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弥勒菩萨所问经论

后魏天竺三藏菩提流支译
繁体字  大/小字体  选护眼色

弥勒菩萨所问经论卷第一

后魏天竺三藏菩提流支译

如是我闻:

一时,婆伽婆住王舍城耆阇崛山中,与大比丘众千二百五十人俱,并诸菩萨摩诃萨十千人等。

尔时,弥勒菩萨摩诃萨即从坐起,偏袒右肩右膝着地,合掌向佛白佛言:「世尊!我今欲以少法问于如来、应、正遍知。不审世尊!听许以不?」

尔时,世尊告弥勒菩萨摩诃萨言:「弥勒!随汝心念问于如来、应、正遍知。我当为汝分别解说,令汝心喜。」

尔时,弥勒菩萨摩诃萨白佛言:「世尊!如是愿乐欲闻。世尊!诸菩萨摩诃萨毕竟成就几法,不退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于胜进法中不退不转,行菩萨行时降伏一切诸魔怨敌,如实知一切法自体相,于诸世间心不疲惓,以心不疲惓故不依他智,速疾成就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尔时,世尊告弥勒菩萨摩诃萨言:「善哉,善哉!弥勒!汝今乃能问于如来如是深义。」

佛复告弥勒菩萨摩诃萨言:「汝今应当一心谛听,吾当为汝分别解说如是深义。」

即时,弥勒菩萨摩诃萨白佛言:「世尊!如是。愿乐欲闻。」

佛复告弥勒菩萨摩诃萨言:「弥勒!若诸菩萨摩诃萨毕竟成就八法,不退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于胜进法中不退不转,行菩萨行时降伏一切诸魔怨敌,如实知一切法自体相,于诸世间心不疲惓,以心不疲惓故不依他智,速疾成就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何等为八?弥勒!所谓诸菩萨摩诃萨成就深心、成就行心、成就舍心、成就善知回向方便心、成就大慈心、成就大悲心、成就善知方便、成就般若波罗蜜。

「弥勒!云何诸菩萨摩诃萨成就深心?弥勒!若诸菩萨摩诃萨闻赞叹佛及毁呰佛,其心毕竟于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坚固不动。闻赞叹法及毁呰法,其心毕竟于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坚固不动。闻赞叹僧及毁呰僧,其心毕竟于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坚固不动。弥勒!如是诸菩萨摩诃萨毕竟成就深心。

「弥勒!云何诸菩萨摩诃萨成就行心?弥勒!若诸菩萨摩诃萨远离杀生、远离偷盗、远离邪淫、远离妄语、远离两舌、远离恶口、远离绮语。弥勒!如是诸菩萨摩诃萨毕竟成就行心。

「弥勒!云何诸菩萨摩诃萨成就舍心?弥勒!若诸菩萨摩诃萨是能舍主、是能施主,施诸沙门及婆罗门、贫穷乞匃下贱人等,衣食卧具随病汤药所须之物。弥勒!如是诸菩萨摩诃萨毕竟成就舍心。

「弥勒!云何诸菩萨摩诃萨成就善知回向方便心?弥勒!若诸菩萨摩诃萨所修善根,谓身口意业,皆悉回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弥勒!如是诸菩萨摩诃萨毕竟成就善知回向方便心。

「弥勒!云何诸菩萨摩诃萨成就大慈心?弥勒!若诸菩萨摩诃萨毕竟成就大慈身业,毕竟成就大慈口业,毕竟成就大慈意业。弥勒!如是诸菩萨摩诃萨毕竟成就大慈心。

「弥勒!云何诸菩萨摩诃萨成就大悲心?弥勒!若诸菩萨摩诃萨毕竟成就不可讥呵身业,毕竟成就不可讥呵口业,毕竟成就不可讥呵意业。弥勒!如是诸菩萨摩诃萨毕竟成就大悲心。

「弥勒!云何诸菩萨摩诃萨成就善知方便?弥勒!若诸菩萨摩诃萨善知世谛,善知第一义谛,善知二谛。弥勒!如是诸菩萨摩诃萨毕竟成就善知方便。

「弥勒!云何诸菩萨摩诃萨成就般若波罗蜜?弥勒!若诸菩萨摩诃萨如是觉知,依此法有此法、依此法生此法,所谓无明缘行,行缘识,识缘名色,名色缘六入,六入缘触,触缘受,受缘爱,爱缘取,取缘有,有缘生,生缘老死忧悲苦恼,如是唯有大苦聚集。

「弥勒!此法无故此法无、此法灭故此法灭,所谓无明灭则行灭,行灭则识灭,识灭则名色灭,名色灭则六入灭,六入灭则触灭,触灭则受灭,受灭则爱灭,爱灭则取灭,取灭则有灭,有灭则生灭,生灭则老死忧悲苦恼灭,如是唯有大苦聚集灭。弥勒!如是诸菩萨摩诃萨毕竟成就般若波罗蜜。

「弥勒!是名诸菩萨摩诃萨毕竟成就八法,不退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于胜进法中不退不转,行菩萨行时降伏一切诸魔怨敌,如实知一切法自体相,于诸世间心不疲惓,以心不疲惓故不依他智,速疾成就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佛说此经已。弥勒菩萨摩诃萨,及余诸菩萨摩诃萨、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天、龙、夜叉、乾闼婆、阿修罗、迦楼罗、紧那罗、摩睺罗伽、人非人等,一切大众闻佛所说,皆大欢喜,信受奉行。

弥勒菩萨摩诃萨所问经论卷第一

归命弥勒世尊。

问曰:「何故如来说此修多罗?」

答曰:「舍等四句示现施、戒、修行相三种功德,是菩萨、外道、声闻、辟支佛共法;深心等四句示现即彼四法唯菩萨行,不与外道、声闻、辟支佛共,是故如来说此修多罗。布施示现施功德,远离杀生等示现戒功德,慈悲等二句示现修行功德,此义云何?有外道凡夫,离善知识、不闻正法、不善思惟、不如说行故,妄执常见等能集业因,诸结使等相依有力增长世间因故,坚着妄执决定成就世间因故,离实谛见故无利益他心故,贪着世乐故。

「彼诸外道虽有施等善根种子,以疑悔故,爱水润识,住五取阴地,无明土覆时节和合能生识牙,次第增长成世间果。又声闻、辟支佛人亲近善知识,从已度生死海、欲度生死海人,闻说世间过患、复自少见,厌世间苦、乐涅槃乐,欲舍世间、追求出道,虽不取施等功德而亦不离施等功德,能伏烦恼得上胜法。以是义故,虽复修集施等善法,以无四法故,不得大菩提。

「又,菩萨人毕竟具足成就八法,建立大事、荷负重担,亲近真善知识,深见世间过患、知涅槃寂静,为众生故不厌世间苦,初发菩提心不失因故,深心成就;舍自身乐为利益众生故,修行施等功德回向大菩提,依方便力增长微少施等功德,能护自身不堕声闻辟支佛地;以究竟成就般若波罗蜜故,能清净施等功德,令住菩萨道,示现深心等四句,能摄取施等四句,为菩萨不同法,能得一切种智,是故如来说此修多罗。」

问曰:「复以何义,如来说此修多罗?」

答曰:「为遮无因、颠倒因,随顺正因果,是故如来说此修多罗。此义云何?言不退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者,以深心成就故,此明何义?以诸菩萨摩诃萨见法界时即得永离菩提心障,谓身见等一切烦恼,出过声闻、辟支佛地入菩萨位,起于初地,菩提之心不失因故,证得深心,是故名为不退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又言不转者,以证胜法故。此明何义?以成就施行故。此复何义?以起无损害心根本业道,摄取上上胜行,是故不转离根本业道修行施等行一切处不退,以是义故名为不转。

「又言行菩萨行时降伏一切诸魔怨敌者,以善知回向方便心成就故。此明何义?略说四魔,谓烦恼魔、阴魔、死魔及以天魔,唯烦恼魔以为根本,依烦恼魔有余三魔。何以故?以诸凡夫烦恼缠心,依此烦恼所缠之心,乐于世间求彼处乐,布施等法回向天道。以此义故,为彼阴魔、死魔所缠系属天魔。是故菩萨断身见等一切烦恼,复能远离不活等畏,舍自身乐,为欲利益诸众生故,修集慈悲布施等行善根功德,皆悉回向萨婆若智,远离一切诸魔恶道,是故名为行菩萨行时降伏一切诸魔怨敌。

「又言于诸世间心不疲惓者,以大慈大悲心成就故。此明何义?以诸菩萨摩诃萨,常为世间一切众生愚箭所射心受苦恼,以大慈大悲心成就故,见众生利即是己利,是故大慈大悲心生,则能利益一切众生,是故名为于诸世间心不疲惓。

「又言如实知一切法自体相者,以方便成就故。此明何义?以知诸法自相同相故。此复何义?以诸菩萨善知世谛、善知第一义谛方便,是故不着有无二边。此明何义?菩萨虽见识境界事,而先已观察识境界事。何以故?以常不舍第一义谛深心力故,是故不堕着有边见,虽常不舍第一义谛、而常善知世谛之事。何以故?以常明见诸有为行不舍世间心念言说故,是故不堕着无边见。以能善知此二种义,是故名为如实知一切法自体相。

「又言以心不疲惓故,不依他智,速疾成就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者,以般若波罗蜜成就故。此明何义?以诸菩萨摩诃萨般若观察有为法故。此复何义?菩萨观察诸有为行,无人无众生无主无自在,迭共相因增长有力,依于本业造一切业,犹如幻师所作幻人,往来跳踯种种技术无疲惓者,是故名为以心不疲惓故。又心不疲惓者,以离众生相故。此明何义?有为诸行一切无实,唯有种种诸业使行他力相依故,能成就有为诸行。是故菩萨知有为法实无神我,而不依他智,随所修行,皆以毗离耶波罗蜜增长成办,速疾成就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以诸菩萨摩诃萨求萨婆若,示现远离无因、颠倒因,随顺正因果,是故如来说此修多罗。」

问曰:「复以何义如来说此修多罗?」

答曰:「依不定聚菩萨求定聚故,成就何等行得入正定聚,示现彼菩萨入正定聚修正因行,是故如来说此修多罗。此义云何?菩萨未证初地正位,虽无量劫习集善根,而未能得不退转位、未得毕竟无怖畏处,心未安隐,常为世间苦恼所逼。未得菩提心根本慈悲心力,未得增上力故,以世间道智观察十二因缘,如实观有为行,以依世间道观寂静法界,求大涅槃无方便智故,堕声闻、辟支佛地。若堕声闻、辟支佛地有三种失。何等为三?一者、退失一切大乘善根种子;二者、退失能与一切众生乐因;三者、退失萨婆若智。以是义故,如来经中说言:『迦叶!譬如一切世间天人,虽复修治伪琉璃珠,而彼伪珠终不能作真琉璃宝。如是,迦叶!一切声闻修戒定慧,及头陀等一切功德,终不能得坐于道场成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迦叶!譬如修治大毗琉璃,随意能得无量百千万亿珍宝。如是,迦叶!修菩萨行故能出生一切声闻辟支佛等及以人天。』依此义故,如来《宝积经》中说,菩萨有四种非善知识。何等为四?一者、求声闻人但欲自度;二者、求缘觉人喜乐小事;三者、读外经典路伽耶等;四者、习学一切文辞严饰。所有亲近此四种者,但增世利不增法利。

「复有经中,大德迦叶白文殊师利:『有五逆人能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修诸功德证大菩提,而罗汉不能。譬如根败之人于五欲境界无所能为、无所增益,如是声闻、辟支佛人离诸结使,于一切佛法无所能为、无所增益,无如是观察佛法力。是故,文殊师利!一切凡夫报如来恩,非声闻也。何以故?凡夫之人闻佛功德,为不断绝三宝种故,能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声闻之人虽复终身闻诸佛法十力四无畏等,而不能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

「又《般若波罗蜜经》中说:『诸天子!未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者,彼人应发大菩提心。已入声闻辟支佛位,不能复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何以故?一切声闻、辟支佛等断生死流,不能数数受生世间。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诸菩萨摩诃萨,于初地中见实谛故,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不失因故摄得深心。以般若波罗蜜如实摄取修戒行等,不着身命唯为利益众生,修行彼时名为不退转菩萨。』

「应知!是故如来十地修多罗中说:『菩萨生如是心,即时过凡夫地入菩萨位,生在佛家种姓尊贵,无可讥嫌过一切世间道,善住菩萨法中,善住菩萨正处,入三世平等真如法中。如来种中毕定究竟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菩萨住如是法,名住菩萨欢喜地。』

「以不动法故过五怖畏,所谓:不活畏、恶名畏、死畏、堕恶道畏、大众威德畏,彼皆远离。何以故?是诸菩萨离我等相故。过凡夫地者,彼过有九种。应知!入菩萨位者,位过,初成出世间心,如始住胎相似法故。生在佛家者,家过,以依方便般若生家,生相似法故。种姓尊贵无可讥嫌者,种姓过,以大乘行生,子相似法故。过一切世间道者,出过,以世间道不能摄取出道,生相似法故。入出世间道者,入过,以出世间道摄取入道,生相似法故。善住菩萨法中者,身过,以大悲为体,于作他事即是己事,自身体相似法故。善住菩萨正处者,处过,不舍世间、方便不染、善巧正住,生住处相似法故。入三世平等真如法中者,业过,顺空圣智,生命相似法故,如来种中决定究竟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者,毕竟过,佛种不断究竟涅槃,道成就相似法故。如是示现凡夫生、菩萨生,入胎不相似,以有染无染故,如是次第家不相似、种姓不相似、出不相似、入不相似、身不相似、处不相似、生业不相似、成就不相似。如是尊者婆薮槃豆说毕竟成就心。有余论师更异法释。偈言:

「『菩萨摩诃萨,  以生何等心,
  见世间虚妄?  佛说彼初心。』

「此明何义?见世间虚妄者,以一切世间唯因缘生无有实体。如尊者龙树菩萨偈言:

「『因缘和合生,  彼法无实体,
  若无实体者,  云何名有法?』

「圣者无尽意菩萨摩诃萨无尽经中说:『观察因缘方便智,知一切法依因依缘和合而生。若一切法依因依缘依和合生,彼法不依我、人、众生、寿命。若法非我、非人、寿命,彼法不可数为过去、现在、未来。菩萨若能如是观察,是名菩萨摩诃萨观察因缘和合方便智。』不依我者,此义云何?以依种种因缘法生,不依我生,以无实我体故。如众缘生火,火体有热,热无实体,而因缘和合名火有热。如是不离身根知外更有实我,以无实体故。无实体者,为同虚空?为同有为?若同虚空,即是无物;若同有为,即是无常。我、人、众生、寿命等者,为可化众生种种名说非有实我。

「又如经中,大海慧菩萨为圣者大悲思梵说成就一切佛法问答品中,偈言:

「『诸法因缘生,  彼法无实体,
  法若实无体,  彼法实不生,
  菩萨知众生,  如是无实际,
  依彼实际智,  知诸法虚实。』

「以是义故,菩萨知一切法因缘和合而生,众生无其实体。若如是者,一切世间心识皆是虚妄分别,彼菩萨心于一切法实际平等无碍智行即是初心,是故名为初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是故偈言:

「彼不见凡地,  以彼体空故,
 是故诸佛说,  过彼凡夫地,
 远离圣人法,  染着身见等,
 住五欲资生,  故名凡夫人。」

「此明何义?地者,彼处生凡人,是名凡夫地。此是三界中烦恼所缚处,依止烦恼生,是名凡夫地。是故,彼初心见三界皆空,不起一法相,以其不起一法相故,则不愿乐一切处生。除慈悲心为欲教化诸众生故,而常观察寂静法体。以是义故,说彼菩萨过凡夫地。是故偈言:

「法体无故空,  空故无所作,
 离一切相故,  智者无所求。」

「入菩萨位者,偈言:

「即空名菩提,  佛说烦恼病,
 堕辟支佛地,  及取声闻位。」

「即空名菩提者,如实觉知众生虚空名为菩提。是故,圣者无尽意菩萨四念处说,诸菩萨摩诃萨修法观时,若见一切法离空无相无愿、无行无生无起,及离十二因缘者,不名如实觉。若不见少法离空,无相、无愿、无行、无生、无起,及离十二因缘。菩萨若能如是觉知一切众生无其实体,是名如实觉。是故,偈言即空名菩提。故若初地菩萨觉知一切诸众生空,弃舍利益一切众生,而取声闻、辟支佛位,是则名为初地菩萨所治烦恼。是故,偈言佛说烦恼病,堕辟支佛地,及取声闻位故。

「又复偈言:

「知空离二边,  无二染涅槃,
 以无涅槃染,  佛说菩萨位。」

「知空离二边者,此义云何?如《如来法印经》中说:『舍利弗言:「无差别法者,即名为空。」舍利弗言:「世尊!所言空者,此言何谓?」佛告舍利弗:「所言空者,非可说、非不可说。若非可说、非不可说,彼不可表。若不可表,彼非世间、非出世间。以非世间、非出世间故,说名为空。若能如是了知空者,名离二边。菩萨若离彼二边者,不堕烦恼,不取声闻、辟支佛等二种涅槃。」』

「佛说烦恼病者,取异地相故。取异地相者,谓取声闻、辟支佛等异地相故。亦名弃舍利益众生,以取无为涅槃乐故,又以妨于佛菩提故,复有异义:无烦恼病者,离烦恼病故,以其不取二乘涅槃,依本愿力不舍利益诸众生故。若如是者,无二乘病无烦恼病,如实修行一切法空,是名诸菩萨摩诃萨入菩萨位。以能远离一切烦恼、远离一切对治法故,如是菩萨以无二行依本愿力不舍利益诸众生故,不堕声闻、辟支佛地,不为世间烦恼所染。此是菩萨摩诃萨等最难胜事,以虽不见一切众生而为众生修行诸行,如是之事不可思议,一切世间不能觉知,第一希有,一切声闻辟支佛等所不能见。

「以此义故,龙树菩萨摩诃萨《集菩提功德论》中说偈言:

「『此最希有事,  第一不思议,
  菩萨为行行,  而不见众生。』

「如来亦说为欲赞叹诸菩萨摩诃萨如实希有功德。如经中说,菩萨摩诃萨有四种真实功德。何等为四?一者、能信解空亦信因果;二者、知一切法无有吾我,而于众生起大悲心;三者、深乐涅槃而游生死;四者、所作施行皆为众生不求果报若如是者,即生在佛家。是故偈言:

「菩萨摩诃萨,  以离诸烦恼,
 则证菩萨位,  是故生佛家。」

「此明何义?又佛家者,行何等法生如来家?谓离烦恼故、解空行故、知自位故;又作利益众生行故、不迷失行故,得如是法名为菩萨摩诃萨生在佛家。」

「此明何义?偈言:

「佛说如来家,  谓方便般若,
 菩萨生是家,  是故不可嫌。」

「此义云何?言方便者,略说不舍一切众生;言般若者,所谓不取一切诸法。此二种法是诸佛家,是故菩萨摩诃萨依方便、般若生,以为方便、般若二法之所摄故。菩萨摩诃萨为欲利益一切众生生在世间,而实不依烦恼业生。若如是者,菩萨摩诃萨不可讥嫌,一切天等可呵之法皆悉远离,生佛胜家。以是义故,种姓尊贵不可讥嫌。是故,如来修多罗中为婆罗门而说偈言:

「『天人乾闼婆,  龙夜叉众鸟,
  如是等诸业,  皆悉已灭尽。
  彼漏散灭尽,  如莲华不染,
  若能如是知,  不染着诸欲。』

「如是菩萨摩诃萨是名真佛子,非天等异子。是故偈言:

「菩萨知实际,  及修波罗蜜,
 以得无漏道,  故出过世间。」

「菩萨知实际者,此明何义?明一切法皆悉寂静。是故如来而说偈言:

「『一切法无体,  以实无诸事,
  不生不灭故,  得名为实际。』

「如是般若波罗蜜,知一切诸法无体真实际,以般若波罗蜜知断道行,五波罗蜜知方便功德道。如是菩萨摩诃萨以此功德智慧能成佛菩提,能尽诸烦恼,能利益众生。

「又修诸波罗蜜亦知如实际。云何知?不见施者、受者、财物三种法故,修行清净诸波罗蜜。菩萨如是修行实际,是故无漏,以无漏故出过一切诸世间道。是故偈言:

「分别世间行,  烦恼稠林中,
 取出世间位,  是入出世道。」

「分别世间行者,略有二种分别:一者、实分别,谓色是可见相,如是等;二者、胜分别,即彼色中青黄赤白等。世间者,即五阴烦恼;稠林者,深嶮黑闇恐怖可畏,不可观察难见难知。

「如是菩萨摩诃萨观察自体,分别、胜分别、五阴分别,如向所说事中不着,作是思惟:『我当云何令众生解?』是故偈言:

「如实知诸法,  实胜阴一二,
 不见众生事,  云何化众生?
 菩萨摩诃萨,  修行无漏智,
 及以功德行,  趣于出世道。」

「是故菩萨入出世间道。」

问曰:「云何善住菩萨法中?」

答曰:「偈言:

「入菩萨诸地,  安住己法中,
 依通及自在,  化一切众生。」

「入菩萨诸地者,如下经言:『善知地地转行故。』化一切众生者,如下经言:『得百三昧乃至无量百千万亿那由他劫不可数知故。』得自在者,如说种种功德,何等时?何等法?何等自在?何等成就事?何等行?得诸自在不退一切佛法种子义,成就一切佛法,故言善住菩萨法中。」

问曰:「云何善住菩萨正处?」

答曰:「偈言:

「一时诸佛边,  闻持思修说,
 行解义成就,  正觉供养等,
 菩萨摩诃萨,  修行如是法,
 是名为安住,  菩萨正处中。」

「是故,经言善住菩萨正处。」

问曰:「云何入三世平等真如法中?」

答曰:「偈言:

「知诸佛菩提,  及佛菩萨行,
 知佛三世空,  是名善意入。」

「此义云何?谓知一切三世诸佛法身平等。又复能知一切诸佛依色身故,修行一切佛菩萨行,及知一切过去未来现在诸法,皆从因缘和合而生无其实体。善意入者,如向所说三世诸法平等无二,如实而知一味等味不破坏入。是故经言:『入三世平等真如法中。』」

问曰:「云何如来种中毕定究竟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答曰:「偈言:

「菩萨净烦恼,  及净众生心,
 具足大慈悲,  毕定成菩提。」

「菩萨净烦恼者,此义云何?以初地所治身见等烦恼,于见道时中皆悉远离故,彼见道中远离烦恼。如向所说,见一切法三世平等,如实中说。及净众生心者,如下经言:『于一念顷教化百众生,乃至若以愿力自在胜上。』如是等依教化力清净诸烦恼故得。故下经言:『是故我当先住善法,亦令他人住于善法。何以故?若人自不行善、不具善行,为他说法令住善法,无有是处。』以得大慈大悲心故,是故上经言:『是心以大悲为首,是故菩萨自净烦恼净众生心具大慈悲,名为毕竟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以毕定进趣大菩提故,偈言:

「佛子金刚藏,  说十法初心,
 即名佛菩提,  毕成佛道故。」

「此义云何?以圣者金刚藏菩萨摩诃萨说此十种法为菩萨初地无漏菩提心,即此十种心名为佛菩提,故言毕竟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又偈言:

「譬如好种子,  能生茎叶等,
 如是菩提心,  不异诸佛法。」

「此义云何?以初证法心于一切佛法以为种子,以初地法与一切佛法以为因故。又偈言:

「初地心增长,  佛说为诸地,
 最妙胜菩萨,  说初月为喻。」

「此明何义?如《文殊师利问菩提经》中说偈言:

「『譬如月初生,  增长即满月,
  如是欢喜地,  增长即是佛。』

「如是十句义,余论师异释应知。是故如来为不定聚菩萨求定聚故,说此修多罗。」

弥勒菩萨所问经论卷第一


上篇:佛说大如意宝珠轮牛王守护神咒经

下篇:宝髻经四法忧波提舍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
佛经咒语文章列表
大藏经·释经论部目录

地藏菩萨本愿经

觉林菩萨偈 华严第四会,夜摩天宫,无量菩萨来集,说...

【注音版】观世音菩萨普门品

普门品(日诵式版本)...

六度集经

六度集经卷第一 布施度无极章第一(此有一十章) 闻如是...

佛说百佛名经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与大比丘、...

佛说弥勒下生成佛经

佛说弥勒下生成佛经 唐三藏法师义净奉 制译 如是我闻...

弥勒经游意

弥勒经游意 有十重。  第一序王 第二释名 第三辨经...

【注音版】佛说弥勒下生经

佛说弥勒下生经...

菩萨戒羯磨文释

菩萨戒羯磨文释 弥勒菩萨说 唐三藏法师 玄奘 译 明...

大智度论

大智度论卷第一 大智度论卷第二 大智度论卷第三 大智...

遗教经论

遗教经论一卷 天亲菩萨造 真谛三藏译  顶礼三世尊 ...

佛母般若波罗蜜多圆集要义论

佛母般若波罗蜜多圆集要义论 大域龙菩萨造 西天译经三...

金刚般若论

金刚般若论卷上 无着菩萨造 隋南印度三藏达磨笈多译...

佛说灭十方冥经

佛说灭十方冥经一卷 西晋月氏国三藏竺法护译 闻如是:...

佛说净意优婆塞所问经

佛说净意优婆塞所问经 西天译经三藏朝奉大夫试光禄卿...

佛说转女身经

佛说转女身经 宋罽宾三藏昙摩蜜多译 如是我闻: 一时...

【注音版】佛说妇人遇辜经

佛说妇人遇辜经...

佛说阿弥陀经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舍卫国,祇(q)树给(jǐ)孤独园。与...

长寿王经

长寿王经 僧祐录云安公失译经人名今附西晋录 闻如是:...

禅宗永嘉集

禅宗永嘉集序 唐庆州刺史魏静述 闻夫。慧门广闢。理绝...

佛说轮王七宝经

佛说轮王七宝经 西天译经三藏朝奉大夫试鸿胪卿传法大...

宝云经

宝云经卷第一 梁扶南三藏曼陀罗仙译 如是我闻: 一时...

不是路到尽头,而是该转弯了

如何面对人生中的得与失,这恐怕是千百年来许多人苦苦...

「佛」字的三种涵义

佛字是佛陀的简称,是Buddha的音译(如果用今天的汉语...

寻回原本清净的自心自性

我们都知道,修行其实就是修心,因此修行最大的快乐,...

对因果应有的正确认识

世间法因为受到个人主观、情感等因素的影响,很难有绝...

佛教道场二十种法会法事

法事是寺院道场重要行事之一。在所举办的法事当中,有...

佛教是逃避现实的避世宗教吗

曾经有一个去过非洲的人问我,佛教是否是逃避现实的避...

放下屠刀就真的能立地成佛了吗

在日常生活和影视剧作品中,我们经常会听到一句话放下...

择正业而活命

第一是选择远离杀业的事业。 远离杀业,就是不杀生,不...

水的智慧

孔子曰:智者乐水。 智者的智慧当如水之灵活。若藏于...

因缘和合

桂琛禅师参访玄沙禅师,玄沙知道他深研唯识法相之学,...

结果因意念而改变

很多时候,本来会有不同的结果,但往往因为我们自身的...

心中要有阳光

心中有佛,见的都是光明,说的都是善良。心中有魔,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