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中阿含经卷第四十五

繁体字  大/小字体  选护眼色

中阿含经卷第四十五

东晋罽宾三藏瞿昙僧伽提婆译

心品第三(有十经)(第四分别诵)

 心、浮、受法二  行禅、说、猎师
 五枝财物主  瞿昙弥、多界

(一七二)中阿含心品心经第一

我闻如是:

一时,佛游舍卫国,在胜林给孤独园。

尔时,有一比丘独安靖处宴坐思惟,心作是念:「谁将世间去?谁为染着?谁起自在?」彼时,比丘则于晡时从宴坐起,往诣佛所,稽首礼足,却坐一面,白曰:「世尊!我今独安靖处宴坐思惟,心作是念:『谁将世间去?谁为染着?谁起自在?』」

世尊闻已,叹曰:「善哉!善哉!比丘!谓有贤道而有贤观,极妙辩才,有善思惟。『谁将世间去?谁为染着?谁起自在?』比丘!所问为如是耶?」

比丘答曰:「如是。世尊!」

世尊告曰:「比丘!心将世间去,心为染着,心起自在。比丘!彼将世间去,彼为染着,彼起自在。比丘!多闻圣弟子非心将去,非心染着,非心自在。比丘!多闻圣弟子不随心自在,而心随多闻圣弟子。」

比丘白曰:「善哉!善哉!唯然。世尊!」彼时,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问曰:「世尊!多闻比丘,说多闻比丘。世尊!云何多闻比丘?云何施设多闻比丘?」

世尊闻已,叹曰:「善哉!善哉!比丘!谓有贤道而有贤观,极妙辩才,有善思惟。『世尊!多闻比丘,说多闻比丘。世尊!云何多闻比丘?云何施设多闻比丘?』比丘!所问为如是耶?」

比丘答曰:「如是。世尊!」

世尊告曰:「比丘!我所说甚多,谓正经、歌咏、记说、偈他、因缘、撰录、本起、此说、生处、广解、未曾有法及说义。比丘!若有族姓子,我所说四句偈,知义知法,趣法向法,趣顺梵行。比丘!说多闻比丘无复过是。比丘!如是多闻比丘,如来如是施设多闻比丘。」

比丘白曰:「善哉!善哉!唯然。世尊!」彼时,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问曰:「世尊!多闻比丘明达智慧,说多闻比丘明达智慧。世尊!云何多闻比丘明达智慧?云何施设多闻比丘明达智慧?」

世尊闻已,叹曰:「善哉!善哉!比丘!谓有贤道而有贤观,极妙辩才,有善思惟。『世尊!多闻比丘明达智慧,说多闻比丘明达智慧。世尊!云何多闻比丘明达智慧?云何施设多闻比丘明达智慧?』比丘!所问为如是耶?」

比丘答曰:「如是。世尊!」

世尊告曰:「比丘!若比丘闻此苦,复以慧正见苦如真者,闻苦习、苦灭、苦灭道,复以慧正见苦灭道如真者,比丘!如是多闻比丘明达智慧,如来如是施设多闻比丘明达智慧。」

比丘白曰:「善哉!善哉!唯然。世尊!」彼时,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问曰:「世尊!聪明比丘黠慧广慧,说聪明比丘黠慧广慧。世尊!云何聪明比丘黠慧广慧?云何施设聪明比丘黠慧广慧?」

世尊闻已,叹曰:「善哉!善哉!比丘,谓有贤道而有贤观,极妙辩才,有善思惟。『世尊!云何聪明比丘黠慧广慧?云何施设聪明比丘黠慧广慧?』比丘!所问为如是耶?」

比丘答曰:「如是。世尊!」

世尊告曰:「若比丘不念自害,不念害他,亦不念俱害,比丘但念自饶益及饶益他,饶益多人,愍伤世间,为天、为人求义及饶益,求安隐快乐。比丘!如是聪明比丘黠慧广慧,如是如来施设聪明比丘黠慧广慧。」

比丘白曰:「善哉!善哉!唯然。世尊!」

彼时,比丘闻佛所说,善受善持,善诵习已,即从坐起,稽首佛足,绕三匝而还。

彼时,比丘闻世尊教,在远离独住,心无放逸,修行精勤。彼在远离独住,心无放逸,修行精勤已,族姓子所为,剃除须发,着袈裟衣,至信、捨家、无家、学道者,唯无上梵行讫,于现法中自知自觉,自作证成就游,生已尽,梵行已立,所作已办,不更受有,知如真。彼尊者知法已,乃至得阿罗诃。

佛说如是。彼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心经第一竟(千五十四字)

(一七三)中阿含心品浮弥经第二(第四分别诵)

我闻如是:

一时,佛游王舍城,在竹林迦兰哆园。

尔时,尊者浮弥,亦在王舍城无事禅室中。于是,尊者浮弥过夜平旦,着衣持鉢,欲入王舍城而行乞食,尊者浮弥复作是念:「且置入王舍城乞食,我宁可往至王子耆婆先那童子家。」于是,尊者浮弥便往至王子耆婆先那童子家。

王子耆婆先那童子遥见尊者浮弥来,即从座起,偏袒着衣,叉手向尊者浮弥,作如是说:「善来,尊者浮弥!尊者浮弥久不来此,可坐此床。」尊者浮弥即便就坐。

王子耆婆先那童子稽首尊者浮弥足,却坐一面,白曰:「尊者浮弥!我欲有所问,听我问耶?」

尊者浮弥答曰:「王童子!欲问便问,我闻已当思。」

王童子便问尊者浮弥:「或有沙门梵志来诣我所,而语我曰:『王童子!有人作愿行正梵行,彼必得果,或无愿,或愿无愿,或非有愿非无愿行正梵行,彼必得果。』尊者浮弥!尊师何意、云何说?」

尊者浮弥告曰:「王童子!我不面从世尊闻,亦不从诸梵行闻。王童子!世尊或如是说:『或有人作愿行正梵行,彼必得果,或无愿,或愿无愿,或非有愿非无愿行正梵行,彼必得果。』」

王童子白曰:「若尊者浮弥尊师如是意、如是说者,此于世间,天及魔、梵、沙门、梵志,从人至天,最在其上。尊者浮弥!可在此食。」尊者浮弥默然而受。王童子知尊者浮弥默然受已,即从坐起,自行澡水,以极美净妙种种丰饶食噉含消,自手酙酌,令得饱满,食讫收器,行澡水已,取一小床别坐听法。尊者浮弥为彼说法,劝发渴仰,成就欢喜,无量方便为彼说法,劝发渴仰。成就欢喜已,从坐起去,往诣佛所,稽首佛足,却坐一面,与王童子所共论者尽向佛说。

世尊闻已,告曰:「浮弥!何意不为王童子说四喻耶?」

尊者浮弥问曰:「世尊!何谓四喻?」

世尊答曰:「浮弥!若有沙门、梵志,邪见、邪见定,彼作愿行行邪梵行,必不得果,无愿、愿无愿、非有愿非无愿行邪梵行,必不得果。所以者何?以邪求果,谓无道也。浮弥!犹如有人欲得乳者而[(壳-一)/牛]牛角,必不得乳,无愿、愿无愿、非有愿非无愿人欲得乳而[(壳-一)/牛]牛角,必不得乳。所以者何?以邪求乳,谓[(壳-一)/牛]牛角也。如是,浮弥!若有沙门、梵志,邪见、邪见定,彼作愿行行邪梵行,必不得果,无愿、愿无愿、非有愿非无愿行邪梵行,必不得果。所以者何?以邪求果,谓无道也。

「浮弥!若有沙门、梵志,正见、正见定,彼作愿行行正梵行,彼必得果,无愿、愿无愿、非有愿非无愿行正梵行,彼必得果。所以者何?以正求果,谓有道也。浮弥!犹如有人欲得乳者,饱饮饲牛而[(壳-一)/牛]牛乳,彼必得乳,无愿、愿无愿、非有愿非无愿人欲得乳,饱饮饲牛而[(壳-一)/牛]牛乳,彼必得乳。所以者何?以正求乳,谓[(壳-一)/牛]牛乳也。如是,浮弥!若有沙门、梵志,正见、正见定,彼作愿行行正梵行,彼必得果,无愿、愿无愿、非有愿非无愿行正梵行,彼必得果。所以者何?以正求果,谓有道也。

「浮弥!若有沙门、梵志,邪见、邪见定,彼作愿行行邪梵行,必不得果,无愿、愿无愿、非有愿非无愿行邪梵行,必不得果。所以者何?以邪求果,谓无道也。浮弥!犹如有人欲得酥者,以器盛水,以抨抨之,必不得酥,无愿、愿无愿、非有愿非无愿人欲得酥,以器盛水,以抨抨之,必不得酥。所以者何?以邪求酥,谓抨水也。如是,浮弥!若有沙门、梵志,邪见、邪见定,彼作愿行行邪梵行,必不得果,无愿、愿无愿、非有愿非无愿行邪梵行,必不得果。所以者何?以邪求果,谓无道也。

「浮弥!若有沙门、梵志,正见、正见定,彼作愿行行正梵行,彼必得果,无愿、愿无愿、非有愿非无愿行正梵行,彼必得果。所以者何?以正求果,谓有道也。浮弥!犹如有人欲得酥者,以器盛酪,以抨抨之,彼必得酥,无愿、愿无愿、非有愿非无愿人欲得酥,以器盛酪,以抨抨之,彼必得酥。所以者何?以正求酥,谓抨酪也。如是,浮弥!若有沙门、梵志,正见、正见定,彼作愿行行正梵行,彼必得果,无愿、愿无愿、非有愿非无愿行正梵行,彼必得果。所以者何?以正求果,谓有道也。

「浮弥!若有沙门、梵志,邪见、邪见定,彼作愿行行邪梵行,必不得果,无愿、愿无愿、非有愿非无愿行邪梵行,必不得果。所以者何?以邪求果,谓无道也。浮弥!犹如有人欲得油者,以笮具盛沙,以冷水渍而取压之,必不得油,无愿、愿无愿、非有愿非无愿人欲得油,以笮具盛沙,以冷水渍而取压之,必不得油。所以者何?以邪求油,谓压沙也。如是,浮弥!若有沙门、梵志,邪见、邪见定,彼作愿行行邪梵行,必不得果,无愿、愿无愿、非有愿非无愿行邪梵行,必不得果。所以者何?以邪求果,谓无道也。

「浮弥!若有沙门、梵志,正见、正见定,彼作愿行行正梵行,彼必得果,无愿、愿无愿、非有愿非无愿行正梵行,彼必得果。所以者何?以正求果,谓有道也。犹如有人欲得油者,以笮具盛麻子,以煖汤渍而取压之,彼必得油,无愿、愿无愿、非有愿非无愿人欲得油,以笮具盛麻子,以煖汤渍而取压之,彼必得油。所以者何?以正求油,谓压麻子也。如是,浮弥!若有沙门、梵志正见、正见定,彼作愿行行正梵行,彼必得果,无愿、愿无愿、非有愿非无愿行正梵行,彼必得果。所以者何?以正求果,谓有道也。

「浮弥!若有沙门、梵志,邪见、邪见定,彼作愿行行邪梵行,必不得果,无愿、愿无愿、非有愿非无愿行邪梵行,必不得果。所以者何?以邪求果,谓无道也。浮弥!犹如有人欲得火者,以湿木作火母,以湿鑽鑽,必不得火,无愿、愿无愿、非有愿非无愿人欲得火,以湿木作火母,以湿鑽鑽,必不得火。所以者何?以邪求火,谓鑽湿木也。如是,浮弥!若有沙门、梵志,邪见、邪见定,彼作愿行行邪梵行,必不得果,无愿、愿无愿、非有愿非无愿行邪梵行,必不得果。所以者何?以邪求果,谓无道也。

「浮弥!若有沙门、梵志,正见、正见定,彼作愿行行正梵行,彼必得果,无愿、愿无愿、非有愿非无愿行正梵行,彼必得果。所以者何?以正求果,谓有道也。浮弥!犹如有人欲得火者,以燥木作火母,以燥鑽鑽,彼必得火,无愿、愿无愿、非有愿非无愿人欲得火,以燥木作火母,以燥鑽鑽,彼必得火。所以者何?以正求火,谓鑽燥木也。如是,浮弥!若有沙门、梵志正见、正见定,彼作愿行行正梵行,彼必得果,无愿、愿无愿、非有愿非无愿行正梵行,彼必得果。所以者何?以正求果,谓有道也。

「浮弥!若汝为王童子说此四喻者,王童子闻已必大欢喜,供养于汝,尽其形寿,谓衣被、饮食、卧具、汤药及余种种诸生活具。」

尊者浮弥白曰:「世尊!我本未曾闻此四喻,何由得说?唯今始从世尊闻之。」

佛说如是。尊者浮弥及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浮弥经第二竟(二千八十三字)

(一七四)中阿含心品受法经第三(第四分别诵)

我闻如是:

一时,佛游舍卫国,在胜林给孤独园。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世间真实有四种受法。云何为四?或有受法现乐、当来受苦报,或有受法现苦、当来受乐报,或有受法现苦、当来亦受苦报,或有受法现乐、当来亦受乐报。

「云何受法现乐、当来受苦报?或有沙门、梵志,快庄严女共相娱乐,作如是说:『此沙门、梵志于欲见当来有何恐怖,有何灾患,而断于欲,施设断欲?此快庄严于女身体乐更乐触。』彼与此女共相娱乐,于中游戏,彼受此法,成具足已,身坏命终,趣至恶处,生地狱中,方作是念:『彼沙门、梵志于欲见此当来恐怖,见此灾患故,断于欲,施设断欲。我等因欲、诤欲、缘欲故,受如是极苦、甚重苦也。』

「犹春后月,日中极热,有葛藤子,曰炙圯迸,堕一娑罗树下。彼时,娑罗树神因此故而生恐怖,于是,彼树神若边傍种子村神、村百穀药木有亲亲朋友树神,于种子见当来有恐怖、有灾患故,便往至彼树神所,而慰劳曰:『树神勿怖!树神勿怖!今此种子或为鹿食,或孔雀食,或风吹去,或村火烧,或野火烧,或败坏不成种子。如是,树神!汝得安隐。若此种子非为鹿食,非孔雀食,非风吹去,非村火烧,非野火烧,亦非败坏不成种子,此种子不缺不穿,亦不剖坼,不为风、雨、日所中伤,得大雨渍,便速生也。』

「彼树神而作是念:『以何等故?彼边傍种子村神、村百穀药木亲亲朋友树神,于种子见当来有何恐怖?有何灾患?而来慰劳我言:「树神勿怖!树神勿怖!树神!此种子或为鹿食,或孔雀食,或风吹去,或村火烧,或野火烧,或败坏不成种子。如是,树神!汝得安隐。若此种子非为鹿食,非孔雀食,非风吹去,非村火烧,非野火烧,亦非败坏不成种子,此种子不缺不穿,亦不剖坼,不为风、雨、日所中伤,得大雨渍,便速生也。」』成茎枝叶柔软成节,触体喜悦,此茎枝叶柔软成节,触体喜悦,乐更乐触。此缘树成大枝节叶,缠裹彼树,覆盖在上。覆盖在上已,彼树神方作是念:『彼边傍种子村神、村百穀药木亲亲朋友树神,于种子见此当来恐怖,见此灾患故,而来慰劳我言:「树神勿怖!树神勿怖!此种子或为鹿食,或孔雀食,或风吹去,或村火烧,或野火烧,或败坏不成种子。如是,树神!汝得安隐。若此种子非为鹿食,非孔雀食,非风吹去,非村火烧,非野火烧,亦非败坏不成种子,此种子不缺不穿,亦不剖坼,不为风、雨、日所中伤,得大雨渍,便速生也。」我因种子、缘种子故,受此极苦甚重苦也。』

「如是,或有沙门、梵志,快庄严女共相娱乐,作如是说:『此沙门、梵志于欲见当来有何恐怖,有何灾患,而断于欲,施设断欲?此快庄严于女身体乐更乐触。』彼与此女共相娱乐,于中游戏,彼受此法,成具足已,身坏命终,趣至恶处,生地狱中,方作是念:『彼沙门、梵志于欲见此当来恐怖,见此灾患故,断于欲,施设断欲。我等因欲、诤欲、缘欲故,受如是极苦甚重苦也。』是谓受法现乐、当来受苦报。

「云何受法现苦、当来受乐报?或有一自然重浊欲、重浊恚、重浊痴,彼数随欲心,受苦忧慼,数随恚心、痴心,受苦忧慼。彼以苦以忧,尽其形寿,修行梵行,乃至啼泣堕泪,彼受此法,成具足已,身坏命终,必昇善处,生于天中,是谓受法现苦、当来受乐报。

「云何受法现苦、当来亦受苦报?或有沙门、梵志裸形无衣,或以手为衣,或以叶为衣,或以珠为衣,或不以瓶取水,或不以櫆取水,不食刀杖劫抄之食,不食欺妄食,不自往,不遣信,不来尊,不善尊、不住尊。若有二人食,不在中食,不怀妊家食,不畜狗家食,家有粪蝇飞来而不食,不噉鱼,不食肉,不饮酒,不饮恶水,或都不饮,学无饮行。或噉一口,以一口为足,或二、三、四,乃至七口,以七口为足。或食一得,以一得为足,或二、三、四,乃至七得,以七得为足。或日一食,以一食为足,或二、三、四、五、六、七日、半月、一月一食,以一食为足。或食菜茹,或食稗子,或食[楑-天+示]米,或食杂[麸-夫+黄],或食头头逻食,或食麁食。或至无事处,依于无事,或食根,或食果,或食自落果。或持连合衣,或持毛衣,或持头舍衣,或持毛头舍衣,或持全皮,或持穿皮,或持全穿皮。或持散发,或持编发,或持散编发,或有剃发,或有剃须,或剃须发,或有拔发,或有拔须,或拔须发。或住立断坐,或修蹲行,或有卧刺,以刺为床,或有卧草,以草为床。或有事水,昼夜手抒。或有事火,竟昔燃之。或事日、月、尊祐大德,叉手向彼。如此之比,受无量苦,学烦热行,彼受此法,成具足已,身坏命终,必至恶处,生地狱中,是谓受法现苦、当来亦受苦报。

「云何受法现乐、当来亦受乐报?或有一自然不重浊欲、不重浊恚、不重浊痴,彼不数随欲心,受苦忧慼,不数随恚心、痴心,受苦忧慼,彼以乐以喜,尽其形寿,修行梵行,乃至欢悦心。彼受此法,成具足已,五下分结尽,化生于彼而般涅槃,得不退法,不还此世。是谓受法现乐、当来亦受乐报。世间真实有是四种受法者,因此故说。」

佛说如是。彼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受法经第三竟(一千五百八十三字)

(一七五)中阿含心品受法经第四(第四分别诵)

我闻如是:

一时,佛游拘楼瘦剑磨瑟昙拘楼都邑。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此世间如是欲、如是望、如是爱、如是乐、如是意,令不喜、不爱、不可法灭,喜、爱、可法生。彼如是欲、如是望、如是爱、如是乐、如是意,然不喜、不爱、不可法生,喜、爱、可法灭,此是痴法。我法甚深,难见、难觉、难达。如是我法甚深,难见、难觉、难达,不喜、不爱、不可法灭,喜、爱、可法生,是不痴法。

「世间真实有四种受法。云何为四?或有受法现乐、当来受苦报,或有受法现苦、当来受乐报,或有受法现苦、当来亦受苦报,或有受法现乐、当来亦受乐报。

「云何受法现乐、当来受苦报?或有一自乐自喜杀生,因杀生,生乐生喜,彼自乐自喜不与取、邪淫、妄言乃至邪见,因邪见,生乐生喜。如是身乐、心乐,不善从、不善生,不趣智、不趣觉、不趣涅槃,是谓受法现乐、当来受苦报。

「云何受法现苦、当来受乐报?或有一自苦自忧断杀,因断杀,生苦生忧,彼自苦自忧断不与取、邪淫、妄言乃至断邪见,因断邪见,生苦生忧。如是身苦、心苦,善从、善生,趣智、趣觉、趣于涅槃,是谓受法现苦、当来受乐报。

「云何受法现苦、当来亦受苦报?或有一自苦自忧杀生,因杀生,生苦生忧,彼自苦自忧不与取、邪淫、妄言乃至邪见,因邪见生苦、生忧。如是身苦、心苦,不善从、不善生,不趣智、不趣觉、不趣涅槃,是谓受法现苦、当来亦受苦报。

「云何受法现乐、当来亦受乐报?或有一自乐自喜断杀,因断杀,生乐生喜,彼自乐自喜断不与取、邪淫、妄言乃至断邪见,因断邪见,生乐生喜。如是身乐、心乐,善从、善生,趣智、趣觉、趣于涅槃,是谓受法现乐当来亦受乐报。

「若有受法现乐、当来受苦报,彼痴者不知如真,此受法现乐、当来受苦报,不知如真已,便习行不断,习行不断已,便不喜、不爱、不可法生,喜、爱、可法灭。犹如阿摩尼药,一分好色香味,然杂以毒,或有人为病故服,服时好色香味,可口而不伤咽,服已在腹,便不成药。如是此受法现乐、当来受苦报,彼痴者不知如真,此受法现乐、当来受苦报,不知如真已,便习行不断,习行不断已,便不喜、不爱、不可法生,喜、爱、可法灭,是谓痴法。

「若有受法现苦、当来受乐报,彼痴者不知如真,此受法现苦、当来受乐报,不知如真已,便不习行而断之,不习行断已,便不喜、不爱、不可法生,喜、爱、可法灭,是谓痴法。

「若有受法现苦、当来亦受苦报,彼痴者不知如真,此受法现苦、当来亦受苦报,不知如真已,便习行不断,习行不断已,便不喜、不爱、不可法生,喜、爱、可法灭。犹如大小便,复杂以毒,或有人为病故服,服时恶色臭无味,不可口而伤咽,服已在腹便不成药。如是此受法现苦、当来亦受苦报,彼痴者不知如真,此受法现苦、当来亦受苦报,不知如真已,便习行不断,习行不断已,便不喜、不爱、不可法生,喜、爱、可法灭,是谓痴法。

「若有受法现乐、当来亦受乐报,彼痴者不知如真,此受法现乐、当来亦受乐报,不知如真已,便不习行而断之,不习行断已,便不喜、不爱、不可法生,喜、爱、可法灭,是谓痴法。彼习行法不知如真,不习行法不知如真,习行法不知如真,不习行法不知如真已,不习行法习,习行法不习,不习行法习,习行法不习已,便不喜,不爱、不可法生,喜、爱、可法灭,是谓痴法。

「若有受法现乐、当来受苦报,彼慧者知如真,此受法现乐、当来受苦报,知如真已,便不习行而断之,不习行断已,便喜、爱、可法生,不喜、不爱、不可法灭,是谓慧法。若有受法现苦、当来受乐报,彼慧者知如真,此受法现苦、当来受乐报,知如真已,便习行不断,习行不断已,便喜、爱、可法生,不喜、不爱、不可法灭。犹如大小便和若干种药,或有人为病故服,服时恶色臭无味,不可口而伤咽,服已在腹便成药。如是此受法现苦、当来受乐报,彼慧者知如真,此受法现苦、当来受乐报,知如真已,便习行不断,习行不断已,便喜、爱、可法生,不喜、不爱、不可法灭,是谓慧法。

「若有受法现苦、当来亦受苦报,彼慧者知如真,此受法现苦、当来亦受苦报,知如真已,便不习行而断之,不习行断已,便喜、爱、可法生,不喜、不爱、不可法灭,是谓慧法。若有受法现乐、当来亦受乐报,彼慧者知如真,此受法现乐、当来亦受乐报,知如真已,便习行不断,习行不断已,便喜、爱、可法生,不喜、不爱、不可法灭。犹如酥、蜜和若干种药,或有人为病故服,服时好色香味,可口而不伤咽,服已在腹便成药。如是此受法现乐、当来亦受乐报,彼慧者知如真,此受法现乐、当来亦受乐报,知如真已,便习行不断,习行不断已,便喜、爱、可法生,不喜、不爱、不可法灭,是谓慧法。彼习行法知如真,不习行法知如真,习行法知如真,不习行法知如真已,便习行法习,不习行法不习,习行法习,不习行法不习已,便喜、爱、可法生,不喜、不爱、不可法灭,是谓慧法。世间真实有是四种受法者,因此故说。」

佛说如是。彼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受法经第四竟(一千五百七十五字)

中阿含经卷第四十五(六千二百九十五字)

 

上篇:中阿含经

下篇:佛说七知经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
佛经咒语文章列表
大藏经·阿含部目录

【注音版】暮时课诵--单日

根据《灵岩山寺专修净土道场念诵仪规》(印光法师鉴定...

佛说八关斋经

闻如是:一时,婆伽婆在舍卫城祇树给孤独园。尔时,世...

【注音版】佛说四十二章经

(龙藏本)...

【注音版】文殊师利菩萨除淫欲神咒

文殊师利菩萨除淫欲神咒...

中阿含经

中阿含经卷第一 东晋孝武及安帝世隆安元年十一月至二...

佛说长阿含经

长阿含经序 长安释僧肇述 夫宗极绝于称谓,贤圣以之冲...

别译杂阿含经

别译杂阿含经卷第一 失译人名今附秦录 初诵第一 (一...

增壹阿含经

增壹阿含经序 晋沙门释道安撰 《四阿含》义同。《中阿...

阿那邠邸化七子经

阿那邠邸化七子经 后汉安息国三藏安世高译 闻如是:...

分别善恶报应经

分别善恶报应经卷上 西天中印度惹烂驮啰国密林寺三藏...

佛说四谛经

佛说四谛经 后汉安息国三藏安世高译 闻如是: 一时,...

佛说大三摩惹经

佛说大三摩惹经 西天译经三藏朝散大夫试鸿胪卿传教大...

佛说文殊师利净律经

佛说文殊师利净律经 西晋月氏国三藏竺法护译 真谛义品...

杂譬喻经

杂譬喻经卷上 (一) 菩萨度人,譬若巧乳母养子,有四...

佛说八大人觉经

为佛弟子,常于昼夜,至心诵念,八大人觉: 第一觉悟...

能断金刚般若波罗蜜多经

如是我闻。一时,薄伽梵在室罗筏,住誓多林给孤独园,...

金陵清凉院文益禅师语录

金陵清凉院文益禅师语录 径山沙门语风圆信无地地主人...

佛说大三摩惹经

佛说大三摩惹经 西天译经三藏朝散大夫试鸿胪卿传教大...

佛说须真天子经

佛说须真天子经卷第一(文殊师利所报法言称,一名断诸...

【注音版】佛说观弥勒菩萨上生兜率天经

佛说观弥勒菩萨上生兜率天经...

佛说罗摩伽经

佛说罗摩伽经卷上 西秦沙门圣坚译 如是我闻: 一时佛...

施食法问答集

1、已经有一般常用的施食法了,为何又制订准提施食法...

净宗祖师--永明延寿大师

各位有缘,大家吉祥。今天讲的这位大德,想必诸位都过...

能够这样坚持,往生就能预知时至

何为水到渠成呢?就是功夫纯熟的时候,你嘴上在吃饭,...

一心专念阿弥陀佛

一心专念阿弥陀佛,就是信愿念佛,而信愿念佛实在是一...

临终是否要助念才能往生

问: 临终是否一定需要助念才能往生? 大安法师答:...

我们要坚固往生的愿力

我们要坚固往生的愿力,要知道在临命终时,愿力牵引令...

只知道缘来之福,而不懂得缘去之福

龙山的善国寺有两个和尚:悟空和悟了。一开始他们每天...

动物死亡时是否也要经历四大分离之苦

问: 昆虫之类的小动物在死亡时是否也要经历四大分离...

圣严法师:如何面对消沉的人生观

问: 许多上班族因每日上班下班,不断重复,一生好象...

以金做马桶夜壶,太不知自重

原文: 真性在未证前,随恶缘则成烦恼,而仍不变。随善...

宁静的真正意义

有个国王集中全国优秀画家,看谁能画出一幅最宁静的画...

万修万人去是有前提的

佛于往劫,发大誓愿,摄受众生,如母忆子。众生果能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