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略说四谛--苦集灭道

界诠法师  2021/05/20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略说四谛--苦集灭道

苦谛

即三界六道之苦报。此苦报包括有情及有情所依处,即有情世间、器世间。苦以逼迫为义。《华严经》云:“苦圣谛,此娑婆世界中,或名罪、或名逼迫、或名变异、或名聚、或名不出离、或名系缚本。”一切有漏色心,常为无常患累之所逼迫,故名为苦。

苦有多种,所谓二苦、三苦、八苦等无量诸苦。

二苦者:有内苦,分身苦与心苦,身苦者,身患诸痛是;心苦者,忧伤嗔怖嫉妒疑等。外苦者,有怨贼虎狼等害,风雨寒热等灾。

三苦:一者苦苦,乖缘逼迫为苦性,苦更增逼迫,即成苦苦。二者坏苦,乐相坏时,能生忧恼。三者行苦,迁流无常,不安稳故。

八苦:一、生苦,生为众苦所逼,余苦所依。二、老苦,增长不宁,灭坏朽败。三、病苦,身之四大不调众病交攻,心之忧切悲哀。四、死苦,老病而寿尽,或恶缘遭难。五、爱别离苦,亲爱乖远离散。六、怨增会苦,怨仇憎恶,本求远离,反而集聚。七、求不得苦,心所爱乐,求之不能得。八、五蕴炽盛苦,此身心盛贮众苦。三界生之果报皆苦,无安乐性,此理真实故名苦谛。

苦谛有四行相,无常相、苦相、空相、无我相。无常相者,无是除遣、非有义,常为不变,无常即生灭变异,迁流无间。苦相者,逼迫义,诸苦相差别。空相者,无常终极。无我相者,诸法无实体性。

略说四谛--苦集灭道

集谛

集以招聚为义。烦恼业能集起三界六道生死之苦故名为集。《俱舍论》云:“云何集谛?谓诸烦恼及烦恼增上所生诸业,俱说名集谛。”《华严经》云:“集圣谛此娑婆世界中,或名系缚、或名灭坏、或名爱著、或名妄念、或名趣入、或名决定、或名网、或名染著。”此集谛,是集起生死苦故。世界人中,不净、苦、无常、无我。可是众生无谛观其实相之明,以非为是,以妄为真。恣贪爱,兴嗔恚,长愚痴,起种种烦恼,造种种业,招感三界六道生死之苦,此理其实,故名谛集。

集谛四种行相,因相、集相、生相、缘相。集谛所有惑业,是引起后有苦果之原因,能引发以后有习气因。如种子还生本果之亲因——因相。集相:集积惑业习气,在有情类中,能为相似种类的平等现起因,使其现行。如人与人相似,牛与牛相似。引其自果故。生相:由业之力量,决定于五趣四生三界九地等之生因。缘相:由业力助缘有各趣有情差别,当来受生亦为现生所作业缘,舍已得自体而取未得自体。

略说四谛--苦集灭道

灭谛

灭是灭尽义,灭尽惑业苦三种杂染法。指涅槃寂灭果。《俱舍论》云:“真如境上,有漏法灭,是灭谛相。”《华严经》云:“此娑婆世界中,或名无诤、或名离尘、或名寂静、或名无相、或名出离、或名安隐。”此灭谛是究竟之真理,亦为佛陀所悟证的无上妙法。诸烦恼业灭故,后世苦果永不相续。此理为佛教最终归处,故名灭谛。

灭谛亦有四种行相,灭相、静相、妙相、离相。灭相:生死业因灭尽无余。静相:在生灭法中,体悟无我。妙相:于诸烦恼苦,究竟离系,净妙无喻。离相:出众过患,永离爱等染业,安住解脱。

略说四谛--苦集灭道

道谛

道是能通义,证涅槃之正道。此道能通往涅槃城故。《俱舍论》云:“云何道谛,谓由此道故,知苦断集,证灭修道,是略说道谛相。”《华严经》云:“道圣谛,此娑婆世界中,或名静寂、或名导引、或名通达、或名能度脱、或名简择义、或名断相续。”

道有资粮道、加行道、见道、修道、究竟道。资粮道,即发起希求解脱的善法欲,具足戒行,守护根门,为解脱之远因。加行道,即已积资粮道,为证道故加功用行。见道,由无分别智最初照见诸法真理。修道,依三十七道品,数数修习。究竟道,第四果无学道,离诸系缚,出三界。此究竟道,非是佛之无上究竟。

《胜鬘经》云:“阿罗汉、辟支佛,最后身菩萨为无明住地之所覆障。所证不究竟,名有过解脱,非离一切过解脱;名有余清净,非一切清净;成就有余功德,非一切功德;……得少分涅槃,名向涅槃界。”

四谛为世间、出世间、生死、涅槃的因果。苦为迷果——示相,集为迷因——追源,此二为世间生死流转的因果;灭为悟果,道为悟因,此二为出世间还灭的因果。

四谛的因果次第

四谛是世间出世间,即生死涅槃之因果。苦集二谛,是世间因果,杂染因果,流转因果。苦谛是迷之结果,集谛是迷之原因。灭道二谛,是出世间因果,清净因果,还灭因果。灭谛是悟之结果,道谛是悟之原因。为何如此次第?因为,在观理修行时,先观察世间之真相,如人生之无常苦空无我,即一切有漏果皆苦。其次探究招感生死苦报之原因。即是了知灭苦,必须灭因,所以先说苦谛,后说集谛。灭道二谛亦然,示灭生死因果的解脱涅槃之快乐,令生起求证之仰慕心。希求无烦恼之扰乱,无生死之患累的究竟果报,因而寻求解脱之正道。所以先说灭谛,后说道谛。故四谛是依观理修行的因果次第而说的。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
佛教知识文章列表
界诠法师文章列表

星云大师《从佛教各宗各派说到各种修持的方法》

各位法师、各位护法居士: 今天各位到这里来听佛法,...

【佛学漫画】四大菩萨之地藏菩萨

四大菩萨之地藏菩萨...

佛家上香的仪轨

供香及礼诵持念等种种法门,其妙要在于诚敬二字。供佛...

中国佛教的十大宗

佛法在印度古代时,小乘有各种部执,大乘虽亦分空、有...

提倡环保--远离有毒香烛

可怕的现状 我们每到寺院等宗教场所,都会看到袅绕的烟...

佛学常见辞汇(五画)

【去执】 去掉对一切事物、理论、思想以及意见等的固...

什么是世间上最苦的事

佛陀于舍卫国时,一天,有四位比丘于树下讨论:什么是...

圣严法师《何谓修行》

修行就是彻底改变自己的习气, 让自己做一个有理性、...

阿閦佛国经

阿閦佛国经卷上 发意受慧品第一 闻如是:一时佛在罗阅...

【注音版】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

(印光大师校印本)...

大乘大集地藏十轮经

大乘大集地藏十轮经卷第一 序品第一 如是我闻:一时,...

大乘起信论

大乘起信论序 扬州僧智恺作 夫起信论者,乃是至极大乘...

佛教的十法界观

法界,是世界的别称;所不同的世界是有限的称呼,法界...

四谛

1、苦谛。 苦是受逼迫苦恼之意,主要指三界生死轮回的...

寺院有哪些「职位」?「人事变动」分哪些程序

佛教寺院,尤其是大丛林,都有一套严格的规章制度。寺...

四大菩萨的表法意义

大乘佛法的修学次第,是以四大菩萨做代表:第一位是九...

【佛教词典】梦虎

(譬喻)梦中之虎,以譬虚事。慧命法师详玄赋曰:保一...

【佛教词典】无知

【无知】 p1043 瑜伽八十四卷二十页云:无知者:于不现...

彻悟大师念佛偈

(一) 一声佛号一声心, 须信心深佛更深, 梦眼未开情...

心中留一个信念,并为之去追求

从前,一个老盲人带着一个同样双目失明的小徒弟,以拉...

专心无杂的摩陀大师

传说,过去安徽省有座山,叫「摩陀山」,这座山名字的...

北宋高僧元照律师

人世间常有一句俗话:叫有多少钱,过什么样的日子。其...

印光大师开示持戒与念佛

一、持戒与念佛的关系 1、三学为学佛修净之根本 戒、定...

圣严法师《感谢抱怨的人》

无论是在家庭里或是在工作场合中,我们常常都会听到抱...

苦尽甘来成正果

母亲陈玉英(10262014),法名觉玉,临洮县八里铺镇下...

学会放弃

曾经读到这样一个故事:大哲学家柏拉图曾带着他的七个...

终日在妄之性灵,即终日恒真之性灵

性灵不可以有无求,断常取。由无始妄认四大为自身相,...

戒律是自由而不是束缚

很多人很害怕受戒,认为我学佛可以,信佛可以,但是你...

愤怒让全身「中毒」8招灭怒火

乘车时遭遇交通堵塞,不知何时才能通过下一个路口;孩...

念佛工夫,只贵真实信心

示法源 念佛工夫,只贵真实信心。第一要信我是未成之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