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学佛要以智慧断烦恼,不要着相修行

大愿法师  2016/06/29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修普贤行愿法门,发广大的菩提心,尽虚空、遍法界,尽未来际不间断地教化众生,这样地去行持,不说断自烦恼,而自烦恼自然就能够灭除尽无余。以甚深广大的菩提心,尽未来际帮助众生,不需要刻意地去断自己的烦恼,烦恼自然断尽无余,“灭除烦恼尽无余”,所以说她甚深。

现在我们就可以明白了,教化众生,他的对象是十方所有诸众生。他的方法是“愿离忧患常安乐,获得甚深正法利,灭除烦恼尽无余。”首先教众生离忧患的方法,教众生得安乐的方法,然后教众生修学普贤不思议解脱法门,能够“获得甚深正法利,灭除烦恼尽无余”,迅速成佛。所以普贤法门是不可思议的法门,我们学佛最大的利益,就是开发智慧,断除烦恼,就能够清净自在。

有一些人学了佛,他没有正知正见,老是着相修行。说,哎呀, 哪个寺院开光了,我见到佛了,我在虚空中见到菩萨了,我见到观音菩萨了。这个很糟糕,你看海南的南山寺,他们那个海上观音开光,就有人伪造,电脑上面制作,在空中间现一个观音菩萨,然后到处送。噢,这是我们开光时候显出来的观音菩萨像。这样是执着,愚痴,迷惑。还有很多拿着这个相片流通,你看看,这个观音菩萨感应,在海南南山寺那个空中就现出来了。这个没有正知正见,我就看到很多法师也好,居士也好,拿给我来看,还很高兴。

如果你烦恼没有断,你见到佛菩萨又怎么样?你见到观音菩萨现身又怎么样?最关键是要开发智慧,不要着相修行。不要开口闭口说,哎呀,我见到佛了。

原来岐山开光也是这样子,他们有人跟我说:“哎呀,我看到现场,观音在空中。”我说:“哎呀,随喜,随喜,你功德大,我看不到,我业障重。”

不是说看不到,如果你修行相应,真的有禅定智慧,肯定可以。但是不要着相修行,不要在表面上下功夫,不要只是片面地宣扬这些,那你就错了。如果你烦恼没有断,你见到佛,佛还是佛,你还是你。你烦恼的时候,你还是痛苦不堪,有什么用?所以归根结蒂,学佛是智慧的成就。

还有一些人说:“哎呀,我学佛,我学打坐,我修禅定,我开发了神通。你看,我不用望远镜,可以看到千里万里之外。”先不管你是不是打妄语,就算是你真的有这个神通,如果你没有开发智慧,如果你没有断烦恼,也是没有用。

为什么没有用?烦恼来的时候,你看得越远,你就烦恼越多。不看还好,越看就越烦恼,一看气就来了。 为什么呢?因为你没有断烦恼,你还有贪嗔痴。你这个神通有什么好处?有什么利益?没有,只会障碍你。

如果在你无我空慧没有成就的时候,你有了神通,人家在很远很远的地方诽谤你,某某人怎么样怎么样,说得你一无是处。但是你有神通,马上就知道了。一知道,烦恼一来,麻烦就来了,为什么?你起嗔恨心了,你嗔恨心一起,烦恼一来,你嗔恨心比其他任何人都还要厉害。因为你有了神通,你嗔心一起,破坏性就很大了,造的罪业也就很大了。

所以学佛是要以智慧断烦恼,不要着相修行,不要求那些枝末的神通,不要单单去修禅定,最关键是要先成就智慧。所以,如果没有了解佛法,没有正知正念,要说求什么禅定法,我是不会教。为什么?没有用。如果没有断烦恼,没有开智慧,你要有神通,你就糟糕了。因为你破坏力更大,你造的罪就更深,就更大,你下地狱比任何人都快,射箭一样,坐火箭一下就冲下去了。

我们学了这个要明白,是智慧成就。“获得甚深正法利,灭除烦恼尽无余”这个才是最重要的。你看,有一些人修大威德法,观行有一点功夫了,但是他没有证悟空性。哪个对他不好,他眼睛瞪起来,看人家一眼,那个人就死掉了。这个恶业造多大?所以其实就算你有了神通,也不值得到处去宣扬,去夸耀。

学佛,归根结蒂是要学修普贤行门,要开发智慧,要运用佛陀的智慧,运用普贤菩萨行愿法门的智慧,让我们的修行与日常生活融为一体,以修持指导生活,以生活体现修持。以修持指导生活,是偏重于对居士讲的,我们在生活中间了生死。以生活体现修持,是对法师讲的,是偏重于在了生死中生活。所以在生活中间了生死,在了生死中间生活,这样是真正地修学普贤行愿法门。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大愿法师文章列表

耐烦有什么好处

学学问,要耐烦一点。 耐烦有什么好处?将来修定有办法...

圆通是怎么修学的呢

这一段佛陀指示修学圆通的一个正行。圆通是怎么修学的...

在家居士的四法宝

昔日,佛陀于舍卫国只树给孤独园弘法,有一位婆罗门青...

出家修行应如何选择道场

出家(梵语pravrajya),音译作波吠俨耶。即出离家庭生...

星云大师《我们要做义工的义工》

为什么大家都喜欢为你做事呢?有人如是问我。 我想这...

净土法门实修之要径

阿弥陀佛西方净土法门,三根普被,利钝全收,行持易而...

遇到逆缘要如何应对

我们刚开始初发心学佛时信心都很大,非常精进。时间久...

发心的重要性

修任何法都要注意三个方面,修任何法门都好,首先是发...

【注音版】金刚般若波罗蜜经

(弘化社32分本)...

佛说无量寿经

佛说无量寿经卷上 我闻如是,一时佛住王舍城耆阇崛山...

六祖大师法宝坛经

六祖大师法宝坛经序 古筠比丘德异撰 妙道虚玄不可思议...

【注音版】佛说盂兰盆经

佛说盂兰盆经...

真正的布施是不求回报

无所求的布施,才是真正的布施。 真正的布施是不要求...

净界法师《唯识学概要》名言分享【图】

《唯识学概要》名言分享...

百丈禅师《丛林要则二十条》

百丈怀海禅师(720814)是唐代禅宗高僧,我国禅宗丛林...

人生不会总倒霉

人皆可圣。你们一再称我是经营之圣,我决不是什么圣,...

【佛教词典】长钵过限戒

(术语)二百五十戒中三十舍堕之一。得长钵,必于十日...

【佛教词典】惠舍能摄亲友

【惠舍能摄亲友】 p1186 瑜伽十八卷三页云:云何惠舍能...

《如来随机利生浅近论》白话译

【原文】 人同此心,心同此理。生佛不二,凡圣一如。由...

印光大师开示如何面对流行瘟疫

观世音菩萨,于无量劫前,久已成佛,号正法明。但以悲...

【推荐】星云大师《不争人我》

昭化道简禅师追随云居道膺禅师学道很久,虽已得到老师...

身体不是「我」,那「我」在哪里啊

如果我们诸位道友害病也好,或者受到伤害、感觉到痛,...

学《金刚经》有何用途

●金刚经教人修福修慧消业,是一部各方面都顾到的完善...

佛教的十法界观

法界,是世界的别称;所不同的世界是有限的称呼,法界...

怎样才叫做清净

一、清净的内容 清净这一句话,在表面上看起来,好像很...

修行就是先苦后甘

大藏经里面有段故事:在一个深山里面,有七个人志同道...

化愤怒为动力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总会遭遇到挫折和失败,情绪的平衡...

净土一法难信就在我们不能了解阿弥陀佛的心

这个净土一法难信就在我们不能了解阿弥陀佛的心。不能...

【推荐】行善夹带名利心,便是三途种子

一般受戒学律,听教看经,参宗坐禅,讲到我们有很多很...

信愿行往生极乐

第一、信不学佛则永远在六道中轮回,不得解脱,此事任...