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负债为牛之宿缘

2020/09/03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负债为牛之宿缘

昔时,佛与千二百五十位常随大比丘弟子及众多菩萨,来到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游化。一日,佛于早晨天亮之时,着衣持钵,入城乞食。当时,有位远方来的人,牵着一头肥盛有力的大牛,卖给了城里的人。城中有人买下牛之后,便打算要宰杀这头牛。因为这头牛非常壮硕有力,牛主人担心牛会突然奔逃,便雇请十多位壮士,一起牵着牛回家,走到了城门,与佛相遇。

牛远远见到佛,心中既悲且喜,便使劲扯断绳索,朝佛奔去,力气之大连牵着它的十几位壮士也没办法制止住。阿难尊者见到此情景,担心牛会触伤佛,便向前想要把牛驱逐到一旁;在旁的众人,都心怀怖惧,唯恐牛会伤害佛。佛知道这头牛过去的宿命因缘,安然以待。

佛告阿难尊者:“让这头牛过来,不要呵斥它!”牛便径直朝佛走去,来到佛前,屈前两脚跪于佛足前,泪水纵横,哭泣说道:“世尊!恳请您发大慈悲,救济我脱离这危险厄难。今天能遇到佛,是我脱离苦厄的时候了。佛出现于世,是为了救拔众生,百千万劫难遭遇。唯愿佛垂慈救拔我,度我脱离苦难!”

佛言:“善哉!甚可哀愍,你因为过去心中迷惑,所以才遭到这样的祸患。”

此时,阿难尊者、天龙、鬼神以及所有在场的大众,无不愕然,甚觉奇怪,不知为何畜生道的牛,竟然自己前来归依佛。阿难尊者于是长跪合掌,向佛请法:“这头牛见到佛,为何自己知道要归敬佛?请您慈悲开示这其中的因缘始末。”

佛说道:“过去久远以前,有一位转轮圣王,统治着四大部洲。这位圣王有一千位王子,并拥有七宝;以正法统治,从不冤枉人民,所以天下太平,人民安宁,五谷丰收。这位转轮圣王又具足四德:其一,他视民如子,人民奉事他犹如对自己父亲一般;其二,对于沙门、修行者以及长者,无不恭敬;其三,健康长寿,未曾患病;其四,四方都宣扬他的仁德,美名遍满十方。

一日,转轮圣王游观四方,正要回宫。见到过去的一位亲友被债主捆绑拘禁在树上,逃离不得,圣王的七宝侍从,便停住不前,圣王觉得奇怪,问为何停止不前?侍从回禀:“见到一位过去的亲眷,因为亏欠五十两金,所以被债主拘禁在树上,无法离开。”

圣王便告诉那位债主:“解开他身上的绳索,放他走,我给你加倍百两金。”这位债主说道:“我又欠了某人百两金,需要偿还,所以不能放他走。”

圣王便告诉他的臣下们:“回到宫中后拿百两金给他。”臣下回答:“好!”于是债主便放此人回家。

之后,这位债主数度到王宫,想要拿这百两金,却都拿不到,因此无法偿还欠他人的百两金。就这样经过了无数劫生死轮回,周旋往来,始终都没有偿还所亏欠的钱,直到今生,这位债主堕为牛身,被卖所得的钱——数千两金,即用来偿还过去所欠的债,而前来归依佛,这都是过去宿世因缘所感。”

佛告诉阿难尊者:“当时的转轮圣王就是我;那位债主就是这头牛。佛是圣王,为他担保要给他百两金偿还所欠之债,最后他却没有拿到,所以他现在前来归依佛,向佛请求救拔,偿还所欠之债”。

佛告诉牛主人:“佛为您行乞化缘,加倍偿还给你。”牛主人不肯,还是想要回这头牛。佛又说:“我秤这头牛有多少斤两重,就给你多少斤金。”牛主人还是不肯。此时帝释天和大梵天都从天上下来,合掌向佛说:“佛不用行乞,他所要的万千亿两金,我们给他。”于是帝释天、大梵天和四天王便铺了两张牛皮,在上面积聚种种金银珍宝,满满地堆在这两张牛皮上,这时牛主人才愿意放牛走。

众人将牛牵到祇洹精舍,走进中门时,牛观见佛的身相与诸圣众的形貌,以及诸菩萨众德行,光光堂堂,犹如星空中的明月,威神遍照,远不可计。心生欢喜,念佛、念法、念僧,因此功德,七日后命终,得生天上为天人。

此天人回忆起过去宿命因缘,以及佛的功德,便来到人间,散花供佛,至诚顶礼佛,以报答佛的恩德。佛为天人开示,天人即发无上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当下证不退转地,得无生法忍,后又回至天上。

典故摘自:《生经·卷第四·佛说负为牛者经第三十九》

省思:

因缘果报是真实不虚之理,一切果报,唯吾自招。所谓有因必有果,若欲灭除苦果,唯有在因地上断恶修善,诸恶莫作,众善奉行,自净其意,否则,“假使百千劫,所作业不亡,因缘会遇时,果报还自受。”焉能不戒慎乎!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佛教故事文章列表

圣严法师《因果法》

接着我们来讲因果,因果是从因缘而来的。从前与后的关...

不小心受伤,是否也属于因果报应

问: 世间的一切都离不开因果的定律,假如说一个人不...

不小心伤害了小动物是否破戒

问: 在清理花园的时候,不小心伤害了小动物,是否破戒...

冤害他人得鲸鱼报

一时,佛在舍卫城。大阿罗汉目犍连以其神通力常去地狱...

业果和定业能不能转?

在《地藏经》第一品里有一个问题,业果能转不能转?定...

为何有时修善反而痛苦会加剧呢

这个地方问题来了,因果是隔代受报的,比方说,有些人...

吃动物的肉,迟早要还的

业障越来越重,智慧就越来越薄,福报就越来越浅。于是...

杀生之业这么可怕,还可不戒吗

一切众生,皆有佛性,皆可成佛,《金刚经》说:是法平...

佛说弥勒大成佛经

如是我闻:一时,佛住摩伽陀国波沙山(孤绝山也)过去诸...

【注音版】楞严经四种决定清净明诲

(印光大师校印本)...

【注音版】佛说出家功德经

佛说出家功德经...

楞严经四种清净明诲

佛告阿难:汝常闻我毗奈耶中,宣说修行三决定义。所谓...

别人好坏是别人的事,不必带到心里来烦恼

清晨,有一位衣著入时的女士上山,入得大殿,四下张望...

难忍能忍的须赖

佛陀住世时,舍卫城中住着一位赤贫如洗的佛弟子,名叫...

徐志摩对婚姻轻率的行为与结果

民国年间的诗人徐志摩(1896-1931),他的恋爱史和婚变...

学会放弃,活得洒脱

一只倒霉的狐狸被猎人用套子套住了一只爪子,它毫不犹...

【佛教词典】萨迦耶见

萨迦耶见者,于五取蕴等随观执我及我所,诸忍欲觉观见...

【佛教词典】普等三昧

指同时普见一切诸佛之三昧。普,普遍之意;等,齐等之...

十念往生者,都是宿世善业强

一切法都是从心想生,临终能够遇善知识,十声往生,这...

平等、无求、无贪

在佛教讲平等,看一切众生平等,一切众生也都是佛,一...

三世因果错综复杂 唯佛与佛方能究竟

请试论之:夫善恶之兴,由其有渐。渐以之极,则有九品...

将挑剔转为善用

在一个小小的同学聚会上,有个漂亮女孩在喋喋不休地诉...

印光大师论念佛人如何对待疾病

生老病死是人的自然规律,疾病是人生八苦之一,念佛人...

圣严法师:缺少忍的工夫

有些修道的人,贪念不多,而且非常精进用功。但是,如...

出家并不只是简单的到寺庙当和尚

出家,是指离开亲人、家庭、事业这样的世俗世界,到寺...

【推荐】依止普贤之德修学的加持力

世尊!我用心闻,分别众生所有知见,若于他方恒沙界外...

哪一宗最好

有一天,法启禅师听到几个小沙弥在讨论佛教宗派的问题...

《观无量寿佛经》第八观:像观

【经文】 佛告阿难,及韦提希,见此事已,次当想佛。所...

黄帝与牧童

《庄子》中有一篇文章,其中一段是叙述黄帝问路的故事...

印光大师为何对女众出家甚是反对

问: 弟子在《印光法师文钞》中读到印祖对女众出家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