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鸠摩罗什大师--七佛译经师,凡情难测度

2018/11/16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鸠摩罗什大师--七佛译经师,凡情难测度

大师从弘始三年入关到弘始十一年圆寂只有短短八年的时间。但这八年的时间却成果丰硕,翻译的经论就有九十八部,一共是整整四百二十一卷。

姚兴护持佛法当时可以说是举全国之力来帮助鸠摩罗什大师翻译佛经。三千人的译场中,有宣梵本的、有定字义的、有润文的、有校正的。他们经过很多道流程和把关才能出一个经本,再报请皇帝批准流传。这个过程可以说是非常慎重和严谨。

在这其中就有僧法师。据《高僧传》记载,僧法师出身贵族,博通经论。姚兴看中他的才华,就令他做僧主。僧法师讲究戒律,非常严肃,我们所熟知的佛驮跋陀罗尊者(与东林寺很有因缘)被摈时的羯磨法就是他主持的。

僧睿法师(在我们东林寺白莲社十八高贤里也有他的名字)更是博通经论,对《中论》《般若》都有着深刻的把握。僧睿法师当时是做译经的“笔受”,协助鸠摩罗什大师翻译《法华经》,贡献很大。

当时《法华经》虽然已经翻译过好几次了,但是鸠摩罗什大师看到原来的翻译有很多错谬,就决定重新翻译。在重译时经常是鸠摩罗什大师拿着梵本,姚兴拿着原来旧的译本对照着比对,这些义学沙门就来证义和语言上的润色。

当他们翻译到《正法华经·授决品》时,原来的本子上写着“天见人,人见天”,竺法护译为:“人见到天,天也见到人”。鸠摩罗什大师翻译到这里就皱起了眉头说:“这句话有点过于朴实了。”僧睿在旁边就建议说是不是可以翻译成“人天交接,两得相见”呢?相形之下,“人见天,天见人”,就显得没有味道了。

僧睿法师之所以能成为东林莲社的十八高贤之一是有原因的。他不仅教理非常通达,还对净土法门一往情深。他从小发愿求生西方净土,临终时是面西合掌念佛往生的。

《南山感通录》又叫《道宣律师感通录》。道宣律师持戒精严,感得天人来护持、护法。这部《感通录》里,收录了道宣律师与王璠、陆玄畅、费氏等天人的对话。

这个《感通录》很有意思。可以说这本书其实就是我们这个地球上唐代时的一位沙门与天人的对话。比如道宣律师问费氏:“鸠摩罗什大师翻译的经典为什么至今被人受持读诵,非常盛行,而且越来越盛行?”

《法华经显应录》引《南山感通传》中费氏回答说:“什公聪明,善解大乘,彼自七佛以来传译,得法王之遗寄也。”“什公聪明,善解大乘”,说鸠摩罗什深刻把握大乘佛法的精髓,而且参与译经的人员都是“一代之宝”,所以他翻译的佛经可以被评价为“绝后光前”。

鸠摩罗什大师的翻译为意译,“以悟达为先”。他先“悟”,以佛的法义为先,再转为当时国人能习惯的表现方式来翻译。他所译的经典得佛“遗寄之意”,能够到佛说法的本来义味。

他不仅是释迦牟尼佛一尊佛以来的译经师,更是过去七佛以来的译经师。过去七佛是指庄严劫的后三尊佛:毗婆尸佛、毗舍浮佛、尸弃佛;贤劫的前四尊佛——拘留孙佛、拘那含牟尼佛、迦叶佛、释迦牟尼佛。

七佛降诞在南阎浮提,都是在西天竺,就在古印度迦毗罗卫国。所以,迦毗罗卫国才叫中国——世界的中心,一四天下的中心。

七佛灭度之后,在他们的正法时期或者在像法时期,他们的梵典必定会传到震旦国。震旦国也是很了不起的国家,文化也是源远流长。

释迦牟尼佛的教法,通常说是佛灭度千年以后,到了东汉明帝年间才传过来。从历史记载来看在殷商时期就有佛法了,在周朝——周昭王、周章公这个时代也有佛法和佛塔。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呢?因为释迦化身无数,所以“随人所感,前后不定,或在殷末,或在鲁庄”。

《道宣律师感应录》里面谈到周穆王的时候建佛塔以及建佛像的过程,那就不是汉明帝时候的事情。所以,佛法在中土的流传,也是不可思议的。

所以历代都有译经师把梵文译成华文。像从汉明帝以来,来自天竺和西域的三藏法师都是以翻译经典开始传播佛法的。

在这个《感通录》里还有一个问答,道宣律师问:“世间人常常议论鸠摩罗什大师的戒律清不清净。”这就是为什么鸠摩罗什大师的母亲对他说:“你到震旦国,对自己不利。”

在吕光占领龟兹国的时候,就用尽手段逼着鸠摩罗什大师跟龟兹国王的女儿在一起;到了姚秦,姚兴又逼他生后代——你智慧太高了,得有后代来遗传。不让鸠摩罗什大师住僧房,让他住在逍遥园。这好像是一个污点,其实鸠摩罗什大师都是被逼的。

他每次讲经论的时候,必先要说一句话——一个比喻:如臭泥中生莲华,但采莲华,勿取臭泥。

费氏天人说:“不须相评,非悠悠者所议。”说这个事情不是一般人所能评议的。“罗什师今位阶三贤,所在通化”,就是位证三贤,是三贤位的菩萨!圆教三贤位,那是十住、十行、十回向的菩萨,是菩萨摩诃萨。

三贤位就是阿鞞跋致菩萨,智慧广大,可以游戏神通,有种种善巧方便。鸠摩罗什大师为了弘扬佛法,忍辱负重,哪是要去破戒呢?

为了阻断这些不正确的想法,有一天在过斋的时候,鸠摩罗什大师在每位比丘面前摆了针,叫他们把针吃下去。可是谁敢吞针呢?自然是没一个敢吃的。

鸠摩罗什大师就叫下面人把所有的针全都收上来,那是一大把,当着众人的面吞下去。这样一来下面人再不敢说要跟鸠摩罗什大师一样。大师此举意味着你如果能够像我一样敢吞针,就可以跟我一样;你若吞不了针,就不能一样。

想想鸠摩罗什大师作为三贤位菩萨是真实不虚的,我们不能用一般人的价值标准去判断他,因为这哪是我们所能够随便评价的呢?

鸠摩罗什大师临终的时候曾发愿:我所翻译的经典流传后世,弘通永远,今在众人面前“发诚实誓”,若我所翻译的经典没有错谬的话当使焚身之后,舌不燋烂。

所以,鸠摩罗什大师能够到中国——震旦国来传扬大乘经典佛法,对我们的恩德重大。感恩这位菩萨!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
佛教故事文章列表

弘一大师禅修的故事

1942年的10月13日,农历九月初四,一代高僧,南山律宗...

本焕老法师开示

各位法师、各位居士: 今天座上的几位大居士要我来给...

高僧得观音菩萨劝导,精勤修行净土法门

慧日法师,俗姓辛,东莱人(今山东掖县)。唐中宗时(...

来果禅师悟道因缘

来果禅师,法名妙树,号净如,俗姓刘,湖北黄冈人。来...

专访觉光长老:一生出家皆因前世缘

将此身心奉尘刹,是则名为报佛恩这是佛学经典中间的一...

湛山倓虚大师传

自称湛山老人的倓虚法师是中国佛教界盛传的三虚虚云和...

唐代高僧少康大师

诸位有缘,大家吉祥。曾经在浙江有一户周姓的人家,他...

在恭敬中求,从生活里修

天龙寺的梦窗国师担任七朝的帝师,久受朝廷恩典,更受...

乌龟与野狗

有一次,释尊在舍卫国祇园精舍弘法利生。 有一个修行...

眼明心却盲

数年前,我在为佛学班上课时,学生中有一位弱视青年。...

你的债都还了吗

小和尚救回一个轻生者。那人悠悠醒转,对方丈说:谢谢...

梦参老和尚讲述开刀的亲身体验

当我到台湾动手术开刀的时候(一九九六年元月),我发...

【佛教词典】四谛十六行智

【四谛十六行智】 p0458 显扬十六卷二十一页云:论曰:...

【佛教词典】畜生

梵语 tiryac,巴利语 tiracchāna。音译为底栗车。又作...

憍者于自盛事,深生染着醉傲为性

随烦恼二十:憍者,于自盛事,深生染着,醉傲为性。能...

圣严法师《尽心尽力第一》

人的身材有高有矮;人的力量有大有小;人的智慧有深有...

内魔不生 外魔不起

佛陀对于我们的劝诫,有两句非常重要的话──你一旦要...

持诵《地藏经》的功德利益

《地藏经》又称《地藏本愿经》《地藏本行经》,是大乘...

婆提唎迦比丘的快乐

长老婆提唎迦出家之后,精进用功,在夏安居三个月内成...

【推荐】诉苦与抱怨反而会徒增苦恼

我说过,我不是看破红尘来出家的,也不是因为愤世嫉俗...

学佛人要闭是非之嘴,开念佛之口

释迦牟尼佛在《发起菩萨殊胜志乐经》中说,在末法时期...

星云大师:前世来生,干卿底事

有一些人基于对前世的好奇,他追忆探求自己的前世到底...

六斋日持戒清净,获利如佛

过去,佛陀在舍卫国只树给孤独园为比丘们开示:每个月...

机巧反招祸,因果天平最公道

憨山大师说:人从巧计夸伶俐,天自从容定主张;谄曲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