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孔子拜师的启示

2012/05/03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孔子拜师的启示

春秋时期,孔子在鲁国享有极高威望。然而,孔子并没有因国人的极力推崇而骄傲自满,而是更加谦虚谨慎。孔子说:“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所谓能者为师,无分长幼,孔子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从而成就了万世师表的美名。

孔子跟苌弘学过音乐,跟师襄学过瑶琴,还跟老子学过《周礼》。在当时,苌弘、师襄这些人的名声远在孔子之下,孔子却向他们虚心请教,取长补短,真是不耻下问。

难能可贵的是,孔子还向孩童学习,并且拜他为师。《三字经》中说“昔仲尼,师项橐。”这项橐年仅七岁,眉清目秀,非常可爱,是鲁国的一位神童。项橐无师自通,从小就特别善于观察周围的一切,观察自然,观察人物,凡事喜欢问个为什么,具有打破沙锅问到底的钻研精神。

孔子听说东南沿海一带,百姓虽然淳朴,却个个颇有学问,于是决定率领弟子们走出书斋去游学,感受一下当地人的聪明程度,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嘛!孔子赶路时看见路边有个农夫,正在那里锄地,孔子就下来问农夫:“你锄地这么忙,知道锄头每天要抬起来几次啊?”农夫一下子怔住了,其实这个问题也很无聊,农夫哪有闲工夫去统计这些呢。

这时过来一个孩子,就是项橐,他说:“我爸爸年年种地,当然知道锄头每天抬起来多少次了。你只要出门就坐马车,那您一定知道每天马蹄提起来多少次了?”孔子无言以对,被反驳得瞠目结舌。孔子觉得这个孩子真是聪明,决定考考他。于是二人约定,互相出一道题,互为应对,谁赢了谁当老师,而且要行拜师之礼。项橐答应了。孔子就说:“天地人为三才,你可知天有多少星辰,地有多少五谷?”这道题按理是无解的,谁知项橐张口就来:“天高不可丈量,地广不能尺度,一天一夜星辰,一年一茬五谷。”庄稼那时候都是种一茬,要休耕,没有后来的双季稻。孔子十分震惊,他觉得自己挑不出项橐一点毛病。

轮到项橐出题了,他问:“人有多少根眉毛?”这个还真不好回答,孔子只好按照刚才的约定,要拜项橐为师。但项橐突然扑通跳到路边的池塘里,沐浴了一番,因为他说沐浴后方可行大礼。等他折腾完了,孔子设好香案,恭恭敬敬拜项橐为师。孔子赶紧和弟子打道回曲阜,再也不敢到此地游学了,因为一个孩子就让孔子很尴尬,出师不利呢。后人封项橐为“圣公”,因为他是孔子的老师。

神童项橐,估计就像王安石笔下的仲永一样,因为教育没跟上,成年后学问平平,最终泯然众人矣。如果孔子慧眼识才,把项橐带回曲阜悉心培养,说不定也能成为孔门的著名弟子之一。如果毕竟是假设,项橐虽然未成大器,但是孔子拜项橐为师的故事,却成为一段佳话,所谓能者为师、一字之师就是这道理。

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师道尊严,受人敬仰。但是师者也不是万能的,为人师者也需要不断学习,终身学习,如此方不至于误人子弟,这正是我们需要学习孔子的地方。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佛教故事文章列表

初学佛是否只能尊奉一位老师

问: 现在法师众多,初学应该如何选择,是否只尊奉一...

不遇明师总是闲,自作聪明空费力

从前有一个人,在某天夜晚对他的儿子说:明天一早,你...

从龙树菩萨的故事中得到的启示

在佛教的历史上,从印度到中国,对弘扬大乘佛教贡献最...

《无量寿经》十二次翻译带来的启示

《无量寿经》在大乘佛典当中的独特地位,尤其是十二次...

当今邪师的十九种典型表现

依止善知识乃修行之必须,但行者不能盲目随便依止。若...

得遇善师令我们免受沉沦之苦

过去世尊与众多弟子都是靠着双脚,一步一步迈向弘法之...

依法为师

佛陀成道后,一日在优楼频螺聚落的尼连河岸边菩提树下...

善知识的八种相

居士要亲近善知识,居士在学习佛法,其目的无非是要求...

【注音版】佛说无量寿经

(印光大师校印本)...

大方广圆觉修多罗了义经

如是我闻:一时,婆伽婆入于神通大光明藏,三昧正受,...

瑜伽师地论(100卷)

瑜伽师地论卷第一 瑜伽师地论卷第二 瑜伽师地论卷第三...

【注音版】朝时课诵

根据《灵岩山寺专修净土道场念诵仪规》(印光法师鉴定...

自己的一座佛堂

在路上遇到一位陌生人, 自称是我的读者, 他说: 听说林...

坚守自己,不随波逐流

有一位富翁,垂垂老矣。他把儿子叫到跟前,向儿子讲述...

星云大师亲述韦陀菩萨显灵救人的奇迹

星云大师说:我向来不喜欢讲神通,但我相信神迹是有的...

善护口业

一日,佛陀与阿难到王舍城中托钵乞食,结束后走出城门...

【佛教词典】十恩

(名数)一、发心普被恩,如来最初发菩提心,修习胜行...

【佛教词典】檀弘忌

又作前至忌。指死后六七日(第六个七日)之忌辰。[诸...

念《金刚经》,有没有想《金刚经》说什么

人在苦难当中,至诚心容易生起;一旦安逸了,虔敬心也...

昌臻法师:印光大师对念佛人病中发心的开示

[原文] 念佛人有病,当一心待死。若世寿未尽,则能速...

造作的善恶业必由自己承担

如果一个人常常地打妄想,打什么样的妄想,就会产生什...

为富不仁非为贵,见色不乱方为贵

宋朝韩琦任宰相时,买了一个妾姓张,容貌美丽。订立契...

李炳南老居士《助念之意义与规矩》

助念即助对方往生。助念者对往生之道理与方法,必须清...

四十八大愿——(第15愿)寿命修短随意愿

设我得佛,国中天人,寿命无能限量。除其本愿,修短自...

印祖念佛经验之谈

印祖在《一函遍复》中提出了念佛的一个总的原则:不管...

圣严法师:人心是最大污染源

四十多年前,我在上海时,听过一部电影《阿里山风云》...

大安法师:不能往生,最痛苦的是谁

问: 今生不能往生,最痛苦的是谁? 大安法师答: 你...

【推荐】给人生一个更准确的定位

一位外国作家的小说讲了一则故事。有个小镇上来了一个...

如何能得到美满家庭

问: 如何能得到美满家庭? 方海权答: 在《三世因果...

阿弥陀佛十种力的威德

一切诸佛都有十力、四种无畏、十八不共法。对这些佛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