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仅限出家具戒者观看)
根本说一切有部戒经
三藏法师义净奉 制译
别解脱经难得闻, 经于无量俱胝劫;
读诵受持亦如是, 如说行者更难遇。
诸佛出现于世乐, 演说微妙正法乐;
僧伽一心同见乐, 和合俱修勇进乐。
若见圣人则为乐, 并与共住亦为乐;
若不见诸愚痴人, 是则名为常受乐。
见具尸罗者为乐, 若见多闻亦名乐;
见阿罗汉是真乐, 由于后有不生故。
于河津处妙阶乐, 以法降怨战胜乐;
证得正慧果生时, 能除我慢尽为乐。
若有能为决定意, 善伏根欲具多闻;
从少至老处林中, 寂静闲居兰若乐。
「诸大德!春时尔许过,余有尔许在,老死既侵命根渐减,大师教法不久当灭。诸大德!应勤光显莫为放逸,由不放逸,必当证得如来、应、正等觉,何况所余觉品善法。大德僧伽!先作何事?佛声闻众少求少事。未受近圆者出。不来诸苾刍说欲及清净。」(其持欲者各对比坐而说)「谁遣苾刍尼请教授?」
合十指恭敬, 礼释迦师子;
别解脱调伏, 我说仁善听。
听已当正行, 如大仙所说;
于诸小罪中, 勇勐亦勤护。
心马难制止, 勇决恒相续,
别解脱如衔, 有百针极利。
若人违轨则, 闻教便能止,
大士若良马, 当出烦恼阵。
若人无此衔, 亦不曾喜乐,
彼没烦恼阵, 迷转于生死。
「大德僧伽听!今僧伽黑月十四日(或白月十五日)作褒洒陀,若僧伽时至听者,僧伽应许僧伽今作褒洒陀,说波罗底木叉戒经。白如是。」「诸大德!我今作褒洒陀,说波罗底木叉戒经。仁等谛听!善思念之。若有犯者当发露,无犯者默然。默然故,知诸大德清净。如余问时,即如实答。我今于此胜苾刍众中乃至三问,亦应如实答。若苾刍忆知有犯不发露者,得故妄语罪。诸大德!佛说故妄语是障碍法。是故苾刍欲求清净者,当发露。发露即安乐,不发露不安乐。诸大德!我已说戒经序。今问诸大德!是中清净不?」(如是三说)「诸大德!是中清净,默然故,我今如是持。」
「诸大德!此四波罗市迦法,半月半月戒经中说。」
摄颂曰:
若作不净行, 不与取断人;
妄说上人法, 斯皆不共住。
「若复苾刍,与诸苾刍同得学处,不舍学处、学羸不自说,作不净行两交会法,乃至共傍生,此苾刍亦得波罗市迦不应共住。
「若复苾刍,若在聚落、若空闲处,他不与物以盗心取。如是盗时,若王、若大臣,若捉、若杀、若缚、驱摈、若呵责言:『咄男子!汝是贼,痴、无所知,作如是盗。』如是盗者,此苾刍亦得波罗市迦不应共住。
「若复苾刍,若人、若人胎,故自手断其命,或持刀授与,或自持刀、或求持刀者,若劝死、赞死,语言:『咄男子!何用此罪累不净恶活为?汝今宁死,死胜生。』随自心念,以余言说劝赞令死。彼因死者,此苾刍亦得波罗市迦不应共住。
「若复苾刍,实无知、无遍知,自知不得上人法、寂静圣者、殊胜证悟智见安乐住,而言我知、我见。彼于异时,若问、若不问,欲自清净故,作如是说:『诸具寿!我实不知不见,言知言见,虚诳妄语。』除增上慢,此苾刍亦得波罗市迦不应共住。
「诸大德我已说四他胜法,苾刍于此随犯一一事,不得与诸苾刍共住。如前,后亦如是得他胜罪不应共住。今问诸大德是中清净不?」(如是三说)
「诸大德!是中清净,默然故,我今如是持。」
「诸大德!此十三僧伽伐尸沙法,半月半月戒经中说。」
摄颂曰:
泄触鄙供媒, 小房大寺谤,
非分破僧事, 随从污慢语。
「若复苾刍,故心泄精,除梦中,僧伽伐尸沙。
「若复苾刍,以染缠心与女人身相触,若捉手、若捉臂、若捉发、若触一一身分,作受乐心者,僧伽伐尸沙。
「若复苾刍,以染缠心共女人,作鄙恶不轨淫欲相应语,如夫妻者,僧伽伐尸沙。
「若复苾刍,以染缠心,于女人前自叹身言:『姊妹!若苾刍与我相似,具足尸罗、有胜善法、修梵行者,可持此淫欲法而供养之。』若苾刍如是语者,僧伽伐尸沙。
「若复苾刍,作媒嫁事,以男意语女、以女意语男,若为成妇及私通事,乃至须臾顷,僧伽伐尸沙。
「若复苾刍,自乞作小房,无主为己作,当应量作。此中量者,长佛十二张手、广七张手。是苾刍应将苾刍众往观处所,彼苾刍众应观处所是应法净处、无诤竞处、有进趣处。若苾刍于不应法不净处,有诤竞处、无进趣处,自乞作房无主自为己,不将诸苾刍往观处所,于如是处过量作者,僧伽伐尸沙。
「若复苾刍,作大住处,有主为众作。是苾刍应将苾刍众往观处所,彼苾刍众应观处所,是应法净处、无诤竞处、有进趣处。若苾刍于不应法处,不净处、有诤竞处、无进趣处,作大住处,有主为众作,不将诸苾刍往观处所,于如是处造大住处者,僧伽伐尸沙。
「若复苾刍,怀瞋不舍,故于清净苾刍以无根波罗市迦法谤,欲坏彼净行。后于异时,若问、若不问,知此是无根谤。彼苾刍由瞋恚故作是语者,僧伽伐尸沙。
「若复苾刍,怀瞋不舍,故于清净苾刍以异非分波罗市迦法谤,欲坏彼净行。后于异时,若问、若不问,知此是异非分事,以少相似法而为毁谤。彼苾刍由瞋恚故作是语者,僧伽伐尸沙。
「若复苾刍,兴方便欲破和合僧,于破僧事坚执不舍。诸苾刍应语彼苾刍言:『具寿!莫欲破和合僧坚执而住。具寿!应与众僧和合共住,欢喜无诤,一心一说如水乳合,大师教法令得光显安乐久住。具寿!汝可舍破僧事。』诸苾刍如是谏时,舍者善。若不舍者,应可再三殷勤正谏,随教应诘,令舍是事。舍者善;若不舍者,僧伽伐尸沙。
「若复苾刍,若一、若二、若多,与彼苾刍共为伴党,同邪违正随顺而住。时此苾刍语诸苾刍言:『大德!莫共彼苾刍有所论说,若好、若恶。何以故?彼苾刍是顺法律、依法律,语言无虚妄。彼爱乐者,我亦爱乐。』诸苾刍应语此苾刍言:『具寿!莫作是说:「彼苾刍是顺法律、依法律,语言无虚妄。彼爱乐者,我亦爱乐。」何以故?彼苾刍非顺法律、不依法律,语言皆虚妄。汝莫乐破僧,当乐和合僧,应与僧和合,欢喜无诤,一心一说如水乳合,大师教法令得光显安乐久住。具寿!可舍破僧恶见顺邪违正劝作诤事坚执而住。』诸苾刍如是谏时,舍者善。若不舍者,应可再三殷勤正谏,随教应诘,令舍是事。舍者善;若不舍者,僧伽伐尸沙。
「若复众多苾刍,于村落城邑住,污他家、行恶行,污他家亦众见闻知,行恶行亦众见闻知。诸苾刍应语彼苾刍言:『具寿!汝等污他家、行恶行,污他家亦众见闻知,行恶行亦众见闻知,汝等可去,不应住此。』彼苾刍语诸苾刍言:『大德有爱、恚、怖、痴,有如是同罪苾刍,有驱者、有不驱者。』时诸苾刍语彼苾刍言:『具寿!莫作是语:「诸大德有爱、恚、怖、痴,有如是同罪苾刍,有驱者、有不驱者。」何以故?诸苾刍无爱、恚、怖、痴,汝等污他家、行恶行,污他家亦众见闻知,行恶行亦众见闻知。具寿!汝等应舍爱恚等言。』诸苾刍如是谏时,舍者善。若不舍者,应可再三殷勤正谏,随教应诘,令舍是事。舍者善;若不舍者,僧伽伐尸沙。
「若复苾刍,恶性不受人语,诸苾刍于佛所说戒经中,如法如律劝诲之时,不受谏语,言:『诸大德!莫向我说少许若好、若恶,我亦不向诸大德说若好、若恶。诸大德止!莫劝我、莫论说我。』诸苾刍语是苾刍言:『具寿!汝莫不受谏语,诸苾刍于戒经中,如法如律劝诲之时,应受谏语。具寿如法谏诸苾刍,诸苾刍亦如法谏具寿。如是如来、应、正等觉佛声闻众便得增长、共相谏诲。具寿!汝应舍此事。』诸苾刍如是谏时,舍者善。若不舍者,应可再三殷勤正谏,随教应诘,令舍是事。舍者善;若不舍者,僧伽伐尸沙。」
「诸大德!我已说十三僧伽伐尸沙法,九初便犯、四至三谏。若苾刍随一一犯故覆藏者,随覆藏日,众应与作不乐波利婆娑。行波利婆娑竟,众应与作六夜摩那[卑*也]。行摩那[卑*也]竟,余有出罪,应二十僧中出是苾刍罪。若少一人不满二十众,是苾刍罪不得除,诸苾刍皆得罪。此是出罪法。今问诸大德!是中清净不?」(如是三说)「诸大德!是中清净,默然故,我今如是持。」
「诸大德!此二不定法,半月半月戒经中说。」
摄颂曰:
若在屏障中, 堪行淫欲处,
及在非障处, 无有第三人。
「若复苾刍,独与一女人,在于屏障堪行淫处坐,有正信邬波斯迦,于三法中随一而说:若波罗市迦、若僧伽伐尸沙、若波逸底迦。彼坐苾刍自言其事者,于三法中应随一一法治:若波罗市迦、若僧伽伐尸沙、若波逸底迦,或以邬波斯迦所说事治彼苾刍,是名不定法。
「若复苾刍,独与一女人,在非屏障不堪行淫处坐,有正信邬波斯迦,于二法中随一而说:若僧伽伐尸沙、若波逸底迦。彼坐苾刍自言其事者,于二法中应随一一法治:若僧伽伐尸沙、若波逸底迦,或以邬波斯迦所说事治彼苾刍,是名不定法。」
「诸大德!我已说二不定法。今问诸大德!是中清净不?」(如是三说)「诸大德!是中清净,默然故,我今如是时。」
「诸大德!此三十泥萨祇波逸底迦法,半月半月戒经中说。」
初摄颂曰:
持离畜浣衣, 取衣乞过受,
同价及别主, 遣使送衣直。
「若复苾刍,作衣已竟,羯耻那衣复出,得长衣齐十日不分别应畜。若过畜者,泥萨祇波逸底迦。
「若复苾刍,作衣已竟,羯耻那衣复出,于三衣中离一一衣界外宿,下至一夜,除众作法,泥萨祇波逸底迦。
「若复苾刍,作衣已竟,羯耻那衣复出,得非时衣,欲须应受。受已当疾成衣,若有望处求令满足,若不足者得畜经一月。若过者,泥萨祇波逸底迦。
「若复苾刍,使非亲苾刍尼浣染打故衣者,泥萨祇波逸底迦。
「若复苾刍,从非亲苾刍尼取衣者,除贸易,泥萨祇波逸底迦。
「若复苾刍,从非亲居士、居士妇乞衣,除余时,泥萨祇波逸底迦。余时者,若苾刍夺衣、失衣、烧衣、吹衣、漂衣,此是时。
「若复苾刍,夺衣、失衣、烧衣、吹衣、漂衣,从非亲居士、居士妇乞衣,彼多施衣,苾刍若须应受上下二衣。若过受者,泥萨祇波逸底迦。
「若复苾刍,有非亲居士、居士妇共办衣价,当买如是清净衣,与某甲苾刍及时应用。此苾刍先不受请,因他告知,便诣彼家作如是语:『善哉!仁者为我所办衣价,可买如是清净衣及时与我,为好故。』若得衣者,泥萨祇波逸底迦。
「若复苾刍,有非亲居士、居士妇各办衣价,当买如是清净衣,与某甲苾刍。此苾刍先不受请,因他告知,便诣彼家作如是语:『善哉!仁者为我所办衣价,可共买如是清净衣,及时与我,为好故。』若得衣者,泥萨祇波逸底迦。
「若复苾刍,若王、若大臣、婆罗门、居士等,遣使为苾刍送衣价。彼使持衣价至苾刍所,白言:『大德!此物是某甲王、大臣、婆罗门、居士等,遣我送来。大德!哀愍为受。』是苾刍语彼使言:『仁此衣价我不应受;若得顺时净衣应受。』彼使白言:『大德!有执事人不?』须衣苾刍言:『有!若僧净人、若邬波索迦,此是苾刍执事人。』彼使往执事人所,与衣价已语言:『汝可以此衣价,买顺时清净衣与某甲苾刍,令其披服。』彼使善教执事人已,还至苾刍所,白言:『大德!所示执事人,我已与衣价,得清净衣应受。』苾刍须衣,应往执事人所,若二、若三,令彼忆念,告言:『我须衣。』若得者善;若不得者,乃至四、五、六返往彼默然随处而住。若四、五、六返得衣者善;若不得衣,过是求,得衣者,泥萨祇波逸底迦。若竟不得衣,是苾刍应随彼送衣价处,若自往、若遣可信人往,报言:『仁为某甲苾刍送衣价,彼苾刍竟不得衣。仁应知,勿令失。此是时。』」
第二摄颂曰:
高世耶纯黑, 分六尼师但,
担毛浣金银, 纳质并卖买。
「若复苾刍,用新高世耶丝绵作敷具者,泥萨祇波逸底迦。
「若复苾刍,用纯黑羊毛作新敷具者,泥萨祇波逸底迦。
「若复苾刍,作新羊毛敷具,应用二分纯黑、第三分白、第四分麁。若苾刍不用二分纯黑、第三分白、第四分麁作新敷具者,泥萨祇波逸底迦。
「若复苾刍,作新敷具,纵心不乐应六年持。若减六年,不舍故更作新者,除得众法,泥萨祇波逸底迦。
「若复苾刍,作新尼师但那,应取故者坚处纵广佛一张手帖新者上,为坏色故。若苾刍作新尼师但那,不以故者帖新者上,为坏色故,泥萨祇波逸底迦。
「若复苾刍,行路中得羊毛,欲须应取。若无人持,得自持至三踰缮那。若过者,泥萨祇波逸底迦。
「若复苾刍,使非亲苾刍尼浣染擘羊毛者,泥萨祇波逸底迦。
「若复苾刍,自手捉金银钱等、若教他捉,泥萨祇波逸底迦。
「若复苾刍,种种出纳求利者,泥萨祇波逸底迦。
「若复苾刍,种种卖买者,泥萨祇波逸底迦。」
第三摄颂曰:
二钵二织师, 夺衣并急施,
阿兰若雨衣, 回僧七日药。
「若复苾刍,畜长钵过十日不分别者,泥萨祇波逸底迦。
「若复苾刍,有钵减五缀,堪得受用,为好故更求余钵得者,泥萨祇波逸底迦。彼苾刍当于众中舍此钵,取众中最下钵与彼苾刍,报言:『此钵还汝,不应守持、不应分别、亦勿施人,应自审详徐徐受用,乃至破,应护持,此是其法。』
「若复苾刍,自乞缕线,使非亲织师织作衣。若得衣者,泥萨祇波逸底迦。
「若复苾刍,有非亲居士、居士妇,为苾刍使非亲织师织作衣。此苾刍先不受请,便生异念,诣彼织师所,作如是言:『汝今知不?此衣为我织。善哉织师!应好织净梳治,善简择极坚打,我当以少钵食、或钵食类、或复食直而相济给。』若苾刍以如是物与织师,求得衣者,泥萨祇波逸底迦。
「若复苾刍,先与苾刍衣,彼于后时恼瞋骂詈生嫌贱心,若自夺、若教他夺,报言:『还我衣来,不与汝。』若衣离彼身自受用者,泥萨祇波逸底迦。
「若复苾刍,前三月雨安居十日未满,有急施衣,苾刍须者应受,乃至施衣时应畜。若过畜者,泥萨祇波逸底迦。
「若复众多苾刍在阿兰若处住,作后安居,有惊怖畏难处,苾刍欲于三衣中随留一衣置村舍内。若苾刍有缘须出阿兰若界者,得齐六夜离衣而宿。若过者,泥萨祇波逸底迦。
「若复苾刍,春残一月在,应求雨浴衣,齐后半月来应持用。若苾刍未至春残一月求雨浴衣,至后半月仍持用者,泥萨祇波逸底迦。
「若复苾刍,知他与僧利物,自回入己者,泥萨祇波逸底迦。
「若复苾刍,如世尊说听诸病苾刍所有诸药,随意服食,谓酥、油、糖蜜,于七日中应自守持触宿而服。若苾刍过七日服者,泥萨祇波逸底迦。」
「诸大德!我已说三十泥萨祇波逸底迦法。今问诸大德!是中清净不?」(如是三说)「诸大德!是中清净,默然故,我今如是持。」
「诸大德!此九十波逸底迦法,半月半月戒经中说。」
总摄颂曰:
故妄及种子, 不差并数食,
虫水命伴行, 傍生贼徒请。
初别摄颂曰:
妄毁及离间, 发举说同声,
说罪得上人, 随亲辄轻毁。
「若复苾刍,故妄语者,波逸底迦。
「若复苾刍,毁訾语故,波逸底迦。
「若复苾刍,离间语故,波逸底迦。
「若复苾刍,知和合僧伽如法断诤,事已除灭,后于羯磨处更发举者,波逸底迦。
「若复苾刍,为女人说法,过五六语,除有智男子,波逸底迦。
「若复苾刍,与未近圆人,同句读诵教授法者,波逸底迦。
「若复苾刍,知他苾刍有麁恶罪,向未近圆人说,除众羯磨,波逸底迦。
「若复苾刍,实得上人法,向未近圆人说者,波逸底迦。
「若复苾刍,先同心许,后作是说:『诸具寿以僧利物随亲厚处回与别人。』者,波逸底迦。
「若复苾刍,半月半月说戒经时,作如是语:『具寿!何用说此小随小学处为?说是戒时,令诸苾刍心生恶作,恼悔怀忧。』若作如是轻呵戒者,波逸底迦。」
第二摄颂曰:
种子轻恼教, 安床草蓐牵,
强住脱脚床, 浇草应三二。
「若复苾刍,自坏种子有情村及令他坏者,波逸底迦。
「若复苾刍,嫌毁轻贱苾刍者,波逸底迦。
「若复苾刍,违恼言教者,波逸底迦。
「若复苾刍,于露地处安僧敷具及诸床座,去时不自举、不教人举,若有苾刍不嘱授,除余缘故,波逸底迦。
「若复苾刍,于僧房内,若草、若叶,自敷、教人敷,去时不自举、不教人举,若有苾刍不嘱授,除余缘故,波逸底迦。
「若复苾刍,瞋恚不喜,于僧住处牵苾刍出,或令他牵出者,除余缘故,波逸底迦。
「若复苾刍,于僧住处,知诸苾刍先此处住,后来于中故相恼触,于彼卧具若坐、若卧,作如是念:『彼若生苦者,自当避我去。』波逸底迦。
「若复苾刍,于僧住处,知重房棚上脱脚床及余坐物,放身坐卧者,波逸底迦。
「若复苾刍,知水有虫,自浇草土、若和牛粪,及教人浇者,波逸底迦。
「若复苾刍,作大住处,于门梐边应安扩扂及诸窓牖,并安水窦。若起牆时是湿泥者,应二、三重齐撗扂处。若过者,波逸底迦。」
第三摄颂曰:
不差至日没, 为食二种衣,
同路及乘船, 二屏教化食。
「若复苾刍,众不差遣,自往教诫苾刍尼者,除获胜法,波逸底迦。
「若复苾刍,虽被众差教诫苾刍尼,乃至日没时而教诫者,波逸底迦。
「若复苾刍,向诸苾刍作如是语:『汝为饮食供养故,教诫苾刍尼。』者,波逸底迦。
「若复苾刍,与非亲苾刍尼衣,除贸易,波逸底迦。
「若复苾刍,与非亲苾刍尼作衣者,波逸底迦。
「若复苾刍,与苾刍尼共商旅期行者,除余时,波逸底迦。余时者,谓有恐怖畏难处,此是时。
「若复苾刍,与苾刍尼期乘一船,若沿流、若泝流,除直渡,波逸底迦。
「若复苾刍,独与一女人屏处坐者,波逸底迦。
「若复苾刍,独与一苾刍尼屏处坐者,波逸底迦。
「若复苾刍,知苾刍尼赞叹因缘得食食,除施主先有意,波逸底迦。」
第四摄颂曰:
数食一宿处, 受钵不为余,
足食别非时, 触不受妙食。
「若复苾刍,展转食者,除余时,波逸底迦。余时者,病时、作时、道行时、施衣时,此是时。
「若复苾刍,于外道住处得经一宿一食,除病因缘。若过者,波逸底迦。
「若复众多苾刍往俗家中,有净信婆罗门、居士殷勤请与饼麨饭,苾刍须者应两三钵受。若过受者,波逸底迦。既受得已还至住处,若有苾刍应共分食,此是时。
「若复苾刍,足食竟,不作余食法更食者,波逸底迦。
「若复苾刍,知他苾刍足食竟,不作余食法劝令更食,告言:『具寿!当噉食。』以此因缘,欲使他犯生忧恼者,波逸底迦。
「若复苾刍,别众食者,除余时,波逸底迦。余时者,病时、作衣时、道行时、船行时、大众食时、沙门施食时,此是时。
「若复苾刍,非时食者,波逸底迦。
「若复苾刍,食曾经触食者,波逸底迦。
「若复苾刍,不受食,举着口中而噉咽者,除水及齿木,波逸底迦。
「若复苾刍,如世尊说:『上妙饮食:乳酪、生酥、鱼及肉。』若苾刍无病,为己诣他家乞取食者,波逸底迦。」
第五摄颂曰:
虫水二食舍, 无服往观军,
两夜观游兵, 打拟覆麁罪。
「若复苾刍,知水有虫受用者,波逸底迦。
「若复苾刍,知有食家强安坐者,波逸底迦。
「若复苾刍,知有食家在屏处强立者,波逸底迦。
「若复苾刍,自手授与无衣外道及余外道男女食者,波逸底迦。
「若复苾刍,往观整装军者,波逸底迦。
「若复苾刍,有因缘往军中,应齐二夜。若过宿者,波逸底迦。
「若复苾刍,在军中经二宿,观整装军,见先旗兵及看布阵散兵者,波逸底迦。
「若复苾刍,瞋恚故不喜,打苾刍者,波逸底迦。
「若复苾刍,瞋恚故不喜,拟手向苾刍者,波逸底迦。
「若复苾刍,知他苾刍有麁恶罪,覆藏者,波逸底迦。」
第六摄颂曰:
伴恼触火欲, 同眠法非障,
未舍求寂染, 收宝极炎时。
「若复苾刍,语余苾刍,作如是语:『具寿!共汝诣俗家,当与汝美好食,令得饱满。』彼苾刍至俗家,竟不与食,语言:『具寿!汝去!我与汝共坐共语不乐,我独坐独语乐。』作是语时,欲令生恼者,波逸底迦。
「若复苾刍,无病为身,若自然火、若教他然者,波逸底迦。
「若复苾刍,与他欲已,后便悔言:『还我欲来,不与汝。』者,波逸底迦。
「若复苾刍,与未近圆人,同室宿过二夜者,波逸底迦。
「若复苾刍,作如是语:『我知佛所说法「欲是障碍」者,习行之时非是障碍。』诸苾刍应语彼苾刍言:『汝莫作是语:「我知佛所说『欲是障碍法』者,习行之时非是障碍。」汝莫谤世尊,谤世尊者不善。世尊不作是语,世尊以无量门于诸欲法说为障碍。汝可弃舍如是恶见。』诸苾刍如是谏时,舍者善。若不舍者,应可再三殷勤正谏,随教应诘,令舍是事。舍者善;若不舍者,波逸底迦。
「若复苾刍知如是语人,未为随法、不舍恶见。共为言说、共住受用、同室而宿者,波逸底迦。
「若复苾刍,见有求寂作如是语:『我知佛所说法「欲是障碍法」者,习行之时非是障碍。』诸苾刍应语彼求寂言:『汝莫作是语:「我知佛所说『欲是障碍法』者,习行之时非是障碍。」汝莫谤世尊,谤世尊者不善。世尊不作是语,世尊以无量门于诸欲法说为障碍。汝可弃舍如是恶见。』诸苾刍语彼求寂时,舍此事者善。若不舍者,乃至二三随正应谏,随正应教,令舍是事。舍者善;若不舍者,诸苾刍应语彼求寂言:『汝从今已去不应说言:「如来、应、正等觉是我大师。」若有尊宿及同梵行者,不应随行,如余求寂得与苾刍二夜同宿。汝今无是事,汝愚痴人可速灭去。』若苾刍知是被摈求寂,而摄受饶益同室宿者,波逸底迦。
「若复苾刍,得新衣,当作三种染坏色:若青、若泥、若赤,随一而坏。若不作三种坏色而受用者,波逸底迦。
「若复苾刍,宝及宝类,若自捉、教人捉,除在寺内及白衣舍,波逸底迦。若在寺内及白衣舍,见宝及宝类,应作是念然后当取:『若有认者,我当与之。』此是时。
「若复苾刍,半月应洗浴,故违而浴者,除余时,波逸底迦。余时者,热时、病时、作时、行时、风时、雨时、风雨时,此是时。」
第七摄颂曰:
杀傍生故恼, 击攊水同眠,
怖藏资寄衣, 无根女同路。
「若复苾刍,故断傍生命者,波逸底迦。
「若复苾刍,故恼他苾刍,乃至少时不乐,以此为缘者,波逸底迦。
「若复苾刍,以指击攊他者,波逸底迦。
「若复苾刍,水中戏者,波逸底迦。
「若复苾刍,共女人同室宿者,波逸底迦。
「若复苾刍,若自恐怖、若教人恐怖他苾刍,下至戏笑者,波逸底迦。
「若复苾刍,自藏苾刍、苾刍尼、若正学女、求寂、求寂女衣钵及余资具、若教人藏,除余缘故,波逸底迦。
「若复苾刍,受他寄衣,后时不问主,辄自着用者,波逸底迦。
「若复苾刍,瞋恚故,知彼苾刍清净无犯,以无根僧伽伐尸沙法谤者,波逸底迦。
「若复苾刍,共女人同道行,更无男子,乃至一村间者,波逸底迦。」
第八摄颂曰:
贼徒年未满, 掘地请违教,
窃听默然去, 不敬酒非时。
「若复苾刍,与贼商旅共同道行,乃至一村间者,波逸底迦。
「若复苾刍,知年未满二十,与受近圆成苾刍性者,波逸底迦。此非近圆,诸苾刍得罪。
「若复苾刍,自手掘地、若教人掘者,波逸底迦。
「若复苾刍,有四月请,须时应受。若过受者,除余时,波逸底迦。余时者,谓别请、更请、殷勤请、常请,此是时。
「若复苾刍,闻诸苾刍作如是语:『具寿!仁今当习如是学处。』彼作如是语:『我实不能用汝愚痴不分明、不善解者所说之言受行学处。我若见余善闲三藏,当随彼言而受行。』者,波逸底迦。若苾刍实欲求解者,当问三藏,此是时。
「若复苾刍,知余苾刍评论事生求过纷扰诤竞而住,默然往彼听其所说,作如是念:『我欲听已当令斗乱。』以此为缘者,波逸底迦。
「若复苾刍,知众如法评论事时,默然从座起去,有苾刍不嘱授者,除余缘故,波逸底迦。
「若复苾刍,不恭敬者,波逸底迦。
「若复苾刍,饮诸酒者,波逸底迦。
「若复苾刍,非时入聚落,不嘱余苾刍,除余缘故,波逸底迦。」
第九摄颂曰:
食明相今知, 针筒床脚量,
贮花并坐具, 疮雨大师衣。
「若复苾刍,受食家请,食前食后行诣余家,不嘱授者,波逸底迦。
「若复苾刍,明相未出,刹帝利灌顶王未藏宝及宝类,若入过宫门阃者,除余缘故,波逸底迦。
「若复苾刍,半月半月说戒经时,作如是语:『具寿!我今始知是法戒经中说。』诸苾刍知是苾刍,若二、若三同作长净,况复过此,应语彼言:『具寿!非不知故得免其罪,汝所犯罪应如法说悔。』当劝喻言:『具寿!此法希奇难可逢遇,汝说戒时不恭敬、不住心、不殷重、不作意、不一想、不摄耳、不策念而听法。』者,波逸底迦。
「若复苾刍,用骨牙角作针筒成者,应打碎,波逸底迦。
「若复苾刍,作大小床足应高佛八指,除入梐木。若过者应截去,波逸底迦。
「若复苾刍,以木绵等贮僧床座者,应撤去,波逸底迦。
「若复苾刍,作尼师但那,当应量作。是中量者,长佛二张手、广一张手半,长中更增一张手。若过作者应截去,波逸底迦。
「若复苾刍,作覆疮衣,当应量作。是中量者,长佛四张手、广二张手。若过作者应截去,波逸底迦。
「若复苾刍,作雨浴衣,当应量作。是中量者,长佛六张手、广二张手半。若过作者应截去,波逸底迦。
「若复苾刍,同佛衣量作衣,或复过者,波逸底迦。是中佛衣量者,长佛十张手、广六张手,此是佛衣量。」
「诸大德!我已说九十波逸底迦法。今问诸大德!是中清净不?」(如是三说)「诸大德!是中清净,默然故,我今如是持。」
「诸大德!此四对说波罗底提舍尼法,半月半月戒经中说。」
摄颂曰:
非亲尼自受, 舍中处分食,
不请向学家, 受食于寺外。
「若复苾刍,于村路中,从非亲苾刍尼自手受食食。是苾刍应还村外住处,诣诸苾刍所,各别告言:『大德!我犯对说恶法,是不应为,今对说悔。』是名对说法。
「若复众多苾刍于白衣家食,有苾刍尼指授,此苾刍应可多与美好饮食。诸苾刍应语是苾刍尼言:『姊妹!且止少时,待诸苾刍食竟。』若无一人作是语者,是诸苾刍应还村外住处,诣诸苾刍所,各别告言:『大德!我犯对说恶法,是不应为,今对说悔。』是名对说法。
「若复苾刍,知是学家僧与作学家羯磨,苾刍先不受请,便诣彼家自手受食食。是苾刍应还村外住处,诣诸苾刍所,各别告言:『大德!我犯对说恶法,是不应为,今对说悔。』是名对说法。
「若复苾刍,在阿兰若恐怖处住,先无观察险难之人,于住处外受食食者,是苾刍应还住处,诣诸苾刍所,各别告言:『大德!我犯对说恶法,是不应为,今对说悔。』是名对说法。」
「诸大德!我已说四波罗底提舍尼法。今问诸大德!是中清净不?」(如是三说)「诸大德!是中清净,默然故,我今如是持。」
「诸大德!是众学法,半月半月戒经中说。」
总摄颂曰:
衣食形齐整, 俗舍善容仪,
护钵除病人, 草水过人树。
「齐整着裙,应当学。
「不太高、不太下、不象鼻、不蛇头、不多罗叶、不豆团形着裙,应当学。
「齐整披三衣,应当学。
「不太高、不太下,好正披、好正覆,少语言、不高视,入白衣舍,应当学。
「不覆头、不偏抄衣、不双抄衣、不叉腰、不拊肩,入白衣舍,应当学。
「不蹲行、不足指行、不跳行、不庂足行、不努身行,入白衣舍,应当学。
「不摇身、不掉臂、不摇头、不肩排、不连手,入白衣舍,应当学。
「在白衣舍,未请坐,不应坐,应当学。
「在白衣舍,不善观察,不应坐,应当学。
「在白衣舍,不放身坐,应当学。
「在白衣舍,不垒足、不重内踝、不重外踝、不急敛足、不长舒足、不露身,应当学。
「恭敬受食,应当学。
「不得满钵受饭,更安羹菜,令食流溢于钵缘边,应留屈指用意受食,应当学。
「行食未至不预伸钵,应当学。
「不安钵在食上,应当学。
「恭敬而食,应当学。
「不极小抟、不极大抟,圆整而食,应当学。
「若食未至不张口待,应当学。
「不含食语,应当学。
「不得以饭覆羹菜、不将羹菜覆饭,更望多得,应当学。
「不弹舌食、不[口*专][口*集]食、不呵气食、不吹气食、不散手食、不毁訾食、不填颊食、不齧半食、不舒舌食、不作窣堵波形食,应当学。
「不舐手、不舐钵、不振手、不振钵,常看钵食,应当学。
「不轻慢心观比座钵中食,应当学。
「不以污手捉净水瓶,应当学。
「在白衣舍不弃洗钵水,除问主人,应当学。
「不得以残食置钵水中,应当学。
「地上无替不应安钵,应当学。
「不立洗钵,应当学。
「不于危险岸处置钵,亦不逆流酌水,应当学。
「人坐己立不为说法,除病,应当学。
「人卧己坐不为说法,除病,应当学。
「人在高座己在下座不为说法,除病,应当学。
「人在前行己在后行不为说法,除病,应当学。
「人在道己在非道不为说法,除病,应当学。
「不为覆头者、不为偏抄衣、不为双抄衣、不为叉腰者、不为拊肩者说法,除病,应当学。
「不为乘象者,不为乘马、不为乘舆、不为乘车者说法,除病,应当学。
「不为着屐靴鞋及履屦者说法,除病,应当学。
「不为戴帽着冠及作佛顶髻者,不为缠头、不为冠花者说法,除病,应当学。
「不为持盖者说法,除病,应当学。
「不立大小便,除病,应当学。
「不得水中大小便洟唾,除病,应当学。
「不得青草上弃大小便及洟唾,除病,应当学。
「不得上过人树,除有难缘,应当学。」
「诸大德!我已说众多学法。今问诸大德!是中清净不?」(如是三说)「诸大德!是中清净,默然故,我今如是持。」
「诸大德!此七灭诤法,半月半月戒经中说。」
摄颂曰:
现前并忆念、 不痴与求罪、
多人语自言、 草掩除众诤。
「应与现前毗奈耶, 当与现前毗奈耶。
应与忆念毗奈耶, 当与忆念毗奈耶。
应与不痴毗奈耶, 当与不痴毗奈耶。
应与求罪自性毗奈耶, 当与求罪自性毗奈耶。
应与多人语毗奈耶, 当与多人语毗奈耶。
应与自言毗奈耶, 当与自言毗奈耶。
应与草掩毗奈耶, 当与草掩毗奈耶。
「若有诤事起,当以七法顺大师教,如法如律而除灭之。」
「诸大德!我已说七灭诤法。今问诸大德!是中清净不?」(如是三说)「诸大德!是中清净,默然故,我今如是持。」
「诸大德!我已说戒经序、已说四波罗市迦法、十三僧伽伐尸沙法、二不定法、三十泥萨祗波逸底迦法、九十波逸底迦法、四波罗底提舍尼法、众学法、七灭诤法,此是如来、应、正等觉戒经中所说所摄。若更有余法之随法与此相应者,皆当修学。仁等共集,欢喜无诤,一心一说如水乳合,应勤光显大师圣教,令安乐住,勿为放逸,应当修学。」
忍是勤中上, 能得涅槃处;
出家恼他人, 不名为沙门。
此是毗钵尸如来等正觉说是戒经。
明眼避险途, 能至安隐处;
智者于生界, 能远离诸恶。
此是尸弃如来等正觉说是戒经。
不毁亦不害, 善护于戒经;
饮食知止足, 受用下卧具;
勤修增上定, 此是诸佛教。
此是毗舍浮如来等正觉说是戒经。
譬如蜂採花, 不坏色与香;
但取其味去, 苾刍入聚然。
此是俱留孙如来等正觉说是戒经。
不违逆他人, 不观作不作;
但自观身行, 若正若不正。
此是羯诺迦如来等正觉说是戒经。
勿着于定心, 勤修寂静处;
能救者无忧, 常令念不失。
若人能惠施, 福增怨自息;
修善除众恶, 惑尽至涅槃。
此是迦摄波如来等正觉说是戒经。
一切恶莫作, 一切善应修;
遍调于自心, 是则诸佛教。
护身为善哉! 能护语亦善;
护意为善哉! 尽护最为善。
苾刍护一切, 能解脱众苦;
善护于口言, 亦善护于意。
身不作诸恶, 常净三种业;
是则能随顺, 大仙所行道。
此是释迦如来等正觉说是戒经。
毗钵尸式弃、 毗舍俱留孙、
羯诺迦牟尼、 迦摄释迦尊,
如是天中天, 无上调御者,
七佛皆雄勐, 能救护世间。
具足大名称, 咸说此戒法;
诸佛及弟子, 咸共尊敬戒,
恭敬戒经故, 获得无上果。
汝当求出离, 于佛教勤修;
降伏生死军, 如象摧草舍。
于此法律中, 常为不放逸;
能竭烦恼海, 当尽苦边际。
所为说戒经, 和合作长净;
当共尊敬戒, 如犛牛爱尾。
我已说戒经, 众僧长净竟,
福利诸有情, 皆共成佛道。
根本说一切有部戒经
上篇:根本说一切有部百一羯磨
下篇:根本说一切有部苾刍尼戒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