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文殊师利菩萨问菩提经论

天亲菩萨造 元魏天竺三藏菩提流支译
繁体字  大/小字体  选护眼色

文殊师利菩萨问菩提经论卷上(一名伽耶山顶经论)

天亲菩萨造

元魏天竺三藏菩提流支译

 见诸众生烦恼缚  起菩提愿为救拔
 如是正觉慈悲尊  顶礼造论释经故
 我论能尽烦恼怨  救护诸有断恶道
 如是二种最胜利  一切外道论中无

此修多罗所摄有九分。一序分。二所应闻弟子成就分。三三昧分。四能观清净分。五所观法分。六起分。七说分。八菩萨功德势力分。九菩萨行差别分。

如是我闻。一时婆伽婆。住伽耶城伽耶山顶塔初得菩提。与大比丘众满足千人俱。其先悉是辫发梵志。应作已作所作已办。弃舍重担逮得己利。尽诸有结正智。心得解脱一切心得自在。已到彼岸皆是阿罗汉。诸菩萨摩诃萨无量无边。皆从十方世界来集。有大威德。皆得诸忍诸陀罗尼诸深三昧。具诸神通。其名曰文殊师利菩萨。观世音菩萨。得大势菩萨。香象菩萨。勇施菩萨勇修行智菩萨等而为上首。如是诸菩萨摩诃萨。其数无量。并诸天龙夜叉乾闼婆阿修罗迦楼罗紧那罗摩睺罗伽人非人等大众围绕。

论曰。如是我闻一时等。集法者语。住伽耶城者。示现所住处成就故。伽耶山顶者。示现彼形相大众行住处故。塔者示现为彼能供养者兴供养故。初得菩提者即彼成佛时故。与大比丘众者。以其大故以不增不损故。满足千比丘辫发梵志者。此明学无学比丘。是名听者成就。余者次说诸菩萨行差别。彼菩萨行有二种摄法所摄。何等为二。一者因摄。二者果摄。又伽耶山顶塔者。根本序分。以无量诸佛所住处故。示现彼处诸佛如来集故。此法门者。诸佛如来所摄护故。应闻此修多罗者摄取成就。学无学其先悉是辫发梵志。

又无学者有八种德。何等为八。一者所作毕竟。如经应作已作故。二者毕竟过于应作已作。如经所作已办故。三者远离三昧障。如经弃舍重担故。四者舍离所受重担。如经逮得己利故。彼重担者所谓五阴。五者证涅槃。如经尽诸有结故。六者过三界。如经正智心得解脱故。七者依不颠倒受教修行。如经一切心得自在已到彼岸故。以善远离诸烦恼故。八者如实修行四如意足。如经皆是阿罗汉故。又阿罗汉者能受信者。所施物故故名应供。又学有二种何等为二。一者善毕竟持戒学道故。二者如心所求毕竟满足故次说三昧分。

经曰。尔时世尊独静无人。入于诸佛甚深三昧。观察法界。

论曰。入三昧观察者。示现非是思量境界故。又入三昧者。示现不同声闻辟支佛故。此明非声闻辟支佛境界故已说三昧分。次说能观清净分。

经曰。而作是念我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得一切智慧所作已办。除诸重担度诸有险道。灭无明得真明。拔诸箭断渴爱。成法船击法鼓。吹法螺建法幢。转生死种示涅槃性。闭塞邪道开于正路。离诸罪田示于福田。

论曰。能观清净者。示现已得菩提故。如经而作是念我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故。得菩提者。示现胜彼声闻辟支佛证智故。如经得一切智慧故。彼得一切智慧者。有十七种何等十七。一者本愿满足。如经所作已办故。二者舍离所取重担。如经除诸重担故。又重担者所谓五阴。三者善断一切诸烦恼障。如经度诸有嶮道故。四者善断一切智障。如经灭无明故。五者证如实妙法。如经得真明故。六者离一切邪箭。如经拔诸箭故。七者离诸颠。如经断渴爱故。八者成就出世间慧。如经成法船故。九者转妙法轮。如经击法鼓故。十者出无我妙声善能降伏一切诸魔。如经吹法螺故。十一者善能降伏一切外道。如经建法幢故。十二者善断一切诸结因缘。如经转生死种故。十三者说世间出世间妙法。如经示现涅槃性故。十四者善能远离颠倒取相。如经闭塞邪道故。十五者转八圣道。如经开于正路故。十六者善能远离外道福田。如经离诸罪田故。十七者示现三宝福田。如经示于福田故已说能观清净分。次说所观法分。

经曰。我今当观彼法。谁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以何等智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何者是所证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法。

论曰。以何等人能证菩提。以何等智能证菩提。何者是所证菩提。观彼三法。于三世中虚妄分别无有实体。

经曰。为以身得为以心得。若以身得。身则无知无觉。如草如木如块如影。无所识知四大所造。从父母生其性无常。假以衣服饮食卧具澡浴而得存立。此法必归败坏磨灭。

论曰。经言为以身得为以心得者。示现身心不证菩提故。此明何义。以离身心更无实者。如愚痴人虚妄分别。无有如是证菩提者故。以何等人能证菩提。彼法于三世中虚妄分别无实体者。以非身得菩提示现。有八种法示现彼身不证菩提。何等为八。一者无作者。如经若以身得身则无知无觉故。二者虚妄取相成就。如经如草如木如块如影故。三者远离诸想。如经无所识知故。四者以诸因缘和合故生。如经四大所造故。五者体本不净。如经从父母生故。六者念不住。如经其性无常故。七者如危朽物不可常保。如经假以衣服饮食卧具澡浴而得存立故。八者体是不实。如经此法必归败坏磨灭故已说非身得菩提示现。以何等人得菩提者。彼法于三世中虚妄分别无有实体。次说以何等智能证菩提。彼法于三世中虚妄分别无实体者。以非心得菩提示现。

经曰。若以心得。心则如幻从众缘生。无处无相无物无所有。

论曰。有六种法示现彼心不得菩提。何等为六。一者见颠倒法虚妄诳惑愚痴凡夫。如经心则如幻故。二者依善不善诸因缘生。如经从众缘生故。三者无定住处。如经无处故。四者虚妄分别取相实不可得。如经无相故。五者自性空。如经无物故。六者远行。如经无所有故。已说非心得菩提示现。以何等智得菩提者。彼法于三世中虚妄分别无有实体。次说何者是所证菩提。彼法于三世中虚妄分别无有实体。

经曰。菩提者但有名字。世俗故说。无声无色无成无行无入。不可见不可依。去来道断过诸言说。出于三界。无见无闻无觉无着。无观离戏论。无诤无示。不可观不可见。无嚮无字离言语道。

论曰。经言菩提者但有名字世俗故说者。示现可证法但有名。用虚妄分别。其体无实故。彼但有名字世俗故说。有二十三种。何等二十三。一者无事。如经无声故。二者过觉境界。如经无色故。三者诸法体空。如经无成故。四者离诸相。如经无行故。五者过一切世间凡夫境界。如经无入故。六者过识境界。如经不可见故。七者无可依处。如经不可依故。八者不生灭。如经去来道断故。九者过一切世间名字。如经过诸言说故。十者善不善行诸法不可得。如经出于三界故。十一者离见者。如经无见故。十二者过耳识境界。如经无闻故。十三者过意识境界。如经无觉故。十四者不住。如经无着故。十五者如虚空。如经无观故。十六者无为。如经离戏论故。十七者无诸患离诸漏。如经无诤故。十八者过小智境界。如经无示故。十九者无量。如经不可观故。二十者他不能见。如经不可见故。二十一者内心无知。如经无嚮故。二十二者无物可见。如经无字故。二十三者不可说。如经离言语故。

经曰。如是能证菩提者。以何等智证菩提者。所证菩提法者。如是诸法但有名字。但假名说。但和合名说。依世俗名说。无分别分别说。假成无成。无物离物。无取不可说无着。彼处无人证。无所用证。亦无法可证。如是通达是则名为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无异离异无菩提相。

论曰。次说云何证菩提者。彼亦但有假名名字。依世俗说。虚妄分别无实体故。彼依世俗名说有六种。何等为六。一者不实分别。如经无分别分别说故。二者体空。如经假成无成故。三者我不可得。如经无物离物故。四者过世间慧。如经无取故。五者过言语道。如经不可说故。六者远离我我所。如经无着故。又经言。彼处无人证无所用证亦无法可证。如是通达是则名为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者。此明何义。明能证人明所用证智明所证境界。彼如是法以何等法用妙正智慧。如实知所见所知所证。是名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故。又经言。无异离异无菩提相者。此明何义。无异离异二句。明彼证法清净寂静故。无菩提相义如向所说。已说所观事分次起分者。此中复有何义。以三昧事讫故。以说时至故。是故应起。又于此中有二种义。一者以三昧中所观察义。欲为文殊师利说故。二者文殊师利问如来答故。何故如来唯告文殊师利而不告余者。以依对文殊师利说此法故。又复何故唯对文殊师利说此法门。以此所说法门深故。是故告彼深智慧菩萨。又何以故唯文殊师利问。以如来但告文殊师利故。是故文殊师利问随顺义故。彼所发问。以心清净问答清净故。次显说分。

经曰。尔时文殊师利法王子在大会中。立佛右面执大宝盖以覆佛上。时文殊师利默知世尊所念如是。即白佛言。世尊。若菩提如是相者。善男子善女人云何于菩提发心住。佛告文殊师利。善男子善女人应如是知菩提相而发心住。文殊师利言。世尊。菩提相者当云何知。佛告文殊师利。菩提相者出于三界。过一切世俗名字语言。过一切嚮无发心发。灭诸发是发菩提心住。是故文殊师利。诸菩萨摩诃萨过一切发是发心住。文殊师利无发是发菩提心住。文殊师利发菩提心者。无物发住是发菩提心住。文殊师利发菩提心者。无障碍住是发菩提心住。文殊师利发菩提心者。如法性住是发菩提心住。文殊师利发菩提心者。不执着一切法是发菩提心住。文殊师利发菩提心者。不破坏如实际是发菩提心住。文殊师利发菩提心者。不移不益不异不一是发菩提心住。文殊师利发菩提心者。如镜中像如热时焰如影如嚮如虚空如水中月。应当如是发菩提心住。

论曰。彼发清净有九种。何等为九。一者舍一切戏论。如经文殊师利。无发是发菩提心住故。二者舍取诸法。如经文殊师利发菩提心者。无物发住是发菩提心住故。三者如虚空。如经文殊师利发菩提心者。无障碍住是发菩提心住故。四者寂静。如经文殊师利发菩提心者。如法性住是发菩提心住故。五者舍取常无常相。如经文殊师利发菩提心者。不执着一切法是发菩提心住故。六者不毁道不舍道。如经文殊师利发菩提心者。不破坏如实际是发菩提心住故。七者离谤离着。如经文殊师利发菩提心者。不移不益不异不一是发菩提心住故。八者入一切法一相。如经文殊师利发菩提心者。如镜中像如热时焰如影如响如虚空如水中月。应当如是发菩提心住故。又如实修行般若波罗蜜。余四句过三界等者。如前所说应知。已显说分。次说菩萨功德势力分。

经曰。尔时会中有天子名月净光德。得不退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问文殊师利言。诸菩萨摩诃萨。初观何法故行菩萨行。依何法故行菩萨行。文殊师利答言。天子。诸菩萨摩诃萨行。以大悲为本为诸众生。天子又问。文殊师利。诸菩萨摩诃萨大悲。以何为本。文殊师利答言。天子。诸菩萨摩诃萨大悲。以直心为本。天子又问。文殊师利。诸菩萨摩诃萨直心。以何为本。文殊师利答言。天子。诸菩萨摩诃萨直心。以于一切众生平等心为本。天子又问。文殊师利。诸菩萨摩诃萨于一切众生平等心。以何为本。文殊师利答言。天子。诸菩萨摩诃萨。于一切众生平等心。以无异离异行为本。天子又问。文殊师利。诸菩萨摩诃萨无异离异行。以何为本。文殊师利答言。天子。诸菩萨摩诃萨无异离异行。以深净心为本。天子又问。文殊师利。诸菩萨摩诃萨深净心。以何为本。文殊师利答言。天子。诸菩萨摩诃萨深净心。以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为本。天子又问。文殊师利。诸菩萨摩诃萨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以何为本。文殊师利答言。天子。诸菩萨摩诃萨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以六波罗蜜为本。天子又问。文殊师利。诸菩萨摩诃萨六波罗蜜。以何为本。文殊师利答言。天子。诸菩萨摩诃萨六波罗蜜。以方便慧为本。天子又问。文殊师利。诸菩萨摩诃萨方便慧。以何为本。文殊师利答言。天子。诸菩萨摩诃萨方便慧。以不放逸为本。天子。又问。文殊师利。诸菩萨摩诃萨不放逸。以何为本。文殊师利答言。天子。诸菩萨摩诃萨不放逸。以三善行为本。天子又问。文殊师利。诸菩萨摩诃萨三善行。以何为本。文殊师利答言。天子。诸菩萨摩诃萨三善行。以十善业道为本。天子又问。文殊师利。诸菩萨摩诃萨十善业道。以何为本。文殊师利答言。天子。诸菩萨摩诃萨十善业道。以持戒为本。天子又问。文殊师利。诸菩萨摩诃萨持戒。以何为本。文殊师利答言。天子。诸菩萨摩诃萨持戒。以正忆念为本。天子又问。文殊师利。诸菩萨摩诃萨正忆念。以何为本。文殊师利答言。天子。诸菩萨摩诃萨正忆念。以正观为本。天子又问。文殊师利。诸菩萨摩诃萨正观。以何为本。文殊师利答言。天子。诸菩萨摩诃萨正观。以坚念不忘为本。

论曰。诸菩萨摩诃萨功德势力有二种。何等为二。一者如心所求一切满足。二者无障碍乐说辩才说法。如心所求一切满足者。以起上上胜胜法故。彼起上上胜胜法者。有十四种。何等十四。一者受教不忘。如经天子又问文殊师利。诸菩萨摩诃萨正观以何为本。文殊师利答言。天子诸菩萨摩诃萨正观。以坚念不忘为本故。二者善取正教观有为法。如经天子又问文殊师利。诸菩萨摩诃萨正忆念以何为本。文殊师利答言。天子诸菩萨摩诃萨正忆念。以正观为本故。三者无彼处过。如经天子又问文殊师利。诸菩萨摩诃萨持戒以何为本。文殊师利答言。天子诸菩萨摩诃萨持戒。以正忆念为本故。四者不随顺诸过。如经天子又问文殊师利。诸菩萨摩诃萨十善业道以何为本。文殊师利答言。天子诸菩萨摩诃萨十善业道。以持戒为本故。五者善修十善业道。如经天子又问文殊师利。诸菩萨摩诃萨三善行以何为本。文殊师利答言。天子诸菩萨摩诃萨三善行。以十善业道为本故。六者身口意业三法清净。如经天子又问文殊师利。诸菩萨摩诃萨不放逸以何为本。文殊师利答言。天子诸菩萨摩诃萨不放逸。以三善行。为本故。七者戒清净。如经天子又问文殊师利。诸菩萨摩诃萨方便慧以何为本。文殊师利答言。天子诸菩萨摩诃萨方便慧。以不放逸为本故。八者随顺利益一切众生。如经天子又问文殊师利。诸菩萨摩诃萨六波罗蜜以何为本。文殊师利答言。天子诸菩萨摩诃萨六波罗蜜。以方便慧为本故。九者满足一切助菩提法。如经天子又问文殊师利。诸菩萨摩诃萨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以何为本。文殊师利答言。天子诸菩萨摩诃萨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以六波罗蜜为本故。十者不疲倦。如经天子又问文殊师利。诸菩萨摩诃萨深净心以何为本。文殊师利答言。天子诸菩萨摩诃萨深净心。以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为本故。十一者业果清净。如经天子又问文殊师利。诸菩萨摩诃萨无异离异行以何为本。文殊师利答言。天子诸菩萨摩诃萨无异离异行。以深净心为本故。十二者修行清净。如经天子又问文殊师利。诸菩萨摩诃萨于诸众生平等心以何为本。文殊师利答言。天子诸菩萨摩诃萨于诸众生平等心。以无异离异行为本故。十三者作利益一切众生清净。如经天子又问文殊师利。诸菩萨摩诃萨直心以何为本。文殊师利答言。天子诸菩萨摩诃萨直心。以于一切众生平等心为本故。十四者心清净。如经天子又问文殊师利。诸菩萨摩诃萨大悲以何为本。文殊师利答言天子诸菩萨摩诃萨大悲。以直心为本故。又经言。尔时会中有天子名月净光德。得不退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问文殊师利言。诸菩萨摩诃萨。初缘何法故行菩萨行。依何法故行菩萨行。文殊师利答言。诸菩萨摩诃萨行。大悲为本为诸众生。如是等修多罗。从后向前解释应知。已说如心所求一切满足。次说无障碍乐说辩才说法。

经曰。天子又问。文殊师利。诸菩萨摩诃萨有几种心。能成就因能成就果。文殊师利答曰。天子。诸菩萨摩诃萨有四种心。能成就因能成就果。何等为四。一者初发心。二者行发心。三者不退发心。四者一生补处发心。复次天子。初发心如种种子。第二行发心如芽生增长。第三不退发心。如茎叶华果初始成就。第四一生补处发心。如果等有用。复次天子。初发心如车匠集材智。第二行发心。如斫治材木净智。第三不退发心。如安施材木智。第四一生补处发心。如车成运载智。复次天子。初发心如月始生。第二行发心如月五日。第三不退发心如月十日。第四一生补处发心如月十四日。如来智慧如月十五日。复次天子。初发心能过声闻地。第二行发心能过辟支佛地。第三不退发心能过不定地。第四一生补处发心安住定地。复次天子。初发心如学初章智。第二行发心如差别诸章智。第三不退发心如算数智。第四一生补处发心如通达诸论智。

复次天子。初发心从因生。第二行发心从智生。第三不退发心从断生。第四一生补处发心从果生。复次天子。初发心因摄。第二行发心智摄。第三不退发心断摄。第四一生补处发心果摄。复次天子。初发心因生。第二行发心智生。第三不退发心断生。第四一生补处发心果生。复次天子。初发心因差别分。第二行发心智差别分。第三不退发心断差别分。第四一生补处发心果差别分。复次天子。初发心。如取药草方便。第二行发心如分别药草方便。第三不退发心。如病服药方便。第四一生补处发心。如病得差方便。复次天子。初发心。学法王家生。第二行发心。学法王法。第三不退发心。能具足学法王法。第四一生补处发心。学法王法能得自在。

论曰。无碍乐说辩才说法。有四种发菩提心摄取十地。以种种差别说故。彼种种差别有十二句。经言。天子又问。文殊师利。诸菩萨摩诃萨有几种心。能成就因能成就果。文殊师利答言。天子。诸菩萨摩诃萨有四种心。能成就因能成就果。何等为四。一者初发心。二者行发心。三者不退发心。四者一生补处发心者。初发心。能与第二行发心作因第二行发心。能与第三不退发心作因。第三不退发心。能与第四一生补处发心作因。此句明上上因胜胜不失故。又经言。复次天子。初发心如种种子。第二行发心如芽生增长。第三不退发心如茎叶华果初始成就。第四一生补处发心如果等有用等者。示现从清净因成就清净果故。又经言。复次天子。初发心如车匠集材智者。以依诸愿则能摄取一切佛法故。第二行发心如斫治材木净智者。以成就清净戒故。第三不退发心如安施材木智者。以依慧方便修一切行皆相应故。第四一生补处发心如车成运载智者。以不舍先许重担故。又经言。复次天子。初发心如月始生。第二行发心如月五日。第三不退发心如月十日。第四一生补处发心如月十四日。如来智慧如月十五日等者。以示现上上大力清净故。又经言。复次天子。初发心能过声闻地者。以初地前菩萨利根。观察一切菩提分法故。第二行发心能过辟支佛地者。以初地前菩萨依般若胜智。能集诸菩萨无量行故。第三不退发心能过不定地者。此已入初地得证智故。又过声闻辟支佛地者。以过一切功用行故。第四一生补处发心安住定地者。以善住王子地故。又经言。复次天子。初发心如学初禅智者。以观下地法故。第二行发心如差别诸章智者。以智慧增长差别故。第三不退发心如算数智者。以方便智能数一切法故。第四一生补处发心如通达诸论智者。以得证智故。又经言。复次天子。初发心从因生者。以自性清净本来成就故。第二行发心从智生者。以摄取世间出世间闻慧方便故。第三不退发心从断生者。以过一切世间戏论故。第四一生补处发心从果生者。以自然成就一切行故。又经言。复次天子。初发心因摄者。以信行助道淳熟故。又以观初地境界故。第二行发心智摄者。以依境界淳熟观功用行故。第三不退发心断摄者。以依修行境界未得佛法观故。第四一生补处发心果摄者。以依果淳熟随所有佛国土。应成佛处即成佛故。又经言。复次天子。初发心因生者。以不颠倒修行善根性故。第二行发心智生者。以不颠倒法究竟性故。第三不退发心断生者。以不颠倒修行性故。第四一生补处发心果生者。以得心自在故。又经言。复次天子。初发心因差别分者。以摄取无量善根故。第二行发心智差别分者。以无量无边法门毕竟究竟故。第三不退发心断差别分者。以入无量三昧门故。第四一生补处发心果差别分者。以无量神通奋迅随意自在用故。又经言。复次天子。初发心如取药草方便者。以摄取对治烦恼病法故。第二行发心如分别药草方便者。以知对治烦恼病随相应药故。第三不退发心如病服药方便者。以依知诸方便随相应受用故。第四一生补处发心如病得差方便者。以烦恼病灭故。又经言。复次天子。初发心学法王家生者。以降伏一切声闻辟支佛故。第二行发心学法王法者。以学一切得胜处故。第三不退发心能具足学法王法者。以得修道胜果故。第四一生补处发心学法王法能得自在者。以于一切法中能得自在无障碍故。

文殊师利菩萨问菩提经论卷上文殊师利菩萨问菩提经论卷下(一名伽耶山顶经论)

天亲菩萨造

元魏天竺三藏菩提流支译

论曰。已说菩萨功德势力分次说菩萨行差别分。

经曰。尔时大众中有天子名定光明主。不退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时定光明主天子。问文殊师利法王子言。何等是诸菩萨摩诃萨毕竟略道。诸菩萨摩诃萨以是略道。疾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文殊师利答言。天子。诸菩萨摩诃萨略道有二种。诸菩萨摩诃萨是二道。疾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何等为二。一者方便道。二者慧道。方便者知摄善法。智慧者如实知诸法智。又方便者观诸众生。智慧者离诸法智。又方便者知诸法相应。智慧者知诸法不相应智。又方便者观因道。智慧者灭因道智。

论曰。法主世尊亲在众中。何故乃问文殊师利。以为示现诸菩萨摩诃萨功德故。此以何义。以诸众生于菩萨所起轻慢心。令生尊重恭敬心故。诸菩萨摩诃萨行差别有二种道。何等为二。一者因清净道。二者功德清净道。因清净道者。以示现胜因清净故。彼胜因清净者。以四种发心说。何等为四。一者说助清净道二者说功德智道。三者说实际证道。四者说如实修行道。功德清净道者有八种。何等为八。一者摄取智教化一切众生。如经又方便者知摄善法智故。二者能忍一切众生诸不善行。如经慧者如实知诸法智故。三者集诸白净法。如经又方便者观一切众生智故。四者观一切菩提分法。如经慧者离诸法智故。五者知诸法和合相。如经又方便者知诸法相应智故。六者知诸法不同相。如经慧者知诸法不相应智故。又慧者知诸法不相应智者。以种种愿故。七者如实知可化众生。如经又方便者观因道智故。八者集种种助道。如经慧者灭因道智故。已说功德清净道。次说因清净道。

经曰。又方便者。知诸法差别智慧者。知诸法无差别智。又方便者庄严佛土智慧者。庄严佛土平等无差别智。又方便者入众生诸根行。智慧者不见众生智。又方便者得至道场。智慧者能证一切佛菩提法智。

论曰。因清净道亦有八种。何等为八。一者观善不善法。如经又方便者知诸法差别智故。二者离诸因缘一切法根本。如经慧者知诸法无差别智故。三者离一切障碍。如经又方便者庄严佛土智故。四者断一切和合。如经慧者庄严佛土平等无差别智故。五者如实知。如经又方便者入众生诸根行智故。六者入一法门。如经慧者不见众生智故。七者如实知一切凡夫虚妄分别。如经又方便者得至道场智故。八者证寂静界。如经慧者能证一切佛菩提法智故。

经曰。复次天子。谓菩萨摩诃萨复有二种略道。诸菩萨摩诃萨以是二道。疾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何等为二。一者助道。二者断道。助道者五波罗蜜。断道者般若波罗蜜。复有二种略道。何等为二。一者有碍道。二者无碍道。有碍道者五波罗蜜。无碍道者。般若波罗蜜。复有二种略道。何等为二。一者有漏道。二者无漏道。有漏道者五波罗蜜。无漏道者般若波罗蜜。复有二种略道。何等为二。一者有量道。二者无量道。有量道者取相分别。无量道者不取相分别。复有二种略道。何等为二。一者智道。二者断道。智道者谓从初地乃至七地。断道者谓从八地乃至十地。

论曰。复有二种略道何等为二。一者功德道。二者智道。功德道者集种种善根。如经助道者五波罗蜜故。智道者通达一切法。如经断道者般若波罗蜜故。又经言。复有二种略道。何等为二。一者有碍道。二者无碍道。有碍道者五波罗蜜者。以行三界故。此初地已前。无碍道者般若波罗蜜者。以过三界入初地证智故。又经言。复有二种略道。何等为二。一者有漏道。二者无漏道。有漏道者五波罗蜜者。以成就世间果故。此初地已前。无漏道者般若波罗蜜者。以成就出世间果故。此已得出世间智故。又经言。复有二种略道。何等为二。一者有量道。二者无量道。有量道者取相分别者。以遍取识境界故。无量道者不取相分别者。以过识境界不见遍取故。又经言。复有二种略道。何等为二。一者智道。二者断道。智道者谓从初地乃至七地者。以如实知有为界故。断道者谓从八地乃至十地者。以如实知无为界故。

经曰。尔时会中有菩萨摩诃萨名勇修行智。问文殊师利法王子言。何谓菩萨摩诃萨义。何谓菩萨摩诃萨智。文殊师利答言。善男子。义名不相应。智名相应。勇修行智菩萨言。文殊师利。何谓义名不相应。何谓智名相应。文殊师利言。善男子。义名无为。彼义无有一法共相应。无有一法不共相应。何以故。以无变无相故。义者无有一法共相应。无有一法不共相应。以本不成就义故。是故无有一法共相应。无有一法不共相应义者。不移不益无有一法共相应。无有一法不共相应故。

论曰。经言。善男子。义名不相应智名相应者。示现实际有四种。又经言。善男子义名无为。彼义无有一法共相应。无有一法不共相应。何以故。以无变无相故者。以离诸无常过故。是故经言。义者无有一法共相应。无有一法不共相应故。以自体性住故。如经以本不成就义故。是故经言。无有一法共相应。无有一法不共相应故。以常真如法界实体住故。是故经言。义者不移不益。无有一法共相应。无有一法不共相应故。又无有一法不移不益者。以法界不增不减故。

经曰。善男子。智者名道。道者心共相应非不相应。善男子。以是义故。智名相应非不相应。复次善男子。智名断相应。是故善男子。智名相应法非不相应法。复次善男子。智名善观五阴十二入十八界十二因缘是处非处。善男子。以是义故。智名相应非不相应。

论曰。经言。善男子智者名道。道者心共相应非不相应者。自此以下次说为证法界。有三种句六种十法。此明何义。以何等智云何证。为何义何处住能证法界。以何等智者。以三种句六种十法示现。云何三种句示现何等智。智者谓道。道者心相应法非不相应法。是故经言。善男子。以是义故智名相应非不相应故。又智共眷属能证法界。何以故。以心清净故道清净。以道清净故心清净故。又经言。复次善男子智名断相应。是故善男子智名相应法非不相应法者。以递共依止故。又经言。复次善男子。智名善观五阴十二入十八界十二因缘是处非处。善男子。是故智名相应非不相应者。以如实知可知境界故。已说三种句。次说六种十法。初说十种智。

经曰。复次善男子。诸菩萨摩诃萨有十种智。何等为十。一者因智。二者果智。三者义智。四者方便智。五者慧智。六者摄智。七者波罗蜜智。八者大悲智。九者教化众生智。十者不着一切法智。善男子。是名诸菩萨摩诃萨十种智。

论曰。经言。诸菩萨摩诃萨有十种智。何等为十。一因智者。以善知无始世来解脱种子故。二果智者。以如实知无始世来种种业报故。三义智者。以善知自利利他故。四方便智者。以能增长微少善根令无量故。五慧智者。以能观察善不善法故。六摄智者。以摄取法施资生施故。七波罗蜜智者。以善知成就种种善根故。八大悲智者。以依善根能起善行故。九教化众生智者。以善观察时非时故。十不着一切诸法智者。以离二边修行中道故。如经善男子是名诸菩萨摩诃萨十种智。已说初十种智。次说第二十种发。

经曰。复次善男子。诸菩萨摩诃萨有十种发。何等为十。一者身发。欲令一切众生身业清净故。二者口发。欲令一切众生口业清净故。三者意发。欲令一切众生意业清净故。四者内发。以不虚妄分别一切诸众生故。五者外发。以于一切众生平等行故。六者智发。以具足佛智清净故。七者清净国土发。以示一切诸佛国土功德庄严故。八者教化众生发。以知一切烦恼病药故。九者实发。以成就定聚故。十者无为智满足心发。以不着一切三界故。善男子。是名诸菩萨摩诃萨十种发。

论曰。经言。诸菩萨摩诃萨有十种发。何等为十。一者身发。欲令一切众生身业清净故。二者口发。欲令一切众生口业清净故。三者意发。欲令一切众生意业清净故者。以为远离身口意业一切恶行。发大精进故。四者内发。以化一切众生令学彼处故。不虚妄分别一切众生故者。以不着诸法故。五者外发。于一切众生平等行故者。以远离憎爱故。六者智发。以具足佛智清净故者。以平等教化一切众生故。七者清净国土发。以示一切佛国土功德庄严故者。以闻慧智不颠倒求法故。八者教化众生发。以知一切烦恼病药故者。以于一切法中得自在故。九者实发。以成就定聚故者。以如实知心使随相应说法故。十者无为智满足心发者。以发实法故。不着一切三界故者。以心不着虚妄法故。又实不实心离虚妄取相故。如经善男子是名诸菩萨摩诃萨十种发已。说第二十种发。次说第三十种行。

经曰。复次善男子。诸菩萨摩诃萨有十种行。何等为十。一者波罗蜜行。二者摄事行。三者慧行。四者方便行。五者大悲行。六者求助慧法行。七者求助智法行。八者心清净行。九者观诸谛行。十者于一切爱不爱事不贪着行。善男子。是名诸菩萨摩诃萨十种行。

论曰。经言。诸菩萨摩诃萨有十种行。何等为十。一波罗蜜行者。以助菩提法满足故。二摄事行者。以能教化诸众生故。三慧行者。以如实观生灭法故。四方便行者。以如实知一切法故。五大悲行者。以心不求证涅槃故。六求助慧法行者。以为得四无畏故。七求助智法行者。以为自然得一切法故。八心清净行者。以于一切法中无疑惑故。九观诸谛行者。以入第一义谛故。十于一切爱不爱事不贪着行者。如前所说离憎爱故。如经善男子是名诸菩萨摩诃萨十种行。已说何等智。次说云何证。第四十一种无尽观示现。

经曰。复次善男子。诸菩萨摩诃萨有十一种无尽观。何等为十一。一者身无尽观。二者事无尽观。三者烦恼无尽观。四者法无尽观。五者爱无尽观。六者见无尽观。七者助道无尽观。八者取无尽观。九者不着无尽观。十者相应无尽观。十一者道场智性无尽观。善男子。是名诸菩萨摩诃萨十一种无尽观。

论曰。经言。诸菩萨摩诃萨有十一种无尽观。何等为十一。一身无尽观者。以如实观圣非圣有为无为身故。二者事无尽观者。以如实观实不实义故。三烦恼无尽观者。以如实观净染法故。四法无尽观者。以如实观上中下一切诸法故。五爱无尽观者。以如实观善不善法故。六见无尽观者。以如实观颠倒不颠倒见故。七助道无尽观者。以如实观种种门修集善根回向大菩提故。八取无尽观者。以如实观无边众生界故。九者不着无尽观者。不着义如向所说。十相应无尽观者。以如实观是义非义故。十一道场智性无尽观者。以随众生信示现坐道场故。如经善男子是名诸菩萨摩诃萨十一种无尽观。已说云何证。次说为何义。第五十种对治法示现。

经曰。复次善男子。诸菩萨摩诃萨有十种对治法。何等为十。一者对治悭贪心。雨布施雨故。二者对治破戒心。身口意业三法清净故。三者对治瞋恚心。修行清净大慈悲故。四者对治懈怠心。求诸佛法无疲倦故。五者对治不善觉观心。得禅定解脱奋迅自在故。六者对治愚痴心。生助决定慧方便法故。七者对治诸烦恼心。生助道法故。八者对治颠倒道。集实谛助道生不颠倒道故。九者对治不自在心。法时非时得自在故。十者对治有我相。观诸法无我故。善男子。是名诸菩萨摩诃萨十种对治法。

论曰。经言。诸菩萨摩诃萨有十种对治法者。以十波罗蜜清净故。何等为十。一者檀波罗蜜清净。如经对治悭贪心。雨布施雨故。二者尸波罗蜜清净。如经对治破戒心。身口意业三法清净故。三者羼提波罗蜜清净。如经对治瞋恚心。修行清净大慈悲故。四者毗离耶波罗蜜清净。如经对治懈怠心。求诸佛法无疲惓故。五者禅波罗蜜清净。如经对治不善觉观心。得禅定解脱奋迅自在故。六者般若波罗蜜清净。如经对治愚痴心。生助决定慧方便法故。七者方便波罗蜜清净。如经对治诸烦恼心。生助道法故。八者愿波罗蜜清净。如经对治颠倒道。集实谛助道生不颠倒道故。九者力波罗蜜清净。如经对治不自在心。法时非时得自在故。十者智波罗蜜清净。如经对治有我相。观诸法无我故。如经善男子是名诸菩萨摩诃萨十种对治法故。已说为何义。次说何处住。第六十种寂静地示现。

经曰。复次善男子。诸菩萨摩诃萨有十种寂静地。何等为十。一者身寂静。以离三种身不善业故。二者口寂静。以清净四种口业故。三者心寂静。以离三种意恶行故。四者内寂静。以不着自身故。五者外境界寂静。以不着一切法故。六者智功德寂静。以不着道故。七者胜寂静。以如实观圣地故。八者未来际寂静。以彼岸慧助行故。九者所行世事寂静。以不诳一切众生故。十者不惜身心寂静。以大慈悲心教化一切众生故。善男子。是名诸菩萨摩诃萨十种寂静地。

论曰。经言。诸菩萨摩诃萨有十种寂静地。何等为十。一者身寂静。以离三种身不善业道故。二者口寂静。以清净四种口业故。三者心寂静。以离三种意恶行故者。以三种戒善清净故。四者内寂静。以不着自身故者。以离邪我见故。五者外境界寂静。以不着一切法故者。以离常无常法故。六者智功德寂静。以不着道故者。以不着有物无物故。七者胜寂静。以如实观圣地故者。以不见声闻辟支佛地。如实观察诸佛菩萨圣地故。八者未来际寂静。以彼岸慧助行故者。以远离一切虚妄取相故。九者所行世事寂静。以不诳一切众生故者。以如实知世谛第一义谛。不颠倒说法故。十者不惜身心寂静。以大慈悲心教化一切众生故者。以为教化众生。一切处生不疲倦故。如经善男子是名诸菩萨摩诃萨十种寂静地。已说证法界。自此已下次说诸菩萨摩诃萨随顺如实修行义。

经曰。复次善男子。诸菩萨摩诃萨。如实修行得菩提。非不如实修行得菩提。善男子。云何名为诸菩萨摩诃萨如实修行。善男子。如实修行者如说能行故。不如实修行者。但有言说不能如实修行故。复次善男子。诸菩萨摩诃萨复有二种如实修行。何等为二。一者智如实修行道。二者断如实修行道。善男子。是名诸菩萨摩诃萨二种如实修行。复次善男子。诸菩萨摩诃萨。复有二种如实修行。何等为二。一者调伏自身如实修行。二者教化众生如实修行。善男子。是名诸菩萨摩诃萨二种如实修行。复次善男子。诸菩萨摩诃萨。复有二种如实修行。何等为二。一者功用智如实修行。二者无功用智如实修行。善男子。是名诸菩萨摩诃萨二种如实修行。复次善男子。诸菩萨摩诃萨复有二种如实修行。何等为二。一者善知分别诸地如实修行。二者善知诸地无差别方便如实修行。善男子。是名诸菩萨摩诃萨二种如实修行。复次善男子。诸菩萨摩诃萨。复有二种如实修行。何等为二。一者离诸地过如实修行。二者善知地地转方便如实修行。善男子。是名诸菩萨摩诃萨二种如实修行复次善男子。诸菩萨摩诃萨。复有二种如实修行。何等为二。一者能说声闻辟支佛地如实修行。二者善知佛菩提不退转方便如实修行。善男子。是名诸菩萨摩诃萨二种如实修行。

论曰。经言。复次善男子。诸菩萨摩诃萨。如实修行得菩提。非不如实修行得菩提。善男子。云何名为诸菩萨摩诃萨如实修行。如实修行者如说能行故。不如实修行者。但有言说不能如实修行故者。以如所说如是修行。以不违先言故。又经言。复次善男子。诸菩萨摩诃萨复有二种如实修行。何等为二。一者智如实修行道。二者断如实修行道。善男子。是名诸菩萨摩诃萨二种如实修行者。以如实知证声闻辟支佛智。而不取彼处以为究竟故。又经言。复次善男子。诸菩萨摩诃萨复有二种如实修行。何等为二。一者调伏自身如实修行者。以自取妙道如实修行故。二者教化众生如实修行者。以化余众生令入正道如实说法故。如经善男子是名诸菩萨摩诃萨二种如实修行故。又经言。复次善男子。诸菩萨摩诃萨。复有二种如实修行。何等为二。一者功用智如实修行者。以作心行菩萨行功用智故。二者无功用行智如实修行者。菩萨于修道中住。以无作心行菩萨行无功用行智故。如经善男子是名诸菩萨摩诃萨二种如实修行故。又经言。复次善男子。诸菩萨摩诃萨复有二种如实修行。何等为二。一者善知分别诸地如实修行者。以善智慧方便故。二者善知诸地无差别方便如实修行者。以入一相故。如经善男子是名诸菩萨摩诃萨二种如实修行故。又经言。复次善男子。诸菩萨摩诃萨复有二种如实修行。何等为二。一者离诸地过如实修行者。以离二边故。二者善知地地转方便如实修行者。以修行善法不休息精进故。如经善男子是名诸菩萨摩诃萨二种如实修行故。又经言。复次善男子。诸菩萨摩诃萨复有二种如实修行。何等为二。一者能说声闻辟支佛地如实修行者。以善学一切法故。二者善知佛菩提不退转方便如实修行者。以证真如法如实知修行方便故。如经善男子是名诸菩萨摩诃萨二种如实修行。

经曰。善男子。诸菩萨摩诃萨。有如是等无量无边如实修行。诸菩萨摩诃萨应如是学如实修行。诸菩萨摩诃萨若能如是如实修行者。速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不以为难。

论曰。修行四种胜因。成就四种胜果及余如实修行故。彼胜果者诸如来智。于一念中知三世事。皆相应故。

经曰。尔时佛赞文殊师利法王子言。善哉善哉。文殊师利。汝今善能为诸菩萨摩诃萨。说本业道。诚如汝所说。

论曰。善哉者以不颠倒说法故。随顺如来所说法故。

经曰。说是法时十千菩萨得无生法忍。文殊师利法王子等。一切世间天人阿修罗等。闻佛所说皆大欢喜信受奉行。

论曰。有三种义是故欢喜。何等为三。一说者清净。以于诸法得自在故。二所说法清净。以如实证知清净法体故。三依所说法得果清净。以得净妙境界故。如经皆大欢喜信受奉行故。

文殊师利菩萨问菩提经论卷下


上篇:佛地经论

下篇:胜思惟梵天所问经论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
佛经咒语文章列表
大藏经·释经论部目录

永嘉证道歌

君不见。绝学无为閒道人。不除妄想不求真。 无明实性...

大乘起信论

大乘起信论序 扬州僧智恺作 夫起信论者,乃是至极大乘...

一切如来心秘密全身舍利宝箧印陀罗尼

一切如来心秘密全身舍利宝箧印陀罗尼(汉传版): 那(na...

【注音版】妙法莲华经

妙法莲华经卷第一 妙法莲华经卷第二 妙法莲华经卷第三...

文殊师利宝藏陀罗尼经

文殊师利宝藏陀罗尼经(亦名文殊师利菩萨八字三昧法)...

文殊师利佛土严净经

文殊师利佛土严净经卷上 西晋月氏国三藏竺法护译 闻如...

佛说文殊悔过经

佛说文殊悔过经 西晋月支国三藏竺法护译 闻如是: 一...

文殊师利所说不思议佛境界经

文殊师利所说不思议佛境界经卷上 唐天竺三藏菩提流志...

转法轮经忧波提舍

转法轮经忧波提舍翻译之记 转法轮经。如来初说。忧波...

四阿鋡暮抄解

四阿鋡暮抄序 阿鋡暮者,秦言趣无也。阿难既出十二部...

十住毗婆沙论

十住毗婆沙论卷第一 圣者龙树造 后秦龟兹国三藏鸠摩罗...

大宝积经论

大宝积经论卷第一 后魏北印度三藏菩提流支译  归命世...

心赋注

注心赋卷第一 宋杭州慧日永明寺智觉禅师延寿述 觉王同...

密菴和尚语录

密菴禅师语录序 密菴禅师示寂之三年。其得法真子。住...

【注音版】大宝积经文殊师利普门会

文殊师利普门会...

正法华经

正法华经卷第一 西晋月氏国三藏竺法护译 光瑞品第一...

【注音版】金光明经流水长者子品

金光明经流水长者子品...

六妙法门

六妙法门 天台大师于都下瓦官寺略出此法门 六妙门者。...

佛说文殊师利巡行经

佛说文殊师利巡行经 元魏天竺三藏菩提流支译 如是我闻...

金光明忏斋天仪规

一、净坛: 1、唱诵 瑶天玉露。觉海金波。大千沙界洒...

佛说食施获五福报经

闻如是: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佛告诸比丘:...

猕猴喻

过去有个好赌之人养了一只猕猴,主人赢钱的时候,回家...

忏悔,有三种力量现前

很多学佛人纠结于自己业障深重,其实顺逆皆方便,就看...

信愿与持名之间的关系

这个信、愿、持名是本经的修学纲要,一个人能够往生净...

几位亲人的善恶现世报

在这瞬息万变的时代,仿佛一切都在变,但无论时空如何...

不吃药光念经,病就能好吗

时不时听病友说:医生,我这个病就是靠念经才慢慢好起...

人生旅途的每一处驿站

人在旅途,往往要考虑:今夜宿何处? 大多数人会把驻...

修学佛法以什么为基础和根本

问: 请法师开示,我们修学佛法以什么为基础和根本?是...

有梦想就要立即行动

海伦是一个可爱的小姑娘,可是她有一个坏习惯,那就是...

12张《华严经》经文壁纸,带您一窥华严之美

在汉传佛教经典中,《华严经》有着无比崇高的地位,与...

如何看待「无奸不成商」

问: 对于无奸不成商这句话,法师有什么看法与见解呢...

供养出家人洗浴的功德

《贤愚经》记载着有关洗浴供养的因缘故事。 有一位天人...

勿近愚痴人,应与智者交

勿近愚痴人、应与智者交、尊敬有德者、是为最吉祥! 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