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佛教图片】六祖惠能大师画传

2024/03/24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慧能大师51

51、刺史请师开座,肃容礼拜请疑,刺史又问:“念阿弥陀佛能生西方极乐世界是何道理?”师答:“因众生颠倒梦想,才有惑业苦的娑婆世界。假如能遇自性常在,恒行平直,身心清净,内外明澈,极乐世界便在眼前。《净名经》云:“直心是道场,直心是净土。”

慧能大师52

52、刺史又问:“在家的佛教徒持戒参禅的方法?”师偈曰:“心平何劳持戒,行直何用参禅。恩则亲养父母,义则上下相怜,让则尊卑和睦,忍则众恶无喧。若能钻木取火,淤泥定生红莲。”

慧能大师53

53、师复开示曰:“定就如灯,慧就如光。灯是本体,光是作用,定慧一体,这是禅宗的根本。”

慧能大师54

54、师提醒大家:“对一切法不要起执着,而要学习一行三昧,即无论在什么地方,行住坐卧,常行一直心,禅就在于我们日常生活中。”复曰:“心常被事物牵制便是自缚,修定时只呆坐不动,是迷而不悟,不求明心见性,是不可能得道的。”

慧能大师55

55、师又说:“顿悟法门是以无念为宗,无相为体,以无住为本,念念之中不思前境,于一切境界中念念不住,不被束缚。”

慧能大师56

56、《金刚经》云:“应无所住而生其心。心无所住是定,而生其心是慧,禅家的顿悟思想是与金刚经的义理有密切关系。这种新的教学方法,能度一切因缘成熟的利根众生。”

慧能大师57

57、师向大众介绍“自性自度”的方法,更传授大众“自性五分法身香”及“无相忏悔”。“自性自度”就是从自己做起,自己解脱自己。“自性五分法身香”是受持自性五分法身所做的功用。(五分法身是指戒,定,慧,解脱,解脱知见)功用是生起菩提正觉。

慧能大师58

58、师曰:“佛性有如太阳,罪障有如乌云,超越形式的无相忏悔有如劲风吹去蔽日的乌云一样。每个人从心中起忏悔,行忏悔,除去心中的愚迷,骄诳,嫉妒等恶的念头,去恶从善即是忏悔。”

慧能大师59

59、师嘱咐大众:“参访善知识是很重要的,善知识经验对修行有很大的帮助,但最重要的还是要从本心上下功夫,才能悟明心性,入佛知见。”

慧能大师60

60、师说偈,云:“菩提自性本自清净,但用此心,直了成佛,在会善男信女各得开悟,信受奉行。”

慧能大师61

61、六祖惠能禅法,盛行岭南平民阶层,北宗则多弘传于王室贵族。唐朝王室曾召四祖道信,五祖弘忍入京,均未应命,六祖亦不愿接受朝廷供养。因此,称其禅法为:“平民禅”。

慧能大师62

62、禅宗传法自初祖达摩到四祖道信,皆以《楞伽经》印心。至五祖弘忍为应当时学人之机,故改用《金刚经》印心。两部经所说方法虽异,然究其根本则无差别。

慧能大师63

63、僧法达,洪州人,七岁出家,诵《法华经》三千部,谒师礼不投地,师呵其慢,令知悔过。

慧能大师64

64、师为解法华经义,作偈“心迷法华转,心悟转法华。诵经心不明,与义作仇家。”法达蒙启发踊跃欢喜,作偈赞曰:“经诵三千部,曹溪一句亡。”

慧能大师65

65、行思禅师,吉州安城刘氏子,闻曹溪法席盛化,径来参礼。问曰:“当何所务,即不落阶级。”师曰:“汝曾作什么来。”曰:“圣谛亦不为。”师曰:“落何阶级。”曰:“圣谛尚不为,何阶级之有。”师深器之,令思首众。

慧能大师66

66、一日,师谓曰:“汝当分化一方,无令断绝。”思即得法,遂回吉州青原山,弘法绍化,谥号“弘济禅师”。

慧能大师67

67、怀让禅师,金州杜氏子。初谒嵩山安国禅师,安发之曹溪参叩。师曰:“甚处来?”曰:“嵩山。”师曰:“什么物,凭么来。”曰:“说似一物即不中。”师曰:“还可修证否?”曰:“修证即不无,染污即不得。”师曰:“只此不污染,诸佛之所护念。汝既如是,吾亦如是。”

慧能大师68

68、又曰:“西天般若多罗谶,汝足下出一马驹,踏杀天下人,应在汝心,不须速说。”让豁然契会,遂执侍左右一十五载,日臻玄奥。后往南岳,大阐禅宗,敕谥“大慧禅师。”

慧能大师69

69、永嘉玄觉禅师,温州戴氏子,少习经论,通天台,因看维摩经发明心地。偶师北子玄策相访与其剧谈,出言暗合诸祖,策偕其来参六祖,以期印证。

慧能大师70

70、玄觉绕师三匝振锡而立,师责其无礼,玄觉答,生死事大,无常迅速。

慧能大师71

71、师云:“何不体取无生,了无速乎?”。玄觉曰:“法尔如是,体即无生,了本无速。”师云:“如是如是。”玄觉具仪而拜,祖留其一宿,时谓“一宿觉”。

慧能大师72

72、襄阳神会童子来谒,师问见地,答以无住为本,见即是主,师斥其草率。会问和尚:“坐禅见是不见?”师以杖打三下,问:“打汝痛是不痛?”对曰:“亦痛亦不痛。”师云:“吾之所见,常见自心过愆,不见他人是非好恶,是以亦见亦不见。”

慧能大师73

73、又言:“汝言亦痛亦不痛如何?汝若不痛同其木石,若痛则同凡夫,即起恚恨。汝向前见不见是二边,痛不痛是生灭,汝自性且不见,敢尔弄人。”神会即忏悔,服勤给侍,不离左右。

慧能大师74

74、一日,师告众曰:“吾有一物,无头无尾,无名无字,无背无面,诸人还识否?”神会出曰:“是诸佛本源,神会之佛性。”师曰:“问汝道无名无字,汝便唤作本源佛性,汝向去有把茆盖头,也只是个知解宗徒。”师灭后,会入京洛,大弘曹溪顿教,著《显宗记》,盛行于世,是为菏泽禅师。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佛教故事文章列表

105岁「佛门泰斗」谈养生与修心

中国佛教协会名誉会长本焕老和尚,是当今硕果仅存的绝...

【佛学漫画】虽被人笑话,却是自在往生之人

彻迷法师的往生故事...

西行天竺历艰辛,译经传法慰平生

慈恩寺中国佛教法相宗的祖庭,在陕西省西安市和平门外...

在宗门下得了好处的人,那不是学来的

宗门下讲规矩,讲用功,达到悟处。为什么这么说呢?比...

我有神珠一颗

茶陵郁山主有一次乘驴度桥,驴子踏上桥板时忽而失足跌...

要眼珠

云岩禅师正在编织草鞋的时候,洞山禅师从他身边经过,...

天竺高僧善无畏

善无畏,是大唐盛世来自天竺的一个高僧,深受唐玄宗李...

【佛学漫画】一心三藏

虽言有“三”,实则也是直指“一实相”,就是指万法都...

佛说四十二章经

昔汉孝明皇帝夜梦见神人,身体有金色,项有日光,飞在...

【注音版】慈悲道场忏法

慈悲道场忏法卷第一 慈悲道场忏法卷第二 慈悲道场忏法...

【注音版】大乘离文字普光明藏经

大乘离文字普光明藏经...

十小咒注音版

1、如意宝轮王陀罗尼 南(nan)无(mo)佛(fo)驮(tuo)耶(...

只要肯布施,就会有好的果报

《大智度论》里面有个很有意思的故事,是关于一个贫穷...

握得越紧,伤害越大

有一个年轻人,事业和家庭都遇到了麻烦,嫉妒、浮躁、...

北宋高僧死心悟新禅师

好,各位有缘,阿弥陀佛。我们今天的内容稍微久远一点...

一碗馄饨

那天,她跟妈妈又吵架了,一气之下,她转身向外跑去。...

【佛教词典】鸠摩罗伽

(杂语)Kumāraka,又曰鸠摩罗。译曰童子。...

【佛教词典】摩愉伽蓝

【摩愉伽蓝】 p1335 西域记三卷三页云:摩诃伐那伽蓝西...

在生活和职场中要做到口和无诤

生活和职场里难免有不少纷争,但如果能掌握六和敬的口...

红薯的保健与妙用

红薯,又称甘薯、番薯、山芋等。红薯中含有多种人体需...

修净土要不要兼持楞严咒与往生咒

问: 修净土的人要不要兼持《楞严咒》与《往生咒》? ...

要趁身体强壮之时办往生大事

唯有西方极乐世界这个净土,才是究竟脱离轮回的捷径。...

禅宗历代祖师传法偈

释迦牟尼涅槃说无常偈: 诸行无常,是生灭法。生灭灭已...

在妄想上面又加了一层妄想

今天,第二个七又下来两天了。打七期间就是在用功办道...

积小善可成大德,积小成可成大功

世间有许多人虽然满怀壮志的准备着做一番大事业,却不...

明学长老:出家人不能忘记自己的根本

作为出家人,如来家业的荷担者,不管如何适应社会,发...

活着不孝,死了乱叫

古人有云:祭而丰,不如养之薄也。 就是说祭祀无论多么...

大安法师:预知要往生,但为什么没走

问: 有的预知时至要往生,叫来佛友助念,但几次都没...

居士修福的重要性

出家众和在家众,从禅宗的角度来看,在修行开悟这一点...

外在的世界是你内心创造出来的

我们从世俗谛来看,从世俗谛来看,你从什么地方来。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