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摩诃僧祇律卷第二十二

繁体字  大/小字体  选护眼色

摩诃僧祇律卷第二十二

东晋天竺三藏佛陀跋陀罗共法显译

明众学法之余

佛住舍卫城,广说如上。尔时六群比丘交脚白衣家坐,为世人所讥:「云何沙门释子如王子、大臣交脚坐家内?此坏败人,有何道法?」诸比丘以是因缘往白世尊。佛言:「呼六群比丘来。」来已,佛问比丘:「汝实尔不?」答言:「实尔。」佛言:「从今日后不得交脚家内坐。」佛告诸比丘:「依止舍卫城住者皆悉令集,以十利故与诸比丘制戒,乃至已闻者当重闻。不得交脚坐家内,应当学。」

交脚者,髀着髀上、膝着膝上、膞膓着脚胫上、脚着脚趺上。不得交脚坐家内,应正两足。若精舍中食上、和上、阿阇梨、长老比丘前,不得交脚坐。若病得交脚坐、见上座来当正坐。若涂足、挑刺交脚坐无罪。若放恣诸根交脚坐家内,越学法。狂、痴、心乱无罪。是故说,不得交脚坐家内,应当学。

佛住舍卫城,广说如上。尔时六群比丘叉腰白衣家内坐,为世人所讥:「云何沙门释子如王子、大臣、力士,叉腰坐家内?此坏败人,有何道法?」诸比丘以是因缘往白世尊。佛言:「呼六群比丘来。」来已,佛问比丘:「汝实尔不?」答言:「实尔。」佛言:「从今日后不得叉腰坐家内。」佛告诸比丘:「依止舍卫城住者皆悉令集,以十利故与诸比丘制戒,乃至已闻者当重闻。不得叉腰坐家内,应当学。」

叉腰者,一手叉、两手叉,不得叉腰坐家内。若精舍中食上、和上、阿阇梨、长老比丘前,不得叉腰坐。若老病、若风动腰痛,叉腰无罪。若痈痤疮癣以药涂之,畏污衣故叉腰无罪,若见上座来应下。若放恣诸根叉腰坐家内者,越学法。狂、痴、心乱无罪。是故说,不得叉腰坐家内,应当学。

佛住舍卫城,广说如上。尔时六群比丘白衣家摇足坐,舞手并复折草,为世人所讥:「云何沙门释子如放逸伎儿,在家内坐,手足不住?此坏败人,有何道法?」诸比丘以是因缘往白世尊。佛言:「呼六群比丘来。」来已,佛问比丘:「汝实尔不?」答言:「实尔。」佛言:「从今日后不得动手足白衣家内坐。」佛告诸比丘:「依止舍卫城住者皆悉令集,以十利故与诸比丘制戒,乃至已闻者当重闻。不得动手足坐家内,应当学。」

不得动手足家内坐者,不得动手动足舞手舞足,并折草坐,当安详靖住。若有所问者,当先护戒随顺而答。若问四塔者,得指示是生处、是得道处、转法轮处、般泥洹处,无罪。若檀越欲令比丘起精舍者,应观地形势,随作便指示,此中可起精舍、此中可起讲堂、此中可起温室、此中可起僧房,得指示无罪。若放恣诸根动手足坐家内者,越学法。狂、痴、心乱无罪。是故说,不得动手足坐家内,应当学。

佛住舍卫城,广说如上。尔时有檀越于精舍中设供饭僧下食,时六群比丘方索水洗手涤钵,檀越闻已,即持热饭筐扑地,嫌言:「我废家务就寺设供,望众僧斋,同净心修福。今欲下食,方有所索。出家之人应专心受食,云何食上多有所索?」诸比丘以是因缘往白世尊。佛言:「呼六群比丘来。」来已,佛问比丘:「汝实尔不?」答言:「实尔。」佛言:「从今日后应一心受食。」佛告诸比丘:「依止舍卫城住者皆悉令集,以十利故与诸比丘制戒,乃至已闻者当重闻。一心受食,应当学。」

一心受食时,不得两手按钵在脚前,当先净洗手涤钵,行食至当一心受。若直月监食人后来,得索水洗手涤钵无罪。若放恣诸根不一心受食者,越学法。狂、痴、心乱无罪。是故说,一心受食,应当学。

佛住舍卫城,广说如上。尔时有长者就精舍中饭僧,六群比丘先多受羹,后受饭。时钵中溢出堕地,檀越嫌言:「我夺妻子分饭食众僧,欲尽令食而今弃地。尊者不知耶?此一粒饭中而有百功。」诸比丘以是因缘往白世尊。佛言:「呼六群比丘来。」来已,佛问比丘:「汝实尔不?」答言:「实尔。」佛言:「从今日后羹饭等受。」佛言:「诸比丘依止舍卫城住者皆悉令集,以十利故与诸比丘制戒,乃至已闻者当重闻。羹饭等受,应当学。」

羹饭等受者,不得先取羹后取饭,当先取饭按已后取羹。若国俗法先行羹后行饭者,当取揵鎡拘钵受。若无者,当用树叶椀受。复无叶者,得以钵受羹,但受饭时应以手遮徐徐下钵中,莫令溢出。若比丘病宜多须羹者,多取无罪。若放恣诸根不羹饭等受者,越学法。狂、痴、心乱无罪。是故说,羹饭等受,应当学。

佛住舍卫城,广说如上。尔时有居士就精舍中设供饭僧,时六群比丘刳四边食留中央,为世人所讥:「云何沙门释子如放逸人,周匝刳食留中央?此坏败人,有何道法?」诸比丘以是因缘往白世尊。佛言:「呼六群比丘来。」来已,佛问比丘:「汝实尔不?」答言:「实尔。」佛言:「从今日后不得偏刳食。」佛告诸比丘:「依止舍卫城住者皆悉令集,以十利故与诸比丘制戒,乃至已闻者当重闻。不得偏刳食,应当学。」

刳食者,刳四边留中央。当先受饭,按着一边,后受羹和合而食。若酥腻入饭中,不得以羹故偏刳取食,当次第取。若欲与人者,得截半与。若放恣诸根,周匝刳食者,越学法。狂、痴、心乱无罪。是故说,不得偏刳食,应当学。

佛住舍卫城,广说如上。尔时居士就精舍中设供饭僧,时六群比丘口中回食食,为世人所讥:「云何沙门释子如放逸人,如驼牛羊口中回食食?此坏败人,有何道法?」诸比丘以是因缘往白世尊。佛言:「呼六群比丘来。」来已,佛问:「汝实尔不?」答言:「实尔。」佛言:「从今日后不得口中回食食。」佛告诸比丘:「依止舍卫城住者皆悉令集,以十利故与诸比丘制戒,乃至已闻者当重闻。不得口中回食食,应当学。」

口中回食者,含饭团从一颊回至一颊。当一边嚼,即嚼边咽。若比丘食麨粳米者,当一边浸一边嚼无罪。若放恣诸根口中回食食者,越学法。狂、痴、心乱无罪。是故说,不得口中回食食,应当学。

佛住舍卫城,广说如上。尔时居士就精舍中设供饭僧,时六群比丘吐舌食,为世人所讥:「云何沙门释子如放逸人,如蛇、如鼠、如狗、如猫吐舌食?此坏败人,有何道法?」诸比丘以是因缘往白世尊,佛言:「呼六群比丘来。」来已,佛问:「汝实尔不?」答言:「实尔。」佛言:「从今日后不得吐舌食。」佛告诸比丘:「依止舍卫城住者皆悉令集,以十利故与诸比丘制戒,乃至已闻者当重闻。不得吐舌食,应当学。」

吐舌食者,吐出舌以食着舌上然后合口。若直月及监食人,欲知生熟、醎澹、甜酢,得着掌中舌舐,无罪。若病,得置盐掌中舐,无罪。若放恣诸根吐舌食者,越学法。狂、痴、心乱无罪。是故说,不吐舌食,应当学。

佛住舍卫城,广说如上。尔时有居士就精舍中设供饭僧,时六群比丘大团饭食,为世人所讥:「云何沙门释子如放逸人,如牛羊骆驼、如狱中饿囚大团饭食?此坏败人,有何道法?」诸比丘以是因缘往白世尊,佛言:「呼六群比丘来。」来已,佛问:「汝实尔不?」答言:「实尔。」佛言:「从今日后不得大团饭食。」佛告诸比丘:「皆悉令集,以十利故为诸比丘制戒,乃至已闻者当重闻。不得大团饭食,应当学。」

不得大、不得小,如淫女人两粒三粒而食,当可口食。若比丘食粳米满口无罪。若放恣诸根大团饭食者,越学法。狂、痴、心乱无罪。是故说,不得大团饭食,应当学。

佛住舍卫城,广说如上。尔时有居士就精舍中设供饭僧,时六群比丘张口待饭食,为世人所讥:「云何沙门释子如放逸人,如龟鼈、虾蟆张口待食?此坏败人,有何道法?」诸比丘以是因缘往白世尊。佛言:「呼六群比丘来。」来已,佛问:「汝实尔不?」答言:「实尔。」佛言:「从今日后不得张口待饭食。」佛告诸比丘:「皆悉令集,以十利故与诸比丘制戒,乃至已闻者当重闻。不得张口待饭食,应当学。」

不得张口待饭食者,比丘食时当如雪山象王食法,食入口已,并以鼻作后口分齐。前食咽已,续内后团,不得张口而待食。若口有疮,得豫张口无罪。若放恣诸根张口待饭食者,越学法。狂、痴、心乱无罪。是故说,不得张口待饭食,应当学。

佛住舍卫城,广说如上。尔时居士于精舍中设供饭僧时,六群比丘张口掷团食,为世人所讥:「云何沙门释子如淫妷人掷团而食?此坏败人,有何道法?」诸比丘以是因缘往白世尊。佛言:「呼六群比丘来。」来已,佛问:「汝实尔不?」答言:「实尔。」佛言:「从今日后不得掷团食。」佛告诸比丘:「皆悉令集,十利故与诸比丘制戒,乃至已闻者当重闻。不得掷团食,应当学。」

掷团食者,不得团饭遥掷口中。若酸枣若葡萄,如是种种乃至熬豆,挑掷噉无罪。若放恣诸根掷团食者,越学法。狂、痴、心乱无罪。是故说,不得掷团食,应当学。

佛住舍卫城,广说如上。尔时有居士于精舍设供饭僧,时六群比丘囓半食半还着钵中,为世人所讥:「云何沙门释子如放逸人囓半食。此坏败人,有何道法?」诸比丘以是因缘往白世尊。佛言:「呼六群比丘来。」来已,佛问:「汝实尔不?」答言:「实尔。」佛言:「从今日后不得囓半食。」佛告诸比丘:「皆悉令集,十利故与诸比丘制戒,乃至已闻者当重闻。不得囓半食,应当学。」

不得囓半食半还着钵中,当段段可口食。若麨团大,当手中分令可口。若欲食菓蓏、苷蔗、若芜菁根等,得囓无罪。若饼,当手作分齐令可口。若放恣诸根囓半食者,越学法。狂、痴、心乱无罪。是故说,不得囓半食,应当学。

佛住舍卫城,广说如上。尔时有居士于精舍设供饭僧,时六群比丘含食语,为世人所讥:「云何沙门释子如放逸人,如驼、牛、羊、驴含食鸣唤?此坏败人,有何道法?」诸比丘以是因缘往白世尊。佛言:「呼六群比丘来。」来已,佛问:「汝实尔不?」答言:「实尔。」佛言:「从今日后不得含食语。」佛告诸比丘:「皆悉令集,十利故与诸比丘制戒,乃至已闻者当重闻。不得含食语,应当学。」

不得含食语者,若食上和上、阿阇梨、长老比丘唤时,咽未尽能使声不异者得应;若不能得者,咽已然后应。若前人嫌者,应答言:「我口中有食,是故不即应。」若放恣诸根含食语者,越学法。狂、痴、心乱无罪。是故说,不含食语,应当学。

   交脚坐家内,  叉腰动手足,
 专意等饭羹,  偏刳回颊食,
 吐舌及大团,  张口与遥掷,
 囓半含食语。  第三跋渠竟。

佛住舍卫城,广说如上。尔时有居士于精舍设供饭僧,时六群比丘以指抆钵食,为世人所讥:「云何沙门释子如小儿食,如狱中饿囚食?」问言:「尊者!饮食极丰,何以故为抆钵?此坏败人,有何道法?」诸比丘以是因缘往白世尊。佛言:「呼六群比丘来。」来已,佛问:「汝实尔不?」答言:「实尔。」佛言:「从今日后不得指抆钵食。」佛告诸比丘:「皆悉令集,十利故与诸比丘制戒,乃至已闻者当重闻。不得指抆钵食,应当学。」

不得指抆钵食者,不得曲指抆钵。若酥油蜜着钵者,不得曲指抆钵,当以指拘聚然后撮食。若放恣诸根指抆钵食者,越学法。狂、痴、心乱无罪。是故说,不得指抆钵食,应当学。

佛住舍卫城,广说如上。尔时有居士精舍中设供饭僧,时六群比丘舐手食,为世人所讥:「云何沙门释子如小儿得食舐手而食?」问言:「尊者!我自恣饱食,何故舐手?此坏败人,有何道法?」诸比丘以是因缘往白世尊。佛言:「呼六群比丘来。」来已,佛问:「汝实尔不?」答言:「实尔。」佛言:「从今日后不得舐手食。」佛告诸比丘:「皆悉令集,十利故与诸比丘制戒,乃至已闻者当重闻。不得舐手食,应当学。」

不得反覆舐手食,若酥油蜜石蜜着手者,当就钵缘上概聚着一处,然后取食。若放恣诸根舐手食者,越学法。狂、痴、心乱无罪。是故说,不得舐手食,应当学。

佛住舍卫城,广说如上。尔时有居士于精舍中设供饭僧,时六群比丘[口*束]指食,为世人所讥:「云何沙门释子如小儿[口*束]指食?」问言:「尊者!我自恣施食,何以[口*束]指食?此坏败人,有何道法?」诸比丘以是因缘往白世尊。佛言:「呼六群比丘来。」来已,佛问:「汝实尔不?」答言:「实尔。」佛言:「从今日后不得[口*束]指食。」佛告诸比丘:「皆悉令集,十利故与诸比丘制戒,乃至已闻者当重闻。不得[口*束]指食,应当学。」

不得[口*束]指食者,若比丘食羹臛甜腻物着指不得[口*束],当钵缘上概聚一处,然后取食。若蜜、石蜜、盐着指头,得[口*束]无罪。若放恣诸根[口*束]指食者,越学法。狂、痴、心乱无罪。是故说,不得[口*束]指食,应当学。

佛住舍卫城,广说如上。尔时有居士于精舍中设供饭僧,时六群比丘[口*专][口*集]作声食,为世人所讥:「云何沙门释子如猪鼠食声?此坏败人,有何道法?」诸比丘以是因缘往白世尊。佛言:「呼六群比丘来。」来已,佛问:「汝实尔不?」答言:「实尔。」佛言:「从今日后不得[口*专][口*集]作声食。」佛告诸比丘:「皆悉令集,十利故与诸比丘制戒,乃至已闻者当重闻。不得[口*专][口*集]食,应当学。」

不得[口*专][口*集]作声,若放恣诸根[口*专][口*集]食者,越学法。狂、痴、心乱无罪。是故说,不得[口*专][口*集]作声食,应当学。

佛住舍卫城,广说如上。尔时有檀越于精舍中设供饭僧,时六群比丘吸饭作声食,为世人所讥:「云何沙门释子如骆驼牛驴吸食食?此坏败人有何道法?」诸比丘以是因缘往白世尊。佛言:「呼六群比丘来。」来已,佛问:「汝实尔不?」答言:「实尔。」佛言:「从今日后不得吸食作声食。」佛告诸比丘:「皆悉令集,十利故与诸比丘制戒,乃至已闻者当重闻。不得吸食食,应当学。」

若食薄粥、乳酪、羹饭,不得吸使作声,当徐徐咽。若放恣诸根吸食食。越学法。狂、痴、心乱无罪。是故说,不得吸食食,应当学。

佛住舍卫城,广说如上。尔时有居士于精舍中设供饭僧,时六群比丘全吞食嗗嗗作声,为世人所讥:「云何沙门释子如牛驴骆驼食嗗嗗作声?此坏败人,有何道法?」诸比丘以是因缘往白世尊。佛言:「呼六群比丘来。」来已,佛问:「汝实尔不?」答言:「实尔。」佛言:「从今日后不得全吞食。」佛告诸比丘:「皆悉令集,十利故与诸比丘制戒,乃至已闻者当重闻。不得全吞食,应当学。」

不得全吞食,使嗗嗗作声。若比丘咽喉病,作声无罪。若咽喉乾燥,当以水通之,然后咽食。若放恣诸根全吞食者,越学法。狂、痴、心乱无罪。是故说,不得全吞食,应当学。

佛住舍卫城,广说如上。尔时有居士于精舍中设供饭僧,时六群比丘落饭食,半入口中半堕地,为世人所讥:「云何沙门释子如放逸人落饭食?」问言:「大德!谓呼此食是无种钱作耶?我夺妻子分布施求福,计此一粒百功乃成,当应尽食。何故弃地?此坏败人,有何道法?」诸比丘以是因缘往白世尊。佛言:「呼六群比丘来。」来已,佛问:「汝实尔不?」答言:「实尔。」佛言:「从今日后不得落饭食。」佛告诸比丘:「皆悉令集,十利故与诸比丘制戒,乃至已闻者当重闻。不得落饭食,应当学。」

受食时不得令一粒落地,若净人泻时堕地无罪。食着口中时勿令落地,误落地者无罪。若噉鱼肉菓蓏苷蔗时,皮核滓骨不得纵横弃地,当聚足边。若放恣诸根落粒食者,越学法。狂、痴、心乱无罪。是故说,不得落饭食,应当学。

佛住舍卫城,广说如上。时有居士于精舍中设供饭僧,时六群比丘振手食,污比坐比丘衣。比坐即问:「长老!何故振手?为蜈蚣蜂虿所螫耶?」诸比丘以是因缘往白世尊。佛言:「呼六群比丘来。」来已,佛问:「汝实尔不?」答言:「实尔。」佛言:「从今日后不得振手食。」佛告诸比丘:「皆悉令集,十利故与诸比丘制戒,乃至已闻者当重闻。不得振手食,应当学。」

若振手食时,不得向比坐振手。若食着手,当向己前振手、若钵中抖擞。若放恣诸根振手食者,越学法。狂、痴、心乱无罪。是故说,不得振手食,应当学。

佛住舍卫城,广说如上。尔时有居士于精舍中设供饭僧,时六群比丘嫌心看比坐钵,若见少者便言:「贞廉自节,若饱不用,当与我。」若见捉大钵者,复言:「咄!咄!此贪食人,钵如似大釜。檀越所供正可满是,我等余人当复那得?」诸比丘闻已惭愧,以是因缘往白世尊。佛言:「呼六群比丘来。」来已,佛问:「汝实尔不?」答言:「实尔。」佛言:「从今日后不得嫌心看比坐钵。」佛告诸比丘:「皆悉令集,十利故与诸比丘制戒,乃至已闻者当重闻。不得嫌心看比坐钵,应当学。」

不得嫌心视比坐钵者,若监食人看食何处得?何处不得?得看无罪。若共行弟子、若依止弟子病者,看其钵中是应病食不?得看无罪。若看上下坐为得不?无罪。若放恣诸根嫌心看比坐钵者,越学法。狂、痴、心乱无罪。是故说,不得嫌心看比坐钵,应当学。

佛住舍卫城,广说如上。尔时有居士于精舍中设供饭僧,时有比丘置钵在前回顾,共比坐语。六群比丘取钵着余处,行食次至,不视钵扪摸地污手。从檀越索水洗手时,檀越弃饭筐着地,嫌言:「我废家务修福饭僧,僧应齐集受食。今行食时方索水洗手。出家之人当端心观钵食,此坏败人,有何道法?」诸比丘以是因缘往白世尊。佛言:「呼六群比丘来。」来已,佛问:「汝实尔不?」答言:「实尔。」佛言:「从今日后当端心观钵食。」佛告诸比丘:「皆悉令集,十利故与诸比丘制戒,乃至已闻者当重闻。端心观钵食,应当学。」

端心观钵者,不得放钵在前共比坐语。若有因缘须共左右语者,左手抚钵上。若行食人到第三人时,当先涤钵豫擎待至。若放恣诸根不学端心观钵食者,越学法。狂、痴、心乱无罪。是故说,端心观钵食,应当学。

佛住舍卫城,广说如上。尔时有居士于精舍中设供饭僧,时六群比丘索饭索羹,为檀越所讥:「云何沙门释子食上索饭索羹?」问言:「尊者!我自恣与食,何故唤索?」诸比丘以是因缘往白世尊。佛言:「呼六群比丘来。」来已,佛问:「汝实尔不?」答言:「实尔。」佛言:「从今日后,不听索食。」

复次佛住迦维罗卫国释氏精舍,如来、应供、正遍知以五事利益故,五日一行诸比丘房,见一病比丘羸瘦痿悴。佛知而故问:「比丘!汝病何似?」答言:「世尊!我病苦不适。」佛语比丘:「汝不能索随病食、随病药耶?」答言:「世尊制戒不听索食。」佛言:「从今日后听病比丘索食。」佛告诸比丘:「依止迦维罗卫城住者皆悉令集,以十利故与诸比丘制戒,乃至已闻者当重闻。不得无病为已索食,应当学。」

不得无病为己索羹饭,若病须多羹得索无罪。若放恣诸根无病为己索食者,越学法。狂、痴、心乱无罪。是故说,比丘不病,不得为己索食,应当学。

佛住舍卫城,广说如上。尔时有居士于精舍中设供饭僧,时六群比丘先受鱼肉羹、后以饭覆上。监食人看见已,即问言:「长老!得鱼肉羹不?」答言:「长寿!汝见色自知。何故复问?」监食人问行食人:「何以不与此中鱼肉羹?」答言:「何处不得?」「此中未得。」又言:「我已与,何故言不得?」诸比丘以是因缘往白世尊。佛言:「呼六群比丘来。」来已,佛问:「汝实尔不?」答言:「实尔。」佛言:「从今日后不得以饭覆羹更望得。」佛告诸比丘:「皆悉令集,十利故与诸比丘制戒,乃至已闻者当重闻。不得以饭覆羹更望得,应当学。」

若比坐迎食虑污衣者,不得尽覆,当露一边。若一切覆者,前人问:「得未?」应答:「已得。」若放恣诸根以饭覆羹更望得者,越学法。狂、痴、心乱无罪。是故说,不得以饭覆羹更望得,应当学。

佛住舍卫城,广说如上。尔时有居士于精舍中设供饭僧,时六群比丘腻手捉饮器,比坐恶不受。诸比丘以是因缘往白世尊。佛言:「呼六群比丘来。」来已,佛问:「汝实尔不?」答言:「实尔。」佛言:「从今日后不得腻手捉饮器。」佛告诸比丘:「皆悉令集,十利故与诸比丘制戒,乃至已闻者当重闻。不得腻手受饮器,应当学。」

不得腻手受饮器者,比丘食时应护左手令净,当以右手受饮器,拄脣而饮。不得口深含器缘,亦不得令缘触鼻额,不得尽饮,当留少许,当口处泻弃之,更以水涤,次行与下座。若左手病疮者,右手就钵缘上,概去腻净水。洗若不净,以叶承取饮,已如上说。若放恣诸根以腻手捉饮器者,越学法。狂、痴、心乱无罪。是故说,不得以腻手受饮器,应当学。

佛住舍卫城,广说如上。尔时有居士于精舍中设供饭僧,时六群比丘钵中余食荡已弃地,檀越嫌言:「尊者谓此食是无子钱作耶?我夺妻子分为福德故,一粒百功,云何泻地?此坏败人,有何道法?」诸比丘以是因缘往白世尊。佛言:「呼六群比丘来。」来已,佛问:「汝实尔不?」答言:「实尔。」佛言:「从今日后不得钵中残食泻地。」佛告诸比丘:「皆悉令集,十利故与诸比丘制戒,乃至已闻者当重闻。不得以钵中残食弃地,应当学。」

不得钵中残食弃地者,食时当称腹而取,不得多受。若净人卒与多者,未噉时应减与比坐。若比坐不取,应与沙弥及园民。若洗钵时,不得一粒泻弃地;若有者,当聚着板上叶上。若细粒、若麨,不可得聚者无罪。若放恣诸根以钵中残食泻地者,越学法。狂、痴、心乱无罪。是故说,不得以钵中残食弃地,应当学。

 抆舐[口*束]作声,  全吞并落粒,
 振手看他钵,  端心为己索,
 覆羹腻手弃。  四跋渠说竟。

佛住毗舍离,广说如上。尔时难陀、优波难陀立为坐梨车童子说法,为世人所讥:「云何沙门释子如彼伎人立为坐人说法?此坏败人,有何道法?然此童子无恭敬心,说如是微妙法时应与床坐,云何坐听,令彼立说?」诸比丘以是因缘往白世尊。佛言:「呼难陀、优波难陀来。」来已,佛问上事:「汝实尔不?」答言:「实尔。」佛言:「汝云何立为无病坐人说法?从今日后不得立为坐人说法。」佛告诸比丘:「依止毗舍离城住者皆悉令集,以十利故与诸比丘制戒,乃至已闻者当重闻。人坐、比丘立,不得为说法,除病,应当学。」

病者,世尊说无罪。说者,为前人开解其义分别演说,欲令如说修行。法者,佛所说、佛所印可。佛所说者,如来、应供、正遍知自说。佛所印可者,声闻所说,佛赞:「善哉!」是名印可。不得立为坐人说法,前人病者无罪。若比丘为塔事、为僧事,诣王、若地主,彼言:「比丘为我说法。」不得语令起,恐彼疑故。若边有立人者,即作意为立人说法,王虽听,比丘无罪。若放恣诸根立为无病坐人说法者,越学法。狂、痴、心乱无罪。是故说,人坐比丘立不得为说法,除病,应当学。

佛住毗舍离,广说如上。尔时难陀、优波难陀坐为卧人说法,为世人所讥:「云何沙门释子如伎人坐为卧人说法?此坏败人,有何道法?此听法人无恭敬心,闻说如是微妙法,云何卧听?」诸比丘以是因缘往白世尊。佛言:「呼难陀、优波难陀来。」来已,佛问:「汝实尔不?」答言:「实尔。」佛言:「汝云何坐为无病卧人说法?从今日后人卧、比丘坐,不得为说法,除病。」佛告诸比丘:「皆悉令集,十利故与诸比丘制戒,乃至已闻者当重闻。人卧、比丘坐,不得为说法,除病,应当学。」

病者,世尊说无罪。说法者,如上说。若比丘为塔、为僧事,若诣王、若地主时,彼言:「比丘为我说法。」不得语令起,恐生疑故。若边有坐人者,当为坐人说法,王虽听,比丘无罪。若放恣诸根坐为无病卧人说法者,越学法。狂、痴、心乱无罪。是故说,人卧、比丘坐,不得为说法,除病,应当学。

佛住毗舍离,广说如上。尔时难陀、优波难陀坐卑小床,为高床上军将师子说法,为世人所讥:「云何沙门释子如似伎儿自坐卑小床,为高床上人说法?此坏败人,何道之有?然此师子军将无恭敬心,闻如是微妙法时,云何自坐高床,使彼坐卑小床而为说法?」诸比丘以是因缘往白世尊。佛言:「呼难陀、优波难陀来。」来已,佛问:「汝实尔不?」答言:「实尔。」佛言:「汝云何坐卑下床为高床上人说法?从今日后人在高床上、己在下,不得为说法,除病。」佛告诸比丘:「皆悉令集,十利故与诸比丘制戒,乃至已闻者当重闻。人在高床、比丘在卑床,不得为说法,除病,应当学。」

卑床,有二种:一者下床名卑,二者麁弊亦名卑。高者,二种:高大名高,妙好者亦名高。病者,世尊说无罪。说法者,如上说。不得坐卑床为坐高床上人说法,病人无罪。若比丘为塔、为僧事,诣王、若地主,彼言:「比丘为我说法。」尔时不得语令起易坐,恐生疑故。若边有下人,应作意为下人说,王虽坐高床听,比丘无罪。若放恣诸根在卑床为坐高床人说法者,越学法。狂、痴、心乱无罪。是故说,人在高床、比丘在卑床,不得为说法,除病,应当学。

佛住毗舍离,广说如上。尔时难陀、优波难陀为着革屣梨车童子说法,为世人所讥:「云何沙门释子如诸伎儿为着革屣人说法?此坏败人,有何道法?而此童子闻说妙法无恭敬心,不脱革屣听法。」诸比丘以是因缘往白世尊。佛言:「呼难陀、优波难陀来。」来已,佛问比丘:「汝实尔不?」答言:「实尔。」佛言:「汝云何为无病着革屣人说法?从今日后不得为着革屣人说法,除病。」佛告诸比丘:「皆悉令集,十利故与诸比丘制戒,乃至已闻者当重闻。不得为着革屣人说法,除病,应当学。」

革屣者,若一重、若两重。说法者,如上说。不得为无病着革屣人说法,病者佛说无罪。若比丘为塔事、僧事,乃至边有净人者,当立意为彼人说,王听,无罪。若比丘在嶮路恐怖处,防卫人言:「尊者为我说法。」彼虽着革屣,为说无罪。若放恣诸根为无病着革屣人说法者,越学法。狂、痴、心乱无罪。是故说,不得为着革屣人说法,除病,应当学。

佛住毗舍离,广说如上。尔时难陀、优波难陀为着木屐梨车童子说法,为世人所讥:「云何沙门释子如伎儿为着屐人说法?此坏败人有何道法?而此童子无恭敬心,闻如是微妙法应当脱屐。云何着屐听法?」诸比丘以是因缘往白世尊。佛言:「呼难陀、优波难陀来。」来已,佛问比丘:「汝实尔不?」答言:「实尔。」佛言:「汝云何为无病着屐人说法?从今日后不得为着屐人说法,除病。」佛告诸比丘:「皆悉令集,十利故与诸比丘制戒,乃至已闻者当重闻。不得为着屐人说法,除病,应当学。」

病者,世尊说无罪。屐者,有十四种:金屐、银屐、摩尼屐、牙屐、木屐、多罗屐、皮屐、钦婆罗屐、綖屐、芒屐、树皮屐、婆迦屐、草屐,如是等种种屐,是名屐。说法者,如上说。若比丘为塔、为僧事,诣王、若地主,彼言:「比丘为我说法。」不应语令脱屐,恐生疑故。若边有净人者,应作意为净人说,王听,无罪。若放恣诸根为无病着屐人说法者,越学法。狂、痴、心乱无罪。是故说,不得为着屐人说法,除病,应当学。

佛住毗舍离,广说如上。尔时难陀、优波难陀为覆头梨车童子说法,为世人所讥:「云何沙门释子如伎儿为覆头人说法?此坏败人,有何道法?而此童子无恭敬心,闻如是微妙法,应却头上覆,云何覆头听法?」诸比丘以是因缘往白世尊。佛言:「呼难陀、优波难陀来。」来已,佛问:「汝实尔不?」答言:「实尔。」佛言:「汝云何为无病覆头人说法?从今日后不得为覆头人说法,除病。」佛告诸比丘:「皆悉令集,十利故与诸比丘制戒,乃至已闻者当重闻。不得为覆头人说法,除病,应当学。」

病者,世尊说无罪。覆头者,一切覆头。说法者,如上说。得为病人说法,无罪。若比丘为塔、为僧事,诣王、若地主时,乃至边有净人者,当立意为彼人说,王听,无罪。若比丘在怖畏嶮道行时,防卫人言:「尊者!为我说法。」彼虽覆头,为说法无罪。若放恣诸根为无病覆头人说法者,越学法。狂、痴、心乱无罪。是故说,不得为覆头人说法,除病,应当学。

佛住毗舍离,广说如上。尔时难陀、优波难陀为缠头梨车童子说法,为世人所讥:「云何沙门释子如伎说人为缠头人说法?此坏败人,有何道法?然此童子无恭敬心,闻是妙法,云何缠头听说法?」诸比丘以是因缘往白世尊。佛言:「呼难陀、优波难陀来。」来已,佛问:「汝实尔不?」答言:「实尔。」佛言:「汝云何为无病缠头人说法?从今日后不得为缠头人说法,除病。」佛告诸比丘:「依止毗舍离城住者皆悉令集,以十利故与诸比丘制戒,乃至已闻者当重闻。不得为缠头人说法,除病,应当学。」

病者,世尊说无罪。缠头者,若衣缠、若绢缠。说法者,如上说。得为病缠头人说法,无罪。若比丘为塔、为僧事故,诣王、若地主,彼作是言:「比丘为我说法。」不得语令解缠,恐生疑心故。若边有净人者,当作意为彼说,王虽听,无罪。若比丘在怖畏嶮道行时,防卫人言:「尊者!为我说法。」彼人虽缠头,为说无罪。若放恣诸根为无病缠头人说法者,越学法。狂、痴、心乱无罪。是故说,不得为缠头人说法,除病,应当学。

佛住毗舍离,广说如上。尔时难陀、优波难陀为梨车童子抱膝蹲人说法,为世人所讥:「云何沙门释子如伎说人为抱膝蹲人说法?此坏败人,有何道法?而此童子无恭敬心,闻如是微妙法,应如法坐,云何抱膝蹲听?」诸比丘以是因缘往白世尊。佛言:「呼难陀、优波难陀来。」来已,佛问:「汝实尔不?」答言:「实尔。」佛言:「汝云何为无病抱膝蹲人说法?从今日后不得为抱膝蹲人说法,除病。」佛告诸比丘:「皆悉令集,十利故与诸比丘制戒,乃至已闻者当重闻。不得为抱膝蹲人说法,除病,应当学。」

病者,世尊说无罪。抱膝者,手抱、衣抱、带抱。说法者,如上说。为病人说,无罪。若比丘为塔、为僧事,诣王、若地主时,乃至边有净人,应作意为净人说,王虽听,为说无罪。若放恣诸根为无病抱膝人说法者,越学法。狂、痴、心乱无罪。是故说,不得为抱膝蹲人说法,除病,应当学。

佛住毗舍离,广说如上。尔时难陀、优波难陀为翘脚坐梨车童子说法,为世人所讥:「云何沙门释子如伎说人为翘脚人说法?此坏败人,有何道法?然此童子无恭敬心,闻是妙法应正坐,云何翘脚坐?」诸比丘以是因缘往白世尊。佛言:「呼难陀、优波难陀来。」来已,佛问:「汝实尔不?」答言:「实尔。」佛言:「汝云何为无病翘脚人说法?从今日后不得为翘脚人说法,除病。」佛告诸比丘:「皆悉令集,十利故与诸比丘制戒,乃至已闻者当重闻。不得为翘脚人说法,除病,应当学。」

病者,世尊说无罪。翘脚者,髀着髀上、膝着膝上、膊着胫上、脚着脚趺上。说法者,如上说。不得为无病翘脚人说法,病者为说无罪。若比丘为塔、为僧事,诣王、若地主,彼言:「比丘为我说法。」不得语彼令正坐,恐生疑心故。彼边有净人者,当作意为彼人说,王虽听,无罪。若放恣诸根为无病翘脚人说法者,越学法。狂、痴、心乱无罪。是故说,不得为翘脚人说法,除病,应当学。

 为坐及卧说,  高床着革屣,
 着屐并覆头,  缠头抱膝蹲,
 不为翘脚说。  第五跋渠竟。

佛住毗舍离,广说如上。尔时难陀、优波难陀为持刀梨车童子说法,为世人所讥:「云何沙门释子如伎人为捉刀人说法?此坏败人,有何道法?然此童子无恭敬心,闻是妙法,应当一心合掌。云何如屠儿捉刀听法?」诸比丘以是因缘往白世尊。佛言:「呼难陀、优波难陀来。」来已,佛问:「汝实尔不?」答言:「实尔。」佛言:「汝云何为捉刀人说法?从今日后不得为持刀人说法。」佛告诸比丘:「依止毗舍离城住者皆悉令集,以十利故与诸比丘制戒,乃至已闻者当重闻。不得为持刀人说法,应当学。」

持者,手捉。刀者,大刀、小刀、剑。说法者,如上说。不得为持刀人说法,若比丘为塔、为僧事,诣王、若地主,彼言:「比丘为我说法。」不得语令放刀,恐生疑心故。若边有净人,当作意为净人说,王虽听,无罪。若比丘在嶮道恐怖处行时,防卫人言:「尊者为我说法。」彼虽捉刀,为说无罪。若放恣诸根为捉刀人说法者,越学法。狂、痴、心乱无罪。是故说,不得为持刀人说法,应当学。

佛住毗舍离,广说如上。尔时难陀、优波难陀为持弓箭梨车童子说法,为世人所讥:「云何沙门释子如伎人为持弓箭人说法?此坏败人,有何道法?然此童子无恭敬心,闻是妙法应放弓箭,云何如猎师捉弓箭听法?」诸比丘以是因缘往白世尊。佛言:「呼难陀、优波难陀来。」来已,佛问:「汝实尔不?」答言:「实尔。」佛言:「汝云何为持弓箭人说法?」佛言:「从今日后不得为持弓箭人说法。」佛告诸比丘:「皆悉令集,十利故与诸比丘制戒,乃至已闻者当重闻。不得为持弓箭人说法,应当学。」

持者,手捉。弓箭者,防卫仗也。说法者,如上说。不得为持弓箭人说法,若比丘为塔、为僧事,诣王、若地主,彼言:「比丘为我说法。」不得语令放弓箭,恐彼人生疑。若边有净人者,应作意为净人说,王虽听,无罪。若比丘在怖畏嶮道行时,防卫人言:「尊者为我说法。」彼虽捉弓箭,为说无罪。若放恣诸根为捉弓箭人说法者,越学法。狂、痴、心乱无罪。是故说,不得为持弓箭人说法,应当学。

佛住毗舍离,广说如上。尔时难陀、优波难陀为持杖梨车童子说法,为世人所讥:「云何沙门释子如伎人为捉杖人说法?此坏败人,有何道法?然此童子无恭敬心,闻是妙法应当舍杖,云何捉杖听法?」诸比丘以是因缘往白世尊。佛言:「呼难陀、优波难陀来。」来已,佛问:「汝实尔不?」答言:「实尔。」佛言:「汝云何为无病捉杖人说法?从今日后不得为持杖人说法,除病。」佛告诸比丘:「皆悉令集,十利故与诸比丘制戒,乃至已闻者当重闻。不得为持杖人说法,除病,应当学。」

病者,世尊说无罪。捉杖者,一切杖。说法者,如上说。不得为无病持杖人说法,病者无罪。若比丘为塔、为僧事,诣王、若地主,彼言:「比丘为我说法。」不得语令放杖,恐生疑心故。若边有净人者,应作意为净人说,王虽听,无罪。若比丘在怖畏嶮道行时,防卫人言:「尊者为我说法。」彼虽捉杖,为说法无罪。若放恣诸根为无病捉杖人说法者,越学法。狂、痴、心乱无罪。是故说,不得为持杖人说法,除病,应当学。

佛住毗舍离,广说如上。尔时难陀、优波难陀为持盖梨车童子说法,为世人所讥:「云何沙门释子如伎人,为持盖人说法?此坏败人,有何道法?然此童子无恭敬心,闻是妙法应当却盖,云何捉盖听法?」诸比丘以是因缘,往白世尊,佛言:「呼难陀、优波难陀来。」来已,佛问:「汝实尔不?」答言:「实尔。」佛言:「汝云何为无病持盖人说法?从今日后不得为持盖人说法,除病。」佛告诸比丘:「皆悉令集,十利故与诸比丘制戒,乃至已闻者当重闻。不得为持盖人说法,除病,应当学。」

病者,世尊说无罪。盖者,树皮盖、多罗叶盖、多梨叶盖、竹伞盖、叠伞盖、孔雀尾盖,如是等种种能遮雨日者,皆名伞盖。说法者,如上说。不得为无病捉盖人说法,病者无罪。若比丘为塔、为僧事,诣王、若地主,彼言:「比丘为我说法。」不得语令却盖,恐生疑故。若边有净人,应作意为净人说,王虽听,无罪。若法师、若律师,风雨、寒雪、大热时,捉盖为说,无罪。若放恣诸根为无病捉盖人说法者,越学法。狂、痴、心乱无罪。是故说,不得为持盖人说法除病,应当学。

佛住毗舍离,广说如上。尔时难陀、优波难陀随梨车童子后行说法,为世人所讥:「云何沙门释子如伎人随人后为说法?此坏败人,有何道法?然此童子无恭敬心,闻是妙法应当在后而听。」诸比丘以是因缘往白世尊。佛言:「呼难陀、优波难陀来。」来已,佛问:「汝实尔不?」答言:「实尔。」佛言:「汝云何随无病人后为说法?从今日后人在前、不得随后为说法,除病。」佛告诸比丘:「皆悉令集,十利故与诸比丘制戒,乃至已闻者当重闻。人在前不得随后为说法,除病,应当学。」

病者世尊说无罪。后者,人在前、比丘在后。说法者,如上说。不得随无病人后而为说法,病者无罪。若比丘为塔、为僧事,诣王、若地主,彼言:「比丘为我说法。」不得语令在后,恐生疑心故。若边有净人者,应作意为净人说,王虽听,无罪。若比丘在怖畏嶮道行时,防卫人言:「此处贼常喜在前发,我当在前,尊者在后为我说法。」为说无罪。若比丘眼恶,前人捉杖牵前,为说法无罪。若放恣诸根在无病人后说法者,越学法。狂、痴、心乱无罪。是故说。人在前、比丘在后,不得为说法,除病,应当学。

佛住毗舍离,广说如上。尔时难陀、优波难陀为骑乘梨车童子说法,为世人所讥:「云何沙门释子如伎人为骑乘人说法?此坏败人,有何道法?而此童子无恭敬心,闻是妙法应当下乘,云何骑乘听法?」诸比丘以是因缘往白世尊。佛言:「呼难陀、优波难陀来。」来已,佛具问上事:「汝实尔不?」答言:「实尔。」佛言:「汝云何为无病骑乘人说法?从今日后骑乘人不得为说法,除病。」佛告诸比丘:「皆悉令集,十利故与诸比丘制戒,乃至已闻者当重闻。骑乘人不得为说法,除病,应当学。」

病者,世尊说无罪。乘者,有八种:象乘、马乘、牛乘、驴乘、船乘、车乘、舆乘、辇乘。说法者,如上说。不得为无病骑乘人说法,病者无罪。若比丘为塔、为僧事,诣王、若地主,彼言:「比丘为我说法。」不应语令下乘,恐生疑心故。若边有净人者。应作意为净人说,王虽听,无罪。若比丘在怖畏嶮道行时,防卫人言:「尊者为我说法。」彼骑乘人,为说无罪。若放恣诸根为无病骑乘人说法者,越学法。狂、痴、心乱无罪。是故说,不得为骑乘人说法,除病,应当学。

佛住毗舍离,广说如上。尔时难陀、优波难陀在道外为道中梨车童子说法,为世人所讥:「云何沙门释子如伎人,己在道外、为道中人说法?此坏败人,有何道法?而此童子无恭敬心,闻是妙法应避道听、令比丘道中,云何自在道中?」诸比丘以是因缘往白世尊。佛言:「呼难陀、优波难陀来。」来已,佛问:「汝实尔不?」答言:「实尔。」佛言:「汝云何在道外、人在道中为说法?从今日后不得道外为道中人说法,除病。」佛告诸比丘:「皆悉令集,十利故与诸比丘制戒,乃至已闻者当重闻。不得道外为道中人说法,除病,应当学。」

病者,世尊说无罪。道外者,比丘在道外。道中者,前听人。说法者,如上说。不得道外为无病道中人说法,病者无罪。若比丘为塔、为僧事,诣王、若地主,彼言:「比丘为我说法。」比丘不得语令在道外,恐彼生疑故。若边有净人者,当作意为净人说,王虽听,无罪。若比丘在怖畏嶮道行时,防卫人言:「尊者在道外,我在道中,若有贼出我当拒之。尊者!为我说法。」彼虽在道中,为说无罪。若放恣诸根在道外为无病道中人说法者,越学法。狂、痴、心乱无罪。是故说,不得在道外为道中人说法,除病,应当学。

佛住舍卫城,广说如上。尔时波斯匿王欲诣东库园林池观,语侍者言:「明当与夫人婇女出东园游看,可扫洒庄严敷施床褥。」时六群比丘闻已,先往到彼,于软草上[口*弟]唾。复取树叶裹不净,着池水中浮。其日王出,夫人婇女在宫日久,常思游看,今得从意如囚出狱。到园中见诸软草各各驰趣,并遥占言:「此是我许!此是我许!」即便坐上,[口*弟]唾污衣,各趣池水洗手溅衣,见池水上有诸叶裹,又作是念:「将是诸年少闻我等当出,必裹诸香着此水中,以待我辈。」各各诤之:「此是我许!此是我许!」竞捉叶裹,不净灒出污诸衣物,展转相谓言:「奇事!奇事!本谓是香,乃是不净。」即白王言:「此是奇怪,王先勅扫洒,今不净乃尔。」王问园民:「谁污此园?」园民白王:「昨日六群比丘在此中戏良久乃去,或是彼污。」诸比丘以是因缘往白世尊。佛言:「呼六群比丘来。」来已佛具问上事:「汝实尔不?」答言:「实尔。」佛言:「汝等云何生草上及水中大小便涕唾?从今日后不听生草上水中大小便[口*弟]唾。」佛告诸比丘:「皆悉令集,十利故与诸比丘制戒,乃至已闻者当重闻。不得生草上大小便[口*弟]唾,应当学。不得水中大小便[口*弟]唾,应当学。」

不得生草上大小便唾,当在无草地。若夏月生草普茂无空缺处者,当在骆驼牛马驴羊行处。若复无是者,当在塼瓦石上。若复无者,当在乾草叶上。若复无者,当以木枝承,令粪先堕木枝上,后堕地。若比丘经行时,不得[口*弟]唾生草上。经行头当着唾壶,瓦石、草叶以细灰土着唾壶中,然后唾上。若大小便[口*弟]唾污手脚,不得拭生草。水者,十种,如上说。不得大小便[口*弟]唾水中,当在陆地。若雨时水卒起浮满,当在土块上。若无是者,当于瓦石上、若竹木上,先堕木上,然后堕水中。若掘地作圊厕底水出者,比丘不得先在上起止,当先使净人行,然后比丘行无罪。若圊厕底有流水,当以木承已后堕水中。若大小便[口*弟]唾,污手脚得水洗,水中洗大小便行无罪。若比丘入水浴时,不得唾中。若远岸者,当唾手中,然后弃之。若放恣诸根生草上大小便涕唾者,越学法。狂、痴、心乱无罪。若放恣诸根水中大小便涕唾者,越学法。狂、痴、心乱无罪。是故说,不得生草上大小便涕唾,应当学。不得水中大小便涕唾,应当学。

佛住舍卫城,广说如上。尔时六群比丘立大小便,为世人所讥:「云何沙门释子如牛驴骆驼立大小便?此坏败人,有何道法?」诸比丘以是因缘往白世尊。佛言:「呼六群比丘来。」来已,佛问:「汝实尔不?」答言:「实尔。」佛言:「汝云何立大小便?从今日后不得立大小便。」佛告诸比丘:「皆悉令集,十利故与诸比丘制戒,乃至已闻者当重闻。不得立大小便,应当学。」

不得立大小便,若脚有埿土,畏污衣者得立,无罪。脚若病若疮若肿,得立无罪。若放恣诸根立大小便者,越学法。狂、痴、心乱无罪。是故说,不得立大小便,应当学。

 捉刀持弓箭,  持杖并伞盖,
 后行骑乘人,  道外生草上,
 水中立便利。  第六跋渠竟。

佛住舍卫城,广说如上。尔时佛告阿难:「僧有诤事,汝往断灭,令止诤事。」阿难白言:「云何僧诤事断当令灭?」佛言:「六群比丘知僧如法如律、如毗尼断诤灭已,后更举诸比丘,诤事更起,作是言:『是法非法,乃至是处羯磨非处羯磨。』如波夜提中广说。乃至世尊弟子僧无量常所行事,一切七止诤法灭,是名常所行事七止诤法灭,是故说。若比丘知僧如法如毗尼灭,乃至后更举,波夜提。七灭诤法竟。」法随顺法者,如二部。毗尼随顺者,顺行此法也。波罗提木叉分别竟。

摩诃僧祇律卷第二十二

 

上篇:摩诃僧祇律

下篇:摩诃僧祇律大比丘戒本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
佛经咒语文章列表
大藏经·律部目录

【注音版】佛说盂兰盆经

佛说盂兰盆经...

大佛顶如来密因修证了义诸菩萨万行首楞严经

卷一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室罗筏城祇桓精舍,与大比...

思惟略要法

形疾有三:风、寒、热病,为患轻微。心有三病,患祸深...

般若波罗蜜多心经

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

沙弥尼离戒文

沙弥尼离戒文(沙弥尼戒经) 东晋失译 善女人字某言:某...

根本说一切有部略毗奈耶杂事摄颂

(以下仅限出家具戒者观看) 根本说一切有部略毗奈耶杂...

寂调音所问经

寂调音所问经(一名如来所说清净调伏) 宋三藏法师法海...

在家菩萨戒本

在家菩萨戒本(六重二十八轻读诵仪轨) 香赞 炉香乍热...

寂照神变三摩地经

寂照神变三摩地经 大唐三藏法师玄奘奉 诏译 如是我闻...

【注音版】六祖大师法宝坛经

六祖大师法宝坛经...

大方广佛华严经不思议佛境界分

大方广佛华严经不思议佛境界分一卷 唐于阗三藏提云般...

金刚般若波罗蜜经

香赞: 炉香乍(zh) 爇(ru) 法界蒙熏 诸佛海会悉遥闻...

佛说赖吒和罗经

佛说赖吒和罗经 吴月支优婆塞支谦译 闻如是: 一时,...

相续解脱地波罗蜜了义经

相续解脱地波罗蜜了义经一卷 宋天竺三藏求那跋陀罗译...

【注音版】佛说五王经

佛说五王经...

根本说一切有部出家授近圆羯磨仪范

根本说一切有部出家授近圆羯磨仪范 原夫赡部嘉运。至...

大方等大集经菩萨念佛三昧分

大方等大集经菩萨念佛三昧分卷第一 隋天竺三藏达磨笈...

印祖开示如何对治瞋恚

本文节选自《印光法师文钞示净土法门及对治瞋恚等义》...

惟觉老和尚佛法禅法问答

问:惟觉老和尚传的禅法,有什么特色? 我现在的教法...

憨山大师开示学道十要

第一要看破世间一切境界,不随妄缘所转。 第二要为生死...

佛说生病十因缘

《佛医经》提出,人得病有十因缘: 一者久坐不饭,二...

三皈依的含义

三皈依即是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皈依的皈字是反黑...

一切忏法,念佛最胜

我们造作的无量无边的恶业要忏除,靠其他的忏法,效果...

父母的累都是为了子女

有这样一个故事,说有个地主对他的佃户很好。有一次,...

如何与慧律法师交流问题

问: 祖国大陆的佛弟子无法与上人近距离交流,修行中...

四种毫无意义的修行

冈波巴大师在《胜道宝鬘论》中用十四个比喻来说明什么...

得人身感天福的行为规范

人天福有四句:孝养父母,奉事师长,慈心不杀,修十善...

三种人生比喻

有一位老师有一天带学生坐船,当船行到湖中央时,他问...

毒瘤恶疮该如何处理

龙鬼流行诸毒肿,痛疮脓血痛叵堪,至心称诵大悲咒,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