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一棵芒果树

2011/05/28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对于一位以“觉醒”修行的人来说,并不需要有某些人的很多劝导才能够去观察和了解。举一个佛陀的事例来说:佛陀的前生,是洽诺果门国王,他并不须要去学习很多。他所要的,只是去观察一棵芒果树罢了!

有一天,洽诺果门国王与他的随行大臣们去参观一座花园,坐在象背上,他瞥见一些果实累累,且已成熟了的芒果树。由于当时无法停下,便决定稍后回程时再去享用。然而,他却不知,那些跟在后面的大臣们早已贪婪地摧残了所有的一切。他们用竹竿击落果实,打伤树枝,也使树叶洒了满地。

傍晚时分,回到芒果林的国王,已然想像着芒果的甜美,却忽然发现所有芒果都不见了,全没有了!不仅于此,连树枝和叶片也遭受到猛烈的打击而散了一地。

国王非常失望且沮丧,随后注意到不远处有一棵芒果树,连着树枝和树叶仍都完好无缺,他很想知道,这到底是什么原因?而后他醒悟到:那是因为褂上没有果子啊!如果一棵树没有果实,就不会有人去滋扰,那么它的树叶和树枝也就不会受到伤害了。这个教训,使他一路思索返回皇宫。“当一个国王多么不快乐,多令人烦心且困扰啊!必须不断地去关照所有的子民,而且如果有人企图来攻击,掠夺国土时又该如何呢?”他不能安静地休息,甚至在睡眠中也被梦所惊扰。

在他心里,又再次见到了那棵没有果实的芒果树,以及它丝毫无损的树枝和树叶,“如果我们也变成和那棵芒果树一样,‘我们的树叶’和‘树枝’也同样地不会受到伤害了。”他想到。

在寝宫里,他坐着沉思,由于受到这棵芒果树的启发,他终于决定去出家当一位比丘。他将自己比喻成那棵芒果树,而且推断:如果一个人能不被世俗的种种所羁绊,那他将能得到真正的自由,从忧虑或困扰当中得到解脱,而心就无所烦扰了。经过这样的深思熟虑,他便剃度了。

从此以后,无论他到那里,只要被询及师承,他都会回答说:“一棵芒果树!”他并不需要接受太多的教导,一棵芒果树是他觉醒到“法的导引”的原因,是一种引领向内的教导,因着这样的觉醒,他成了一位少虑、知足、好独处的比丘。放弃了尊贵的地位,他的内心终于得到了平静!

在这个故事里,佛陀是一位不断地以这种方式开展修行的菩萨。我们也要像当哈诺果门国王时的佛陀一样,必须环视我们的周遭,并且好好地观察,因为世间的每一件事物都早已预备好要教导我们了。

即使只以少许直观的智慧,我们也将能透过各种世间法去看清楚。我们将能了解到,在这世间的每件事物,都是一位老师。举个例来说,即使是树和藤都能显示出真实的真理来,依着智慧,是不须去请教任何人,不须去研习什么的。我们只要能从真理学习,便足够去开悟了,就像故事中的哈诺果门国王一样,因为,每样事物都是依循着自然的轨则而行,绝不会与真理相违抗的。

与智慧相关联的是“自我镇定”与“自制”,而这,又能导致进一步的观察到自然的法则。以此,我们终将明白,每件事物存在的终极真理是无常、苦、无我。就以树木为例吧!当我们理解到无常、苦、无我的真实性时,所有生长在地球上的树木都是平等,都是——它们先是有了生命,而后长大、成熟,不断地改变,直到最后的死亡,每一棵树都必然如此。

同样的道理,人和动物在一生中都是出生、成长、改变,直到最后的死亡。而从生到死所发生的诸多变化,正显示了法的轨则。造就是说,一切事物都是无常的,有其老朽和破败的自然特性。

如果我们能有觉醒和正见,能以智慧和正念去学习,我们将会看出,法是真实的。这样,我们将能看到人们不断地在出生、变迁,以至死亡。每一个人都随著生死轮回,也因为如此,在这宇宙间的每一个人都是一体的存在著。因此,如能清清楚楚地看透一个人,就如同看清了世界上所有的人一般。

同样的,每件事物都是法,并不光指我们肉眼所见的事物,也包括了内心所见。一个念头升起,而后变迁、消逝,那是心法,单纯地就是一个法尘的升起和消逝,而造就是心的真实性,总而言之,造就是佛法的圣谛。如果一个人不能以这种方法去看和观察,那他就不能真正的见到!如果一个人能够见到,他将会有智慧去聆听到佛陀所宣说的法。

佛、法、僧存在我们的心中,但我们必须清楚地去了解它。有些人会随口地说:“啊!佛、法、僧在我心中。”然而他们自己的修行却并不如法,或是不适当。因此,若说佛、法、僧会在他们的心中被发现,那是多么不恰当啊!换句话说,这颗心必须先要变成能够了解法的心才行。

将每件事物归回到法,我们会明白,在这世间,真理是存在的!也因此,去实践,去证悟它,对我们来说是可能的。

举个例来说,心法:受、想、行……等等,都是不稳定的,当气忿生起时,它会增盛、变化,最后消失。快乐也是一样,会生起、增盛、变化,终至消失。它们全都是空,它们不是什么真实的东西,包括精神和物质的一切法都是这样!内在,身和心,外在,树木、蔓藤,以及各种事物,都在显现这个不稳定的宇宙法则。

无论是一棵树、 一座山,或是一头动物,都是法,每件事物无一不是法。法在何处?简单地说,不是法就不会存在。法是自然,就是称作真理的,是自然的律法。如果有谁见到自然,谁就见到了法;如果有谁见到法,谁就见到自然,谁见到了自然谁就是了解了法。

因此,当每一个刹那、每一个行为动作,在生命最终极的真实面目下,只是一个无止尽的生死轮回时,诸多的研究、学习又有何用呢?如果在一切的威仪当中(行、住、坐、卧),我们都能有正念和清明的觉醒,那么自我认知便能很快地生起,那便是—了解到法的真理早已存在当下了。

现在,佛陀—真实的佛陀,仍然活着,因为他就是法本身,是真理,而那能使一个人变成佛的真理仍然存在,它并不曾逃避到任何地方去!它产生出了两种佛:一在身,另一在心。

佛陀告诉阿难:“真正的法,唯有通过修行才能证悟!”任谁见到了法,就是见到了佛,谁见到了佛,就是见到了法。为什么这样说呢?从前,并没有佛的存在,直到悉达多·乔达摩证悟了法,成了佛陀。如果我们依着此法来解释,那么他与我们是相同的:如果我们证悟了法,那么我们同样地也会成为佛陀!这就是所谓的“心中之佛”或“心法”了。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
佛教故事文章列表

人生无常,别等发达才来行善

有一位人称陈姨,看到别人学佛做好事,自己也想学学。...

西方极乐世界超越了坏苦

我们这个世间会感觉到坏苦,就是你在快乐的时候它也是...

即使都追求到手了,也不过是如幻梦一场

人们所乐爱及追求的,没有一样能逃离无常的腐蚀。生命...

【推荐】没有生死恳切心,念佛参禅都是搞着玩的

问: 师父,您刚才告诉我们当下一念,我们也知道当下一...

不如意事常八九,可与人言无二三

天下事没有一个必然的,所谓我希望要做到怎样怎样,而...

当修无常想,断尽一切贪爱执着

佛陀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弘化之时,有一次对诸比丘开...

常念「生死无常」

生死事大,无常迅速,这是印光大师警示我们学佛者的佳...

人生难得当精勤

有一个小孩听到佛经上说:盲龟值浮木孔,其事甚难。他...

楞伽阿跋多罗宝经

楞伽阿跋多罗宝经序 朝议大夫直龙图阁权江淮荆淛等路...

【注音版】梵网经菩萨戒本(诵戒专用)

梵网经菩萨戒本(诵戒专用)...

佛说大乘造像功德经

佛说大乘造像功德经卷上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三十三天...

浴佛功德经

如是我闻:一时薄伽梵在王舍城鹫峯山顶,与大苾刍众千...

言归于好

有个人的好友住在另一座城市,虽然相隔三十里,他每年...

商人与龙女的故事

从前,有一个善良的商人,他驱赶着八头牛,到一个很远...

定法与不定法

在佛陀时代,有一个生性倔强的外道,老实巴交地遵照他...

结善缘的重要

从前,有一位老和尚在山上一间寺院,一心一意清苦修行...

【佛教词典】四取

【四取】 取者执取之意。狭义而言,系指执著之烦恼;广...

【佛教词典】尽十方

谓尽十方之法界而无余。又作尽十方界、尽十方世界、全...

有三种钱花得越多就赚得越多

世界上有三种钱非常奥妙,你花得越多,就赚得越多。这...

大安法师:精进念佛后为什么家庭和事业更不顺

问: 原先不怎么精进念佛事事顺利,从今年我每天三万...

牛奶背后的苦难

想象一个生命,打从出生起直到死的那天,被对待像一台...

【推荐】正确的临终关怀,应该要提前做

凡修净业者,当成全人之正念,及预为眷属,示其利害。...

净界法师:禅观与净土(往生篇)

一个人临命终的时候提起佛号,你也提起佛号,他也提起...

人死后焚化遗体的意义所在

一切众生,具有如来智慧德相。但因妄想执著,不能证得...

圣严法师:职场中的进退智慧

在人际关系和个人修养方面,很多人都以为「圆融」是和...

验证修行功夫的三标准

第一步:念起不随 能作到念起不随就能于生死当中做得主...

梁启超谈治学与做人

诸君!问诸君:为什么进学校?我想人人都会众口一词的...

薄地凡夫如何能感通上佛中之王

我们这样染污于三惑的薄地凡夫,怎么能够顿然地感通上...

提前释放出狱的比丘

想一想善导大师,在盛唐之际,最好的时候,他都有那么...

无常不是说着玩的,要正确去面对

好景不常在,好花不常开,七天的时间,转瞬之间就过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