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佛誓断众生贪欲之因缘

2018/12/02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佛誓断众生贪欲之因缘

世间狂逸之甚,莫过于贪欲,因此应当勤断贪欲烦恼。

《大庄严论经》中马鸣菩萨提到,过去我曾经听闻,世尊行菩萨道时,有一世在无佛时代,既无贤人,也没有任何圣人出世。当时有一位国王名叫“光明”,乘坐着经调象师调伏的大象外出游观,在众多随从前后护卫的引导,及歌乐倡妓的舞乐环绕下,来到山中一处险难之处。此时,光明王所乘坐的大象,远远看见一头母象,顿时欲心炽盛,大声哮吼、狂放乱奔、如风吹云,完全不顾任何险阻,一心只想火速奔赴母象所在之处,以致险象环生。

随行在旁的调象师,立即使尽各种锐钩、刀斧砍向大象,都无法令大象停止狂奔的脚步。光明王非常惊怖,命令侍从用尽利钩、刀斧都不能禁止大象疯狂奔走,正如恶弟子不顺从师父一般。

大象急速地狂奔,光明王饱受惊恐,心生苦恼,以为必死无疑,随即说了一偈:

“如见虚空动,迅速捝诸方,皆悉而来聚,普见如轮动,

大地皆回转。其象走遂疾,譬如山急行,诸山如随之,

岩谷涧中河。诸树伤身体,王怖极苦恼,发愿求山神,

使我得安全。钩(登+斤)伤身体,欲盛不觉苦,象走转更疾,

喻如于暴风。棘刺钩(登+斤)身,并被山石伤,头发皆蓬乱,

尘土极坌污,衣服复散解,璎珞及环玔,破落悉堕地。”

此时,大王向身旁的调象师说道:“现在我的性命恐怕不保了。”又说一偈:“汝好勤方便,禁制令使住,我今如在秤,低昂堕死处。”

这时,调象师用尽全身力气,以钩拉、斧砍都无法制伏大象疯狂乱奔。因为知道自己无法调伏狂象,只能不停地叹息,露出惭愧羞耻的表情,泪水盈眶地将面孔避开,不敢和光明王相视,说道:“大王!现在我应该怎么办呢?”接着,说偈道:

“尽力诵象咒,古仙之所说,钩(登+斤)势力尽,都不可禁制。如人欲死时,咒术及妙药,越度必至死,良药所不救。”

此时,骑乘在狂象背上的光明王问:“我们现在落得此等地步,应该如何是好?”调象师向光明王禀告:“大王!眼前没有其他方法,唯有攀住树木了!”光明王一听,立即用手攀住附近的树木,悬于树上,大象立即往前狂奔,追逐母象而去。待大象离去之后,前后引导与随从们才陆续抵达光明王所在处,光明王便慢慢地走回军队。

事后,调象师沿着大象的足迹追逐,经过多日,终于找到大象,把它带回军中,来到光明王面前。光明王瞋怒地说道:“你先前说这头象已经驯服可以骑乘,为何用此狂象来欺骗我?”调象师合掌禀白大王:“这头象真的已经调伏、驯顺。大王,您若不相信,我现在就可以证明这头象确实被驯服的样子,让大王明白。”调象师一边说一边拿着烧烫的热铁丸,放在大象前面,命令大象将热铁丸吞下。

但是,光明王不想听调象师的解释,说道:“你说这头象已经调顺,那为什么还会狂放乱奔?”调象师长跪合掌回答:“大象此种疯狂乱奔,不是臣下所能调教。”光明王问:“究竟是什么样的过患,不是你所能调顺的?”调象师向国王禀白:“象有贪欲的心病,不是我所能调治。大王!这种心病即使用鞭杖捶打,或是以利钩、刀斧都没办法制伏,贪欲害心也是如此。”随即说了偈子:“欲为心毒箭,不知从何生?因何得增广?云何可得灭?”

光明王听闻贪欲不可治疗,又问:“这种贪欲病真的无法可治吗?”调象师回答:“这种贪欲之病,众生一旦染上,只能舍弃,无法可治。”言毕,即说一偈:

“当作诸方便,勤求断欲法,不知其至趣,怀精勤退还。

弃舍五所欲,出家修苦行,为断欲结故,应精勤修道。

或有恣五欲,言道足自断,若干种作行,望得远离欲。

如是等处处,望拔欲根本,欲林难可拔。人天阿修罗,

夜叉鸠槃茶,一切有生类,微细心欲罥,系缚诸众生,

回转有林中,无由能自拔。”

光明王听闻贪欲无法断除,心中更加疑惑,随即以偈问道:“无有能断灭,如此欲怨者,乃无有一人,能灭贪欲耶?人天中乃无,能灭此欲乎?”

调象师回答:“我辗转从他处听闻,唯有佛世尊,是世间人天的导师,具有大慈愍心,视一切众生悉皆如己子。世尊丈六金身,拥有庄严的三十二相好,具自然智,能知贪欲的生起及灭贪欲的因缘,以圆融无碍之心,悲愍一切众生。”

善根深厚的光明王,听闻诸佛大人有如此功德力,立即起身合掌,如尚未开敷的莲华,在大众前发大誓愿:“我将以正法统治、保护国土,并竭力行一切财布施。以此功德,愿我未来必定成佛,断除众生贪欲之患。”

因为什么因缘而说此事?是因众生不知贪欲之害,以及对治之法,因此说此修多罗经。

典故摘自:《大庄严论经·卷第九·五三》

省思:

光明王悲悯众生不明真理,镇日汲汲营营追求财、色、名、食、睡五欲,心中的贪欲犹如烈火炽燃,烧尽清明的智慧、浑浊了心水,看不清真相,正如“狂象无钩,猿猴得树,腾跃踔踯,难可禁制。”因此,当光明王得知唯有佛法,能断众生贪欲之患,立即发大誓愿欲成佛以救拔众生,最终圆成佛道。佛恩浩瀚!愿力不思议!为佛弟子当勤精进,效仿诸佛菩萨精进愿行,认清贪欲乃众苦之源,降伏贪欲热恼,迈向清净、光明的解脱之道!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佛教故事文章列表

学会放弃

曾经读到这样一个故事:大哲学家柏拉图曾带着他的七个...

学会对自己说「够」

汉文帝登基伊始,为考察大臣,明辨贤愚,说:赐你们到...

五蕴炽盛苦来得太厉害

五蕴就是我们的色受想行识五蕴,这五蕴,蕴就是覆盖的...

宽运法师:布施的方法

如何布施 布施时若有受施的人相,便会有拣择,有分别...

爱着心是痛苦的根源

《唯识学》有一个名词叫烦恼障,是说烦恼的活动能障碍...

广置义田的顾正心

广置义田,就是买一些田来做善事,这是在《懿行录》里...

大安法师:死后如何才能把财富带走

按: 很多人在命终的时候都想把今生拥有的一切带到后...

两个人同时布施,为何差别那么大

一切法门,以明心为要,一切行门,以净心为要。 这个是...

修习止观坐禅法要

天台止观有四本:一曰《圆顿止观》,大师于荆州玉泉寺...

百喻经

百喻经卷第一 尊者僧伽斯那撰 萧齐天竺三藏求那毘地译...

【注音版】大佛顶首楞严咒

大佛顶首楞严咒...

楞伽阿跋多罗宝经

楞伽阿跋多罗宝经序 朝议大夫直龙图阁权江淮荆淛等路...

天地就是禅院

小和尚坐在地上哭,满地都是写了字的废。怎么啦?老和...

【佛学漫画】《法华经》故事之衣里宝珠的譬喻

衣里宝珠的譬喻...

勿贪非分之物

过分的贪欲,是很多人不快乐的根源。 没车子时候,想...

费重利轻

有人一生劳碌,和人争夺计较造诸恶业,才得来的钱财,...

【佛教词典】总愿

(术语)诸佛有总愿别愿。如四弘誓愿为总愿。如药师十...

【佛教词典】缘缘

又名所缘缘,即所缘之缘,为四缘之一。...

新加坡人瑞许哲居士辞世 享年113岁

多年来积极从事公益活动的许哲去世了,享年113岁。 和...

病后方知身是苦,壮时多为他人忙

祖师立的规矩,都是提醒我们赶快用工啊!说什么病后方...

具备佛化家庭的八个条件

佛法与世法,本来分不开的。人世间事事物物,随拈一法...

偏执无生之理,轻视往生之事

执著有往生的事相,虽然不了解无生的道理,但老实念佛...

自己跟自己过不去

我们修行人很怕听到障碍这两个字,诸位你的障碍是哪里...

某某师是佛菩萨再来,此话该不该说

问: 常听说某某师是佛菩萨再来,不知有何根据?此话...

慧不贪欲

佛陀在舍卫国的只洹精舍度众时,城中有一大富长者,育...

《佛说观无量寿佛经》中品下生

【经文】 中品下生者,若有善男子,善女人,孝养父母,...

佛教徒如何过合理合法的感情生活

所谓感情,是指男女之间、亲子之间和朋友之间的关系,...

每日至诚拜佛对往生的意义

问: 每日至诚拜佛对往生的意义? 大安法师答: 拜佛是...

面相的好坏与心灵的善恶是相应的

现实生活中,人到中年后,就显现出受性格和品格影响所...

为别人留一条路

一个村庄坐落在沙漠地带,村人赶集必须穿过那片气候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