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一切时一切处都能修行

耀智法师  2022/12/14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一切时一切处都能修行

《华严经·净行品》有一百四十一个颂,读来朗朗上口,若随文思忖,便感到一切处都能修行,一切时都能修行,一切事都是修行。这样的广大智慧让人惊喜莫名。

如果你参加了一场演出,应该这样存念:“伎乐聚会,当愿众生,以法自娱,了伎非实。”

假如你戴首饰,可以这样思惟:“著璎珞时,当愿众生,舍诸伪饰,到真实处。”

如果你步行上楼,可以如此存念:“上升楼阁,当愿众生,升正法楼,彻见一切。”

假如你行布施,可以这样思惟:“若有所施,当愿众生,一切能舍,心无爱著。”

如果你去寺院拜佛,可以如此存念:“入僧伽蓝,当愿众生,演说种种,无乖诤法。”

假如还拜访了师父,可以这样思惟:“诣大小师,当愿众生,巧事师长,习行善法。”

如果要打坐静修,可以如此存念:“结跏跌坐,当愿众生,善根坚固,得不动地。”

假如静坐是为了修禅定,可以这样思惟:“修行于定,当愿众生,以定伏心,究竟无余。”

如果静坐是为了修慧观,可以如此存念:“若修于观,当愿众生,见如实理,永无乖诤。”

假如静坐好了,应该如此存念:“舍跏趺坐,当愿众生,观诸行法,悉归散灭。”

若有人说,打坐就是为了修行,这还用说嘛!可穿衣吃饭都能修行。

著衣时如何修行?

著下裙时,当愿众生,服诸善根,具足惭愧。

整衣束带,当愿众生,检束善根,不令散失。

若著上衣,当愿众生,获胜善根,至法彼岸。

吃饭时如何思惟?

若见空钵,当愿众生,其心清净,空无烦恼。

若见满钵,当愿众生,具足成满,一切善法。

若得美食,当愿众生,满足其愿,心无羡欲。

得不美食,当愿众生,莫不获得,诸三昧味。

得柔软食,当愿众生,大悲所熏,心意柔软。

得粗涩食,当愿众生,心无染著,绝世贪爱。

正受用时,应该如此思惟:

若饭食时,当愿众生,禅悦为食,法喜充满。

若受味时,当愿众生,得佛上味,甘露满足。

吃好饭了,应该这样存念:“饭食已讫,当愿众生,所作皆办,具诸佛法。”

时值中夜,要休息了,应如此思惟:“以时寝息,当愿众生,身得安稳,心无动乱。”

一觉醒来,“睡眠始寤,当愿众生,一切智觉,周顾十方。”

起来下床:“下足住时,当愿众生,心得解脱,安住不动。”

走两步,拿件衣服:“若举于足,当愿众生,出生死海,具众善法。”

要出行了,应该这样存念

发趾向道,当愿众生,趣佛所行,如无依处。

涉路而去,当愿众生,履净法界。心无障碍。

走了一阵下坡路,“见趣下路,当愿众生,其心谦下,长佛善根。”

可路又上坡了,“见升高路,当愿众生,永出三界,心无怯弱。”

走的是山路,崎岖不平,“见斜曲路,当愿众生,舍不正道,永除恶见。”

但山顶上总有平路可走:“若见直路,当愿众生,其心正直,无谄无诳。”

路旁有一丛树木,枝繁叶茂,“见树叶茂,当愿众生,以定解脱,而为荫映。”

还有几簇鲜花,“若见树华,当愿众生,众相如华,具三十二。”……

继续前行,看到农夫在挥汗如雨,辛勤劳作,然而这农夫却在唱着山歌,“见乐著人,当愿众生,以法自娱,欢爱不舍。”

不幸在路上碰到一个忘恩负义的人,“见背恩人,当愿众生,于有恶人,不加其报。”

没想到,碰到了总统的儿子,“若见王子,当愿众生,从法化生,而为佛子。”

还遇到了中央首长,“若见大臣,当愿众生,恒守正念,习行众善。”

迎面走来一个英姿飒爽的小伙子,“见端正人,当愿众生,于佛菩萨,常生净信。”

盛夏实在炎热啊,“盛暑炎毒,当愿众生,舍离众恼,一切皆尽。”

终于到达了目的地,赶紧洗个澡,“洗浴身体,当愿众生,身心无垢,内外光洁。”

噢!今天的功课还没作呢,赶快诵卷《法华经》吧,“讽诵经时,当愿众生,顺佛所说,总持不忘。”……不仅衣食住行随时随地都可以修行,就是如厕、漱口都可以修行。

净行品的智慧,就是开示我们,无论遇到什么境界,无论何时何地都可以修行,都可以善意地去面对。明代莲池大师承传了净行品的伟大智慧,写了一首《普劝念佛歌》,说一切人都能念佛。

若人富贵,受用现成,正好念佛。

若人贫穷,家累甚小,正好念佛。

若人有子,宗祠得祀,正好念佛。

若人无子,孤身自由,正好念佛。

若人子孝,安受供养,正好念佛。

若人子逆,免受恩爱,正好念佛。

若人无病,趁今康健,正好念佛。

若人有病,切近无常,正好念佛。

若人孤寡,孑然无碍,正好念佛。

若人遇难,遭逢如此,正好念佛。

若人年老,光景无多,正好念佛。

若人年少,精神清利,正好念佛。

若人处闲,心无事扰,正好念佛。

若人处忙,忙里偷闲,正好念佛。

若人出家,逍遥物外,正好念佛。

若人在家,知是火宅,正好念佛。

若人聪明,通晓经义,正好念佛。

若人愚鲁,别无所能,正好念佛。

若人学禅,悟得唯心,正好念佛。

若人求仙,求无量寿,正好念佛。

由此看来,任何人都能修行!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

修行人有五样助缘必须要注意

作为一位修行人,有五样助缘必须要注意: 第一,戒要持...

欲往生极乐所应修习的三种福业

为了只许成功,不许失败,亦为了确保在往生时,不发生...

菩萨云何应住,你安住了没有

我们今天身为一个净土宗的人,把自己的内心准备好,这...

做人的四个基本条件

应笑而不笑,应喜而不喜,应慈而不慈,闻恶而不改,闻...

星云大师《发心的礼赞》

人有道德,我们要礼赞他;人有学问,我们要礼赞他;人...

星云大师自己受用很大的「十句话」

我这一生,尤其是在佛教学院就读时,有很多人的话影响...

普贤十忍

在《华严经、十忍品》里,普贤为菩萨摩诃萨提出十忍,...

乌龟与野狗

有一次,释尊在舍卫国祇园精舍弘法利生。 有一个修行...

佛说食施获五福报经

闻如是: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佛告诸比丘:...

大智度论

大智度论卷第一 大智度论卷第二 大智度论卷第三 大智...

【注音版】大方广圆觉修多罗了义经

大方广圆觉修多罗了义经...

瑜伽菩萨戒本

《瑜伽菩萨戒本》 弥勒菩萨说 唐三藏法师玄奘奉诏译...

生活忙碌的在家人应如何学佛

问: 法师慈悲,请问对生活忙碌,想发心修行的在家人...

为何用女性母亲的形象,来表达观世音菩萨

观世音菩萨的形象在唐朝之前,甚至在唐朝的时候,观世...

【推荐】三界这一关跳出去,后面那一段就很好走了

为什么说要往生净土呢? 前面我们只讲到念佛能够破除障...

以心的力量来化解与改善

曾经听闻一则故事:有二人去医院拿检查报告,原本,某...

【佛教词典】宝冠

又作天冠。指饰以宝玉之冠。又用于庄严佛菩萨之物,如...

【佛教词典】吉祥

(杂语)吉事之兆瑞。大日经疏八曰:梵云落吃涩弭Lak?...

平等惠施获福无量

昔日,佛陀在罗阅城的迦兰陀竹园弘法度众。一天,师子...

戒律与生活

一、在家戒以五戒为根本 说到佛教戒律,主要有两种:...

略举地藏菩萨十大利益

你想过吗:在这个世界的每个角落,每个时候,包括你现...

具此三福,则净业大成,往生上品

戒定慧三学,为学佛及修净业者之根本,而戒尤为要,故...

星云大师《认错的美德》

语云:人非圣贤,孰能无过;知过能改,善莫大焉。勇于...

忙碌的在家人应如何修学佛法

问: 法师慈悲,请问对生活忙碌,想发心修行的在家人...

不信佛的人对佛教的诘问

有一位聪明的那先比丘,有一次,弥兰陀王故意要非难那...

工作特别忙,没有时间念佛怎么办

按:印祖在《文钞》里讲信愿行中的持名正行,主要是从...

日常修行的七法

自古以来,百姓将每日的必需品柴米油盐酱醋茶称作开门...

一住寒山万事休,更无杂念挂心头

一住寒山万事休,更无杂念挂心头。 闲书石壁题诗句,任...

海獭强忍剥皮之痛 临死为孩子喂奶

这是一则真实的故事,这是一位出家僧人的亲自口述。...

助子出家,母得授记

释迦牟尼佛告诸弟子:过去久远世时,有佛入城乞食,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