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持世经

姚秦龟兹三藏鸠摩罗什译
繁体字  大/小字体  选护眼色

持世经卷第一

姚秦龟兹三藏鸠摩罗什译

持世经初品第一

如是我闻:

一时,佛在王舍城迦兰陀竹园,与大比丘僧俱。尔时,世尊与若干百千万众,恭敬围绕而为说法。

会中有菩萨摩诃萨名曰持世,为诸菩萨摩诃萨无量功德庄严发心,欲善知一切法彼岸,欲善知发无量愿具足无量庄严,欲通达无量诸法决定相,欲发无量庄严愿深心所行清净,欲善知清净具足布施,欲善知毕定清净持戒,欲善知具足忍辱柔软之心,欲善知清净精进,欲善知清净禅定,欲善知通达般若波罗蜜彼岸;以如是等无量功德故,从坐而起偏袒右肩,合掌向佛,白佛言:「世尊!我欲问佛,为利益安乐一切众生,及诸菩萨摩诃萨不断佛种者,具足威仪行处不着持戒,具足清净戒受行大法,善知持无量行处道法。为是诸菩萨故,我今问佛、世尊,云何菩萨摩诃萨能善知诸法实相,亦善分别一切法章句?云何菩萨摩诃萨能得念力,亦转身成就不断之念,乃至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尔时,世尊告持世菩萨言:「善哉!善哉!持世!汝能为诸菩萨摩诃萨故问如来是事,当知汝则多所安隐众生怜愍世间,利益安乐诸天世人,亦为今世后世诸菩萨等作大光明,汝之功德不可限量。能问如来如是之事,汝必欲断一切众生之疑,爱护一切众生,为作光明,欲示众生义利,欲令众生得度嶮道,欲为众生作归作舍作洲作救,欲拔三恶道众生,欲置众生于无上道,欲脱众生生老病死忧悲苦恼,欲与众生无上涅槃之乐,汝欲于后世守护正法,于后恐怖恶世欲度众生。持世!汝今善听谛思念之,吾当为汝解说此事。」

「唯然,世尊!」

佛告持世:「诸菩萨摩诃萨见四利故,勤修习诸法实相,亦善分别一切法章句。何等四?当得具足念、当得不断念、当以安慧而自增长、念常在心。持世!是为诸菩萨摩诃萨见此四利,故勤修习诸法实相,亦善分别一切法章句。

「持世!诸菩萨摩诃萨复见四利,勤修习诸法实相,亦善分别一切法章句。何等四?当善知决定诸法义、当善知诸法义、当善知诸法种种因缘、当善入诸法如实门,是为四。

「持世!诸菩萨摩诃萨复见四利,勤修习诸法实相,亦善分别一切法章句。何等四?当善知无量法相、当修习善知决定无量法、当行无量功德而自增长、当知见诸法生灭相,是为四。

「持世!诸菩萨摩诃萨复见四利,勤修习诸法实相,亦善分别一切法章句。何等四?当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当疾具足助菩提法、当不随他语善知诸法方便故、当善知一切智慧。持世!是为诸菩萨摩诃萨见四利故勤修习诸法实相,亦善分别一切法章句。

「持世!诸菩萨摩诃萨复有四法,勤修习诸法实相,亦善善分别一切法章句。何等四?为利益众生故心无悭垢、常行清净戒安住毗梨耶波罗蜜故、发行精进不休不息、正思惟故善行般若波罗蜜,是为四。

「持世!诸菩萨摩诃萨复有四法,勤修习诸法实相,亦善分别一切法章句。何等四?成就具足深心清净之愿、具足成就清净所行功德、安住柔和忍辱功德、得分别诸法实相光明,是为四。

「持世!菩萨摩诃萨复有四法,勤修习诸法实相,亦善分别一切法章句。何等四?以大欲求一切智、善知分别禅定解脱诸三昧而生大欲、欲得大慈悲喜舍心故方便行清净行处、善修习决定义,是为四。

「持世!菩萨摩诃萨复有四法,勤修习诸法实相,亦善分别一切法章句。何等四?具足慧行、亦求清净智行处、乐无碍智、亦常不离一切智慧之愿。持世!是为菩萨摩诃萨有四法,勤修习诸法实相,亦善分别一切法章句。

「持世!菩萨摩诃萨见四利故能求念力。何等四?当修集具足念根、当行安慧、当具足不断念、当修集具足四念处,是为四。

「持世!菩萨摩诃萨复见四利能求念力。何等四?具足诸助菩提法故念常在心、以利念根善修集宿命、具足清净智慧故当疾得不断念、当种一切智慧因缘,是为四。

「持世!菩萨摩诃萨复见四利能求念力。何等四?当修集具足思惟方便、当修习如实智慧、当发勤精进得诸佛法故、当不忘忆念得不断念力故。

「持世!是为菩萨摩诃萨见四利,故能求念力。

「持世!菩萨摩诃萨有四法能得念力。何等四?念安慧故常勤精进不休不息、常一其心得诸法实相故、常不放逸正忆念诸法故、常护诸根正思惟故,是为四。

「持世!菩萨摩诃萨复有四法能得念力。何等四?安住清净持戒、成就清净威仪行处、除去心中五盖、不为世法所染离业障烦恼障,是为四。

「持世!菩萨摩诃萨复有四法能得念力。何等四?以不散心求善法、勤修习一心相、善知正入诸法门、不乐愦閙远离在家,是为四。

「持世!菩萨摩诃萨复有四法名能得念力。何等四?亲近善知识、常修习深法、常乐至诸佛菩萨所、常乐请问修习智慧。持世!是为菩萨摩诃萨有四法,名得念力。

「持世!菩萨摩诃萨见四利,能修习一切法分别章句慧。何等四?当善知一切诸法实相、当分别一切法所因、当知诸法决定之义、当善知一切法言语章句,是为四。

「持世!菩萨摩诃萨见四法利,能修集一切法分别章句慧。何等四?当善知诸法随宜次第、当善知一切法因缘方便、当具足修集一切法方便、当分别知了义未了义经,是为四。

「持世!菩萨摩诃萨复见四法利,能修集一切法分别章句慧。何等四?当善学是道是非道慧、当得一切法义说力、当疾得清净智慧行处、当具足修智波罗蜜。持世!是为菩萨摩诃萨见四法利。能修集一切法分别章句慧。

「持世!菩萨摩诃萨复有四法。能修集一切法分别章句慧。何等四?善知修集诸法集相、善知诸法因灭相、善知诸法缘相、能入因缘方便,是为四。

「持世!菩萨摩诃萨复有四法,能修集一切法分别章句慧。何等四?善知诸法苦、善知诸法集、善知诸法灭、善知诸法灭道,是为四。

「持世!菩萨摩诃萨复有四法,能修集一切法分别章句慧。何等四?善知诸法合散方便、得先因力、善知诸法所宜、善知分别文字章句,是为四。

「持世!菩萨摩诃萨复有四法,能修集一切法分别章句慧。何等四?善知不了义经、于了义经中不随他语、善知一切法相印、亦善安住一切法无相智中。持世!是为菩萨摩诃萨有四法,能修集一切法分别章句慧。

「持世!菩萨摩诃萨有四法,转身常得不断念乃至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何等四?明了善不善法、成就第一念安慧、能离五盖心、终不忘念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是为四。

「持世!菩萨摩诃萨复有四法,转身常得不断念乃至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何等四?善修集四念处、善修集学分别慧、于诸禅定智慧为首、于决定智慧中得通达,是为四。

「持世!菩萨摩诃萨复有四法,转身常得不断念乃至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何等四?得诸陀罗尼门、亦修集无生智、入于尽智、亦观于灭智,是为四。

「持世!菩萨摩诃萨复有四法,转身常得不断念乃至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何等四?断于爱恚、不贪着一切有为法、心通达无为智慧、至如来所行处。持世!是为菩萨摩诃萨有四法,转身常得不断念乃至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

「持世!菩萨摩诃萨有五净智力,能具足得如上功德。何等五?深心净智力、愿净智力、善根净智力、回向净智力、障业净智力,是为五。

「持世!菩萨摩诃萨复有五净智力,皆具足能得如上功德。何等五?威仪行处净智力、念具足净智力、方便净智力、缘众生净智力、缘相净智力,是为五。

「持世!菩萨摩诃萨复有五净智力,能具足得如上功德。何等五?舍心净智力、利益众生净智力、生大慈净智力、生大悲净智力、生大喜大舍净智力,是为五。

「持世!菩萨摩诃萨复有五净智力,皆能具足得如上功德。何等五?持戒净智力、不着持戒净智力、忍辱净智力、不着忍辱净智力、多闻净智力,是为五。

「持世!菩萨摩诃萨复有五净智力,皆能具足得如上功德。何等五?深精进净智力、受精进净智力、禅定净智力、禅定方便净智力、止观方便净智力,是为五。

「持世!菩萨摩诃萨复有五净智力,皆能具足得如上功德。何等五?慧净智力、多闻决定方便净智力、世间出世间净智力、慧方便净智力、有为无为净智力,是为五。

「持世!菩萨摩诃萨复有五净智力,皆能具足得如上功德。何等五?观方便净智力、明解脱净智力、无生相净智力、一相无相净智力、第一义世谛义净智力。持世!是为菩萨摩诃萨有是五净智力,疾得具足如是一切功德。持世!以是利故,菩萨摩诃萨于是净智力中应勤修集。

「持世!菩萨摩诃萨成就三法,于是净智力中能勤修集。何等三?一者欲、二者精进、三者不放逸,菩萨摩诃萨成就此三法,能于是具足一切功德净智力中能勤修集。何以故?持世!欲、精进、不放逸,皆是一切法根本。菩萨摩诃萨得是净智力,能疾得一切智,亦名精进不退者,亦名不退法者,亦以此功德疾得增长,亦于一切法中疾得净智力。

「持世!若有人如是一切法中得净智力者,是为世间福田,是人次我能消供养,是人能至如来行处,是人能观如来法,是人不久能证如来智慧。

「持世!我本无量阿僧祇劫行菩萨道时,然灯佛与我受记:『汝过阿僧祇劫当得作佛。』即时边知如是净智力。

「持世!若有人于一切法中能成就如是净智力者,是人当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如我今得;是人亦转法轮,如我今转;是人亦师子吼,如我今师子吼;是人亦于一切法中得自在力,如我今也。持世!汝等于此净智力中当勤精进,不久自然具足一切智慧。

「持世!过去无量阿僧祇劫,有佛号智高王如来、应、正遍知、明行足、善逝、世间解、无上士、调御丈夫、天人师、佛、世尊。

「持世!是智高王如来,有无量声闻僧,亦有无量诸菩萨僧,是佛本愿因缘所致。是智高王佛土无三恶道,其诸众生不觉有苦,毕竟具足安隐快乐,离欲多者能障五盖。是诸众生成就如是清净快乐,如人入第四禅乐。是智高王佛寿六百万亿那由他劫。

「持世!是时国土唯佛为王,更无有王,国土众生皆号佛为法王。是智高王佛多为诸菩萨,说是断一切众生疑喜一切众生心菩萨藏经。尔时有五百菩萨,闻是诸菩萨净智力,发如是精进力,尽形不生坐心,尽形不生衣服想,尽形不生我想众生想人想男女想,尽形终不多食,但修集如是净智力,勤行精进。五百菩萨以是善根因缘,命终皆生过东方十万亿国土,既生不久,修集是法故,得识宿命成就利根。其国土佛号无量花积王,现在说法,其诸菩萨始年十六,于无量花积王佛所出家,六十亿岁行童子梵行,亦修行如是精进。

「持世!是五百菩萨得值如是等二十亿佛,于诸佛所勤行精进,成就第一念安慧,末后值无量力高王佛与其授记,过万劫已当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是五百人于万劫中,得值二万亿佛具足佛道,于一劫中次第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持世!当知菩萨摩诃萨欲疾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者,于是净智力中,应生欲精进不放逸。何以故?持世!诸佛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皆以欲、精进、不放逸为根本,及余助道法,能具足佛法者。

「持世!我以如是精进得值二十亿佛,于诸法中世世成就念力,世世得识宿命,修集是法不休不息,我终不失是欲、精进、不放逸,我当成就欲、精进、不放逸。」

尔时,世尊以大慈悲心顾视四方,现神通力,使三千大千世界诸阎浮提皆有化佛,为诸众生说是断一切众生疑喜一切众生心菩萨藏经。复以神力,令竹园中在会大众皆见诸佛,遍阎浮提各各说法。大众咸悦,从坐而起,皆共礼佛,作是言:「希有世尊!诸佛如来神力不可思议,成就无量不可思议法。」

尔时,佛告大众:「诸善男子!如来是事未足为难。所以者何?如来善能通达法性故。若一毛孔出神通力,光明普照十方恒河沙世界,演说法音,于一毛孔百千万亿分未尽其一,如来成就如是不可思议功德。

「诸善男子!如来深观众生心而为说法。诸善男子!今世众生少有于是法中能行欲乐。诸善男子!今世众生少有于是法中能行精进。诸善男子!今世众生少有于是法中能行不放逸。何以故?如来今出五浊恶世,所谓众生浊、见浊、命浊、烦恼浊、劫浊。诸善男子!若有乃至一人能信受如是甚深清净法、能至佛慧,是为希有!何况能信解如来所行?

「诸善男子!我常长夜庄严如是愿,如是精进忍辱行,为苦恼众生无救护者、无依止者、多堕恶道者,我于尔时当成佛道,利益无量阿僧祇众生。诸善男子!当知如来恩力本清净,愿精进故,能令无量阿僧祇众生信解受持如是深法。

「诸善男子!我于先世教化众生,是诸众生能解我法。诸善男子!今佛以十力、四无所畏,少能令众生信解如是甚深之法。若有众生住是法中者,皆是如来恩力方便故。我长夜不离如是深法,我亦长夜大慈大悲大喜大舍摄取众生。少有如来出五浊世利益众生。何以故?诸善男子!我于先世,以大精进力大方便力教化众生,集是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诸善男子!我念过世,一日之中舍千身布施利益众生。诸善男子!我于若干千万世,见饥饿众生故,自割身肉煮以与之,我于尔时心无忧悔,但于众生普行大悲。诸善男子!当知我如是以大精进大方便力教化众生,集是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是故,诸善男子!应发如是欲、精进、不放逸,修集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如我行菩萨道时,汝等亦当如我利益教化众生。

「诸善男子!是贤劫中诸佛出世,无不赞我,作如是言:『释迦牟尼佛深行精进如是,释迦牟尼佛具足精进如是,释迦牟尼佛具足精进波罗蜜如是。释迦牟尼佛行菩萨道时,教化众生如是,出于五浊,利益无量阿僧祇众生。』诸善男子!如是行道故,应勤生欲、精进、不放逸。

「诸善男子!我今虽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精进犹不休息,至涅槃时犹发精进,碎身骨如芥子解散支节。何以故?怜愍未来世众生故。我先世行菩萨道时,所化众生或行错谬堕诸难处,欲勉济之起大悲心,分布舍利乃至如芥子皆与神力。我灭度后,若有众生应以舍利度者心得清净,得清净已,处处地中随愿成就。

「诸善男子!我先世行道时,于众生中成就如是悲心,碎身舍利普使分布,是我本愿。我以如是无量福德因缘大悲心故,于后恶世普覆众生。

「诸善男子!若诸菩萨于此法中,能生欲、精进、不放逸,必发是愿,于后末世受持读诵为人广说如是等经,我当以神力令诸菩萨受持读诵为人广说,我亦以如是经嘱累是诸菩萨,以其能受持读诵为人广说故。所以者何?诸善男子!随是经所住,当知其土有佛不灭,是故如来以此经嘱累诸菩萨。

「诸善男子!当知我宿世以如是因缘摄取众生,今世亦复摄取众生,后世亦复摄取众生,所谓护念如是经法,于后五百岁普流布故。

「诸善男子!若于今世若我灭后,若聚落城邑山林旷野,有如是等经,若能受持读诵为人解说,当知此中则为有佛。何以故?我说诸佛即是法身,以见法故则为见佛,佛不应以色身见。若人信法听法,是人则为信佛亦听佛语。若人于此法中,能如说修行,是人则为见佛,是人名为实语者、法语者、随法行者。

「诸善男子!我身非法非非法,是名随法行,是名第一法施,所谓不着法不着非法。何以故?若着法者,不名见佛。

「诸善男子!不着一切法名为见佛。若于一切法中无所见者,是名见佛。何以故?如来不可以法说,不可以非法说,亦不可以法见。所以者何?诸善男子!如经中说:『汝等比丘!若知我法如栰喻者,法尚应舍,何况非法?』若能舍法非法,是名见佛。何以故?如来名为舍一切法者,不贪不受诸法名字,不堕名字法中。何况堕非法名字中?

「诸善男子!舍离一切法名字,名为如来,能如是见者,名为见如来。何以故?舍离见一切法故,名为见如来,以一切法不可得故。如实知见一切法故,名为见如来。

「诸善男子!若一切法不可得,舍离一切法,是中即无戏论,无是法非法名字,无行无示,是名见如来。若人能如是见法者,是名见如来。若能如是见如来者,是名正见。若异见者名为邪见,若邪见者则为妄见,是人不名为真见。

「诸善男子!真见者断一切语言道,非真非妄非有非无,离一切法不取一切法,不得一切法,如是见者,名为见如来。何以故?诸善男子!如来不以法性见,见一切法性离者,名为如来。若能如是见者,名为正见。

「诸善男子!汝等应如是见如来。汝等且观,如我所说观于如来。如是观者,当知一切法皆是如来,当得一切法如,当得一切法实相,当得一切法非虚妄相,当知一切法是如来法,当知一切法是如来行处,当知一切法是不可思议行处。

「诸善男子!是故我说一切法是如来行处,如来行处是无行处。何以故?一切法行处,是中无法可行,是故说无行处是如来行处。一切法行处即是无行处,无行处即是如来行处。何以故?一切法行处无所有故,无行处是如来行处。一切行处入如来行处,则非行处。如来通达证是法故,是名无行处是如来行处。

「诸善男子!能知一切法无行处,是人能入如来行处,是人能观如来行处,是人能求如来行处,是人亦不着如来行处。何以故?是人知无行处是如来行处,离行处是如来行处。所谓一切法不可得、不可分别、不可贪故,是名非行处是如来行处,是名入智行处,不入一切法故。何以故?一切法无门故,以是门入。

「诸善男子!一切法无入无出,一切法无形。所以者何?如来于法无所得。何法若出若入、若见若说?诸善男子!是名入一切法门,以不入相故,一切法无合无散无缚无解,是一切法门以无门故,说是门名为不可出门不可入门,不可归门不可说门,毕竟无生门,以是法门,于法无所知无所见。以是法门,于法无证无所入。何以故?诸善男子!一切法无门,门不可得故。虚空是一切法门,从本已来性清净故。无断是一切法门,断无所有故。无边是一切法门,边不可得故。无量是一切法门,量不可得故。无际是一切法门,诸际无所有故。

「诸善男子!若有善男子、善女人能入是法门者,则入一切法门,则知一切法门,则说一切法门。」

持世经五阴品第二之一

尔时,佛告持世菩萨:「持世!若菩萨摩诃萨欲得一切法实相,若欲善分别一切法章句,若欲得念力,若欲转身具足得不断念,乃至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者,当疾入如是法门,于是法门得智慧光明。何以故?于是法中疾得具足故。

「又复,持世!菩萨摩诃萨勤修集如是法门,入是法方便门者,则能得分别阴方便,界方便,入方便,因缘生法方便,四念处方便,五根方便,八圣道分方便,世间出世间法方便,分别有为无为法方便。

「持世!何谓菩萨分别五阴方便?菩萨摩诃萨正观五取阴,所谓无明阴是五取阴,苦阴是五取阴,痴阴是五取阴,病阴痈阴,如箭入身阴是五取阴。菩萨分别观察选择色取阴。云何为分别观察选择色取阴?是色取阴从四大生,假名为色取阴,是色阴无有自性,但以四大和合,假名为色阴。色阴无有作者,无使作者,无作无起无出,名为色阴。但以先业因缘四大所摄,数名色阴,非阴是色阴,譬如虚空,阴实无生相。若说虚空阴,是中无有法生,但有名字,故名为虚空阴。凡夫于此无阴阴相,以颠倒心故,无实实相贪着我五阴我所五阴,我色阴我所色阴,如是贪着。是诸凡夫贪着色已,于色中依止我我所,有色受色取色着色依色,受行种种恶不善业。我等不应随凡夫学,我等应勤修集助菩提法,今应正观色阴。

「菩萨正观色阴时,知同水沫聚。云何知同水沫聚?无聚是水沫聚?但从众缘生,不可执捉无有坚牢,水沫聚中无有聚相,无聚是水沫聚;色阴亦如是,色阴中无有阴相。

「菩萨如是观时,作是念:『凡夫不能正观虚妄色,不能如实知色无常,不能如实知色相。我等入正道,不应贪着虚妄,不应贪着色。何以故?色是不可贪着相,色但有名字无决定相,当观是色无决定相,离名字故名之为色。又说色名恼坏相,智者通达知是无相,我等应当善知修集色无相方便,不贪着色相。若人贪着色相,即贪着色,我等应善知入色相。』

「菩萨如是正观时,如实观察选择色,是色阴皆从凡夫忆想分别起。若法从忆想分别起,即是不生,一切忆想分别皆非真实。凡夫依止颠倒所起色,为色所缚为色所害,往来苦恼,无明痴闇故贪色不舍,见色有常牢固,是凡夫人为色缚。色所缚故,往来地狱、畜生、饿鬼、天人,深贪色味,不观色中有诸过恶。我等不应随凡夫学,应当观察选择分别修习色方便。

「分别观察选择色时,见色性如梦,譬如梦中色,皆从忆想分别觉观起,曾所见闻觉知因缘起,是梦中亦知彼我,亦见地水火风,亦见山河丛林。梦中色相无有决定,但以忆想故有。色阴相亦如是,从先世业因缘出,无有决定性。菩萨如是思惟不取色。若我若我所,但正观色如实无常相虚妄颠倒,众生颠倒贪着取色,若我色若我所色,若彼色若彼所色。如是正观察选择色时,不得色,不见色性,亦不贪着色无常。

「菩萨尔时若于色中,爱念贪着皆悉除断,善知色正相,善知色平等相,善知色灭相,善知色灭道相,善知色阴无所从来亦无所去,作是念:『是身色阴,皆从业果报觉观起,四大所摄。是身色阴,非我非彼无有所属,无所从起。』观色阴如是,内色不贪不受,外色不贪不受,过去色不贪不受,未来色不贪不受,现在色不贪不受,即知一切色阴是无生相。是菩萨尔时不灭色亦不求灭色法。持世!菩萨摩诃萨观察选择色取阴如是。

「持世!何谓菩萨摩诃萨观察选择受取阴?菩萨作是思惟:『是苦受乐受不苦不乐受,皆从因缘生,属诸因缘入受相中。此中无有受者,但以贪着故,贪着者即是不真虚妄,从忆想分别起。』是菩萨如是思惟时,作是念:『是凡夫为虚妄受所缚,为三受所害,所谓苦乐不苦不乐受。是凡夫若受乐,为爱结所使,以爱结所使故,能起恶业。若受苦,为恚结所使,以恚结所使故,起诸恶业。若受不苦不乐受,为无明结所使,是人因无明结所使故,不脱忧悲苦恼。我等今不应随凡夫学,应正观诸法,我等应如实观诸受。』

「菩萨如实观受阴,作是念:『非阴是受阴,从忆想分别起,颠倒相应无有受者,但从先世业因起,今世缘故;诸受自性空,受中无有受相。』

「菩萨观达受阴,譬如雨渧水泡,有生有灭无有决定。受阴亦如是,次第因缘起,属诸因缘无有住时,虚妄不实,从忆想颠倒相应起。菩萨尔时作是念:『凡夫可愍,为诸受所制,以不正观受阴故,故得乐受生着,得苦受亦生着,得不苦不乐受亦生着,为诸受所缚驰走往来,从身至身受结所缚,轮转五道无有休息。是凡夫着于诸受,为受所制为受所系,不脱受阴,于受阴所不见出处,不知正观受阴故。不知如实观受阴无常,于受阴中为欲染所缚,不知受阴如实相。我等今不应随凡夫学,应如实观察选择受阴。』即时如实观受阴,无阴是受阴,不真阴是受阴,颠倒阴是受阴,不住阴是受阴。是时见受阴如实相,无有作者,无有使作者,于受阴中不见受阴相。如是观受阴,不见受阴在内不见受阴在外,不着受我不着受彼,知受阴无所从来无有所属。无法能生受者,但从颠倒相应先世业果报数名受阴,见受阴虚妄因缘相续行。尔时过去受阴不受不贪不着,未来受阴亦不受不贪不着,现在受阴亦不受不贪不着。是人于乐受中除却爱结,于苦受中除却恚结,不苦不乐受中知见无明结故,勤行精进。菩萨尔时,若受乐受心不生爱,若受苦受心不生恚,若受不苦不乐受心不生痴。

「持世!凡夫多于乐受生爱,苦受生恚,不苦不乐受生痴。是诸凡夫以爱恚痴故深入闇冥,不能如实知受阴,亦不知爱恚痴相,深贪着爱恚痴,所谓是我我所,是此彼等。

「持世!菩萨摩诃萨于此中正观受阴者,不为爱恚痴所牵。若生爱恚痴,即能除断行于正道,于乐受中断爱结使故勤精进,于苦受中断恚结使故勤精进,于不苦不乐受中断痴结使故勤精进。如实知三受相,尔时有所受,若苦若乐若不苦不乐,皆离不着。离爱结使,离恚结使,离痴结使,诸受起时皆能知见,知受阴如实无常。若能如是知已,于受阴中欲染悉断,入断受阴欲染道中,不为诸受所污。是菩萨若如是正观受阴,如实知受阴,知受阴集受阴灭受阴灭道,然后如实知受阴是无生相,以无生相,通达受阴无相。持世!菩萨摩诃萨如是观察选择受阴。

「持世!何谓菩萨摩诃萨观察选择想阴?菩萨摩诃萨正观想阴时,见想阴皆从颠倒起,虚妄不坚固不真实,从本已来不生相,以因缘和合从先世业力起。作是念:『非阴是想阴,虚妄阴是想阴,颠倒阴是想阴,想阴中无想阴想。譬如春后月焰,以名字故说名为焰,阴想阴亦如是,以识相故说名想阴。凡夫于此为虚妄想所系,或识乐或识苦,或识不苦不乐,或识寒热,或识男女,或识五道生死,或识合或识散,或识过去或识未来或识现在,或识好或识丑,或识有或识无。是凡夫想,皆为颠倒虚妄,属诸因缘,但假名为想阴。此中若内若外,无有想者,凡夫人虚妄想所系故。或识贪欲,或识瞋恚,或识愚痴,或识妻子,凡夫依止是想阴贪着虚妄,以是想阴驰走往来,不能如实观想阴是虚妄。凡夫人以我想彼想男女想,系于想阴不能得脱,贪着想阴,我是想阴,我所是想阴。我等不应随凡夫学。』

「菩萨摩诃萨如是正观想阴,想阴中想阴想不可得,如焰阴中焰,阴相不可得。菩萨见想阴如焰性,过去想阴不贪不受不着,未来想阴亦不贪不受不着,现在想阴不住,不分别若我若彼,即彼灭想受阴道,通达想阴是无生。不见想阴若来处若去处,但以颠倒相应先世业因所起,现在缘所系,无阴是想阴,观察选择想阴,无所从来亦无所去,即通达想阴无生,亦不分别想阴灭,但为灭一切想受阴故,亦住如实知见故。

「菩萨如实观想阴时,远离一切想道心,亦不住一切想道。但住知见想阴,亦如实想阴,不贪着想阴,如实观察一切想阴,如实知想阴集灭尽。

「持世!菩萨摩诃萨如是正观察选择想阴,则离想阴欲染,亦能行断想阴欲染道。

「◎持世!何谓菩萨摩诃萨观察选择行阴?持世!菩萨摩诃萨观行阴从颠倒起,虚妄忆想分别假借而有。菩萨尔时若身行口行意行,皆观不净无常苦空无我。如是观时,作是念:『非阴是行阴,苦阴是行阴,因缘生阴是行阴,像阴是行阴,诸行阴无增无减无集。若身行口行意行无有作者,智者不贪受是行阴。何以故?是诸身行,不在身内,不在身外,不在中间。口行意行亦如是,不在意内,不在意外,不在中间。行阴中无行阴相。何以故?是行阴从众因缘颠倒起,虚妄不真,先业果报所摄,亦令因缘所系,能有所行。诸所有行,若身行若口行若意行,皆非真行,是无所有行,是虚妄行,是颠倒行,是故说非阴是行阴。何以故?智者不决定得行阴相,是身行是口行是意行,此处彼处若内若外。又身口意行,尚无决定行相可得可说,何况行阴可得可说?是故说无阴是行阴。凡夫起颠倒想,贪着身口意行,忆念分别是行阴,为行阴所缚驰走往来。是凡夫人以颠倒故,起身口意行,起已贪着归趣,无法生法想,无阴生阴想。贪着颠倒行故,为行阴所系往来五道,常随身口意行,不能如实观身口意行,不能如实观行阴故,以身口意而起诸行。是诸凡夫着颠倒故,着不真法故,着虚妄故,数名行阴。』

「持世!菩萨于此中如是正观诸行无有根本,羸劣无力以众缘和合,可说行阴。是中无有真实行阴,无阴是行阴,从本已来不生是行阴,无性是行阴。诸行前际不可得,后际不可得,中际不可得,无有住时,诸行念念生灭。

「持世!菩萨如是正观行阴空不可得,不坚牢相,乃至毫釐亦不可得,作是念:『是诸凡夫为不坚牢法所系,行阴所系,贪着所缚,起身口意行,我是行我所是行。起如是业为行阴所缚,不知行阴性入无明痴冥,于诸行中生真实想,以颠倒故贪着受取行阴。是人贪着受取行阴故,或起乐行,或起苦行,或起不苦不乐行。是人起乐行已得乐身,起苦行已得苦身,起不苦不乐行已得不苦不乐身。是人得乐身已生爱,得苦身已生瞋,得不苦不乐身已生愚痴。是人以爱瞋痴故,不见诸行过恶,不能清净身口意行。是人身口意行不清净故,堕不清净道中,所谓地狱、畜生、饿鬼;或时暂生天人中,贪着身口意行,深着行阴。』

「菩萨摩诃萨应如是正观,今我等不应随凡夫学,我等应清净身口意行,不应贪着行阴,应观行阴过恶,应求出行阴道。如是观者名为如实正观行阴,亦名正观行阴无常。即时如实观诸行,诸行集诸行灭诸行灭道,不受不贪不着诸行,亦不贪不着行阴。如是观时远离行相,亦行无行阴道,即观诸行空。于一切诸行中,惊怖生厌离心,但起清净身口意行,坏行相故,离行阴相故。是人有所得身皆是清净。何以故?是人身业清净,口业清净,意业清净,身行清净,口行清净,意行清净。是人远离行阴相,坏诸法及根本相。如是正观时,见行阴无所从来亦无所去,不得诸行决定生相,亦不得决定灭相,即观诸行无生灭相,一切诸行亦无生灭。

「是人观一切诸行无生灭相,生厌离心,正通达诸行集灭相。虽证诸行无生相,而善通达诸行相。何以故?持世!是行阴无决定相。譬如芭蕉坚牢相不可得,无坚牢相亦不可得,行阴亦如是,坚牢相不可得,无坚牢相亦不可得。持世!菩萨摩诃萨如是观察选择思惟入于行阴。」

持世经卷第一


上篇:持人菩萨经

下篇:三曼陀跋陀罗菩萨经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
佛经咒语文章列表
大藏经·经集部目录

维摩诘所说经

维摩诘所说经(一名不可思议解脱上卷) 佛国品第一 如是...

【注音版】般若波罗蜜多心经

般若波罗蜜多心经...

【注音版】大乘入楞伽经断食肉品

大乘入楞伽经断食肉品...

华严经·净行品

(据《华严经疏钞》分段) 尔时智首菩萨问文殊师利菩...

佛说弥勒大成佛经

如是我闻:一时,佛住摩伽陀国波沙山(孤绝山也)过去诸...

佛藏经

佛藏经卷上(奉入龙华经一名选择诸法) 姚秦龟兹三藏鸠...

坐禅三昧经

坐禅三昧经卷上 姚秦三藏鸠摩罗什译  导师说难遇, ...

十住经

十住经卷第一 后秦龟兹国三藏鸠摩罗什译 欢喜地第一...

金色童子因缘经

金色童子因缘经卷第一 译经三藏朝散大夫试鸿胪卿光梵...

佛说甚深大回向经

佛说甚深大回向经 僧祐录中失译人名今附宋录 如是我闻...

坐禅三昧经

坐禅三昧经卷上 姚秦三藏鸠摩罗什译  导师说难遇, ...

佛说十号经

佛说十号经 西天译经三藏朝散大夫试鸿胪少卿明教大师...

大乘伽耶山顶经

大乘伽耶山顶经 大唐天竺三藏菩提流志译 如是我闻:...

佛说戒德香经

佛说戒德香经 东晋天竺三藏竺昙无兰译 闻如是: 一时...

妙法圣念处经

妙法圣念处经卷第一 大宋西天中印度摩伽陀国那烂陀寺...

西方要决释疑通规

西方要决释疑通规 大慈恩寺沙门基撰 仰惟释迦启运。弘...

佛说长者音悦经

佛说长者音悦经 吴月支优婆塞支谦译 闻如是: 一时佛...

佛说三摩竭经

佛说三摩竭经 吴天竺沙门竺律炎译 闻如是: 一时,佛...

佛说枯树经

佛说枯树经一卷 僧伽尼城北,迦叶佛时偷婆,陷在下方...

佛说优填王经

佛说优填王经 西晋沙门释法炬奉 诏译 闻如是: 一时...

圆悟佛果禅师语录

圆悟佛果禅师语录序 龙图阁直学士左朝奉大夫知处州军...

知命认命,是改命的前提

佛教的思想是因缘观,先知命而后认命。很多人一学佛就...

善导大师--临睡观念佛法

净土人,凡欲入观及临睡时,一心合掌,正面西向,若坐...

阿弥陀佛为何被尊称为「佛中之王」

阿弥陀佛不可思议的功德之利,是哪几种呢?蕅益大师概...

身体力行的明惠法师

古时,深山的一座寺院里,有位明惠法师,品德与道业都...

品古人六戒,修宠辱不惊

1、大乐易失察 跟大喜易失言有近似之处,有个成语叫得...

吃素的几种方式

根据个人的条件、学佛程度和决心的不同,信佛人吃素多...

山民窃取王库喻

过去,有一位居住在山里的人,偷了王家库府中的贵重衣...

彭际清居士:观无量寿佛经约论

释此经时。略开四分。一题名。二叙分。三正宗分。四流...

人真的需要动物性蛋白吗

说起蛋白质,第一个在你脑中浮现的是什么?相信很多人...

出家人对穷苦信众不能生骄慢心

建立了寺院,一定会有想学佛的人来近,接待这些人要很...

护法神对犯邪淫者狠记一笔

中国人有句话:举头三尺有神明,我们每个人头顶上都有...

慧律法师:念佛不求往生,只求家庭平安?

念佛不求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只求平安,能平安过日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