梵行,计挍此原本,无能疗治者。”

婆罗门问:“我应当用什么方法,脱离种种苦恼之患呢?”尊者以偈回答:“恩爱无明本,兴诸苦恼患,彼灭而无余,便无复有苦。”婆罗门听闻此偈后,当下即说:“虽老不极老,所行如弟子,愿听出家学,使得离此灾。”

于是,那伽婆罗尊者立刻传授三衣予婆罗门,听使其出家为沙门,修学正道。并告诉他:“比丘!现在你应当审观此身,从头至足,此发、毛、爪、齿,从何而来?形体、皮肉、骨髓、肠胃又从何而来?这些一旦脱离身体之后,又将归于何处?比丘!从今以后,你不需再忧念世间种种苦恼之事,应当仔细观察微细的生灭无常,由此方便而体悟苦集灭道四谛之理。”

如何说比丘少于睡眠呢?比丘于初夜时,心常清明、醒悟,修习三十七道品法,无有遗漏,恒常经行思惟佛法,正念卧觉,使意念清净;中夜时思惟深奥法义,至后夜时,以右胁卧地,双脚相叠,作光明之想,醒寤后再起来经行,以清净其意念。这样的比丘可谓少于睡眠。

尊者那伽婆罗便说此偈:

“除想勿多忧,不久成法眼,无常行如电,不遇此大幸。一一观毛孔,生者灭者原,无常行如电,施心向涅槃。”

这位年长比丘听闻尊者开示后,于闲静之处,思惟此业:所谓族姓子弟剃除须发,以坚固信心出家学道,为了修无上梵行,成就“不受生死系缚,具足清净梵行,所作皆已圆满成办,更不再受生轮回”的道果,如实了达此理,这位比丘当下便证得阿罗汉果。此时,有一位天人,曾经是这位比丘过去的益友,观见比丘已成就阿罗汉果,便往那伽婆罗尊者居所,在虚空中而说此偈:“以得具足戒,在彼闲静处,得道心无著,除诸原恶本。”

天人说偈毕,以天华散向尊者,即于空中隐没不现。天人及证到罗汉果的比丘,听闻那伽婆罗尊者的开示,皆发欢喜心,依教奉行。

典故摘自:《增壹阿含经·卷第三十五·莫畏品第四十一(二)》

省思:

婆罗门为了让亲友长生不死,不但求神、咒术,做了诸多善事,也无法改变他们的命运。于是向伽婆罗尊者请教,并依循佛法的智慧,怀着坚固的信心,知苦断集、慕灭修道,进而开悟证果。《佛说无常经》:云“外事庄彩咸归坏,内身衰变亦同然。唯有胜法不灭亡,诸有智人应善察。”森罗万象是生灭法,唯有勤修戒定慧,息灭三毒苦恼,除去心中的妄想执着,从无常中体悟真常,便能获得真正的自在喜乐。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佛教故事文章列表

面对无常,我们应该怎么做

问:亲人去世后,我很难过,怎么样才能走出失去亲人的...

【推荐】不管念佛与否都希望你抓紧时间

一声磬响,烦恼顿息。我与弥陀,是二是一? 也许有些人...

波斯匿王丧母记

佛陀过去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弘法度众时,一日,波斯...

【推荐】光阴不虚度、精神不浪用

我们怎么面对时间和精神?世间最可珍重的莫过于精神,...

善根深厚的人,不会投生在这个世间

念佛不是要等的,这个因循等待可能就耽误了我们自己。...

不必为失去而难过

不必为失去而难过,因为世间之物本来就是去住无常。我...

四大苦空,五阴无我

【为佛弟子,常于昼夜,至心诵念八大人觉。第一觉悟:...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据《中阿含 箭喻经》第十所载: 一时,佛游舍卫国,在...

禅秘要法经

禅秘要法经卷上 如是我闻:一时佛住王舍城迦兰陀竹园...

【注音版】往生论注

...

最上乘论

凡趣圣道悟解真宗。修心要论若其不护净者。一切行无由...

唯识二十论

唯识二十论一卷 世亲菩萨造 大唐三藏法师玄奘奉 诏译...

文殊师利菩萨降伏魔王波旬

一日,阿难尊者告诉舍利弗尊者,说自己曾见过文殊师利...

不要忽略了自己的优点

一个穷困潦倒的青年,流浪到巴黎,期望父亲的朋友能帮...

上当之人大多心有倒惑

据《大庄严论经》第十五卷记载,释迦牟尼佛说过这样一...

「索命」的甲鱼

我只有一个堂哥,比我大不了多少,由于他父母死得早,...

【佛教词典】八妄想

(名数)宗镜录所出。一、自性妄想。妄执根尘等之法,...

【佛教词典】戒藏

(术语)明戒律之经书。梵网经下曰:谛听我正诵佛法中...

【推荐】观照般若,你能观照得到吗

你尝试地思维一下,早上醒来的那一刹那,当我们一念灵...

五德品格缺失,身体就会产生疾病

五德养性,是指根据仁、义、礼、智、信来养自己的性。...

持戒破除四种「障」

破烦恼障: 戒如金刚,持戒可以破坏烦恼,而不被烦恼...

把佛法灌输到生命中

你能够没有妒嫉心、没有障碍心,你就不会有烦恼了;能...

圣严法师《不舍众生》

一般人误解佛教,甚至佛教徒们也误解佛法,认为佛教是...

【推荐】听经闻法对我们极为重要

我们要经常观察自心,对自己的心作开示。因为我们的心...

一念淫念的果报

两千五百多年前,佛陀在印度应化的时候,龙王中有一位...

境之善恶,由心之善恶所感

适接手书,并《大士集》,不胜欣忭。大士碑文,经黄君...

常有不如法的境界出现是什么原因

所言常有境界,当是未曾真实摄心,但只做场面行持之所...

欣往西方 厌离娑婆

阿弥陀经说,若善男子善女人执持阿弥陀佛名号,若一日...

四种水果降血压、防中风

气温下降,血管就会收缩,冬天的血压普遍比夏天要高;...

老和尚与小和尚的对话

完美 小和尚坐在地上哭,满地都是写了字的废纸。 「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