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网络学佛必须痛戒的弊病

善护法师  2013/04/28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网络学佛必须痛戒的弊病

在现在这个科技发达的时代,网络是宣传佛法的一个特殊途径。诚然,这个特殊的途径自有它的优点,但确实也存在着很多的问题。所以在此我想谈三个问题,若有言语唐突之处,还请大家原谅!

(一)现今在网上的佛友动辄就大谈空有之道,口中尽说些玄妙的话语,但是我想问问,凭我们现在的修行有资格谈这些吗?空有之道岂是用嘴说说就能明白的, 口中常常谈些空有之词,那么请问你能理解吗?或许你自己觉得你已经理解了,但是你怎就知道的是正确的呢?佛法岂是以我等凡夫的世间智慧就能够理解的呢?

恐怕在你大谈那些华而不实的词藻之时却已是离佛法越来越远了呀!另外如果我们在谈这些话题的时候是以探讨佛法的心态去辩论,那自然是无可厚非的了,但你要是为了炫耀自己,打击别人的话那就不可取了!还有一点不知大家有没有考虑过,当你在网络上大谈那些非空非有的话语之时,你可曾想过因为你的言论会使很多初学佛者对佛法产生误解和邪见,这样岂不是我们断了众生的法身慧命吗!那么我们又会承受什么样的因果呢?

所以我觉得还不如不说这些华而不实的词藻,好好的去学习教理,按照次第去修学佛法,这不是很好吗?何必去谈这些对自己而言不切实际的言论呢?所以希望大家以后对于这个问题能够有则改之无则加勉。

(二)我经常看到有人在网络上去诋毁一些修行的法门,而且往往还把一些经论和大德的言论搬出来,去妄自评判。我个人觉得这是不可取的,对于这些经论和大德的言论那都是有出发点的,往往我们可能是断章取义了,不去把文章看完而只取其中的一段就妄下结论,这样的话不但你自己造业而且也间接的使别人对你所举的经论和大德产生误解,那就是我们的罪过了。

其实呢,任何法门都有它的道理,如果我们没有真正研究并精通其中的教理,我们是没有资格去评论它的,如果非要去妄自评论,那就必定会造成谤法的恶业,那就太可怕了。就像弘一大师当年因为对密宗有偏见,就大肆诽谤密法,更为了能证实密宗不是佛法而深入密宗的经论,期望能找出证据推翻密宗的教证,但后来研究的时日越久越发现密宗不但是佛法而且是那么的博大精深,便在后半生精进的忏悔谤法的罪业。

大家想一想,弘一大师是什么人?他忏悔的力度一定是非常的大的,而我们若造此等谤法的恶业的话,又怎么样忏悔呢?所以我想给大家一句忠告:对不了解的法门切莫轻易的下结论更不能去诽谤它,更别说以恶意去诬蔑它了啊!切记!

(三)现在还有人在网络上去随意评论僧人的过失和长短,在此我为了对大家负责,不得不严厉的告诫那些随意去评论僧人过失的同修,你是没有一丁点资格去评论僧人的长短的,就算是一个僧人把所有的戒律都违犯了,但他现了僧相即有无量功德,毕竟人家走出了出家这一步了,如果是你的话能做到吗?

出家乃是大丈夫的行为,不是谁都能做到的,试问一下若现在叫你出家你能放下吗?恐怕没那么容易吧!另外你就算是在心里对出家人生起微末的邪见也是违背了佛陀的教言,更何况是去评论呢!僧人若真有错上有诸佛菩萨龙天护法,下有他自己的师父管教,哪里由得白衣居士去评论呢!

大家要知道僧人是佛法的传播者,佛法最初都是由僧人所传扬的,当然现在有不少居士也为了佛法的传扬做出了很大的贡献,但他们的佛学知识却是从僧人那里得到的,所以若没有僧人的话我们不知道能不能闻到佛法了,佛法僧三宝缺一不可,如果没有僧人,那就不能具足三宝了,那我们又怎么得到圆满的皈依体呢?佛陀在出家功德经和说僧过恶犯大重罪这两种经论中给我们很详细的讲述了诽谤评论僧人过失的后果,希望那些随意议论僧人过失的同修能够好好看看,以后在这方面一定要谨慎啊!

以上是我个人的一些看法,只是对于大家的一些忠告,绝没有去针对某一个人的意思,若有不周之处还请大家原谅!最后祝愿大家福慧具足!道业早成!同登彼岸!学僧善护合十!阿弥陀佛!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跺脚念佛与念「弥陀佛」如法吗

问: 有许多居士以腿不弯曲、类似蹦的形式来几天几夜地...

寺院道场的十九种法事法会

法事是寺院道场重要行事之一。在所举办的法事当中,有...

学佛先克己慎独

慎独出于《礼记中庸》:君子戒慎乎其所不睹,恐惧乎其...

唯识学的精华

一、广阔的人生和宇宙观 佛学在分析世出世间的森罗万象...

佛教没有排他性

世界上大部份的宗教,都只承认他们自己所信的宗教教义...

星云大师《佛教对社会病态的疗法》

各位来宾、各位护法居士: 承蒙三宝的加被、龙天的护...

净土因何独指西,要令心念有归栖

十方无量无边的刹土当中有诸多的净土,为什么就唯独指...

星云法师《佛教对神通的看法》

各位法师、各位护法居士: 今天是佛学讲座的第二天,...

【注音版】维摩诘所说经

维摩诘所说经...

称赞净土佛摄受经

如是我闻:一时,薄伽梵在室罗筏住誓多林给孤独园,与...

阿閦佛国经

阿閦佛国经卷上 发意受慧品第一 闻如是:一时佛在罗阅...

在家菩萨戒本

在家菩萨戒本(六重二十八轻读诵仪轨) 香赞 炉香乍热...

凡事尽心尽力,时时反省自己

我们看第三段,修行布施的差别内容。这个地方有三段:...

常做这五件事,就会消耗掉福气

从一个人的行为上就能看出这个人是不是有福之人。常做...

住持佛教其责在僧

记得十六年前的今天,我才刚到佛学院来求学。十六个春...

什么是「定业」与「不定业」

这个定业跟不定业是说什么呢?前面我们讲这个业有两种...

【佛教词典】识无边处天

(界名)四空处之一。无色界之第二天也。...

【佛教词典】问话

(一)禅林中,修行者向师家请问疑惑之语句。 (二)又作问...

印光大师嘉言录--赞净土超胜

● 大矣哉!净土法门之为教也。是心作佛,是心是佛,...

83岁的老母很怕死,如何帮她进入信愿念佛的正轨

问: 我母亲八十三岁了,精神不是很好,时而抑郁,时而...

撇不干净,临命终时就是障碍

如果你在生死在你还在这个世间生存的时间,就能够在意...

佛知见与众生知见

世尊说法四十九年,也就是在法华会上才把他实际的事情...

沙弥贪恋龙宫堕龙身

昔日,有一位阿罗汉与一位沙弥师徒二人同住在山中修行...

火宅尘劳,何时是了

火宅尘劳,何时是了?安乐得一日,便是千万日样子也。...

把「谢谢」带回去

诚拙禅师在圆觉寺弘法时,法缘非常兴盛,每次讲经时,...

水火二河白道喻

善导大师在《观经四帖疏》有这个水火二河白道喻,比喻...

佛为比丘破前世情爱

佛陀住在舍卫城的祇园精舍时,一位比丘出外托钵乞食,...

文殊菩萨与净土法门的因缘

文殊菩萨为佛教中的四大菩萨之一,又与普贤菩萨同为释...

受持五戒,奉行十善

就五戒来说,数字虽小,分量很重。在家出家,如能守持...

念完《地藏经》,要给一切众生回向

【复次地藏。若未来世中。有诸国王及婆罗门等。能作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