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业」的含义

2012/01/21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古印度语称为竭摩,梵语(Karma),巴利文(Kamma),中文翻译为“业”。业有三种含义:一者、造作;二者、行动;三者、做事。在佛陀未出世之前的古印度,人们对业的解释为“做事情”。他们认为因为有欲,故有种种的欲向与欲望,我们的意念就有意志与方向,因为有欲向就会造业,有业故有果报。佛教用语中的“业”特别有“造作”之意。我们起心动念,对于外境与烦恼,起种种心去做种种行为。行为可分为身,口,意:用身体去做,用口去讲或心里在想,这些都是行动,称为造作,也称为业。这样的一个造作过程,就会招感到将来的果报,从果报来看它的原因,就有所谓业的因;从业的因到业的果报,就有所为的业力,既是说由业力与外缘配合形成果报,就是所谓的业力。

1、业因:我们再造作时,所做的行为,以及所做的事,称为业因。然而真正的业因是烦恼,如果没有它,我们就不会造作,故烦恼才是造作(业)的真正之因。

2、业力:我们造作的行为会形成一股力量,将来使我们承受各种果报。比如说我们骂人一分钟,这一行为(业因)一分钟后就已消失,但他有力量存在着,到将来有因缘时,它就形成果报,此称为业力。业力本身没有控制者,没有主宰者,是行为本身形成的力量。比如说天下雨,大地自然被它淋湿,它有一股令草木旺盛的力量存在着;我们造作各种行为之后,自然会形成一股力量,将来我们就得要承受各种果报,此为自然界的现象。

3、业果:既是业报。我们过去造业,因缘成熟,就形成果报,称为业报。有了业因,就形成业力,但未必既有果报,因为业力形成果报,要依赖外在的因缘来引发,所谓因缘成熟,既是业力(一般人所说的业因)与众缘配合,而形成果报的;如果没有众缘,就不可能形成果报。故经中常说:“若经千百劫,所作业不亡,因缘会聚时,果报还自受。”这是佛教中一个很着名的偈语,它的意思是:我们所做的行为(业因),形成了业力,它需要众缘来引发,才会形成果报。如果业因没有形成果报,它的势力可延续到千百劫之久,等到因缘会遇成熟时,我们必定要承受那个果报。老湿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佛教知识文章列表

随众生心,应所知量,循业发现

我们来看看现在的人生。你看看这个世间上,虚空的相越...

地藏菩萨转你的业,那因果还要还吗

人的寿命是无常的。人有病,病是死的因,有病不一定是...

往生的人要先把生死业力沉淀下来

当我们面对过去的业力时,诸位!你就不能用业感缘起了...

神通抵不过业力

唐朝代宗大历年间,有一位隐士叫李源,原先是位贵族子...

业是怎么来的?造完后又跑哪里去

我们讲因果同时,借缘显现。从因果转变的角度,佛教是...

怎样忏悔才能消除自己的业力

问: 数年前我因车祸伤身,现在行走还是不便,我虽已...

杀生偷盗及邪淫,会导致哪些共业

等流果是约着个人的个别的业力。增上果是大众的共业,...

临终面临死亡时,会出现的两种情况

一个人面临死亡的时候,他两种情况会出现:第一种情况...

净土五经日诵集要(净宗早晚课)

序 诸佛如来出兴于世,唯欲众生开示悟入佛之知见。净...

【注音版】佛说四十二章经

(龙藏本)...

佛说观无量寿佛经

御製无量寿佛赞  西方极乐世界尊,  无量寿佛世希...

【注音版】千手千眼观世音菩萨广大圆满无碍大悲心陀罗尼经

千手千眼观世音菩萨广大圆满无碍大悲心陀罗尼经...

佛门敲钟的含义

佛门、佛事,钟用于祈寿、感化、超度众生。在一口佛钟...

「三藏」究竟是什么意思呢

即便对佛教并不了解的人,也知道古典名著《西游记》中...

苏东坡与水陆法会的因缘

苏轼与水陆法会缘分甚深,水陆仪文中许多辞藻和韵律俱...

「佛」字的三种涵义

佛字是佛陀的简称,是Buddha的音译(如果用今天的汉语...

【佛教词典】所亲昵

【所亲昵】 p0737   瑜伽八十四卷十六页云:所亲昵者...

【佛教词典】四不定下上相缘

【四不定下上相缘】 p0459 成唯识论七卷四页云:有义,...

远渡重洋西行求法,舍身​为人师徒双亡

自古以来,中土高僧西行求法前赴后继、舍生忘死,最终...

受持斋法,长养福德智慧

斋,意为长净,长养善法,清净梵行的意思,佛弟子应尽...

早一点认命,才可能早一点上路

我们讲到十二因缘,佛教的生命观,它是建立一个无量生...

要想修行,必须先清净你的心

大家天天念《金刚经》,你体会到佛怎么样来善护念、善...

念佛是除业障最好的方法

净土法门本来就是大乘佛法,所以这个往生善知识,他就...

憨山大师《观音赞》

大悲观音像赞 我闻大士本无住。但在众生心想中。众生既...

佛弟子应如何看待儒道的思想

问: 弟子熏习道德教育多年,今方闻正宗佛教一年,倍...

必须下很大功夫来面对每一个起伏的心念

我们在学院里面,乃至于在修道路程上,往往会迷失方向...

大乘佛法为何是升恩斗怨的解药

问: 为什么说大乘佛法是升恩斗怨的解药? 明贤法师答...

暂时停下匆忙的脚步

释迦牟尼在尚未成佛之前,经历许多的修练,因而获得极...

大安法师:如何恒顺众生

我们为什么要恒顺众生?是由于众生跟我们同体,我们要...

如何才是开悟

一、无心可安即可开悟 有一个相当著名的公案: 禅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