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阿含口解十二因缘经

后汉安息优婆塞都尉安玄共沙门严佛调译
繁体字  大/小字体  选护眼色

阿含口解十二因缘经

后汉安息优婆塞都尉安玄共沙门严佛调译

欲断生死趣度世道者,当念却十二因缘。何等为十二?一者本为痴,二者从痴为所作行,三者从作行为所识,四者从所识为名色,五者从名色为六衰,六者从六衰为所更,七者从所更为痛,八者从痛为爱,九者从爱为求,十者从求为得,十一者从得为生,十二者从生为老病死,是为十二因缘事。

此十二事欲起,当用四非常灭之。何等为四非常?一为识苦,二为舍习,三为知尽,四为行道。更说念生、念老、念病、念死,念是四事,便却是十二因缘道成。念是四事道人,欲得度世,当断十二因缘事,是为断生死根。

十二因缘有内外:一者内为痴、外为地,二者内为行、外为水,三者内为识、外为火,四者内为名色、外为风,五者内为六入、外为空,六者内为灾、外为种,七者内为痛、外为根,八者内为爱、外为茎,九者内为受、外为叶,十者内为有、外为节,十一者内为生、外为华,十二者内为老死、外为实。人生死从内十二因缘,万物生死从外十二因缘。

何等为痴?谓不礼父母、不分别白黑,从是因缘得痛不欲弃,不信今世亦后世。已作是事便随行,不作是亦不得,是以有痴便为行,已有行便为识,已有识便为名色,已有名色便为六入,已有六入便为栽,已有栽便为痛,已有痛便为爱,已有爱便为受,已有受便为有,已有有便为生,已有生便为老死。故人生取十二因缘,得十二因缘生,无因缘亦不生;万物亦尔。不断十二因缘,不脱生死。行三十七品经,为从是得道。

十二因缘有五事:一者痴;二者生死精行,是前世因缘;三者识,从识受身生;四者名色,色身复成五阴,是今世因缘;五者六衰,复作生死精行种栽,是后世因缘。前后三世转相因缘故,为有五事。

十二因缘本从身十事,出身十事。七事成一。三事从四,七事成。一者杀、盗、淫、两舌、恶口、妄言、绮语,共从色为一。三事从四者。嫉、瞋恚、痴,从痛痒、思想、生死、识。是十事合为五阴,便为十二因缘。地名痴,行为盛阴,便作生死行。自种栽名为行。已有行便有识受身生死,有识便有名色。身复作十事,成已五阴、已有名色便有六入,复作盛阴,行种栽后当复受转相,因缘生死故名为因缘。身十事为十二因缘者,嫉为痴,瞋恚为生死,精疑为识,杀为名色,盗为六衰,淫为更,两舌为痛,妄言为爱,恶口为成,绮语为愿,生有无故为有十二因缘。何以故?淫为痴、瞋恚为生死、精疑为识,内三事为本。已有三事,便有七事,成五盛阴。嫉为五阴本故为疑。五阴行可意善、不可意瞋,便作生死精十事,外从身内意故。疑谓不分别白黑、不识生死故为识。道人欲断十二因缘,当先断身十事。便为痴,从痴五阴灭,十二因缘亦灭。断身十事者,外从身、内从意,故言身意。持谓不杀。亦谓外从口、内从嫉断者,谓万物一切意不起便瞋恚止,瞋恚止便杀止,杀止便贪欲止,贪欲止便泣止。外口者谓声。止声者,两舌、恶口、妄言、绮语亦止。无有疑,便入道。是为还五阴断十二因缘本。

人受身有三别:第一、五阴盛阴;第二、十八种;第三、十二因缘行。是三事得身三别。第一、五阴盛阴者,五阴从身十事出。从眼为色阴,从耳为痛痒阴,从鼻为思想阴,从口为生死阴,从意为识阴。心主念对是六事为根本,是为五阴地。第二、十八,入十九根。十八种者,五阴行为盛阴,有对有入为十二入本。六情为十八,间有识故,为十九根。言十八种者,识不生故,为十八种。是说盛阴行生十八种、十九根。第三、十二因缘者,谓五阴。五盛阴行,求十二因缘便有身。是同身十事,俱分别之耳。从色得身,从四阴得名字,从名色得爱受,从受行痴,行痴便成十二因缘。道当为断。色不为身,但名字为身。虽有眼耳鼻舌身意,亦复非身。何以故?设耳是人,当能听一切。从形得名字,譬金字。譬如以金作物,因从是得字。地水火风空,是五事作身,亦复非身。何以故?身知细滑故,人已死,地不知细滑故。知地水火风空非身,身亦空意亦空,俱空无所有,亦无痛痒。何以故?人已死亦不复觉痛痒,如是为空。意已离身亦无痛痒,但因缘共合故,还归无有。

身中有十二风:上气风、下气风、眼风、耳风、鼻风、背风、脇风、脐风、臂风、足风、曲风、刀风。刀风至病人,杀生刀风,刀风断截人命。

生老病死,生者谓初堕母腹中时为生;已生便老。止者谓意中止。用止故败气息出入。见了身本合十事为败。

身中五事:一者地,二者水,三者火,四者风,五者空。坚者为地,软者为水,热者为火,气者为风,饭食得出入为空。亦余因缘合为人,自计是我身。若欲万物,当挍计有身。亦有五因缘共合:一者色、二者痛痒、三者思想、四者生死、五者识。是十事共合,便见生死。

事有善恶。行善有二辈:不犯身三、口四、意三,是为一善;二善者,布施、持戒、忍辱、精进、不疑。是为二善。恶亦有二辈:犯身三、口四、意三、饮酒,是为一恶;疑、嫉、悭、贪是为二恶。护身口意是为道,行人从福得生。从行得老病死,身便坏败。人卧出时,意离身在地因缘。何以故不死?四事合持未散故。

人行十事就三事、人行三事就二事、人行二事就一事。何等十事?谓十恶,便得身口意三事。已有三事,便有名色二事。已有名色,便堕痴百劫,乃得为人难得完具。人生精作地识为种,五道识名异,合一识,入一识便失所本知。如人生天上,含人识受入天识,便忘人间事。人从无生、从有死。无何以故生?不识无故生。有何以故死?不识有故死。识无不复生,识有不复死。

意有所念以灭,便到所生处。意念不灭,亦不得行生上意。意头起以灭,复更念,所念虽多,当还从上头意受因缘。生人本从妇,妇夫不净污露得身。长大便恶知识相随,为五阴、六止、十二衰所欺,便有老病死忧苦。生死为痴,慧人当断。六止,谓地、水、火、风、空、识。十二衰,谓色、声、香、味、细滑、念欲。内有匿贼,是为十二衰。

人生有三因缘:一者合会;二者聚;三者心意识。痛痒、思想、生死、识,是为合会。诸爱欲是为聚。上头为上头为心、中央为意、后头为识。人初堕母腹中,如鸡子中黄。至三十七日,悉有头面手足指具足,未生四日到向下。人在母腹中,苦不可言。人在母腹中,命日益、识日大。身稍老至半年时,身与识日减。得身为福亦为罪。何以故?以得人身是为福,以饥渴寒热贪淫嫉妬为罪。

人生子有五因缘:一者有本愿;二者同业;三者晓礼;四者来债;五者偿债。何等为本愿?谓先世时见人子端正,便愿言:「我子如是。」同业者,谓同计挍得利相呼。晓礼者,谓当相敬爱。来债者,谓父母主治生,子横用之。偿债者,谓子治生付父母,是为偿债。子以三因缘生:一者父母先世负子钱;二者子先世负父母钱;三者怨家来作子。父母勤苦求财已致便死,子得用之,是为父母先负子钱。子行求财产已致便死,父母用之,是为子负父母钱。有时子生百日千日便死,父母便忧愁恼,是为怨家相从生。

生子有三辈:一者福子;二者真子;三者不真子。何等为福子?谓父母持戒、布施、忍辱、精进行道,子亦尔,是为福子。真子者,父母不信道,子独奉道教,是为真子。不真子者,父母随道业、随法行,子但饮酒作恶,人所不欲见,是为不真子。

子从父母生,有同意、有同行、有同念。俱长寿富贵端正,是为同行。贪欲瞋恚,是为同意。精进行道,是为同念。本行在父多类父,本行在母多类母,不同行不相类故。人生堕地未有所知,便喜向其母者,意识本因缘故耳。

人来生时有因缘,身能出入无间,至七日便复坏其身。亦有地水火风空,但微难见。人年老少识多忘者,识转稍向后所生处。何以故不预知当所生处?用未到故。他人生他人来、他人至他人所、他人忧他人所,从来久远习故。不学身有三痛,意亦有三痛。身痛者,谓得刀杖瓦石蹴蹋;二者病瘦;三者死。意痛者,一为忧父母兄弟妻子知识;二为忧财宝怨家。何以故为痛?谓五阴不调故痛。何以故为死阴?熟坏故为死。一切病皆意所作,身无所知,故不作是病。是身何以故为病?四因缘不等故。何以为忧?一切不如意故。何以不定?病疾过去故。何以为急?要欲坏。何以故为碎?身老毒故。何以为老死?坏故。何以为非常?不得自在故。何以为苦?急故。何以为空?无有主。言我作是如何?以为非身,不能离苦、不得受苦。是为十事。

人所欲凡有三事,人之所爱常欲得之:一者强健;二者安隐;三者长寿。如是复有三怨:一者年老,是强健怨;二者疾病,是安隐怨;三者身死,是长寿怨。亦有三救:一者归命佛;二者归命法;三者归命比丘僧。

有四事可畏;一者生;二者老;三者病;四者死。人面赤有五因缘:一者近火:二者饮酒:三者恐怖:四者念怒:五者多惭愧。头白有四因缘:一者火多;二者忧多;三者病多;四者种早白。人病瘦有四因缘:一者少食;二者有忧;三者多愁;四者有病身未和调。有四事不先语人:一者头白;二者老;三者病;四者死。是四事不可避,亦不可离亦不可却。

有四事不可忍:一者饥;二者渴;三者寒;四者热。身复有四事:一者不足;二者不满;三者不饱;四者不厌。身复有四痛:一者生时痛;二者老时痛;三者病时痛;四者死时痛。

一切味不过八种:一者苦;二者澁;三者辛;四者醎;五者澹;六者甜;七者酢;八者不了了味。苦增寒热,澁多增风除寒,辛除水,酢除风,令人目冥。食有三因缘悉入骨髓血脉中:一者肥腻;二者毒;三者酒。是三者皆遍身中,无有不到。诸所食饮皆有肥腻,但有薄厚多少耳。人有四种:一者长者种;二者道术种;三者师巫种;四者田家种。生者有四种:一者腹生;二者谓寒热和生;三者化生;四者卵生。腹生者,谓人及畜生。寒热和生者,谓虫蛾蚤虱。化生者,谓天及地狱。卵生者,谓飞鸟鱼鼈。

人头有四十五骨,从腰以上五十一骨,四支百四骨,合二百骨。人身有七十万脉,九十九万毛孔,得观悉自见分别知之。

有阿罗汉,以天眼彻视,见女人堕地狱中者甚众多。便问佛:「何以故?」佛言:「用四因缘故:一者贪珍宝物衣被,欲得多故;二者相嫉妬;三者多口舌;四者作姿态淫多。以是故堕地狱中多耳。」

阿含口解十二因缘经


上篇:分别功德论

下篇:大智度论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
佛经咒语文章列表
大藏经·释经论部目录

佛说佛顶尊胜陀罗尼经

如是我闻。一时薄伽梵。在室罗筏城逝多林给孤独园。与...

药师琉璃光七佛本愿功德经

药师琉璃光七佛本愿功德经卷上 如是我闻:一时,薄伽...

吉祥经

如是我闻,一时,佛住舍卫祗陀园给孤独精舍。时已深夜...

观无量寿佛经疏

观经玄义分卷第一 先劝大众发愿归三宝  道俗时众等,...

大宝积经论

大宝积经论卷第一 后魏北印度三藏菩提流支译  归命世...

金刚仙论

金刚仙论卷第一 金刚般若波罗蜜者。总括八部之大宗。...

遗教经论

遗教经论一卷 天亲菩萨造 真谛三藏译  顶礼三世尊 ...

佛母般若波罗蜜多圆集要义论

佛母般若波罗蜜多圆集要义论 大域龙菩萨造 西天译经三...

佛说相应相可经

佛说相应相可经 西晋沙门法炬译 佛在舍卫国请诸比丘,...

佛说长者子制经

佛说长者子制经 后汉安息三藏安世高译 闻如是: 一时...

【注音版】慈悲道场忏法

慈悲道场忏法卷第一 慈悲道场忏法卷第二 慈悲道场忏法...

佛说无常经

佛说无常经(亦名三启经) 大唐三藏法师义静奉 制译  ...

佛说须摩提菩萨经

佛说须摩提菩萨经 姚秦三藏鸠摩罗什译 闻如是: 一时...

黄龙慧南禅师语录

黄龙慧南禅师语录 师初住同安崇胜禅院。开堂日。宣疏...

佛说梵网六十二见经

佛说梵网六十二见经 月支优婆塞支谦译 闻如是: 一时...

佛说四天王经

佛说四天王经 宋凉州沙门智严共宝云译 闻如是: 一时...

【注音版】百佛名经

百佛名经...

没有善根你怎么能听到佛法

佛在世的时候,有一个婆罗门居士叫做因儒童居士,这个...

消业障是要忏悔皈依发愿,而不是苦行

什么叫无益苦行?外道是这样想的,他认为说,我们每个...

能堪忍者来世怨敌少

修忍的利益,如《菩萨地》所说: 菩萨首先观察安忍有种...

参禅破宗门三关

过祖师关 参禅人,根器有大小不同,力大直透三关,力小...

穷也兼济天下的乌鸦

在冬季寒冷的西伯利亚冰原上,一头野牛因为没有抵抗住...

纯金的罗汉

从前有一位农夫,原本过著安贫乐道的生活,天天拿著锄...

好的命运从哪里来

我们每个人都希望自己有一个好的命运,能够受人尊重、...

大乘生命缘起正见的两个重点

复有十二支缘起,是名分别爱非爱缘起。以于善趣恶趣,...

老人的寿衣可否用戒衣代替

问: 法师您好,末学家母为七十七高龄在家居士,受五...

北宋宰相张商英的学佛奇缘

张商英是一位宰相,他信佛的经历有点奇特。他原来对佛...

三季人的故事

曾经以为每一件事件都需要说得清清楚楚,这样才能称得...

大安法师:犯戒后如果不能往生是否就要下三恶道

问: 众生在没有皈依前,由于迷了心性,犯了杀、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